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

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

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
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谈到国外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日本模式代表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先进的亚洲农产品物流,美国模式代表了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先进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荷兰模式代表了先进的欧洲诸国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各自有特殊的现实条件和经济背景,但都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研究并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发展中国目前散乱初级的农产品物流或有帮助。 一、日本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农产品国内供给不足,必须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前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协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优势,担当了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 其次,销地批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作用。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其他批发市场三层等级。其中,中央批发市场由政府兴建,目的是确保大宗进口农产品的有效分货、紧缺农产品供给的区域平衡以及重要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鲜食品的合理流通。地方性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设立目的则是保证小范围区域内农产品的均衡供应。 第三,日本拥有完善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 日本的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全国乃至与世界主要批发市场联网,农产品交易时双方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而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级市场等集配中心运送。 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日本还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等,大量投资和使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目前日本农产品加工比例在60%以上。 从日本建设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经验来看,首先,农协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农协是由单个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的农民经济团体。农协是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据了解,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进入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一、我县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更是从健康上升的绿色、环保和营养,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我县农产品不断发展,类别多,其中包括粮油,蔬菜,水产品,肉食禽蛋,干鲜果品等。但就目前来看,我县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等原因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二、农产品市场建设 1、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2、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

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根据现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三、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1、优化完善农产品品质 许多农产品基于气候或地理环境的因素,本身的品质就非常突出,如黔丹公司的硒锌米、城江西瓜、黑毛猪等,但是以这样的品质进入高端市场还是远远不够的,须从育种改良、种植工艺、加工标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因此有至于摆脱低价值的农产品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在品质上做到与众不同、出类拔萃,这样就有可能卖出高于普通产品数十倍的价格,品质体现价值,确实如此。 2、产品结构性包装 一般我们发现,目前我县大多数的农产品包装相对土气,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多产品选择塑料袋或者瓦楞纸箱包一下,早早了事,上面标明产地和品牌名称就没有了,事实上这样的包装往往让人感觉档次低,高端的消费群又怎能喜欢上这样的产品呢?产品的包装要和产品的优良品质相匹配,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塑造品牌价值。 当然对高端人群来说,在包装上要特别注明选购的理由,和独特的卖点,这样结合具体产品进行深度发掘。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及可借鉴经验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西欧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环保产业发展也居世界前列。中国作为一个承载着环保重任的发展中大国很需要学习借鉴发展环保方面的经验。下面以英国、德国和瑞典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德国 德国是世界环境保护搞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污染治理最早且成绩显著的国家,今天的德国,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空气清新,河水清澈,森林茂盛,草地青青,到处生机勃勃。在环保技术领域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这充分体现在水与空气污染的控制,例如在1990至1994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5%,这在欧洲是最佳成效,其减少原因部分是在工业生产中消除燃烧褐煤,更重要的是将燃煤电站改为燃烧天然气,这使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中的排放 量大为减少的同时二氧化硫的污染水平亦同步下降。水污染的控制也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在易北河中汞污染量减少了80%。德国也是世界上固体废弃物焚烧技术的领先者,2000年这方面市场约有70亿马克,专家们指出直接焚烧技术,与生产过程诸如流化床,和高温分解(废物干馏)成为更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其市场前景 被专家看好。 德国环保成功经验: (1)用法律确定环保的目标和标准 德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着手进行环境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一整套环境保护系统,把环境保护法规进一步扩大到经济和生活各领域。 20世纪70年代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1994年把环保责任写入基本大法。目前德国大约有8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欧盟还有400个法规,政府部门约有50万人在管理环保法律法规,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环保法律很完善,对环保的投入也很大,经过长期努力德国环保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德国无铅汽油使用率几乎达100%,而且欧盟范围内汽车都要安装一个三通调节催化器,使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日益减少,氮氧化物降低50%,虽然汽车从1970年的1500万辆增长到1995年的4000万辆,但污染水平并未提高。 (2)国家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环保,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德国有一个由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校组成的庞大环保教育网络,它们向民众做环保知识介绍,向企业推广环保技术,向社会宣传新的环保立法,联邦环境部对全国环保意识建设进行总协调,德国正在实行“国家环保行动计划”,目的使全 国与环保意识建设相关的机构形成更紧密网络以在全社会更好地推广可持续发 展意识的教育。