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隋·唐第一讲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72
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隋朝的重建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建立者、定都:洛阳)
2、隋朝统一全国:⑴条件: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
大融合⑵时间及标志:589年,隋灭陈
⑶意义:结束了西晋以后~~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3、隋朝开通了大
运河:⑴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布帛的北运⑵河道:大运河以洛
阳为中心~~全长2000多千米⑶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巩固统一有积
极作用⑷消极后果: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十分严重⑸大运河的状况:①运
河分为四段(具体哪四段?)②连接了五大水系?长黄海淮钱
③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位置在哪儿?(4页图)
二、隋的覆没与唐的建立1、隋的覆没:⑴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最
终导致了农民大起义⑵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
亡2、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都城、再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三、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唐时期新创的制度:隋唐时期~~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
行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⑴三省:具体名称及其职责⑵六部:具体名称
⑶三省六部制简表
3、科举制度:⑴原因:秦汉以来~~庶族子弟多受摈弃排挤⑵特点;
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
⑶目的:意在抑制门阀~~参政广开门路(明经、进士科)⑷作用:科
举制实行之后~~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⑸内容:科举制是一种~~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⑹发展过程: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1905年)。
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隋唐政权的更替
1.隋朝的建立(581)年
2.隋朝的统一
3.隋朝的繁盛
(1)、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两代君主先后下令,利用已有的河道,开通南北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属浙江),北至涿郡(在今北京西南),全长2000多千米。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2)、涿郡→中心→洛阳→余杭
(3)意义:①沟通南北交通,促进运河沿线的商业城镇的发展。
②巩固全国统一。
③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朝的灭亡(618年)
5.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隋唐政治新格局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唐时期,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改革经验,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新的创制,突出的是设立三省六部制和推行科举制。
科举取士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一再抑制门阀,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
有人之权归收中央,并扩大政治统治的基础,而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3、隋朝经济的繁荣(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②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②加强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⑵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