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世磊黄彦军来源:《体育学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研究发现日本最新课标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具有“三高”特征,即主次区分度高、具体化程度高、低龄阶段重视度高。
鉴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规约性,以及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不健全、不完善和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尚不具備自己开发课程或教学内容能力的现实国情,日本最新课标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带给我国的启示:精选指向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和具体规定到各学习水平段,实现国家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定向作用,同时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参考;注重低龄阶段敏感期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发展学生的平衡、灵敏、协调等基本运动能力。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课程内容;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2-0103-07Abstract: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setup of sports skill curriculum contents in Japan’s latest curriculum standard has “three-high” characteristics, i.e. high degre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ent distinction, high degree of specification,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to the low age phase. In consideration of national curriculum’s basic stipulations about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compu lsory education phase,and realistic national circumstances such as that “three-level curriculum management” is incomplete or imperfect, and that the majority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ve not had the ability to development curriculum or teaching contents,the inspirations brought to China by the setup of sports skill curriculum contents in Japan’s latest curriculum standard are as follows: carefully select core curriculum contents that point to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provid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reference for frontl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value the setup of sports skill curriculum contents for the sensitive period in the low age phase,develop student’s basic sports abilities such as balance, agility and coordination etc.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sports skill curriculum content;study guideline;Japan当今日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已居世界前列,亚洲领先[1]。
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技能培养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能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信心。
相比之下,我国当前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际运动技能的问题。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运动技能的提高,加强体育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未来,我国可通过结合日本的经验,优化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关键词】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学习指导要领,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优势,借鉴,优化,教育体制,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政府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指导方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素养。
该指导要领包括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学生在体育科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日本体育科学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包括了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技巧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学生可以在体育科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和素养。
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的体育科学学习指导要领也备受关注和借鉴,为其他国家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1.2 介绍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是指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力。
日本《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齐建国贾志勇日本中小学的健康教育日本教育基本法确定,教育的目的是:“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据此,学校将“健康”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并依学生各年龄段的发育特点实施健康指导。
日本在学习指导要领中对体育与健康的指导强调:!"必须是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进行。
#"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科外的特别活动中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
$"不仅在学校生活中给予指导,还要促使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实践。
%"培养能使自己终身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基础。
日本的健康教育包括课程教育与课外指导。
作为课程教育的内容,又分为保健学习与保健指导两个方面。
保健学习含体育学科中的保健领域、保健分项、科目保健与理科、社会科、家庭科等有关联的健康知识;保健指导含年级活动的保健指导、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的保健指导和学生会活动的保健指导。
课程外的教育活动包括对具有身心健康问题学生的保健指导和对日常学校生活中的保健指导两个方面。
日本对学生实施终身健康的学校健康教育,主要考虑的是:要迎接人生&’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岁左右),会遇到各种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问题。
为此,学校健康教育要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具有生气地生活的人;培养“对健康自己思考,主体判断,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以前只是“记忆知识”,转向使学生具有兴趣,重视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在保健指导时,应排除为培养健康习惯而实行强硬性的“保健行动”,而应使学生明白道理,启发自觉。
日本从#’’#年开始全面执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并实行每周*日学习制,但没有减少健康教育的学时。
小学提前#年从第$学年开始开设保健课,并增加了+学时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
