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走近四大海域》精品教案活动内容: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第2课。
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四大海域,了解我国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四大海域的主要特征及物产,了解海和洋的区别。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及爱国之情。
活动重难点:了解我国四大海域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四大海域的图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四大海域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大海吗?(播放视频录像)了解家乡海域知识,初步认识黄海。
2、出示中国地域图,说一说我国主要濒临的海域。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板书):走近四大海域。
4、请同学说说自己知道的四大海域有哪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感兴趣的一段视频引入,以我国的四大海域为依托,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组探究四大海域大比拼(一)、明确任务,小组分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组长分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汇报最精彩。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展示汇报1、总体介绍小队:学生分别介绍海与洋的区别、什么是海、什么是洋、四大海域的分界线等。
2、渤海小队:主要介绍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地理位置、海产品、油气资源丰富、污染严重等。
3、黄海小队(图片展示):着重介绍黄海得名的原因、具有南北温差大和雾大等特点、海产品丰富、港口众多等。
4、东海小队(唱的形式):着重介绍东海岛屿众多、有著名渔场、各种资源丰富等。
5、南海小队:着重介绍南海是我国最大最深的海、是世界第三大海、各种资源丰富、贸易港口众多、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等。
6、其它海小队:介绍知道的其它海,有珊瑚海,是世界最大的海;青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黑海,地中海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然后用不同形式全部交流的形式,使学生有重点地自主探究我国四大海域的信息,每个海域的突出特点。
《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高兴镇尧王小学科目名称:海洋教育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20课时开发教师:李萍萍适用年级:四年级日期:2017年9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海洋教育,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开拓视野,树立良好的海洋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4、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以下内容:1、多姿多的海岸2、周而复始的潮汐3、永不停息的海流4、复杂多样的海底5、多彩的海洋植物6、美丽多姿的珊瑚7、本领奇特的乌贼8、分身有术的海星9、古老顽强的海龟10、海洋上空的天使11、形形色色的海兽12、发光放电的生物13、不同水层的生物14、复杂的生物关系15、丰富的海底矿产16、海洋中的新能源(三)课程实施:1、制定“海洋教育”的课程纲要。
2、开展一系列的蓝色环境教育活动。
如:成立海洋科普兴趣小组;制定了海洋科普知识的活动计划,带学生到海洋馆了解海底世界海洋生态、海洋植物、海洋鱼类生长、海底珊瑚形成、潜水知识等考察咨询活动;3、开展海洋知识趣味问答;4、开设海洋知识书籍阅读区;5、蓝色海洋环保格言征集活动;6、举办海洋生物手抄报展评活动;7、定期请海洋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普及海洋知识。
(四)课程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分别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承担;评价的原则应激励学生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热情,从而促进自觉环保的行动。
三、所需条件:本册教科书有多种辅助材料:教学材料:教师用书、多媒体教案、配套多媒体资源和视频资源。
一、学情分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
教师需要用心钻研这套教材,学生的知识面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师生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
这是一门需要师生共同挑战的学科。
二、教材分析:五年级教科书编排了《我爱帆船运动》、《帆船之都》、《初识潜水》、《滨海明珠》、《开放的海港》、《活跃的海岸》、《守卫蓝色家园》、《蓝色盾牌》、《情系海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九课内容,另附学生评价《海边足迹》。
六年级教科书编排了《神奇的海洋生物圈》、《海底地形探秘》、《大海的咆哮》、《蓝色诗卷》、《海洋的节日》、《蛟龙入海》、《桥隧时代》、《走进蓝色新时代》、《情系海洋航海探险者》九课内容,另附学生评价《海边足迹》。
随着《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开展,要树立师生正确的海洋观,促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密切联系现实世界,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展,必将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2.感受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3.欣赏古今中外有关大海的文学品,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海洋的情感;知道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组成、发展历程和护航的意义;4.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5.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初步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主要规律;2.知道我国著名沿海城市;3.知道主要的海上运动项目;4.知道保护海洋生态与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5.了解环境教育的相关常识。
(三)能力培养1.探究海底地形特点,欣赏海底奇观;2.会合理利用、保护海洋;3.了解守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关注蓝色国土完整,树立国防意识。
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设计青岛永平路小学李菲菲宋健1、星罗棋布的海岛教学目标:1、知道海岛的形成及分类2、了解着名的中国海岛和世界海岛的名称3、欣赏美丽的海岛,提高海岛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海岛,美丽的海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旅游,那么你知道美丽的海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星罗棋布的海岛。
二、海岛的成因及分类师:“星罗棋布”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师:谁来把书上关于海岛的形成相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点读)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快速说出“夏威夷群岛”属于哪类海岛?“大堡礁”属于哪类海岛?“崇明岛”属于哪类海岛?师:关于海岛。
