地下车库防排烟设计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3
七、建筑电气(一)设计依据: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5。
甲方提供的设计条件(二)消防系统概述1.消防控制室:1)本工程消防控制室设于地库内,直接对外.2)消防控制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主机、图形显示装置、打印机、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主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装置、消防电源监控器和电源设备等组成。
3)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感温等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压力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4)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位,显示消防水泵的电源及运行状况.5)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6)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本工程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不超过3200个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超过200点,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超过100点,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2)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3)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风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
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名称:工业通风设计题目:某地下车库通风设计目录摘要 (3)第一章.设计概况 (4)1.1建筑概况 (7)1.2系统方案的划分确定 (8)1.3 规要求 (8)第二章.排风量与排烟量的计算 (10)2.1排风量的确定 (10)2.2排烟量的确定 (13)2.3送风量的确定 (13)2.4气流组织的分布 (13)2.5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量的计算 (13)第三章.风管与风口的选择 (14)3.1风管材料的选择 (14)3.2风口尺寸及数量的计算送风量与排风量计算 (14)第四章.送风排演的水利计算 (15)4.1排烟排风管道的计算依据 (15)4.2送风管道的计算依据 (16)4.3车库的热负荷设计 (17)4.4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及防火阀的设置 (18)4.5风机的选型 (19)4.6空调处理机组的选型 (26)4.7静压箱的选择 (28)结论 (30)致 (30)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是市某地下停车库的通风设计。
位于北纬113°17′;东经40°06′;海拔:1000m。
如何解决好地下车库的通风和防排烟问题是地下停车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求设计既满足平时通风要求,排除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汽,送入新鲜空气;又要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
在本设计中,充分考虑排风,排烟,保暖等条件。
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安装简单,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关键字:,通风地下停车库4.4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及防火阀的设置排烟风口的布置要符合有关的防火规的要求。
火灾发生时,严格按照消防控制程序,控制复合系统的排风功能与排烟功能的转换;控制防火阀、排烟阀、排烟防火伐等附件的开启与关闭;任何一个排烟阀或排烟防火阀的动作,可自动使风机高速运转或者使其余排烟风机启动。
考虑到风机的耐热程度与防止高于280°的帶火焰的煙氣蔓延,在風機入口附件設置280°关闭的排烟防火阀送风口(排烟口)送风口种类很多,但其功能基本相同。
地下汽车库排烟系统及通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地下车库排烟系统及通风系统设计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下车库;排烟系统;通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地下汽车库在现代建筑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包含着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室,变电站,换热站,锅炉房等等关乎小区建筑“心脏”的重要“房间”,还有车库顶下各种设备,电气管线,现就其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就一些大家都都关心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提高,把车库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好。
第一,风井位置选择,一般选在以楼梯间为一侧,做管道井,做成和墙一样,在外面看到的是一面墙,风井升到车库地面上以后,可以背靠着楼梯间的地面部分外墙,不至于被风刮倾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违反《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3-2006,9.4.7条:“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度不宜小于3.0 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对于这一条,排烟井选择一个楼梯间设,补风井在另一个楼梯间设置是比较科学的,在同一个楼梯间两边,即设置送风井又设置排烟井,水平距离难以达到规范要求不宜小于10m,在实际工程中宜尽量避免。