中学的健康教育减少了,学时。
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总学时没有多大变化。
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保健体育科編における剣道の変遷に関する研究A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Change of National Curriculum in P.E. of Japan.~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Position of Kendo~1K10C110-0小田寛人主査友添秀則先生副査吉永武史先生1研究の動機私は小学4年生のときから大学4年に至るまで約12年間、剣道を行ってきた。
競技者として試合で勝つことを考えた練習を通して剣道や礼儀作法を学んだ。
そして、大学入学後は体育教員を志して勉強してきた。
競技としての剣道と学校体育の中での剣道の違いを教育実習で学び、学習指導要領において剣道がどのような形で位置づけられてきたのか、どのように変遷してきたのかについて詳しく知りたいと思ったのが本研究の動機である。
日本では、学習指導要領は全ての教科において法的拘束力をもち、社会情勢の発展に伴い学校教育に対しての各種要請を受けながら改訂を繰り返してきた。
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保健体育科においては1947年の学校体育指導要綱から2012年度より完全実施されている新学習指導要領まで7回の改訂が行われてきた。
本論で詳述するが、これらの改訂は「経験主義体育」期、「体力主義体育」期、「楽しい体育」期の三期に区分できる。
そこで、その改訂の度に剣道の位置づけがどのように変化してきたのか。
また、現在の剣道の授業をめぐる問題を検討し、今後の剣道の授業がどのようにあればよいかという点を今回の研究の題材として取り上げた。
2研究の目的・方法1947(昭和22)年の学校体育指導要綱から2008(平成20)年改訂の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に至るまでの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における剣道の位置づけを明らかにし、今後の剣道の授業がどのようにあればよいかについて考察を加える。
本研究は文献講読によって行う。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来概括当前教学内容;其次,详细讨论如何使学生受益于指导员课程;最后,通过就业和参与度评估,分析和总结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日本社会体育指导、教学内容、就业、参与度正文:本文旨在探究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得出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活动规划和实践,神经生理学,体育规划与管理,体育道德,体育比赛管理,体育与卫生,体育法,体育社会学,体育活动管理等,是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
其次,指出日本指导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能力、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受益于指导员课程,成为有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者。
最后,根据就业率和参与度指标,分析和总结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从而推进日本社会体育的发展,为日本社会体育的未来提供良好的前景。
应用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者。
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增强学生的社会体育能力、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指导课程,获得认知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参与度。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技术能力,从而受益于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为日本社会体育提供有效的支持,使之在未来可以发展得更强。
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者,需要教学内容具备良好的结构和特点。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者培养工作的教学内容应以体育活动规划和实践、神经生理学、体育规划与管理、体育道德、体育比赛管理、体育与卫生、体育法、体育社会学、体育活动管理等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在接受这些内容的学习后,就能够具备培养有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者所必备的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
日本学校体育中的保健教育「健康、运动与快乐——探索健康的可能性」日本学校体育中的保健教育近年来,日本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仅只局限于训练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基础知识,也引入了保健教育的元素,努力将其深植于学生的大脑之中。
下面介绍一下,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是如何起作用的:一、社会规范教育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中,非常强调注重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社会规范。
比如,在学生们进行游泳时,老师会先根据同学们的体质情况,及游泳技能,指定好组队形式和游泳技巧,从而让同学们在社会关系中学习如何礼貌的与他人沟通、照顾朋友。
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另外,学校的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也深入的教育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锻炼身体,不仅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明白养成均衡饮食,正常作息,搭配体育锻炼,习惯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获得形象自信此外,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还教育学生们获得身体形象自信。
通过学校的体育课程,老师们会引导学生们明白健康就是美丽,也能够健康的吃游锻炼、有营养的饮食,引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及自信心,给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从身体上来激发自尊心,也有利于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四、搭建社圈互动同时,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也搭建起同学们之间的社圈互动,比如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放松心情的方面,增加学生们已尝试、探索的勇气,使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成长态度,同时也增加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们有机会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体育心得以及想法,让学生能够从另一角度加深理解体育这门课程。
总之,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保健教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开发身体技能还能够在社会规范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获得身体形象自信以及搭建社圈互动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保健体育课程学习指导计划时间:8月29日(周五)第五节地点:山形中学体育馆学生:初中2年级(男14人,女15人)教师:后藤匡道1.单元名称:田径(跨栏)2.单元目标:3.对单元的理解(1)关于田径项目的跨栏跑田径是以人类自然的基本动作为基础形成的运动项目,它一方面表现为个人之间最大能力的相互竞争,同时该运动可以通过跨越一定数量的障碍表现其学习结果,从而围绕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或记录水平进行努力的运动。
跨栏跑是以一定的节奏,快速敏捷的跨越一定间隔和一定高度的栏架为方式的近似于短跑的竞争。
因此,它一方面在姿势方面与短跑接近,另一方面则要求以良好的平衡有节奏的跨越栏架。
因此,该运动不仅可以提高短跑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形成有节奏的跨越栏架的能力。
跨栏跑在教学中应该围绕技能或记录的提高,关注自己以及他人的课题,寻求适宜的练习方式,通过与同伴相互协作和指导解决各自的课题。
(2)学生的情况本班级的学生喜爱运动,不少学生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到体育馆或田径场进行各种运动。
同时,本校为了参加6月份的田径通讯赛和9月份的地区田径赛,安排了全校性的体育运动时间,全体学生都选择了项目,本班学生也同样正在积极准备。
当出现某一问题时,往往以干部为中心自行解决是该班的风气。
并且坦诚朴素的学生很多,经常独立的进行诸如合唱练习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
该班级中曾经学习过跨栏跑的学生6人(其中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学习过的4人,进入初中后参加课外田径小组的2人),大部分都是初次接触跨栏跑。
