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23.62 KB
- 文档页数:8
中小企业ISO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流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全球著名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旨在为组织提供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指导。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ISO认证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和信誉度。
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确保企业持续符合ISO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中小企业ISO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流程及其重要性。
一、内部审核流程内部审核是指企业自行进行的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符合ISO标准要求。
内部审核的具体流程如下:1. 确定内部审核计划:企业应根据ISO标准要求,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
2. 选择审核员:企业应选择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员工作为审核员,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3. 进行审核准备:审核员应对要审核的部门或流程进行了解,收集必要的文件和记录,并编制审核程序和工作指导。
4. 进行内部审核:审核员按照审核程序和工作指导进行现场审核,包括对文件和记录的检查、员工的访谈以及流程的观察等。
5. 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审核员应将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编制内部审核报告,详细描述审核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的改进措施。
6. 实施纠正和改进:根据内部审核报告,企业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修正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二、管理评审流程管理评审是指企业管理层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有效性进行的定期评估和审查。
管理评审的具体流程如下:1. 确定评审计划:企业应根据ISO标准要求,制定管理评审的计划,明确评审的时间、频率和参与人员。
2. 进行评审准备:参与评审的管理层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确定评审重点和目标。
3. 进行管理评审:管理层按照评审计划进行评审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改进措施和效果进行讨论和评估。
4. 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评审会议结束后,应编制管理评审报告,记录评审过程、问题和改进建议,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5. 实施改进和纠正措施: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企业应及时采取改进和纠正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符合ISO标准要求。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培训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是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与改进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企业能够发现问题、推动改进,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绩效。
为了培养和提升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能力,企业应广泛进行培训。
一、内部审核的意义和目的内部审核是指由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效果、合法性和适用性的过程。
内部审核的意义和目的如下:1.发现问题: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和改进。
2.优化流程:通过对企业流程和制度的审核,可以发现流程的不合理和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推动流程和制度的优化。
3.改进管理: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确保符合要求:通过内部审核,可以确保企业的管理活动符合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的要求,降低法律风险。
二、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流程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审核范围和目标:明确待审核的管理活动范围和审核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审核工作。
2.制定审核计划: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计划,包括审核的时间安排、审核的内容和要求等。
3.收集信息:通过收集资料、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与审核目标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4.分析和评价: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5.制定改进方案:根据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和行动计划。
6.执行改进:按照制定的改进方案和行动计划,推动改进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7.监控和检查:对改进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改进工作的持续有效。
8.总结和总结:总结整个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实践指导和规范。
三、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目标进行设计和定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核基础知识:包括内部审核的定义、作用和目标,审核流程和方法,审核标准和规范等。
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基础知识及流程目录contents132内部审核4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体系审核概论PART ONE管理体系审核概论什么是审核?◆审核:即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1.1过程是否被识别并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经被分配;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在实施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审核的特点:被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
是一种正式有序的活动(系统性)是一种独立的活动(独立性)是形成文件的过程是一种抽样过程1.2即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目的:1、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正在运行;3、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或预防,使体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4、在第二、三方审核前作好准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包含: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目的:1、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作为制定或调整合格供方的依据之一。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目的:1、决定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可以注册/认证。
2、提高受审核组织的声誉,增强竞争力。
1.3体系覆盖的所有产品、过程和场所。
申请的产品范围及其涉及的过程和场所。
限制于顾客所购的产品范围、及其所涉及的过程和场所 。
内部审核PART TWO2.1现场审核实施阶段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阶段审核策划和准备阶段10审核组长管理者代表审核组长审核组长审核组审核组长审核员质管部门负责部门/人提出内审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编制审核报告跟踪审核步骤内审的阶段准备阶段P现场审核阶段D总结阶段C 跟踪验证阶段A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图2.2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组成审核组•审核范围的确定•文件审查•初访(必要时)•制定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第一阶段审核策划:即一个组织对其内部在一年内应进行的所有审核活动作出安排,审核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就是审核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一、引言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确保组织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流程及其重要性。
二、内部审核1. 定义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独立、系统性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发现和纠正质量体系中的问题,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流程(1)确定审核目标:明确审核的范围和目标,制定审核计划。
(2)准备审核:收集和分析相关文件和记录,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
(3)进行审核:进行现场审核,检查制度文件、记录和过程,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4)编写审核报告:编写审核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以及改进措施。
