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7
古文《论语》十二章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称为“圣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并把《春秋》加以删减,使之称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常用语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故称之为语录体。
一 读一读字音lún yùn zēng wú论语 愠 曾子 吾xǐng chuán yú三省传不习 逾dài ( ) dān ( )gōng ( ) 博学而dǔ ( )志二 写一写字形殆箪肱笃三 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的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所得数目)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三)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