第二,送风,排风系统及补风,排烟系统选择:1.经过比较,选用排烟及排风系统风机共用,风管共用,风口共用控制简单,系统简单。
排烟及排风均按照不小于6次/小时的换气量考虑,车库层高小于6m 时,均按照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计算出来排烟量及排风量相同,风口可选用单层百叶风口,上部排烟及排风,之所以可以上部排烟,是因为,传统“从下部排风的目的是排除含铅汽油中的含铅气体,铅的比重大,沉积在下部,考虑到今后使用的汽油中不会含铅,同时汽车库一般层高较矮,在汽车行驶的扰动下,室内有害气体的可能性较小。
”详见《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一书8.6“地下汽车库的排烟设计”一节的描述。
地下车库——可以不设机械排烟系统么?(好文)一提到地下车库,都会习惯性的认为“要做机械排烟系统”,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下车库就一定要设置。
在《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汽火规)中,对于排烟有如下的规定:看来是有可以不设置的?1、敞开式汽车库。
理论上,敞开是指向外墙,四周的外墙有敞开,因为必须有顶盖,否则应该归类于停车场,而不应该叫“库”了。
其实停车区域的顶部只是有“罩棚”,我们也是习惯称为停车场,一般也叫做停车库。
实际上,这一种罩棚式的,是敞开式汽车库的一种。
看来叫汽车库是必须有顶盖,这个设定是应该可以达成共识了。
那顶盖的其中有一部分敞开,还算不算敞开式汽车库?在(汽火规)中,给出了敞开式汽车库的术语解读,截图如下:所以,顶盖有一部分敞开,可以说是普通意义上的敞开式停车库。
但是,并不是(汽火规)中所指的敞开式停车库。
(汽火规)论述了这么多,实际上是要求敞开的样式,必须让自然风能够“穿行”,所以解读中有“至少平均分布在两面相对的外墙上”,“至少应有两面围墙是相对的”,“应有持续的横向通风”。
新版规范也流露出,旧版的规定给出的比例更大,但没有关注开敞面布置的均匀性。
最后给出结论,“进行设计时,既要满足其自身停车功能的要求,也要合适地提出防火设计要求。
”现在应该理解了(汽火规)中“敞开式汽车库”的术语含义了,即必须完成“横向通风”,且应该均匀。
所以,顶盖的一部分敞开,按平时的普通理解,理论上只要敞开的比较大(或者参照原汽火规的25%?),可以是普通意义的敞开式汽车库,但是,这并不符合(汽火规)中的术语含义。
只有一种特例,如果汽车库的外围护是蛋壳型的呢?就是说汽车库的外围护墙和顶盖的临界范围狠模糊,问题就来了。
(截图有点夸张,大概意思应该能明白)那蛋壳型的外围护,到底开敞的位置怎么算?还有开敞的开口面积怎么算?是按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还是按倾斜状态的实际开口面积?即图中,是按蓝色标注算,还是按红色标注算。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防排烟设计规范(09年最新修订)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5中庭;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建筑防排烟设计作者:--------------- 日期: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体会摘要:从应用技术角度出发,针对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诸多环节予以探讨,提出了完善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所需的必要条件及设计注意要点。
关键词: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技术环节建筑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防烟就是将烟气控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确保消防疏散信道不受烟气侵害,而排烟则是火灾时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保证疏散信道安全可靠以及人员疏散所需时间。
烟气的控制、排放等是暖通设计专业的重点,同时也需要建筑及控制等相关专业工程有效的协调配合,笔者认为:防排烟设计首先是一门不断得到研究和发展的消防科学技术,设计人员需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相关的规范标准,经济合理地运用现代消防技术,全方位地完成此项工作,笔者就防排烟设计相关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识,提出一些想法建议,以供参考交流。
一、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概念的明确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及水平防火分区两类,暖通消防设计应充分体现防火分隔这一基本的概念,在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必然与防火分隔物如楼板、窗、门、卷帘等相对应一致,规范中涉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则须是防火单元,否则风管穿越隔墙,楼板处设防火阀就失去意义,事实上空调通风机房如何合理设置防火阀的问题,目前存在一刀切现象,即凡是穿墙均设置防火阀,笔者认为在具体设计中有不少地方值得探讨。
在排烟系统设置方面,原则上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事实上排烟系统管路穿越防火分区的情况往往不可避免,比较常见的是多层排烟共享竖井,(穿越垂直防火分区),其防火分隔处理方法也较简便,排烟井壁耐火时限,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均可按规范执行,而排烟系统管路穿越水平防火分区的情况则显得相对复杂些,往往超大型地下车库等区域会出现此类情况,排风排烟竖井在某些特定的防火分区内无法设置而出现排烟管路水平穿越一个甚至多个防火分区的情况,较为妥善的作法是将排烟管道耐火时限提高为 2 小时,其支吊架系统亦作有效的防护,即将水平排烟管道作有效防火分隔,缺点是造价较高,目前设计往往在排烟管路水平穿越防火隔墙处设置280 C常开排烟防火阀,其理论基础是我们设计依据的规范标准大多仅限于单点火灾,不考虑两个以上防火分区同时着火的可能性,事实上该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