德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建设环保意识方面十分活跃,德国有“联邦自然保护协会”、“青年环保联合会”等800多个全国和地方性的环保组织或环保信息中心,它们向民众免费提供讲座和环保知识小手册,并深入民众中宣传环保,在节假日的街头常能看到不同环保组织的志愿人员搭起的临时宣传摊,向行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纽约继续发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已成为衡量建筑行业乃至 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从法制、经济、文化、组织、技术等方面寻求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使建筑安全管理至今仍呈现较高 水平。具体有五大共性特点: 其一,法律法规监管严。以美英为例,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均以法制作为主要的监管 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体系,是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政 府把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以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核心,发挥法律的主 体作用和标准、条例的法规作用,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其二,行业自律水平高。德国建筑业有8个非盈利性行业协会,职责是拟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 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该国《劳动保护法》第7条规定:“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由此可见,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行业协会通过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的自律行为,使 这些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动被市场淘汰。 其三,各方主体责任明。1970年,美国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其中第5节“责任”的第1条规定:“雇主必须为每个雇员提供没有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同时遵守职业 安全卫生标准。”根据该法律规定,业主和总承包商都有责任承担安全风险,因此,为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 业主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将承包商良好的安全施工记录作为取得投标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也积极参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1998年10月,德国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 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安全措施。”由此可见,建筑师不仅对工程 质量负责,还要对涉及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负责。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筑项目的安全措施,参与项目的总 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过程的安全事宜。 其四,安全保险制度新。美国法律规定,业主和承包商的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办理强制性保险,否则将无 法从事相关的业务活动。承包商交纳安全保费的金额与安全施工的业绩挂钩。业绩和信誉良好,则保费低廉,施工利润较高,反之,保费高可能导致施工成本亏损,甚至会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最终失去主体施工资格。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近代中国的风云乱世,直接导致我国道路状况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客观因素,道路交通水平参差不齐,股肱交错,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而道路交通所衍生出来的交通安全,既考验一个政府的治理能力,又体现了该国国民的整体素养,因此,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及安全问题。尤其随着“摸着石头过河”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道路交通及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道路和车辆的规格、利用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等。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受伤人数4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占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的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种种的一切都要求我国亟待寻求突破,谋求创新以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处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我们的前辈在道路交通整治方面确实有摸索和探求,对于这些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批判地意识到与具备先进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对他们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的。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司机,还是过往行人,其中大部分人在道路上活动时常常犯了麻痹大意的忌讳,甚至带着侥幸心理。所以观念的改变和素养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基于此层面,美国的经验就完全可以借鉴。美国也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偏向行人,其重点完全置放于责任认定方面上。美国大多数的州奉行“谁责任大谁就多负责“的原则,即便行人被撞也有可能要自食其果,因为他违反交通规定。同时美国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强制实施车辆保险配套政策、严惩醉酒驾车等措施来保障行人权益和交通安全。美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购买保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 其次,道路交通科学管理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确认责任和处罚,还有通过宣传教育以从根本上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参与人素养的目的,最终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日本,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规外。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使驾驶员形成了整体默契。在避免争抢的同时也确保了车流顺畅。日本人开车以让为主偶尔有车辆插队其他车大都会让行因为人们知道若非紧急情况不会有人插队。而在“汽车王国”德国,交通安全教育从小就被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当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德国整个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1)知识讲解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一、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治理过程。市场营销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制定什么价格,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产品或做广告。 市场营销治理体系包括:分析机会,决定市场,市场进入决策,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发展,类别多,其中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

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 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治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摘要: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做好明确建标主体及其任务、逐步完善各类标准、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强生产全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标准;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壁垒,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基础薄弱,现有标准不齐全,特别是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标准,涉及十大类主导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配套标准、规范等,综合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缺乏完整细致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意识淡薄,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安全管

