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语y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9
《四书》中的四字成语《四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著作。
其中不仅包含丰富的思想理论,还有许多精彩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经常被人们引用,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一、《大学》中的四字成语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是《大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审问,深思熟虑,明辨是非。
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学习应该如何去做。
我们平时学习时,应该尽可能去了解更多的知识,然后审问自己,思考所学的知识是否够正确,领悟到了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进而明辨是非。
二、《中庸》中的四字成语1. 诚意正心——《中庸》说心之中应当有真正的诚意。
诚意正心的含义是指要诚实,不虚伪,正直,有正义感并且不会偏私。
在现实生活中,诚意正直的人往往比较虔诚,不容易受到诱惑或者被误导。
他们还比较有道德感,并知道维持正义的重要性。
2. 化敌为友——《中庸》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要一心一意,分清善恶,将曾经的敌人变成朋友,通过沟通中消除分歧,使之成为合作伙伴进而支持我们。
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战略,人们在遇到不同的个性、背景、利益冲突时,通过化整为零、化敌为友的方式,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更好地合作。
三、《论语》中的四字成语1. 君子之交淡如水——《论语》中的一句话。
君子之交,应当做到不计较得失,无形之间保持一种淡定平和的对待方式。
如果交往中总是计较得失,动辄为利则违背了君子之交的原则。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常常被引用,是《论语》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我们要做到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尽可能让对方感到舒适的方式。
如果我们要求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么很可能会造成矛盾并且让人在很长时间内难以释怀。
四、《孟子》中的四字成语1. 将心比心——《孟子》中的一句话,指的是我们需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才有可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理解别人的长度及其经历时,通常会更容易与他们交流和建立良好关系。
大学中庸四字成语中庸之道——道听途说——说3道4——4面8方——方寸稳定——乱臣贼子——子虚乌有——未雨绸缪——患难之交——交相照映——映雪读书——书声琅琅——琅琅上口——口蜜腹剑——一触即发——张灯结彩——彩凤随鸦——鸦雀无声——声嘶力竭——竭诚相待——待人接物——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通广大——大名鼎鼎——鼎足而立——吹糠见米——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余味无穷——穷极思变——变本加厉——严阵以待——马首是瞻——左顾右盼——后悔莫及——及时行乐——兴尽悲来——悲欢离合——合浦珠还——还淳反朴——朴实无华——华而不实——实事求是——是非曲直——直言不讳——讳莫如深——深藏不露——露才扬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礼尚往来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2)孤陋寡闻拼音:gū lòu guǎ wén释义:陋:浅陋;寡:少。
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拼音:xiá bù yǎn yú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四百四病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
泛指各种疾病。
四不拗六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冲八达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大皆空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
佛教用语。
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
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 1、不耻下问。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international, Unicom international market, adapted future people on city of development needs, based Yu industry support, and traffic advantage, and Yangtze River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dvantage, established city development target: radiation absorb YangtzeRiver upstream chuan Yunnan Guizhou of regional center, and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ulture city. 2.3.2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Yibin city, goal 2020 GDP reached 300 billion yuan, the per capita GDP reached 58000 2030 regional GDP reached 800 billion yuan, the per capita GDP reached 138000. 2020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Yibin city as 9:56:35; 2030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for the 6:47:47. Industrial output by 2020 of 510 billion yuan in 2030 and reach 1.2 trillion yuan. 2.4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land size 2.4.1 Yibin city, population siz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recasting methods and the size of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heck, the downtown main future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the year are as follows: downtown main future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the year (unit: million) forecast methods, 2020, 2030, balancing method for 130-150 table 2.4-1 170-190 ultra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labour law development of 150 210 140 180 General develop 130 1.7 million peopl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pacity check land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280 water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capacity-does not constitute a binding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coupled--310 results of 140-180 in 2020, the actual resident population of about 1.4 million people; 2030 the actual resident population of about 1.8 million people. 