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色彩
- 格式:ppt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9
剖析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色彩运用[摘要]《千与千寻》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著作,它冲破了电影界一直以来对动画片的偏见,这部著作不仅是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宫崎骏本人对人命运长期思考后的一次重要总结及提升。
在《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的选取了既能符合其形象特征,又能充分表现其感情流露的色彩,使得动画角色的色彩设计与动画片整体影像风格的完美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视觉盛宴。
这部获得过金熊奖的动画电影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启迪。
本文重点论述了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色彩用运用,了解色彩对于动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千与千寻》动画电影色彩运用剖析引言动画是一门较为独特的艺术,是动画艺术家们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更加迫切,动画电影也渐渐的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是动画艺术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也是最为直观的视觉形象。
日本动画在国际动画行业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且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代大师,在他的《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动画中的色彩运用的十分到位,从他的这部作品中,我们了解到作品中的色彩不仅可以吸引人的视觉,更能代表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是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明珠”。
一、《千与千寻》的创作背景《千与千寻》的创作主要来源于宫崎骏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根据他的回忆进行改变而成的。
在《千与千寻》中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植物园而描绘出来的,因为在宫崎骏童年的时候,他经常到那里玩耍,不管是童年的他,还是长大后的他,对那儿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现在,它依旧会到那个地方散散步,看看风景,主要是为了缅怀童年时的美好时光。
面对已经古旧而又十分熟悉的建筑,在看看如今的社会,不得不让他觉得如今的现代人需要好好的进行自我反省。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花与树(1933)1931年,泰尼柯勒(Technicolor)公司发明了一种彩色电影拍摄技术。
华特开始考虑拍摄彩色动画。
并利用这种技术在1932年7月30 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 《花与树》是华特·埃利亚斯·迪士尼:(1901-1966) 美国动画片制作家、演出主持人和电影制片人,以创作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闻名,他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1928年),并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故事片《白雪公主》(1938年)。
《花和树》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白动画片,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第一部使用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片,是美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第一部华特迪士尼的彩色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片长7分钟49秒,荣获1933年第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短片1932年的短片,充满最原始最童真的味道。
创意很好。
影片简单而不晦涩,也很容易让人理解。
他让我想起了格林童话里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格林童话,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从不厌倦。
它让我在这个繁华嘈杂的都市里,内心有了孩童般的美好和愉悦。
整部影片的情节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做过多介绍。
影片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是画面非常优美清晰,音乐与画面的配合精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
短短八分钟,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却把整个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很好的讲述了一个赞扬美好,抨击丑恶的小故事。
借助动植物所表现的许多细节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部作品已经穿越了近80年的光阴,这其中可能又要引发我们对国产动画的深思。
三只小猪(1934)《三只小猪》美国导演Burt Gillett1933年执导的动画片,英文名Three Little Pigs.片长8分钟,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荣获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三只小猪的故事相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的我们应该都看过这部动画.最初它只是一部英国的童话故事,以会说话的动物为主角,出版时间可能是18世纪或者更早,而正是由于1933年迪士尼的所制作的这部动画片使得三只小猪成为全球儿童所熟知的通话之一.由于它的全球知名度,三只小猪也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包括舞台剧,动画片和漫画书等等.Burt Gillett导演的这部影片,三只小猪中,猪老大和猪老二建议做了茅草房,因此二只懒惰的小猪让野狼有机可乘。
电影十部美国动画电影Ⅵ(即点即看)✦✦01《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2010)导演:李·昂克里奇配音:汤姆·汉克斯 / 蒂姆·艾伦豆瓣评分:8.9玩具总动员3的感人之处就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了一个正式的和童年say goodbye的机会,当上大学的andy再一次背起woody 的时候,十五年的光阴就这么友好又温柔地消失在木栅屋远处的夕阳中了。