理不规范等都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其特点 ???1.1 与农产品相关的质量标准 ???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系列标准,同时也有自己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组织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7年和1996年先后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由于标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这两套标准,以至于近年来全球掀起了ISO9000和ISO14000的热潮。继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成功实施,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自己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表现和形象,并期望以一套系统化的标准来推行其管理活动,以满足法律和自身方面的要求,促进企业发展。1999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联合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还有欧盟统一标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准(HACCP)”,????英国“零售商共同组织技术标准(BRC)”、欧洲“零售商联合组织/优质农产品标准(EUREP/GAP)”。这些国际标准、国家

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作业 姓名:沈元文学号:714301388025 年级:高专(业余)学习中心:杭州农业学习中心————————————————————————————— 第一次 1.试述农产品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农产品营销就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过程中,生产经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即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以合理的价格借助有效的宣传,通过高效率的流通渠道把农产品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销售给消费者。 2.试述农产品营销环境的主要特点。客观性、动态性、复杂性、不可控性。 3.试述人口环境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增长对农产品营销影响,人口结构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区间流动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4.试述影响农产品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消费者收入,消费支出模式,消费结构,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5.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微观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6.试述消费者需要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心理需要推动着消费者去进行必要的活动。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购买活动之中,影响其购

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其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1习俗心理需要2同步心理需要3优越心理需要4趋美心理需要5便利心理需要6选价心理需要7惠顾心理需要8新奇心理需要9偏好心理需要10求名心理需要。 7.试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廉动机5求名动机6好胜动机7显耀动机8求同动机9便利动机10偏爱动机。 8.试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 9.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心理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品牌化策略4渠道策略5促销策略6包装策略7绿色营销策略8网络营销策略。 10.试述农产品市场细分的依据和原则。依据:1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心理因素4行为因素5受益细分。原则:1可衡量性2可进入性3有效性4对营销策略反应的差异性。 11.试述理想的目标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好的销路,好的市场信息,好的产品,好的销售员。 12.试述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及确定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应考虑的因素。为了有效地进入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有如下三种:1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2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3集中性目标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职业教育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 职业教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中国职业教育 一、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其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具有崇高的地位并拥有战略之重要性。 2.立法保障。重视职业教育落实在行动中,职业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特点。德国职业教育的各方面均有详尽的法令规定,这些法令使职业教育办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发展、违法必究,法规健全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既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比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新西兰政府的投入则高达70%。 4.产学结合。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所采取的各种办学方式,其共同特点就是“产学合作”。无论合作的方式是“紧密”,还是“松散”,都是一种合作。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培训体系”将学校和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灵活、高效、实用的优势展现无疑。产、学、研相结合体现了国家、私人经济、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它不仅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并造福于社会。可以说,德国产品的精良、日本产品的精细、美国产品的大气等,职业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是其品质保证。 5.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灵活的办学机制。教育层次的多级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训专业的多种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培训时间的灵活化、培训对象的广泛化等,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终身化的需求,教育机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发展职业教育除了思想重视、立法保障、资金支持和机制保证外,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没有一只过硬的教师队伍,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日本在职业教育初期,为了解决师资缺乏这一瓶颈问题,一方面采取了聘请洋人执教的临时性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则向海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同时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育自己的合格教师。通过立法、资金、薪酬等倾斜政策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了一只数量庞大、质量极高的教师队伍,从而为日本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培养并拥有大批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职业教育是先进生产力的铸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承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培养和培训依赖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职业教育不仅授业,也需传道);职业教育的普及及终身性更是惠及广大的劳动者。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还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而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不高,使得我国产品的合格率仅及其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作者:————————————————————————————————日期: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内容提要:纳税服务是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给税务系统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的介绍,重点阐述了改进我国纳税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评估对策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后,全国税务系统本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努力为纳税人、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逐步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不断努 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全力营造公平公开、方便高效的纳税环境,充分发挥税收的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了纳税遵从,优化了税收秩序。但是,纳税服务实践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制度保证,纳税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税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把自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还没有从“重执法、轻服务”的税收观念中转变过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纳税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而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人作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自觉履行义务,而且要求享受权利,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征。许多地方强调服务往往局限于形式和口头上,追求服务设施的规模而忽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方式陈旧、内容单一和缺乏新意。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有效满足纳税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国际税收管理模式发展的客观趋势 近年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已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税收管理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这个趋势与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之一是,强调公共服务中顾客导向的观念,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以公民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价值,政府为服务组织,向公民提供最佳服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给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官僚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这场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借鉴私营部门管理经验提升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被理论界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企业家政府”,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