2.4.2 the use of scale, Yibin city 2030 per capita index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center of 100 square meters per person. Yibin city construction land standards and scale of table table 2.4-2 year population size (mass) land size (km2) land percapita ((km2/people) 2012 82.5 76.19 92.4 2020 140 140 100 2030 2030 Yibin 180 180 100 figure 2.4-1 figure 2.5 land-use planning layout of urban space in centralexternal traffic link between the groups still need to be resolved through through the old town, causing pressure organized by OLC took on too much traffic, the c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estricted by thi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Meanwhile, across the bridge for the bridge-building standard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host a growing number of traffic across the river channel gradually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city is relatively inefficient. Figure 2.1-5 Yibin city land-use Figure 2.2 urban nature and development 2.2.1 city properties is a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Yibin city, China, Department of Sichuan-Yunnan-Guizhou-based regional cent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2.2.2 development mainly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Yibin city function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1) central area of Yibin city, an important manufacturing bas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rm the famous liquor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 depth, comprehensive energy development base, maj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base, of new chemical and textile material base, green food processing bas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ase "six industrial bas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 (2) Department of Sichuan-Yunnan-Guizhou combines modern services centre in Yibi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into rivers and the sea transport hub, trade and Logistics Center, South City Group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River financial center, South Innovation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southern Business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als, promote service ... 2.3.1 city development total target Yibin as chuan Yunnan Guizhou combined Department integrated strength most strong of Center City, should jumped out of South, led regional open, looking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论语》和《孟子》中的成语和哲理1、不耻下问。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语y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
四书。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
1、自视甚高,论语中“大居不容”,形容孔子不愿受人劝告;
2、虚心使人,论语中“为学日益”,孔子虚心请教,有效地提高自己;
3、自强不息,论语中“躬行而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要身体力行;
4、谋事在人,论语中“仁者爱人”,孔子说未能爱人,则不足以谋事;
5、敬贤怀旧,论语中“爱贤使能”,孔子教导要敬重贤能者,并借
鉴其德行;
6、学以致用,论语中“道源于学”,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用于实践;
7、慎言其實,论语中“莫听空言”,孔子教导我们要实践,而不是
无意义的空言;
8、追求完美,论语中“学而不厌”,孔子提倡终身学习,追求完美;
9、处事宽仁,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孔子认为要以处事宽仁的
态度认识和处理问题;
10、有始有终,孟子中“不求闻达”,教导我们要事事有序,有始有终,不要求太多。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集合高二一,孔子:1、色厉内荏2、言不及义3、杀身成仁4、后生可畏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6、举一反三7、见贤思齐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9. 犯上作乱10. 巧言令色11. 言而有信12. 三十而立13. 知之为知之14. 是可忍,孰不可忍15. 既往不咎16. 尽善尽美17. 见贤思齐18. 文质彬彬19. 敬而远之20. 举一反三21. 暴虎冯河22. 三月不知肉味23. 乐在其中1 择善而从24.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25. 空空如也26. 循循善诱27. 后生可畏28. 升堂入室29. 过犹不及30. 四海之内皆兄弟31. 成人之美32. 察言观色33. 言必信,行必果34. 怨天尤人35. 一以贯之36. 杀身成仁3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8. 言不及义39. 因人废言40. 当仁不让41. 性相近,习相远42. 杀鸡焉用宰牛刀43. 色厉内荏:44. 道听途说45. 患得患失46.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47. 学而优则仕二,孟子:(1)五十步笑百步(2)引领而望(3)君子远庖厨(4)明察秋毫(5)挟泰山以超北海(6)缘木求鱼(7)寡不敌众(8)与民同乐(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0)顾左右而言他(11)水深火热(12)救民于水火之中(13)箪食壶浆(14)出尔反尔(15)解民倒悬(16)事半功倍(17)具体而微(18)出类拔萃(19)心悦诚服(20)返求诸己(21)与人为善(22)绰绰有余(23)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24)此一时,彼一时(25)舍我其谁(26)为富不仁(2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8)乱臣贼子(29)自暴自弃(30)不虞之誉(31)好为人师(32)何出此言(3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4)手舞足蹈(35)不为已甚(36)左右逢源:(37)夜以继日(38)自怨自艾(39)先知先觉(40)集大成者(41)却之不恭(42)杀人越货(43)茁壮成长(44)知人论世(45)一暴十寒(46)专心致志(47)舍生取义(48)杯水车薪(49)言归于好(50)以邻为壑(51)习焉不察(52)独善其身(53)不言而喻(54)引而不发(55)仁民爱物(56)当务之急(57)尽信书,不如无书(58)茅塞顿开(59)言近旨远(60)同流合污论语:(1)犯上作乱(2)巧言令色(3)言而有信(4)三十而立(5)知之为知之:(6)是可忍,孰不可忍(7)既往不咎(8)尽善尽美(9)见贤思齐(10)文质彬彬(11)敬而远之(12)举一反三(13)暴虎冯河(14)三月不知肉味(15)乐在其中(16)择善而从(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18)空空如也(19)循循善诱(20)后生可畏(21)升堂入室(23)四海之内皆兄弟(24)成人之美(25)察言观色(26)言必信,行必果:(27)怨天尤人(28)不耻下问(29)杀身成仁(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1)言不及义(3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3)当仁不让(34)性相近,习相远(35)杀鸡焉用宰牛刀(36)色厉内荏(37)道听途说(38)患得患失(39)饱食终日,无所用心(40)学而优则仕(41)诲人不倦(42家喻户晓(43)、见义勇为(45)、不亦乐乎。
有关论语的四字成语疯狂猜成语成语是四书五经。
解题过程:书面上写的是《论语》,而《论语》和《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指五经;这里是用一本书的名字,代替了一个类别的书籍名称,所以是四书五经。
