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口才教学课件(PPT 122页)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23
课程司法口才定位1、能力本位,目标明确。
《司法口才》课程是学院根据专业发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应用性专业与技能课。
课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职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任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警学结合”、“教学做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语言表达技巧和职业综合素质。
2、衔接得当,适应发展。
本课程先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后强调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以基础知识为底蕴设前导课程,如《大学语文》、《司法逻辑能力》、《监狱学基础理论》、《警察法学》等,使学生积累基础知识,训练基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而后又将学生引向专业职业岗位,把一般素质与工作情境联系起来,为学生学好《狱政管理》、《矫正教育》、《刑罚执行》等专业课程,培养行刑实践能力、执法事务处理能力等专业技能,搭建扎实的基础平台,使学生将来既能胜任行政机关管理工作岗位,又能适应监狱、公安机关、看守所、劳教所等执法与矫正工作岗位,符合与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内容选取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司法行政单位的实践工作,在广泛的岗位调查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以及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选取《司法口才》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重点放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上。
1、基础理论知识根据日常口语表达要求以及后续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普通话的标准表达,最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修辞技巧和态势技巧,以及开展思维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
2、专业理论知识走警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密切与监狱、劳教所、司法所等司法行政单位合作,充分分析实践工作的特点和岗位需求,要求学生了解司法口才的适用原则和基本要素,掌握在司法实践工作中常用的劝说调解、教育谈话、调查审讯、演讲辩论等司法口才运用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研究司法口才的意义①研究司法口才的直接意义是,探索司法口才的特征、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促进司法工作实践;总结和剖析司法口语表达失利、失败或者违背法律规定的教训,从反面教育人们,必须逐步增强司法口语表达的才能,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②促进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司法人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供知识,使司法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和新规定。
③有利于促进法学学科的建设和法学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司法口才学与相邻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犯罪心理学、演讲学等的互相渗透和促进。
司法演说词是在诉讼过程中由国家公诉机关的代表或辩护人发表的讲演词,虽不属法定的司法文书,但对揭露罪犯,分辨是非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法庭公正、客观地处理案件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司法演说词分为公诉词和辩护词两种。
写司法演说词的关键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
公诉词公诉词是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机关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当庭宣读的一种演说词。
它是对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告人提出的起诉书的主旨所作的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
目的在于深入地分析被告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和后果,以揭露和惩戒罪犯,同时帮助法庭进一步明确被告的犯罪事实,罪行性质及应采取的量刑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81年第44号文件规定的精神,公诉词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对法庭调查的简要概括;②进行证据分析,认定被告人的罪行;③进行案情分析,概括案件的全貌,揭露被告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④分析被告人犯罪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⑤进行法律上的论证,指明被告人触犯的《刑法》条款,阐明被告人应负的法律责任。
公诉词的重点部分在于深入分析被告犯罪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严重危害两部分。
辩护词是辩护人当庭宣读的司法演讲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律师、人民团体或被告所在单位推荐的,或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以及被告的近亲属、监护人为其辩护。
《司法口才学》备课说明【课程性质】司法口才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口才学和法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也是司法实践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日渐深入,司法工作对于口才的要求愈来愈高。
好的口才,成了司法工作中正确运用法律、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司法口才学正是我院根据专业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口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司法口才运用的策略、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说话的技巧和艺术,培养学生在不同执法环境中论辩和应变能力。
【课程特点】本课程强调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课程以基本理论为底蕴,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具有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优势。
【课程内容】由基础理论、普通口才论、专业口才论三部分构成1、口才基础理论;主要介绍口才的价值;口语的本质;口语质量的优化;副语言的科学运用;口才的训练等口才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普通口才论;在第一编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演讲型、报告型和讲授型三种口才的相关知识。
3、专业口才论;结合我们所学专业,有选择的介绍了在不同的执法环境下所使用的各种口才类型,包括在调查侦讯、预审、公诉、辩护、审判、及刑事执行过程中就掌握的口才知识。
【教学方法】鉴于这门课程应用性较强,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口才基本理论的教学,按单元顺序进行。
实训部分则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采用朗读法,打好学生口语基础。
训练项目:朗读优秀中外文学作品、名人演讲稿,念绕口令等。
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激发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
训练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楚,有感情。
第二阶段,设置情境,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训练项目:词语组合、描述问答、专业表演等。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