✦✦02《玩具总动员4》Toy Story 4 (2019)导演:乔什·库雷配音:汤姆·汉克斯 / 蒂姆·艾伦豆瓣评分:8.5当大家都认为第三部已是巅峰的时候,皮克斯却玩出了新意,不得不服。
生而为玩具,也同样要接受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感,甚至讽刺的是,你的对手是个自认为“垃圾”的自制玩具。
新加入的角色依然搞笑十足,反派意外的出彩和拉好感,但结尾胡迪“找到自我”的选择才是全片最动人之处。
✦✦03《无敌破坏王1》Wreck-It Ralph (2012)导演:瑞奇·摩尔配音:约翰·C·赖利 / 萨拉·西尔弗曼豆瓣评分:8.7如果说人设制作配乐什么的是动画的血肉,那创意和情感就是动画的魂。
而为什么当初说《勇敢传说》让人失望,因为它虽然将前者做到无可挑剔,但它的后者却弱到爆。
《无敌破坏王》游戏机内世界的设定之巧堪比当时的《怪物公司》,而对于主角心理的描摹也令人叫好,小机灵更是遍布全篇。
✦✦04《无敌破坏王2》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 (2018)导演:菲尔·约翰斯顿 / 瑞奇·摩尔配音:约翰·C·赖利 / 萨拉·西尔弗曼豆瓣评分:8.0相当于迪士尼的《头号玩家》,可以说目及之处全是彩蛋,值得用显微镜一帧一帧看。
电影除了丰富的彩蛋,还有优秀的剧本、超前的创意、酷炫的视效、深刻的内涵。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动画电影有着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美国动画电影:以幽默、搞笑和冒险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的音乐。
美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夸张,形象设计也比较鲜明,如《冰雪奇缘》《狮子王》等。
- 日本动画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
日本动画电影通常注重细节和人物刻画,并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如《千与千寻》《你的名字》等。
- 法国动画电影:以其浪漫、奇幻和幽默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法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优雅,如《美女与野兽》《小王子》等。
- 中国动画电影:以其传统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中国动画电影通常注重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 韩国动画电影: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韩国动画电影通常以家庭为主题,强调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如《鸡妈鸭仔》《五岁庵》等。
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您正在浏览的美术论文是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内容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与日本部分经典动画作品的对比,探索动画创作中内容设计与造型设计等方面的规律。
这些规律的表现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蔽的,其形成原因总的看来是文化心理的差异在艺术设计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造型上的反映。
关键词:动画设计思维美国与日本虽然都是动画大国,但他们的动画设计艺术思想、艺术思维、艺术内蕴、表达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对比的内容很多,我们这里就择其关键和重要的内容进行对比,以期更清晰地认识美国、日本动画艺术强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作为其动力的动画艺术设计思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从总体情形看,日本动画始终都受西方的影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技法。
而其中受影响最小的应当是宫崎峻。
也就是说,宫崎峻的作品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是日本式的(也可以说是东方式的)思想、思维与动画结合的产物。
有人说宫崎峻开创了动画的另一种美学形态是有道理的,这是一种既不同于其它日本动画,也不同于西方动画的美学形态。
宫崎峻的动画是最具东方的、日本的艺术美感的。
相比之下,日本的其它动画作品受西方动画的影响痕迹都比较明显,这就削弱了其东方美的内涵。
动画艺术的思想底蕴是由不同文化的哲学思想进化来的,对于那些有着较为明确的思想底蕴的动画大片,片中思想的文化地域性是明显的。
西方动画倾向于人本的底蕴 ;宫崎峻动画比较重视自然与人性及其关系。
“人本”的思想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虽然在其它文化中也可以寻见“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子,但就其本原性与系统性来看,人本思想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最深层的底蕴与动力。
所以,如果看动画艺术中的“人本”思想底蕴表现,欧美动画表现得无疑最为充分。
(当然,在其它类型的电影艺术及其它种类的艺术中这种表现也是明显的和充分的,这里不做研究)西方文化历来企图把神与人平等对待,在直面人类最深层的困境时,他们往往对人的力量进行强调。
《疯狂原始人》色彩分析《疯狂原始人》是梦工厂于2013年出品的大型3D动画片,这部由《驯龙高手》和《星际宝贝》原班制作团队打造的影片堪称“史上最好看的动画片”。
所谓美国动画片的好看,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说,无外乎新奇的造型、接近美学标准的构图、绚丽夺目的色彩、恰到好处的光线处理等方面。
而电影色彩学作为电影视听语言系统中独立研究的一门学科,加之《疯狂原始人》的主创团队在这次创作中可谓是下足了功课,所以这部电影在色彩的使用和创造方面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电影时间设定在史前时代,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因为世界末日的到来不得已离开山洞寻找“明天”的冒险旅游经历。
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色彩则参与到了这个有趣又惊险刺激的故事中。
导演巧妙的运用色彩的视觉感官和色调高低,来强调故事的内容和人物情感气氛。
影片色调主要分为黄、蓝、绿三个主色系。
并且围绕故事内容,以主色系所延展出的不同色调、饱和度和纯度来区别故事内容所需的气氛色彩从而划分故事段落。
即黄色所延展的棕黄色、褐色、明黄色;蓝色所延展深蓝色、天蓝色、宝蓝色;之后加入红色为点缀色,红色又扩充为紫红色、暗红色、大红色等色彩补充,最后又回归到黄色系和蓝色系的世界构成。
最后由这三部分渐变的过程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述。