读音:sì shū wǔ jīng意思: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它们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出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扩展资料《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五经之前还有一本《乐经》,与“诗、书、礼、易、春秋”这五本书合称做“六经”,后来《乐经》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五经”中的《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书五经〖哀而不伤〗成语典故: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哀矜勿喜〗成语典故: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论语·子张》〖爱礼存羊〗成语典故: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安老怀少〗成语典故: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爱素好古〗成语典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爱之欲其生〗成语典故: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成语典故: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不安小成〗成语典故:据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进.……便是不安于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必不得已〗成语典故: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论语·颜渊》〖半部论语〗成语典故: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成语典故: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北辰星拱〗成语典故: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不耻下问〗成语典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不得其门而入〗成语典故: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不得其死〗成语典故: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不悱不发〗成语典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成语典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卑宫菲食〗成语典故: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语出《论语·泰伯》〖不改其乐〗成语典故: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成语典故: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暴虎冯河〗成语典故: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诗经·小雅·小旻》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述而》〖不惑之年〗成语典故:《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教而杀〗成语典故: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尧曰》〖不咎既往〗成语典故: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不堪其忧〗成语典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不磷不缁〗成语典故: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语出《论语·阳货》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不念旧恶〗成语典故: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表里如一〗成语典故: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朱子全书·论语》〖伯牛之疾〗成语典故: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百里之命〗成语典故: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屏气不息〗成语典故:屏气似不息者.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不弃故旧〗成语典故: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屏气凝神〗成语典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达生》〖屏气敛息〗成语典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博施济众〗成语典故: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屏声息气〗成语典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饱食终日〗成语典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成语典故: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不忘久要〗成语典故: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博文约礼〗成语典故: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博学多识〗成语典故: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博学笃志〗成语典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不相为谋〗成语典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不亦乐乎〗成语典故:有朋自远方来,。
汉书诗经孟子论语成语论语【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过能改】〖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
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
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以德报怨】德:恩惠。
怨:仇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
看见了就害怕。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孟子【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诗经》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子》中的50个成语《孟子》中的50个成语《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中有许多智慧的故事和观点。
今天,我们来学《孟子》里的成语,一起感受孟子的智慧吧!1、杯水车薪【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释义】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始作俑者【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不言而喻【释义】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释义】虞:料想;誉:称赞。
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释义】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形容儒家的成语搜集有哪些成语形容儒家?小编精心搜集了29个关于描写儒家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学说。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诗云子曰] 《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
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
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
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诗礼传家] 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亦作“老手宿儒”。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
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
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子曰诗云]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
泛指儒家言论。
[求志达道] 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
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周游列国]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
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
后指走遍各地。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②指纯正的乐声。
[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小受大走]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
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
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存心养性]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
出自四书的四字词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本经典都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著作,被誉为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这些著作内容丰富,涵盖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其中一些四字词语更是儒家学说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出自四书的一些重要四字词语及其含义。