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将查阅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三、中国海岛知多少师:同学们对于海岛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呀!中国也是个岛屿众多的国家,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达6500多个,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美丽的海盗的图片。
(出示蛇岛、舟山群岛、涠洲岛、台湾岛的图片)师:还有谁查到了关于中国的海岛的资料来跟大家说说。
四、世界海岛集锦师: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盖。
浩渺眼波之上,海岛形态各异、星罗棋布、总数达5万个以上,总面积为990多万平方千米。
下面就我们来欣赏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海岛的图片。
(出示“巴厘岛”“复活节岛”“马提尼克岛”“瑙鲁岛”等图片)五、课后拓展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制作一张海岛明信片吧!2、海湾和海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海峡和海湾。
2.通过各种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和认识海峡和海湾的特点及作用。
3.知道我国及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图,标注出三大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名称)请同学们找一找,谁知道我国的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学生自主发言。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青岛版)奔流不息的“洋中河”教学设计作者:孟蕾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课标分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总目标:以山东沿海地区特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背景,引领学生在海洋自然环境、海洋资源与经济、海洋文化与生活、海洋开发与科技、海洋生态与环保和海洋权益与国防等六大领域自主探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亲近海洋与探索海洋的意识,提高和发展综合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本次活动目标:1.简要了解海流的定义、成因、种类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2.培养看图、实验和搜集整理等能力。
3.学会发现、提出和表述问题。
4.在老师指导下,初步学会合作制定研究计划。
5.进一步树立亲近海洋、探究海洋和热爱海洋的意识。
基于以上目标,在设计整堂课时,我始终以兴趣引路,借助动画视频、模拟实驗、画图、规划路线等活动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习制定撰写研究计划环节,适时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整堂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增长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谈话导题1.同学们大家好,孟老师非常开心和大家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观看一段视频。
你们知道黄鸭舰队为什么能去到这么多的地方吗?2.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海中这些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称它们——“海流”或“洋流”。
(板书:海流(洋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奔流不息的‘洋中河’”,探寻“海流”深处的奥秘。
(板书,揭题《奔流不息的“洋中河”——海流》)二、实验验证,激发兴趣1.海洋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流向不同的海流呢?(板书:海流形成的原因)谁能大胆的猜一猜?(板书:猜想)2.同学们能够大胆猜想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以海洋教学实践为主题,探讨了海洋教学的意义、实践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
一、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海洋资源丰富,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环境日益恶化,海洋资源面临枯竭。
为了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海洋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海洋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海洋教学,使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认识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指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态度和行动。
通过海洋教学,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海洋保护意识的一代新人。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海洋教学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海洋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三、海洋教学实践方法1. 理论教学(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海洋基本知识、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识。
(2)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2. 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海边、海洋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2)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科学研究的乐趣。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环保公益活动,如海滩清洁、植树造林等。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海洋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海洋教学实践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海洋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4海有多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在活动中感知地球上海洋所占的大致比例;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地球上找到四大洋和我国的四大领海为止,对它们有初步的了解;3、感知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初步体会海洋的博大;教学重难点:在游戏中感知地球上海洋所占的大致比例,能在地球上找到四大洋和我国的四大领海,感知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初步体会海洋的博大;教学过程:一、玩一玩,激发学习兴趣;1、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出示:充气地球仪;2、准备游戏道具:快快拿出你们的材料袋,找出一个这样的充气地球仪和十枚小贝壳,让我们开始玩“投掷充气地球仪,看看贴小贝壳的大拇指落在海洋还是陆地”的游戏吧3、讲解游戏规则;4、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反馈;5、游戏总结:1学生汇报小组桌面上的贝壳总数;2你们发现落在海洋里的次数多还是落在陆地上的次数多学生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海洋面积大;4教师小结:地球仪掷的不错,猜想也很多样,那么到底海洋有多