故事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咕噜家族一家六口在爸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的故事。
他们住在洞穴里,太阳出来的时候才能走出黑暗的洞穴寻找食物,每天听着同一个故事,重复着一样的生活,一成不变。
唯独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喜欢黑暗,不满足一直生活在山洞里,一心想要追求山洞外面的世界。
因此,在这部分的故事中,为体现剧情中的原始状态,混合了黄色和棕色以及苔绿色和橄榄绿制造出以棕黄色为主的主色系,棕黄色是没有生机的颜色,土色的戈壁摊、土色的岩石、整个世界除了几个色彩明艳的动物,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漫天遍地的土和岩石以及没有生命力的植物,整个色调配合着影片呈现出一种单调乏味之感。
浅析美日动画电影分镜头中连接镜头比较美国和日本一直是动画电影制作的两大重要国家,两国的动画电影风格各有特色,而在镜头运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美日动画电影分镜头中连接镜头的比较进行浅析,并探讨两国在这方面的不同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分镜头连接。
美国动画电影的分镜头连接主要采用流畅的过渡方式,常见的手法包括剪接、淡入淡出、过渡镜头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得镜头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受。
美国动画电影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情节的逻辑性,因此在分镜头连接上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合理过渡,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连贯。
而日本动画电影中的分镜头连接则有着不同的特点。
日本动画电影常常采用快速切换的分镜头连接,通过迅速的画面变换和剪辑手法,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剧情的发展。
与美国动画电影不同的是,日本动画电影在分镜头连接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画面的冲击感。
通过快速的分镜头连接,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冲突,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美日动画电影在分镜头中连接镜头上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差异。
例如在画面色彩和风格上,美国动画电影通常偏向于明亮活泼的色彩,画面更加细腻丰富;而日本动画电影则更倾向于采用暗调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神秘、幻想的氛围。
这种不同的画面风格也体现在分镜头连接上,美国动画电影更注重自然流畅的过渡,而日本动画电影更注重画面的冲击和情感的表达。
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在分镜头中连接镜头上存在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美国动画电影注重流畅自然的过渡和剧情的连贯性,而日本动画电影更注重快速切换的分镜头连接和情感表达。
这种差异的存在丰富了动画电影的风格和类型,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观影体验。
正是这种不同,使得美日动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希望未来两国动画电影可以继续在分镜头中连接镜头上进行交流和借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让观众能够领略到不同风格和文化背景下的精彩动画世界。
浅析实拍电影色彩与动画电影色彩的异同[摘要]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就是色彩,色彩是人类的通用语言。
电影属于视觉艺术作品,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都是电影的一种,所以它们对色彩的运用都十分考究。
无论是在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气氛的渲染,还是暗示主题等方面,色彩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同一艺术门类的不同分支,动画电影色彩和实拍电影色彩在运用上又有哪些异同呢?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色彩与实拍电影色彩异同的研究,旨在提高对影视色彩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电影色彩语言;动画电影色彩;实拍电影色彩;异同人类的视觉世界对色彩的感知是最强烈的,它处在视觉感知中的第一位。
图形和文字都居于色彩之后。
无论人们看到静态还是动态的画面,最先注意的一定是色彩,其次才是图形和文字,所以同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都会把色彩设计作为重点。
色彩强烈的表现力可以刺激人类大脑,使之产生对某种形式存在的事物的共鸣,激发心灵深处的情感。
一、电影色彩语言在电影色彩发展的最初始阶段其主要功能就是交代环境和增强视觉形象。
这个时候的电影色彩只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形象元素、声音元素、环境元素、情节元素等一起为我们构架了一部完整的影片,可以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这时电影对色彩的运用还没有像绘画、平面设计等视觉艺术作品那样完善。
但是随着影视创作者的不断研究创作,彩色电影发展到如今,色彩在其中逐渐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象征,通过这种艺术品格象征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寓意,还能体会影片的独特风格。
电影色彩发展到如今已成为影视艺术的一种语言暗示,成为其审美的关键。
它具有表现作者创意的功能,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表现的信息内容,还能展现影片的主题基调和深刻寓意,表现影片风格;更能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性格。
现代电影艺术中的色彩语言暗示分为三个层次:1.形式语言暗示:是指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处理技巧来关注色彩造型并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黑色风格动画电影的特征和代表作特征:黑色文学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学及魔幻小说的行列,其内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灵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恐怖色彩。