通过课前的准备性调查,“非常喜欢或喜欢”跨栏跑的学生有13人,“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跨栏跑的学生有15人,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跨栏跑的印象不太好。
喜欢跨栏跑的理由有:“看着就喜欢。
高兴”,或者是“姿势漂亮。
有意思很好玩”。
不喜欢的理由有:“容易摔着”、“担心自己的脚抬不了那么高”、“从来就没看过”、“自己的柔韧性不好,可能做不出那样的动作”。
(3)设计的思路将跨栏跑作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课题、努力寻求解决课题的方式并且与同伴共同提高的教材予以把握。
日本少儿足球指导大纲特征及启示日本少儿足球指导大纲是一份为指导和规范少儿足球教学而创建的文件。
它对于日本少儿足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该大纲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1. 统一级别划分,确定∕要求各个级别的技术教学目标。
日本少儿足球指导大纲将少儿足球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
它不仅明确了每个级别的技术教学目标,而且对于足球比赛中的技术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如传球、射门、盘带等。
这样做有助于教练员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教学内容,让学员能够更快速地成长和提高。
2. 渐进训练,逐步提高要求。
指导大纲的教学目标是渐进式的,每个级别的目标都建立在前一个级别目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让学员在技术上水平逐渐提高。
这种方法体现了松下幸之助所倡导的“生产革命”,也是日本运动员能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强调团队合作。
日本少儿足球指导大纲中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明确规定了球队比赛的战术和技术要求。
教练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员树立“共同努力,互相支持”的意识。
在促进学员个人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学员打造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培养。
4. 关注竞技规范,注重比赛精神。
指导大纲对竞技规范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比赛前后的礼仪规范、比赛中的注意事项等。
同时,它也注重比赛精神,倡导公平竞争、尊重他人。
这也正是日本足球能够在足球大国中崭露头角,成为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启示:1. 对足球运动员的级别筛选和等级评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指导大纲中,对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划分和评定,并规定了每个级别的技术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种划分可以为足球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教练员提供了协调和调整学员技术水平的依据。
2. 渐进训练模式适用于足球实战技术的提高。
足球的技术难度也是逐渐提高的,而渐进训练模式则针对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这种模式可以在足球实战中掌握更加准确,同时也更能顺利完成新型足球战术的应用。
日本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简介日本文部省于1999年颁布了日本中小学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其中,小学叫体育课程,初中和高中叫保健体育课程。
小学体育课程特别强调该课程的活动性;中学保健体育课程除体育的内容以外,还融入了许多健康教育的内容,实际上,保健体育课程是一门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小学、初中和高中三本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具体规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各学段教学目标、各学段的主要内容、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与内容的安排等。
现就这些问题分别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指导纲要》分别提出了小学体育课程、初中和高中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1.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宜的运动体验和对健康、安全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时,使学生努力保持和增进健康水平,增强体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初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和接受健康、安全的教育,学生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实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之目的,并培养一种将生活营造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采的生活态度。
3.高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健康、安全和运动的概念。
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有计划地培养终身热爱运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形成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
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指导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五个学段,即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各分为一个学段,初中和高中各分为一个学段。
每个学段都由学段目标、内容、内容安排等三个部分组成。
这里,仅对学段的目标作介绍。
(一)小学1~2年级的教学目标1.融简单的规则于运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在乐于运动的同时,发展体能。
2.培养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及健康、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
(二)小学3~4年级的教学目标1.精心安排活动,促使学生愉快地从事运动;掌握多种技能,提高体能水平。
2.培养学生合作、公正的态度,在注意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形成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良好品质。
3.使学生懂得健康生活和人体生长发育的有关知识,提高具有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的素质和能力。
(三)小学5~6年级的教学目标1.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并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愉快的同时,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别技能,提高体能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2.使学生具有合作、公正的态度,重视健康和安全问题,培养在运动中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的品质。
3.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损伤和疾病,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的素质和能力。
(四)初中教学目标日本初中的保健体育课程分为两个学习领域,即体育领域和保健领域,两个学习领域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的表述。
1.体育领域(1)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愉快;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生活和愉快生活的态度。
(2)通过从事各种适宜的运动,意识到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在调节身体状态的同时,增强体能,将自己培养成意志坚强的人。
(3)通过运动中的竞争与合作,培养公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尽心尽职的品质,注意运动中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2.保健领域初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保健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了解个人生活方面有关健康和安全的知识,自觉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改善健康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五)高中教学目标1.体育领域高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体育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技能,并从中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愉快,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体能,形成公正、合作、负责的态度,提高终身坚持运动的素质和能力。