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看看海洋究竟有多大;二、拼一拼,引导学生发现1、导语: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海洋拼图游戏;2、游戏道具:从材料袋里拿出世界地图拼图;3、讲讲游戏规则;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把陆地拼到海洋里;5、小组汇报发现:无论怎样拼,陆地的板块放到海洋里,都无法将海洋完全覆盖;6、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是小小科学家,具有探索发现精神,这也是我们的贝壳落在海洋上次数多的原因;三、涂一涂,认识海洋占地球的大致比例;1、导语:这么多的海水包裹着我们的地球,如果把整个地球表面分成10分,可以让我们生活的陆地占3份,剩下的7份都是海洋呢2、涂色活动:请小朋友们快在组内把答案涂在小转盘上,看哪个组涂得又准又快3、通过涂色,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四、找一找,为四大洋和中国领海找“家”;1、导语: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广袤的海洋,把离陆地近的地方称为海,把远离陆地的部分称为洋;2、给四大洋找家;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帮我把四大洋的名称“送回家”;指名板贴大洋名称3、给中国四大领海找家;1小朋友们,中国有18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我们就生活在大海边,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黄还是我国的领海之一,我国一共有四大领海,其他三个请各小组拿出材料袋里的中国地图找一找、圈一圈;2、小组展示:从北到南找到的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3、小结:通过学习你对海洋有了那些了解五、看一看,三个视角观视频,升华学生爱国情感1、导语:大家在游戏和地图中发现了海洋的博大,那么宇航员在空中看地球又会是什么样播放视频2、太空中看海:谁来说一说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及时评价激励;3、大海边看海: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我们平时站在海边看大海又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4、海洋中看海:还想知道在海中看海洋什么样子吗课件播放纪录片海洋精编版视频片段5、教师总结:现在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其实,我们广袤的海洋蕴含着无穷的奥妙,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课后希望同学们去观赏这部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去感受海洋之大,去领略海洋之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走近四大海域》精品教案活动内容: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第2课。
活动目的:1、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四大海域,了解我国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四大海域的主要特征及物产,了解海和洋的区别。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及爱国之情。
活动重难点:了解我国四大海域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四大海域的图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四大海域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大海吗?(播放视频录像)了解家乡海域知识,初步认识黄海。
2、出示中国地域图,说一说我国主要濒临的海域。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板书):走近四大海域。
4、请同学说说自己知道的四大海域有哪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感兴趣的一段视频引入,以我国的四大海域为依托,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组探究四大海域大比拼(一)、明确任务,小组分工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组长分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汇报最精彩。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展示汇报1、总体介绍小队:学生分别介绍海与洋的区别、什么是海、什么是洋、四大海域的分界线等。
2、渤海小队:主要介绍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地理位置、海产品、油气资源丰富、污染严重等。
3、黄海小队(图片展示):着重介绍黄海得名的原因、具有南北温差大和雾大等特点、海产品丰富、港口众多等。
4、东海小队(唱的形式):着重介绍东海岛屿众多、有著名渔场、各种资源丰富等。
5、南海小队:着重介绍南海是我国最大最深的海、是世界第三大海、各种资源丰富、贸易港口众多、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等。
6、其它海小队:介绍知道的其它海,有珊瑚海,是世界最大的海;青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黑海,地中海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然后用不同形式全部交流的形式,使学生有重点地自主探究我国四大海域的信息,每个海域的突出特点。
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海洋是个聚宝盆》一课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第10课46-49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呈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海里的宝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海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2、海洋宝贝大搜索:通过引导学生对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等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海底蕴藏着储量极为丰富的各种矿产,即使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海水也是海洋中不可或缺的宝。
3、海洋宝贝数不清: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海洋里蕴藏着数量极其庞大的宝藏,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类正在积极开发、利用海洋里的宝藏,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珍爱海洋宝库: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把了解到的海洋宝贝画一画,同时让学生知道虽然海洋是个聚宝盆,但我们也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现集约用海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海洋是个聚宝盆》这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爱海洋的情感,理解“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海洋,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感知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海洋生物的资料或图片七、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记忆,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设计青岛永平路小学李菲菲宋健1、星罗棋布的海岛教学目标:1、知道海岛的形成及分类2、了解著名的中国海岛和世界海岛的名称3、欣赏美丽的海岛,提高海岛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海岛,美丽的海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旅游,那么你知道美丽的海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星罗棋布的海岛。