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阴沉的精神气质。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1. 低调子、低角度的夜景布光。
匪帮们大白天在房间里也关门闭户,底灯光。
多使用明暗对比法,画面常常出现大面积阴影。
运用摄影技巧,达到使人迷惑的视觉效果。
总体风格压抑、封闭。
2. 斜线和垂直线的比例超过横线。
斜线将银幕划分为不安定的形状,以营造出摇摇欲坠的倾斜感。
画面设计总是幽闭恐怖的,门窗、楼梯的影子会把人从人群中隔开,让主角在他的世界中更显孤独。
3. 向演员和布景提供相等的照明强度,让演员隐藏在夜色中,面部往往被遮住。
黑色电影中,让阴影吞没人物,人们在阴影里走来走去,形成一种宿命的绝望气氛。
城市比人存在得更久,不管你追逐什么,都没有太大意义。
4. 通常会有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主角,多为非良家妇女的角色,性感诱人,命运结局多为悲剧,成为牺牲品。
5. 空荡荡的城市大街,淅淅沥沥下着雨,随故事发展,雨可能会越下越大,直到情节发展到高潮。
人物碰面的场所,除了街头巷尾,就是码头和船坞。
6. 使用非常复杂的叙事时空加强观者对时间流逝和宿命感的感受。
影片使用迂回的时序,使观者处于时间不定向但高度风格化的世界中。
7.黑夜的场面特别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
由危机感;8.采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阴沉的影调来造成一个梦魇世界的幻觉;9.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双重人格、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失望孤独、最后在死亡中找到归宿的叛逆人物;10.惯常采用倒叙法或第一人称叙述法作为描写心理的手段。
美日动画电影的异同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着广泛的受众。
美国和日本作为动画电影的两大强国,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这个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故事题材上来看,美日动画电影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动画电影常常取材于经典的童话、神话以及英雄传奇等,例如《白雪公主》《睡美人》等,这些故事通常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和明确的善恶对立。
美国动画电影也善于从现代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诸如《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以日常物品或角色为主角的作品,展现它们的奇妙冒险和成长历程。
相比之下,日本动画电影的题材则更为多样化和多元化。
日本文化中的细腻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动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的作品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描绘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和梦想追求,如《灌篮高手》;有的则融入了科幻、奇幻元素,构建出宏大的世界观,像《天空之城》《千与千寻》;还有的以历史事件或传说为蓝本,进行重新演绎和创作。
在角色塑造方面,美日动画电影也各有千秋。
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往往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辨识度。
英雄角色通常勇敢、正义、充满力量,如超人、蜘蛛侠等;而反派角色则大多邪恶、贪婪、自私,形象较为单一。
同时,美国动画电影注重角色的外在形象设计,角色造型通常较为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视觉冲击力。
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则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刻画。
角色的性格往往复杂多面,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
比如在《火影忍者》中,主角鸣人既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一面,也有脆弱和迷茫的时候。
而且,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相对更加贴近现实,外貌设计更符合亚洲人的审美特点。
在画面风格上,美国动画电影以其精湛的 3D 技术和宏大的场景著称。
其画面通常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逼真的质感,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例如《冰雪奇缘》中那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以及《疯狂动物城》中繁华热闹的动物都市。
日本动画电影则更多地采用了手绘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
画面常常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唯美感,无论是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还是神秘奇幻的魔法场景,都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
浅析美日动画电影分镜头中连接镜头比较1. 引言1.1 美日动画电影的流行美日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已成为世界动画电影产业中的两大重要力量。
美国动画电影以迪斯尼、梦工厂等知名制作公司为代表,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和成熟的市场推广策略,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影响力。
日本动画电影则以宫崎骏、新海诚等导演为代表,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著称,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美日动画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对人性、情感等主题的深刻挖掘和表达。
无论是治愈系的日本动画电影,还是奇幻冒险的美国动画电影,都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和情感,引发共鸣和思考。
美日动画电影的流行不仅体现在票房和市场反响上,更体现在其对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精神追求上。
随着动画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美日动画电影将继续引领全球动画电影的潮流,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视听享受。