2.保健领域高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保健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了解个人生活方面有关健康和安全的知识,自觉关注生涯健康的问题,提高改善健康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三、各学段的主要内容(一)小学1~2年级。
《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主要从事基本运动和游戏活动。
前者指跑跳、力量、器械、有韵律节奏的活动以及戏水活动。
后者指各种游戏活动。
(二)小学3~4年级。
《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主要从事基本运动(跑跳、力量、器械、浮水和游泳等活动)、游戏(篮球、足球和垒球等游戏活动)、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技术动作和跳箱的支撑腾越动作等)、游泳(自由泳和蛙泳等)、身体表现运动(舞蹈和韵律等)以及学习保健的有关知识。
(三)小学5~6年级。
《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从事身体练习(身体放松的运动和增强体能的运动等)、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新的技术动作和跳箱支撑腾越动作等)、田径运动(短跑、接力跑、跨栏跑、跳高和跳远等)、游泳(自由泳和蛙泳等)、球类运动(篮球、足球、垒球和软式排球等)、身体表现运动(地方舞蹈和外国舞蹈等)以及学习保健的有关知识。
(四)初中阶段《指导纲要》将初中学生的学习分为体育和保健两个学习领域。
前者包括身体练习(放松身体的活动和增强体能的活动)、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运动、平衡木运动和跳箱运动等)、田径运动(短跑、接力跑、长跑、障碍跑以及跳远和跳高等)、游泳(自由泳、蛙泳和仰泳等)、球类运动(篮球、手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垒球等)、日本武术(柔道、剑道、相扑等)、舞蹈(自编舞蹈、民族舞蹈和富有节奏的现代舞蹈等)以及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后者包括身心机能发展和心理健康、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伤害事故的防范以及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五)高中阶段《指导纲要》将高中学生的学习同样分为体育和保健两个学习领域。
前者包括身体练习(放松身体的活动和提高体能的活动)、器械运动(垫上、单杠、平衡木和跳箱等)、田径运动(竞走、跳跃和投掷等)、游泳运动(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侧泳等)、球类运动(篮球、手球、足球、橄榄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垒球等)、日本武术(柔道和剑道等)、舞蹈(自编舞蹈、民族舞蹈和富有节奏的现代舞的练习等)以及体育理论。
后者包括现代社会与健康、终身健康、以及社会生活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与内容的安排(一)小学阶段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指导纲要》强调,制订教学指导计划既要考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儿童不同的运动经验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于教学时数的安排问题,该《指导纲要》指出,教学时数的分配不能偏重某一部分,其中,小学3~4两个学年中,用于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为8学时,5~6两个学年中,用于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为16学时。
《指导纲要》还强调,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3~6学年的保健内容集中在某一适宜的时间来进行教学。
2.内容的安排该《指导纲要》提出,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5~6学年中的身体放松运动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其次,如不能确保游泳教学时的安全,可以取消游泳项目的教学;第三,集合、整队、队列等集体练习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再者,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诸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最后,保健内容的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阶段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关于体育与保健内容教学时数的分配问题,《指导纲要》指出,初中三个学年中,保健内容的时数为48学时,体育内容的时数应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学年中。
至于体育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掌握程度来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
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应合理分配在三个学年中,当然,如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将保健内容集中在某一适宜的阶段进行教学。
《指导纲要》建议,有关体育与健康的活动不仅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而且还应该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门活动(如野营活动等)开展,要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体育与健康的活动。
《指导纲要》还指出,学校要有计划地实施体能的测试工作,测试的目的是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体育领域教学内容的安排《指导纲要》建议,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所有运动项目和运动知识,但同时教学指导纲要也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选择性主要是指从某一运动项目中选择一项或两项进行教学,例如:《指导纲要》规定,可以从田径运动中选择1~2个项目(如短跑、跳高等),从球类运动中选择两个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教学。
这说明,并不是某一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必须要学生学习。
《指导纲要》指出,除指导纲要规定的内容外,各地和各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内容进行教学。
如可以从《指导纲要》安排的舞蹈内容中选择一项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指导纲要》中未列出的舞蹈内容进行教学。
《指导纲要》还强调,各地和各校要根据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
另外,集合、整队、队列等集体练习应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三)高中阶段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指导纲要》指出,除课堂教学外,在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活动,要结合学校中的其他一些特别活动进行,还要鼓励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有关活动。
《指导纲要》还强调,对学生要有计划地实施体能测试工作,旨在通过对学生体能情况的了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指导纲要》还建议,保健内容的教学原则上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中进行。
体育的内容在每个学年中都需要进行教学,至于体育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掌握程度来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
2.体育领域教学内容的安排《指导纲要》规定,所有学生在每个学年中都要学习身体练习和体育理论的有关内容;器械运动和田径运动为选修内容;在游泳运动中,可选择有关的泳姿,并结合内容进行安全教学;在球类运动、日本武术和舞蹈中可分别选择内容进行教学,其中球类选两项,日本武术和舞蹈各选一项,也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这些项目中的其他有关内容。
《指导纲要》建议,各地和各校要根据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
另外,集合、整队、队列等集体练习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