最新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2020

一、农产品营销的内涵 认识农产品营销,必须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即:营销、农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和目标。 (一)营销 营销又称市场营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市场交换,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有计划实施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的过程。 市场营销的体制条件是市场经济,存在着供求信息不对称的前提;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企业,企业通过营销活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市场营销的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企业开展的营销活动得到最大的获得感。市场营销的中心是达成交易,产生长期可持续性收益。市场营销的手段是综合性的,其本质是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快速把需求商品化。 (二)农产品营销 农产品营销是围绕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所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市场营销活动。 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农产品营销的对象是农产品消费群体,包括城乡居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 (三)农产品营销的特点 农产品营销是受农产品的自然生长周期,生产季节,生产产地,产品自身物理、生化性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进行营销活动。农产品营销与其他产品市场营销存在很大区别,特别是维持农产品本身的色香味形等物理、生化性状,生产经营者须承担较大市场风险、生产成本、信誉成本。 (四)农产品营销的目标 一般来说,农产品营销目标包括: 1、经济效益目标。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认同,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市场占有率目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范围,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农产品营销学课后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对象是农产品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内容是: 1、农产品营销特点及其规律 2、农产品营销活动各职能环节特点和共性 3、农产品营销环境 4、农产品营销决策方式和方法 5、农产品营销应用与创新 6、农产品营销理论创新 (1)农产品服务营销 (2)农业综合企业关系营销 (3)农产品绿色营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 2、农产品营销具有什么功能和职能? (一)农产品营销功能 1、交易功能 2、形态改变功能 3、空间转移功能 4、价值增殖功能 5、满足消费者需求功能 6、组织和风险回避功能 (二)农产品营销基本职能 1、集货职能 2、分级职能 3、储藏职能 4、加工职能 5、包装职能 6、运输职能 7、分销职能 8、消费者服务职能 3、农产品营销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产品研究法、功能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机构研究法和营销管理研究法。 4、学习农产品营销学具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产品营销现状,提高农产品营销的实践水平; 有利于健全农产品市场和营销的法律和规程,形成规范统一的农产品全国大市场; 有利于培育农产品营销实体,完善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 有利于改革过去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建立一元化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 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的竞争水平 第二章: 1、什么是市场?农产品市场的特点与分类有哪些? 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特点: (1)交易产品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性质; (2)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市场风险比较大; (4)现代化市场与传统小型分散市场并存 分类: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世界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部分。市场流通,即生产者直接或经过上市团体、货物收集者将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和大的消费团体将农产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指农产品不经过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经过全国农协、商社的集配中心、果蔬超市、生协径直转移到零售机构、消费团体或出售给个体消费者或者说是生产者、上市团体与零售业者、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流通形态。世界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世界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东亚模式。 日本、韩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以日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个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的中央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6兆2000万日元,1513个多元化投资的地方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5兆1800万日元。经由日本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户中,通过农协或其他任意组合组织的上货量各占上货总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则占总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卖为主。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O%以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样其利润也分配不均;②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第二种是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欧模式的批发市场与东亚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而且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仍然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法国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发市场为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也有所不同,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如在法国巴黎郊外设立的一个批发市场-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由于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立在农村,巴黎的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一定比率。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②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③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三种是北美模式。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张龙安