(5)审核跟踪:跟踪和验证组织是否及时纠正了发现的问题,并确保改进的有效实施。
(1)发现问题: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问题扩大化。
(2)改进体系:通过审核结果和建议,组织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3)保持合规性:内部审核有助于确保组织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避免风险和违规行为。
三、管理评审1. 定义管理评审是指组织高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它旨在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持续改进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2. 流程(1)确定评审议题:讨论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明确评审的议题和目的。
(2)召开评审会议: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评审会议,共同讨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
(3)审查结果和数据:审查并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数据、客户反馈等信息,了解体系运行情况。
(4)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并跟踪改进计划,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持续改进。
(1)领导参与:管理评审使组织高层能够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积极参与决策和资源的分配。
(2)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组织可以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机会和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流程详细分解一、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1.编制年度审核计划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审核方式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及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制定的年度计划应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全要素和所有部门。
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a.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或机构和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b.内部监督员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c.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d.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年度审核计划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2.审核前准备①成立内审组: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体系审核年度计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对象组建内审组,内审组成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内审员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质量负责人召开内审组组员会议,任命内审组组长和宣读内审员守则,并依据内审年度计划提出本次评审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
②内审实施计划的制定: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要依据本机构的职能分配表编制各受审核部门的审查内容,由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实施计划应在正式审核前一周由内审组长发至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③审核组预备会: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研究有关体系文件并应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文件,明确分工和要求,确保每位内审员都清楚了解审核任务,全部完成审核前的准备工作。
④编制检查表:审核前,内审员应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内审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实施的质量,因此在整个内审中至关重要。
内审检查表中审核内容要依据受审部门的职能编制,要突出审核区域的主要职能;采取的审核方式和方法(查、问、听、看)要恰当;审核时需要抽样的数量要合理。
要选择典型关键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编制(如上次审核的有关信息、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客户的反馈、发生过的质量问题等)。
所有内审员的检查表合在一起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职能,包括本实验室和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
最全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全流程盘点一:一、引言:在组织内部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确保组织运营顺利、高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对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全流程进行盘点,以各个部门更好地了解和执行这一流程。
二、内部审核:2.1 审核目的:2.1.1 确保组织的运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1.2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2.1.3 提升组织的运营质量和效率。
2.2 审核范围:2.2.1 内部各个部门的运营管理;2.2.2 组织的文件、记录和数据的合规性;2.2.3 经济、财务相关事务的合规性。
2.3 审核程序:2.3.1 制定审核计划和审核分配;2.3.2 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数据和信息;2.3.3 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检查;2.3.4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2.3.5 提出改进建议;2.3.6 写作并提交审核报告。
三、管理评审:3.1 评审目的:3.1.1 监控和评估组织的运营绩效;3.1.2 发现并解决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3 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
3.2 评审范围:3.2.1 各个部门及其运营绩效;3.2.2 重要决策和管理流程;3.2.3 组织的绩效和目标达成情况。
3.3 评审程序:3.3.1 制定评审计划;3.3.2 进行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3.3.3 召开评审会议;3.3.4 讨论和确认评审结果;3.3.5 提出改进建议;3.3.6 写作并提交评审报告。
四、附件:本文档附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内部审核:指组织自身对运营活动进行评估和监察的过程。
2. 管理评审:指对组织运营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和问题识别的过程。
二:一、前言: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组织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全流程,各个部门了解和执行这一流程,提升组织的运营质量和效率。
二、内部审核:2.1 审核目标:2.1.1 确保组织的运营合规性;2.1.2 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2.1.3 提升组织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内审与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和管理评审活动,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
三、职责1、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和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活动。
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员。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审和管理评审结果。
2、审核组长编制内审计划和审核检查表。
组织实施内审,控制审核进度和审核质量。
编写内审报告。
3、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实施审核。
记录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验证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各部门配合内审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对本部门的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并按时完成整改。
5、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对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措施做出决策。
四、工作程序1、内部审核(1)策划管理者代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确定内审的时机和范围。
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时间安排。
(2)准备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员,审核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的部、条款、时间和审核员分工。
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通知受审核部。
(3)实施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和审核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通过查阅文件、记录、询问相关人员和观察现场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
