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第五园手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82.0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在第五园中的体现摘要:本文结合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及第五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营造有中国特色、本土特色的居住区景观。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第五园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概述:万科第五园项目是2005年,万科地产在深圳规划居住社区。
项目主要特色是借用了江南园林及民居院落中的设计手法,吸纳了江南古典园林、徽派传统民居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式建筑特色的居住环境。
江南古典园林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体系,是独具特色的居住建筑群体(古典园林很多手法是共融共通的,但是南北又有很多区别。
由于作者所限,本文所列举古典园林仅限于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所创造出的典雅潇洒的风格,如诗如画的意境是融合了建筑、绘画、文学、戏剧、书法、雕刻等各门艺术的成就。
其具体的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布局、理水叠山、建筑形式、花木植被四个方面。
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对比分析第五园对于古典园林及传统建筑的处理手法的借鉴,及其在现代居住区中所营造出的意境。
布局江南古典园林集合了富贾文人对于城市居住的优厚物质条件和山林意趣的精神享受。
因此古典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在有限的空间中体现众多的内容,并非易事,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古典园林一般采用这些处理手段:划分景区、观赏路线、深度和层次、空间对比和衬托、对景因借等手法。
在第五园中可以看到这些经典手法的运用。
划分景区,形成不同景区的空间对比和对景因借。
江南古典园林一般都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亭台楼阁环山绕水,形成不同的趣味中心。
例如拙政园中西部景区以水体为主;留园中部景区亦已山池为主,东部则以冠云峰为主题。
第五园居住与商业之间的水体本身即为重要的景观带,通过与住宅和商业广场的渗透形成中心景区,同时又划分了商业和住宅两大功能空间,结合内部局部环境的设计,形成主次、动静、开敞和封闭等不同的空间体验。
设置路线,体验空间的对比和层次。
解读“第五园”第五园:万科首个个性化、本土化、精神化的作品。
万科在其开发历史上都是引进世界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手法,为迅速扩张、逐渐实现部品产业化,还将四季花城、城市花园等欧陆风格社区开发模式大规模复制到其它城市。
实事求是地说,万科的住宅在2004年走的是洋派、拷贝、物质化、大规模生产的路子,个性化、本土化、精神化诉求不多。
广东有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四大名园,万科自称“第五园”显然是要走中式建筑、中式园林的新路。
观摩第五园结束后,可看到这个小区是万科地产第一个极度个性化、本土化(中国化)、精神化的作品。
由于万科已经准区域垄断坂雪岗片区,因此为了避免内部自家的兄弟项目发生内耗竞争,万科城西化、第五园中式则并不难理解。
■扬弃式继承: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良好结合曾观摩过外地的著名的中式小区:“清华舫”。
但是,清华舫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简单的继承、复古,比如与古代一模一样的屋檐、窗户等等,没有对中式建筑予以提炼、升华,并与现代生活脱节。
在万科·第五园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徽派建筑元素和晋派建筑元素的影子。
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万科·第五园并没有简单地复古和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将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很好地嫁接和结合,以期即可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又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小区已经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马墙、挑檐、小窗等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建筑手法。
但是,个性的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清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天井绿化、不可窥视镂空墙、通而不透的屏风、方圆结合的局部造型、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墙顶采光天窗及多孔墙等、承载文化的牌坊、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富有文化色彩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与现代生活不背离的设计手法则得到了继承。
小区广场阶梯造型处一排5个的古代石雕狮子柱更是原汁原味,而密集的阶梯充满了韵律的动感。
一、“第五园”的产品价值观刚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被王老师“骨子里的中国情结”所震撼,被万科的执著所震撼。
“第五园”和“万科城”好像万科“四季花城”孕育出的一对孪生兄弟。
“万科城”是一个伟大的项目,从他的城市贡献、市场号召力、销售成绩已然得到证明,而“第五园”——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却能让我们真正的折服。
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国情结》详细描述了“第五园”产品的细节,我们试图对其作出我们自己的理解,从中找到建筑产品带给人们居住品位的设想,找到建筑物质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找到万科追寻的理想的凤麟羽角。
对整体环境的考虑和规划“第五园”在规划上,通过街坊——街巷——大院小院——内院的空间过渡,在强调私密性和领域感的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场所。
1、村在“第五园”的规划处理上,建筑师突出表达了“村”的形态。
整个社区的规划是边界清晰的由不同形式的住宅组成的一个大村落。
联排别墅组成了两个方向略有不同的主要村落,相邻的由情景花园洋房和多层住宅以及小高层区又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小村落,通过一条半环形的主路连接起来。
各“村”内部都有深幽的街巷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组合而成,宜人的尺度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间。
2、巷“第五园”在设计上吸取了富有广东地区特色的竹筒屋和冷巷的传统做法,通过小院、廊架、挑檐、高墙、花窗、孔洞以及缝隙,试图给阳光一把梳子,给微风一个通道,使房屋在梳理阳光的同时呼吸微风,让居住者时刻能享受到一片荫凉,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有效地降低了能耗。
3、院建筑师通过TOWNHOUSE产品组合形成的“六合院”和“四合院”,情景洋房的“立体小院”(院落+露台),多层及小高层公寓部分的围合所形成的大院,种种院落形式的采用,着力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向型”空间,依稀可以感觉到江南住宅“四水归堂”的性格。
“第五园”整体规划中,代表不同情绪的多层流动空间叠加后而得到的复合表情所营造的意境,是决非单一三维空间所能达到的。
第五园案例分析深圳万科“第五园”是万科集团在深圳做的第一个“现代中式”风格的项目。
其独特的“原创现代中式”的建筑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更给业界带来中式公寓项目策划的新思路。
另外,该项目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的认可,销售成绩可嘉,项目的运作非常成功。
万科“第五园”的出现说明国内房地产开发商踏出了“中式公寓”的第一步,本文将对第五园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解读万科的中式理念。
一、为什么做“中式”万科一直都是“引进派”,从欧式风格到西班牙风格,引领国内住宅项目的“时尚”。
而此次“第五园”却一改万科往日的作风,改走中式路线,进行全新的尝试。
一个项目的定位是基于各种因素的,那么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万科为何要将第五园打造成“中式”风格。
(一)项目开发背景1.宏观市场背景“万科第五园”位于深圳龙岗区(关外)坂雪岗片区,是万科在深圳将开发重心向关外转移策略的重要环节。
2003年1月,第五园项目正式启动,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7月正式开盘销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03年深圳房地产的宏观市场。
03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年初的SARS风潮,年中的CEPA的签署、国务院18号文下发,以及年末的城市化提速等利好或不利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年度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整体来看,外部因素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年度房地产市场在需求持续旺盛的引导下,保持着均衡、平稳的发展状态。
2003年,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的新建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5680元,与2002年相比上涨了2.55%,涨幅不大,市场价格稳定。
而市场供给结构不平衡导致关内外价格相差很大,关内的价格几乎高于关外一倍,主要原因在于:特区内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房地产开发用地基本用尽,土地供不应求,从而引至房价较快上升,价格差距拉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城市发展的重心已经开始逐步向关外转移,开发商们的主战场也随之转移至了关外。
03年土地市场出现的热点地块“坂雪岗”拍地时,万科与华侨城的激烈竞争正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