二、海岛的成因及分类师:“星罗棋布”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师:谁来把书上关于海岛的形成相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点读)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快速说出“夏威夷群岛”属于哪类海岛?“大堡礁”属于哪类海岛?“崇明岛”属于哪类海岛?师:(出示世界海运交通图)一艘货轮从天津港出发,依次经上海、广州、新加坡,到达伦敦,沿途经过了哪些海峡?学生根据地图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对海峡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出示世界各地闻名海峡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让我们一起整理有关海湾和海峡的资料卡……师:小小交流会,请同学们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班交流。
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合理利用和发挥好海峡与海湾的作用,可以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3.海上救助教学目标:1.知道海上救助的重要性及救助队伍和装备。
2.了解海上救助的途径及方式。
3.了解国际海上救助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案例传真----青岛起飞!急救落水渔民,及相关视频)师:(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看了这些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海上报警呀?生:应该如何进行海上救助呢?师:谁能来解答一下他们的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上救助队伍”二、海上救助队伍师:(出示海上救助队伍的资料和图片)谁能根据图片和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海山救助队伍的知识?(通过了解和交流让学生明确海上救助队伍的基本组成内容:救助机构、救助人员、救助硬件装备、救助电子软件系统等。
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教学目标:1.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2.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珊瑚礁的形成,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多样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开启珊瑚礁之旅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海豚博士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课件展示:播放潜水艇下潜画面接着出示一段呈现海底珊瑚礁奇异景象及各种生物生活的音像资料。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如:海底景色奇异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海底生活着各种鱼类、藻类种类繁多;我还看到了美丽的珊瑚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
(板: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海底之旅”这一情境设置,迅速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珊瑚礁的兴趣,并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识珊瑚礁1、资料交流。
师:课前,我们查阅、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
考考大家: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学生资料进行交流。
)2、小海豚博士介绍珊瑚礁的形成。
(课件展示:结合图片进行说明: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3、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让我们继续来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小结。
如:珊瑚礁的分布概况、所处的地理位置、生长条件形态、种类、著名的珊瑚礁……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内容。
海洋课题研究总结
为推进我市海洋教育课程的深入实施,增强学生“爱海、亲海、知海”的意识,展示我市小学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实验方法开展海洋研究的成果,近日,青岛市小学海洋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青岛同安路小学召开。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王旭昌主任、江守福副主任、市教研员马伟林老师、市北区教育发展中心战志蛟主任、迟晓燕副主任,以及各区市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小学科学、地校课程教研员、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海洋教育课程开发与实验的研究”课题学校负责人、各区市学校分管领导等二百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展示活动的主题是:2013年青岛市第五届小学生科学才艺展暨第一届“亲海、爱海、知海”成果展示。
共分为四个环节:青岛市小学海洋教育成果展示掠影;创新小实验展示;参观同安路小学海洋教育特色活动;小课题研究汇报。
其中可圈可点之处让与会领导、老师们耳目一新。
精彩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青岛市小学海洋教育成果展示掠影的视频短片,似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材全面进入小学课堂,标志着青岛市基础教育率先进入海洋时代,海洋教育成为了青岛市基础教育的鲜明特色;在海洋教育的市公研课、优质课比赛,涌现出了一批海洋教育骨干教师,他们研究探索,团队共振,带动了全市海洋教育的发展;各区市海洋教育实践活动精彩异呈,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精彩二:实践探究,勇于展示。
《海洋中的小巨人—有孔虫》、《海水发电》等创新小实验展示和《家乡的海洋环境调查》等小课题研究汇报,让与会领导、老师啧啧称赞。
在展示汇报中,学生们呈现的落落大方的表述,严谨的实验操作,详实的课题小报告,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深入调查、采访专家、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对海洋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亲海、爱海、知海的感情。
精彩三:实地考察、分享交流。
领导和老师们参观了同安路小学校内海洋生物馆、体验操作馆和海权教育馆。
同安路小学展示的“去油污实验”、“PH 试纸测海水酸碱度”、“探秘有孔虫”、“盐水分层”等与《海洋教育》课程相关的实验令与会者耳目一新,与会代表们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分享别样的学习之旅。
最后,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王旭昌主任做了大会讲话。
王主任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认为此次活动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海洋的热爱,对当下海洋环境情况的关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海洋奥秘的热情。
王主任还对今后的海洋教育提出了建议: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整合我市海洋教育优势资源,加强《海洋教育》课程建设,开展以海洋教育为特色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打造一
批国内知名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