审核员对审核发现进行记录,开具不符合项报告,不符合项报告应包括不符合的事实描述、不符合的条款和标准要求、严重程度等。
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编写内审报告。
(5)跟踪受审核部针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不符合项得到有效整改。
管理者代表对整个内审过程和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管理评审(1)策划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确定管理评审的时机和主题。
内审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全面评审,保证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所有内容。
3、职责3.1内部体系审核由总经理委托管理者代表主持,质管课具体实施,各部门配合。
3.2管理评审由总经理亲自主持和领导,管理者代表、各职能部门经理、课长参加,质管课负责管理评审的资料准备工作。
4、运作程序4.1内部审核4.1.1审核周期管理体系审核周期: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一次,每二次审核间隔不超过12个月。
4.1.2审核要求4.1.2.1审核人员需经过培训,并且具备相应的资格,由上层领导授权并大力支持,使其在审核过程中能独立工作不受任何干扰。
4.1.2.2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4.1.2.3在审核前要有书面计划,具有明确的审核目的和目标、审核时间表及审核人员分工,并通知被审核的主管,以便做好准备。
4.1.2.4审核不应干扰正在进行的工作,审核中提出的问题应求实、公正、客观。
审核结束质管课应编制审核报告,并追踪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1.2.5审核的频率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变化,其主要依据是:a)发现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b)由于潜在质量和环境缺陷所产生的费用。
c)产品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产品一致性的验证状况。
d)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与经验。
f)顾客要求和投诉。
4.1.3审核程序4.1.3.1管理体系审核涉及企业全部管理体系活动,由总经理授权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质管课具体实施。
4.1.3.2确定审核人员(有资质),组成管理体系审核小组,并指定审核组长。
4.1.3.3确定管理体系审核依据的标准(管理体系文件和相应的国际标准)。
4.1.3.4制定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和日程进展表,并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审核准备。
4.1.3.5按照确定的标准,实施管理体系的审核,审核过程中要查看管理体系活动记录和有关文件,要与有关人员讨论弄清事实,掌握第一手材料。
4.1.3.6与有关部门交换意见,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方案或要求。
【关键字】精品
1 目的
通过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审核和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即体系是否符合2000版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创新,是否适应内外部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以满足建筑市场顾客关注的焦点。
2 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
3 术语
引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4 职责
4.1 总经理(最高管理者)负责策划和主持管理评审,审批管理评审报告。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议程,审核评审报告;组织内部审核,任命审核组组长,审批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4.3 ***部负责制定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计划/方案,提供内外审核报告资料和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信息,做好评审会议记录,编写评审报告,并追踪检查上一次管理评审措施的执行情况。
并提供公司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反馈。
4..4 审核组长根据内部审核计划,具体实施审核工作,制定具体的审核计划和日程安排。
4..5 各单位(部门)领导、分管领导参与管理评审并报告本单位(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评审决议(输出)实施、自我评价和进展评价的结果、有关改进的建议等情况,并配合做好本单位(部门)的审核工作。
5 程序
5.1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最少在每一年度进行一次,需要时(按
发生如下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针对性评审:
a.组织机构发生较大改变时(如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司机构发生较大
变更);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后;
c.重大质量投诉。
评审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质量方针、目标对质量管理现状的符合性;
b.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
c.质量管理体系对当前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性;
d.组织机构、资源是否满足质量管理需求;
e.不合格的过程和产品的控制情况。
f.内/外部审核结果及纠正/预防措施结果评价;
g.上次管理评审会议决议事项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
h.有关改进的建议等。
评审的输入
***部提供内/外部审核的结果和应改进的信息及上次评审决议事项执行情况。
并提供质量目标实现情况、顾客及相关方对承建工程的满意程度及顾客满意度的信息。
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分公司(单位)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提出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评审的方式
评审一般采取会议形式进行,必要时到现场评审。
会议由总经理主持。
参加评审会议成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有关副总经理、体系覆盖的单位、部门负责人和主管副经理。
管理者代表在评审会议前根据总经理的指令制定会议议程并提出评审的内容。
会议成员必须出席会议,如本人不能出席时,应向管理者代表请假并委
派有相应资格的代表参加。
5.1.5评审记录和报告
***部做好评审会议的记录,填写·.xx表1“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评审报告,填写·.xx 表2“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内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评审结论和重大决定等。
报告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经批准的评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输出,由***部发放给评审会议单位/
5.2 内部审核
审核准则和内审员资格
审核须客观、公正,并按计划/方案进行。
审核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
审核员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关系,并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经授权组成的审核组独立进行审核。
审核的范围
***部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拟审核的部门、区域及以往审核结果,确定审核范围/区域。
审核的频次和方法
内部审核每年进行1~2次。
审核采取集中审核方法,即审核人员在集中的期限内进行审核。
审核实施
***部编制每次的内部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审核计划内容包括:目的、范围、依据、内容(要素)等;审核组编制审核检查提纲、方法要点,必要时编制日程安排。
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和审核工作,审核员按计划及要求编写审核检查内容方法,按组长分工进行审核,记录审核结果,填写·.xx表3“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如开出不合格项和观察项则填写表4“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并针对不合格项/观察项,建议受审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管理者代表主持召开末次会议(如集中召开时由***部主持),审核组长公布审核结果,
确认不符合项,针对不符合项和观察项,建议受审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限期将整改结果报***部。
审核组长汇总审核结果,编写·.xx表5“内部审核报告”交***部送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发给有关单位/部门。
审核组在召开末次会议的一个月内对受审核部门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验
内部质量审核记录和报告应详细、清楚、完整、规范,并由***部负责收集、汇总、保存,期限为3~5年。
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应确保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并在限期内将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报告***部。
除公司统一集中审核外,各分公司可自行组织对本单位项目部的审核,并保存该审核记录、报告。
6 记录表格
·.xx表1“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xx表2“管理评审报告”
·.xx表3“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xx表4“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
·.xx表5“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部主管:记录人:
管理评审报告
***部主管:
年 月 日 填表人: 年 月 日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