防排烟系统应用规范1、GB50045-95中8.1.5条: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8.1.5.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8.1.5.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2、GB50045-95中8.3.1条: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8.3.1.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注:(1)上四个表的风量按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0m/s。
(2)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4、GB50045-95中8.3.3条: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5、GB50045-95中8.3.4条: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6、GB50045-95中8.3.5条: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计算。
7、GB50045-95中8.3.7条: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管道压头外,尚应有余压。
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8.3.7.1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
8.3.7.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至30Pa。
8、 GB50045-95中8.3.8条: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层设一个。
9、 GB50045-95中8.3.9条: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
10、GB50045-95中8.3.6条: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恒大暖通空调住宅施工图设计标准-SZB-001通风和排烟系统版本号:VER-1.0通风和排烟系统1.地下机动车库通风及消防排烟1.1设计参数及要求(一).在提供图纸的同时应同时提供风量计算书、水力计算书(关键资料)。
(二).(地库自然排烟还未涉及,后续有项目涉及补充)(三).通风量计算(1).排烟量: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 m3/h,且不应小于下(2).平时排风风量:当车库层高>3m,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车库层高≥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住宅建筑地下汽车库按4次/h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风量;商业建筑地下汽车库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风量;当车库为机械停车库时,商业建筑车库宜安每辆500 m3/h、住宅车库宜按每辆330 m3/h计算排风风量;应考虑换气次数法及稀释浓度法计算结果,取大值。
(3).当排烟量与平时排风量的差额除以排烟量的比值≥30%时,采用平时通风与排烟兼用的双速消防风机。
(4).当排烟量与平时排风量的差额除以排烟量的比值<30%时,采用平时通风与排烟合用的单速消防风机,风量按两者最大值选取。
(5).自然补风:设有分布均匀可开启外窗、或通风天窗、或洞口、或出入口直接对外且未设置防火卷帘的防火分区,应采用自然补风;(6).机械补风:不具备自然补风条件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设置一个机械补风系统。
补风量按防火分区排烟量的50%选取,同时通过车库入口等途径,满足平时补风量达到排风量的80%(不用考虑自然补风的风量)。
送风管应集中布置在送风机房附近。
1.2设计要点1.2.1设计说明(一).采用集团标准设计说明。
1.2.2设备表(一).每台风机应有独立编号,不能采用设备型号代替。
(二).通风系统、通风兼防排烟系统风机优先采用噪音较低的柜式离心风机;防排烟系统专用风机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用轴流风机(含斜流、混流风机)。
(三).排风量考虑1.1的安全系数,送风量考虑1.05~1.1的安全系数,风压考虑1.05的安全系数。
1#地下车库设计与施工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1#地下车库,地下一层,层高3.6米,车位64辆,属III类地下汽车库,建筑面积3257.13平方米,为1个防火分区,两个防烟分区。
二、设计依据1、规划部门对设计方案的审批文件2、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3、本院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图4、采用的主要法规及标准(带GB的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三、设计范围1、消火栓系统2、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防排烟系统4、车库排污系统5、灭火器配置四、消火栓给水系统1、室外用水量为20L/s,室内用水量为10L/s,入口压力为38米水柱,由消防泵房提供;本工程的室外消火栓、水池及泵房将在室外工程时统一考虑。
2、本工程所需要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为2个,因此在室外工程设计中,应保证在距本车库的水泵接合器40米范围内至少有2个室外消火栓,并且距离本车库不应小于5米,宜沿路均匀布置,详见室外管网。
3、管材:均为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消火栓支管丝接。
4、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和前十分钟消防用水由小区8号楼顶高位水箱(25m³)及增压泵提供,标高为34.0米。
5、消火栓安装:未注明的箱体选用05S4-15页消火栓单栓,箱内配置SN65消火栓一个,19水枪一支,25mm衬胶水龙带一条,消防按钮一个,自救卷盘一套,箱体固定见23页;消火栓栓口距地面或楼板面1.10m。
6、防腐:所有明装管道除锈后均刷防锈漆两道、银粉漆两道;埋地处除锈后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