1.2 分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分镜头在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影片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帮助导演有效地传达故事情节、情感和主题。
分镜头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让观众更加沉浸在影片的世界中。
通过不同的镜头切换和角度选择,影片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意义,从而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分镜头在电影中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加强节奏感和情节的张力。
通过合理的镜头切换和节奏安排,影片可以控制观众的情绪波动,引导他们关注到关键的情节和台词,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和引人入胜。
分镜头还能够展现出导演的创意和想法。
导演可以通过巧妙的镜头运用来展示他们的美学观点和表达方式,使影片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分镜头既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影片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在美日动画电影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导演风格也会影响到分镜头的运用方式,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宣泄。
2. 正文2.1 美国动画电影的分镜头特点一、快速切换镜头:美国动画电影在分镜头时往往采用快速切换的方式,通过迅速的镜头转换来展现节奏感和动感。
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美国影视动画在描绘中国元素时,常常会将中国人的服饰、建筑、食物、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物品等,加入到作品中,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表现。
以下就介绍一些美国影视动画中常出现的中国元素:1. 服饰: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主角熊猫晴天佩戴的竹帽、披风和用于指导武艺的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历史中的服饰元素。
同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还描绘了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武术服饰,如功夫服、裤脚、头巾等。
2. 建筑:美国影视动画通常将中国的传统建筑、花园、庭院等复古建筑物进行描述,在建筑物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特点,如琉璃瓦、飞檐和木质结构。
例如,《功夫熊猫》中,影片描绘了中国传统庭园与仿古建筑,如花园里的池塘、竹林和观景亭等。
3. 食品:美国影视动画中经常出现的中国美食有面条、草鱼、刀削面、饺子、煎饺等经典食品。
例如,《功夫熊猫》中出现了作为主角食物源泉的竹子,还有著名的灌香肠等。
4. 物品:美国影视动画中,常出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物品,如四个好朋友中的金鱼、古代玩具熊猫等。
其中,《功夫熊猫》中的宝石眼镜和食盒,正是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描绘。
5. 传统文化符号: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如红色,是传统中国符号中的吉祥色,代表着希望与繁荣。
红色在美国影视动画中也经常被使用。
另外,中国的传统配件、如计策秤、算盘、金银币等,也被常常出现在影片中,体现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历史。
总的来说,美国影视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及推广。
中和支持多样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让更多人能欣赏并了解到这些古老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文化。
比较21世纪初中国、美国、日本三部动画电影的异同【作者简介】王嵋,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动画片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动画片《千与千寻》剧照.中国、美国、日本的动画片各有特点,那么它们在21世纪初出品了哪些作品呢?这些作品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一、三部影片的情况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12岁极普通的小女孩在神灵世界里发生的奇妙故事,借由千寻的灵异经历,积极探索一条入世之路。
千寻由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坠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必定是所有努力的终极目标。
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千寻逐渐从懵懂怯弱中成熟起来,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努力以成长的代价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美国动画电影《怪兽电力公司》的导演是皮特・多克特,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完成。
影片主要围绕怪物公司旗下雇佣的两个外形奇异的怪物展开,他们从怪物的世界进入人类世界中幼童的房间去吓他们,因为孩子们的尖叫声可以成为怪物世界所需能源的来源。
但奇怪的是对于怪物来说,地球小孩子据说又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只要轻轻地接触一下他们的皮肤就可以致死,并且在怪物世界里爆发大范围的病毒感染。
于是当一个小孩儿因偶然机缘进入怪物世界时,怪物麦克和萨利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把她送回去,由此展开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故事。
《小兵张嘎》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河北白洋淀。
向往成为革命英雄的少年张嘎营救了八路军侦察员老钟,随后日军扫荡村子,不仅嘎子的奶奶被杀,老钟也被俘虏。
嘎子带着仇恨以及对战斗生涯的向往去寻找游击队,终于巧遇罗金保,如愿进入雁翎队,成为梦寐以求的小侦察员。
二、三部影片的比较(一)相同点1.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三部动画电影同样是儿童题材,片中的主人公都因为各种原因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都勇敢地面对并能积极地想办法克服逆境,最后达到胜利的终点。