1.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个很有名的概念,源自于《大学》。
它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与行为应该紧密相连,知识应该被付诸于行动之中。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和含义。
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完美经验。
2. 忠恕两忘忠恕两忘是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强调了两个重要的品质:忠诚和仁慈。
忠诚是指对朋友、家人、国家和事业等需要忠诚的对象保持忠诚;仁慈是指对人类的同情和仁慈。
这个词语强调了忠诚和仁慈的完美结合,认为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体现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3. 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出自《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如果不希望别人这样对待自己,那么也不要这样做对别人。
这个词语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道德原则和个人诚实守信的精神。
4.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从《大学》中的“修身养气,克己复礼”而来的。
它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克己,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通过复礼,学会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个词语反映的是儒家学说中的自我修行和谦虚谨慎的重要品质。
5. 长风破浪长风破浪同样是出自《大学》。
这个词语强调了勇气和毅力,意思是说只有在风和浪的面前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无惧无畏地面对所有的挑战和机遇。
这个词语通常被用来描述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和那些不受任何阻碍的人。
6. 逸群者益逸群者益是从《论语》中的“逸群者益”而来,意思是说与优秀的人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触,可以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受到启发和鼓舞。
这个词语反映了儒家学说中的人际交往重要性,认为与内在品质优秀的人建立联系,可以激发个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7. 求仁得仁求仁得仁也出自《论语》中的“心怀仁者,无惧于天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集合高二一,孔子:1、色厉内荏sèlìnèirěn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ènzhòngdàoyuǎn〖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1.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2.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13.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4.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15.16.17.18.19.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20.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21.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22.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23.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124.25.26.)27.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28.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五经四字成语
1.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
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
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3. 五经注我: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
牵强地用五经的经文来注解自己的观点,形容人学识浅薄,牵强附会。
4.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五经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这些成语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经典“五经”有关,体现了“五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书的四字词语四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些经典中,有许多四字词语,它们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这些四字词语按照类别进行归纳和解析。
一、修身篇1.格物致知:《大学》中的一句话,意为通过观察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诚实守信:《中庸》中的一句话,意为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遵循这个准则,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二、处世篇1.君子成人:《大学》中的一句话,意为君子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品德和才能上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2.以德报怨:《论语》中的一句话,意为用德行来回报别人的恶意和怨恨。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攻击和伤害,我们应该以德报怨,用善良和宽容来化解矛盾。
三、学习篇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中的一句话,意为学习要有思考,否则就会一无所获。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温故知新:《论语》中的一句话,意为通过回顾过去,来发现新的知识和智慧。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获取,也要重视旧知识的巩固和回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人生篇1.知足常乐:《论语》中的一句话,意为知道满足自己的现状,就能常常感到快乐。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人生不是追求无止境的欲望和财富,而是要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2.克己复礼:《中庸》中的一句话,意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恪守礼仪。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律和恪守礼仪的品质。
以上就是四书中的一些重要的四字词语,它们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这些词语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准则和指南。
出自四书的成语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名的成语。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以德治国
这是《大学》中的经典名句,意思是通过德行来治理国家。
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榜样,以引导全社会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2. 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句话来自《论语》,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之间的友情是淡如水的,没有炫耀和虚伪。
这个成语强调了真正的友情必须建立在真诚和坦诚的基础上,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生活中,诚实和真诚都是成功的关键。
3. 中庸之道
这个成语来自《中庸》,意思是指保持平衡和稳定的中间路线。
这个成语强调了接受各种观点和思想,从而在行动中寻求平衡,追求统一和谐。
在人际关系中,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凡事不要太极端,要始终保持中立。
4. 孟母三迁
这个典故来自《孟子》,是孟子母亲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
育而三次搬迁的故事。
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做出的牺牲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关注教育,为下一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是几个来源于四书的成语,它们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