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本课分析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第一目“契丹的兴趣和陈桥兵变”,介绍了辽政权与北宋政权的建立;第二目“辽、宋、夏的和战”,介绍了辽与北宋政权的和战、西夏政权的建立及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第三目“金和南宋的对峙”,介绍了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以及在岳飞等抗金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
学情分析本课时间跨度比较大,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老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清时间脉络,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感知历史知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因此,宜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的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能正确分析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收集和讲述岳飞的故事,正确认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斗争。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关系。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乔峰的图片及档案,配乐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老师过度:为了辽宋两国和平,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尸体被阿紫携同坠下悬崖,与萧母同葬一谷。
时势造英雄,乔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感知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多媒体展示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契丹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汉族文化,重视农耕)教师总结: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契丹国。
课题: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习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问题提示,进行预习,认真研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之后小组讨论,标记出小组内弄不明白的。
2、独立完成预习笔记和讨论,进入【快乐入门】,小组长或是组与组之间对换负责批改,之后进入分层过关案的学习。
组长组织组员对【快乐晋级】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颤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对峙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评价澶渊之盟以及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民族之间的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学习引入】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
那么你对杨家将了解多少呢?你喜欢杨家将中的谁?这是哪个朝代的故事?预习案【探究新知】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
时间10分钟问题答案标记在课本上即可1、辽、夏、金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族名、定都2、北宋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定都、影响3、澶渊之盟:背景、情况、影响4、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与议和的意义5、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6、岳飞抗金的情况7、南宋与金的和议的情况【疑点攻破】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探究新知,攻破疑点,胜利在望,加油!!分层过关案★分层过关案的要求:1、【快乐入门】要求同学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完成。
【快乐晋级】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快乐晋级】为展示内容。
先独立思考,然后对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过程要注重知识的总结和解题思路和规律【快乐入门】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3、对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B、此后辽宋边境出现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况C、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D、没有增加人民的负担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A、对宋称臣B、北宋送“岁币”C、辽和西夏送给北宋“岁币”D、辽夏推行汉法5、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B、被农民起义推翻C、外戚、宦官专权D、政治腐败6、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七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0-----[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 岳飞抗金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1、契丹国(辽) 9XX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XX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XX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____年元昊都:兴庆;____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11XX年阿骨打(金太祖)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____年金灭辽;2、____年金灭北宋。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反思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反思五代、辽、宋、夏、金这段历史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强化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开展〞时期,这一时期各族间X一再,但是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中碰撞交融。
在结束了本课的教学后,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反思以下几点:〔一〕本课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错出现,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
采纳直观、简便的教学形式,利用表格、地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权,效果较好。
〔二〕本课是围绕着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宋朝之间的关系展开。
在学习中,我虽然没有刻意总结,但是大局部学生意识到宋朝在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战关系上表现出的相同点就是软弱,拿金钱换和平,由此大宋朝给学生留下一个“积贫积弱〞的软骨形象。
我本人认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学生以后学习宋朝是非常不利的。
众所周知,宋朝就疆域、军事等方面实在不如唐朝〔唐朝的强大繁荣已经深深的印在初一学生的脑海中〕,但是在社会开展方面,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唐朝相比都应该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如果不加以阐发补充,初一的学生对宋朝的认识会以负面居多。
所以,如何让初一学生在了解根本历史史实的根底上,对历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强化的地方。
〔三〕本课有两处关系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这对初一的学生又是一个难点。
如何让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仅靠课本上的史实总觉薄弱。
〔四〕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和做法:重史实、轻评价,重细节、轻说教,让学生在肯定知识累积的根底上自然地有感而发,这种感触不是老师硬性的灌输,而是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学生认识丰盈后的水到渠成。
如对岳飞的学习,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应该让学生了解岳飞事迹的根底上总结出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应该先明确观点——岳飞是抗金英雄,然后再让学生有选择的挑取事件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