中、美、日这三部动画片的主要角色都具有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影片宣扬普世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充满了正能量。
1.《狮子王》(The Lion King,1994)2.《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3.《冰雪奇缘》(Frozen,2013)4.《怪物公司》(Monsters, Inc.,2001)5.《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2003)6.《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010)7.《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1991)8.《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2010)9.《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2014)10.《辣手神探》(Zootopia,2016)11.《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12.《寻梦环游记》(Coco,2017)13.《疯狂原始人》(The Croods,2013)14.《飞屋环游记》(Up,2009)15.《蜘蛛侠:平行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2018)16.《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1989)17.《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2007)18.《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2010)19.《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The Movie,1992)20.《机器人总动员2》(WALL-E,2008)2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Finding Dory,2016)23.《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24.《冰雪奇缘2》(Frozen II,2019)25.《寻梦环游记》(Coco,2017)26.《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27.《蜘蛛侠:平行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2018)28.《怪物史莱克》(Shrek,2001)29.《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The Movie,1992)30.《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31.《冰雪奇缘2》(Frozen II,2019)32.《辣手神探》(Zootopia,2016)33.《寻梦环游记》(Coco,2017)34.《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2007)35.《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2010)36.《怪物史莱克》(Shrek,2001)37.《冰雪奇缘2》(Frozen II,2019)38.《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2007)39.《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2010)40.《蜘蛛侠:平行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2018)41.《寻梦环游记》(Coco,2017)42.《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2007)43.《冰雪奇缘2》(Frozen II,2019)45.《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46.《蜘蛛侠:平行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2018)47.《怪物史莱克》(Shrek,2001)48.《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2007)49.《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2010)50.《冰雪奇缘2》(Frozen II,2019)。
美日动画电影的异同作者:胡静来源:《艺海》2009年第08期我国的动画电影市场消费产生的利润在现阶段有八成被美国和日本包揽。
全国电视台每年要播放长达30万分钟的动画片,其中只有2-3万分钟是国产片的份额。
我国动画电影的高峰期停留在上世纪中后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水墨动画电影的时代。
这些都是值得引起反思的。
一、美日动画电影的共同点1.动画电影产业化美、日两国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拥有系统的商业动画运作模式,众多运作非常成功的制片厂以及世界一流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人才资源。
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梦工场、华纳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公司都是享誉世界的商业动画制作航母,创造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艺术价值。
从前期造势到制作精良的大投入,再到后期的市场宣传,美日两国动画制作的产业化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
以2 亿5000 万美金营收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为例,它的宣传攻势强大到甚至动用了首相为其首映捧场。
2.高投入高回报美、日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
日本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元计,耗时经年。
高投入的动画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崎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3.配音阵容豪华,音乐优美动听投资巨大的动画电影往往非常重视角色的配音,常会大手笔地请来众多好莱坞大牌明星担任配音工作,挑选的明星也都是“神形兼备”的,为影片增色不少。
美国动画电影的音乐常把本土文化(音乐、性格、追求等)融于其中,比如说《疯狂农场》就大量地运用了美国的乡村音乐、摇滚、嘻哈等元素,每首歌每段音乐都十分动听,而且将人们在唱此音乐时的动作巧妙地赋予了动画形象,对动画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日本动画电影音乐的代表人物久石让是宫崎骏电影的御用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