《经济师》2013年第2期 摘要:当前,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和风险突出。文章对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就如何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外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重要特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11-02 一、国外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 国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构成主要为税收、转移支付、各类收费。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上述构成中比重不同。 1.税收收入。以财产为主要税种。美国、加拿大地方政府形成了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税收管理权限较为独立,年度内依据对土地和建筑物的价格确定税率征收财产税。财产税是美、加两国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的税收来源。以财产税为主的税收收入约占地方政府全部收入的40%。英国实行严格的分税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享有各自的税种,没有政府间共享的税种。财产税是地方政府唯一的税收收入,即对不动产所征收的税收,包括对居民房产征收的市政税和对经营工商业活动者征收的营业房产税。 实施多税种征税。日本地方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约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 ̄40%,主要是对土地、房屋和折旧资产等能够带来收益的客体征税。地方政府可征税种较多,属于都府道县的税收有都府道县居民所得税、不动产税等;属于市町村的税收有市町村居民所得税、固定资产税、公共设施税等。在政府收支不平衡或建设所需时经地方议会批准可开征法定外普通税。 实行税收分成共享。德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税收共享,税收管理权限受到上级政府的严格控制。德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地方税种主要包括土地税、工商业税,分享联邦政府15%的所得税和部分增值税。近年来,地方工商业税所占比重下降,税收收入更 多的来自联邦政府的税收分享。 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是发达国 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 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是完 善政府间责任划分和收支分配的重要内 容。如德国制定了《财政平衡法》,在分税 制方法基础上,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 应采取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两种方法对 财政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包括联邦对州 和各州之间两个方面。受地方收入和所 担负的公共支出不同,各国地方政府转 移支付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同,如美 国30%,加拿大40%,英国能够达到50%。 在补助条件上,分为无限制性条件的一 般补助和有限制条件的特殊目的补助, 如指定用于教育、城市发展、交通等。在 支付形式上有专项拨款,一般性补助、税 收返还等。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政府经营的各 种公共事业收入和财产收入、管理费及罚 没收入等。主要是那些自愿使用地方政府 提供的公共物品而受益的公众所支付的 费用,供电费、水费、下水道使用费、道路 桥梁收费、公园门票、运动设施使用费等。 如,1965年加拿大的使用费收入仅占地 方政府收入的6.5%,至2000年增长到 21.3%.。另外各国地方政府也通过向银行 借贷或发行地方债券来平衡财政收支。 二、国外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特点 1.以公共服务支出为主。国外地方政 府的支出范围与结构体现了财政资金偏 重于向公共福利和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如法国的地方社会公共支出占全部财政 支出的75%左右,包括住房和社区服务、 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等,而经济活动支 出和一般公务支出较少,分别占全部地 方财政支出的15%左右。美国地方政府 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和交通、公共 事业、治安、消防、教育、家庭和社区服 务,一般行政经费等,加拿大地方政府的 教育支出占比大,为40%,其次是交通和 地方服务支出。 2.地方财政支出以地方政府的事权 进行明确。通过发达国家财政支付机制 来看,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或需要全国 统一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由中央财政支 付,如社会保障、医疗与健康、公共福利 等,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道路、桥梁等 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则由较低层次的 政府提供。如美国财政实行联邦财政、州 财政和地方财政三级管理体制。在事权 划分方面各级政府相对独立地行使职 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事 务集中在联邦政府,而区域性和地方性 极强的事务则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承 担。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照支出与政 府职责的关系进行支出分配,美国联邦 政府的财政支出由国防开支、人力资源 经费、物力资源开支、净利息和其他支出 等组成;州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公路建 设、基础教育、公共福利项目、医疗和保 健开支、收入保险、警察、消防、煤气及水 电供应等;地方政府的支出范围主要包 括道路和交通、公共事业、治安、消防、教 育、家庭和社区服务等。对存在交叉的支 出项目,则由各级政府按比例承担。 三、几点启示 1.以职能定收支,改变地方政府职 能。通过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 成来看,政府的职能决定支出,支出的范 围决定了收入的来源。地方政府要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受益范围只局限于特定 地区的由地方收入来支出,而所提供的 具有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则由中央转移 来支持。从国内情况看,地方政府在履行 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在主导地方经济 发展,进行大规模投资。因此要解决土地 财政问题,必须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彻底 扭转地方政府“卖地”、“举债谋发展”的 思路。 2.建立合理的财政来源配比、选择合 适的税收体系。完全依赖由上级政府转 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独立性很低,但地方 财政完全由地方税收构成也会产生许多 问题,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无法协调,形 成不同的地方利益。因此,建立合理的财 政来源配比、选择合适的税收体系是保 障地方财政顺利平衡运行的关键。中央 政府除在事权职责划分上做好对地方的 转移支付,也要在横向上做好各地区之 间的财政收入调节,保证各地区财政收 入大致平衡。 3.以财产税方式增(下转第214页)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解决国内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思考 ●张龙安 ●金融研究 21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