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白内障( CATARACT )白内障是一种常有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
据抽样检查结果表示,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 400 余万人,其中主若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必然随之增加。
白内障的定义:晶体污浊即为白内障。
从流行病学检查的角度认为:晶体污浊,视力低于 0.4 才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平时依照病因分类先天性白内障 , 外伤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继发性白内障 , 并发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 50 岁以上的人群中,据统计学报道, 50-60 岁患病率约为 60%,80 岁以上则达 100%。
平时为双眼发病,但两眼起病有先后,发展速度不一致。
病因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确实学说,近几年来,对白内障形成时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及从分子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获取可喜成就。
多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一、分类依照晶体污浊的部位分为两类:(一)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senile cortical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75–80%,依照其发病过程,分为四期:1.初发期 incipient stage体征:污浊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
症状:此期疃孔区透明,视力一般无影响,如不散瞳检查难以发现。
检查:扩瞳检查可见周边部皮质楔形混凝土浊,检眼镜完好照法检查可见瞳孔红色反光区中有黑色楔形暗影。
正位前后剖面2.膨胀期(未成熟期)intumescent /premature stage体征:当楔形污浊逐渐发展时,晶体纤维逐渐吸取水分变得污浊及肿胀,污浊扩展到瞳孔区,由于晶体肿胀,使虹膜向前推,前房变浅,简单诱焦急性闭角青光眼。
症状:随着晶体污浊的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复视、多视或眼前黑影。
检查:一般斜照法即可发现瞳孔区的污浊,虹膜投影检查呈阳性。
白内障讲课教案•引言•白内障基本概念及分类•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录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提高学员对白内障的认识,掌握白内障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背景白内障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白内障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白内障的基本概念白内障的诊断白内障的治疗白内障的预防课程内容概述01020304介绍白内障的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详细讲解白内障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要点。
系统阐述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介绍白内障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危险因素、定期眼部检查等。
02白内障基本概念及分类白内障定义01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02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长期紫外线照射、眼部外伤、手术、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
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可能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部分白内障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有关。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视物模糊、有重影等。
患者对色彩的感知可能变得不敏感,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也可能减弱。
白内障可能导致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眼部检查以及视力测试结果,医生可以做出白内障的诊断。
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诊断依据根据发病年龄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根据混浊程度特点分类方法及特点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
可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
可分为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和后囊膜下白内障。
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内障筛查及治疗⽩内障筛查及治疗⼀、⽩内障的定义:晶状体混浊称为⽩内障。
⼆、⽩内障的病因学:晶状体是屈光间质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透明度发⽣改变会产⽣视⼒障碍。
许多因素,例如⽼化、遗传、代谢异常、炎症、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都可使晶状体蛋⽩发⽣变性,造成混浊。
三、⽩内障分类:⽩内障可按不同⽅法进⾏分类:1、按病因:分为⽼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内障。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内障等。
3、按晶状体浑浊形态:分为点状⽩内障、冠状⽩内障和板层⽩内障等。
4、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分为⽪质性、核性和后囊下⽪质性⽩内障等。
四、⽩内障的症状:缓慢惭进性视⼒下降,通常经过数⽉或数年,累及单眼或双眼。
可有眩光、⾊觉减退及近视程度增加,这些症状取决于于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和密度。
五、⽩内障的体征:1、主要体征:透明的晶状体出现混浊。
2、次要体征:检眼镜检查见眼底视⽹膜模糊,红⾊反光暗淡,后映照法下可见核硬化或有⽪质楔形改变。
六、⽩内障的检查⽅法和诊断要点“瞳孔变⽩”,即晶状体浑浊,是各类⽩内障的共同表现,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图2)。
浑浊通常为乳⽩⾊,也有呈灰⾊⽩⾊或稍带黄⾊者。
1、晶状体的检查检查时在⾃然光线下,可见⿊眼球的中⼼部分为⼀圆形的⽩⾊斑点,但不易分辨清楚,必须应⽤斜照法检查。
⽅法是⽤⼀焦点光源(如眼科检查灯或⼿电筒)由患者侧⽅照射,把焦点聚在瞳孔部位,检查者由前⽅观察(图3)。
光线照射时瞳孔缩⼩,此⽩⾊斑点也缩⼩。
光线不可过强,也不要从正前⽅照射,以免瞳孔缩得太⼩⽽不易看清。
⼤部分患者浑浊位于晶状体浅层(晶状体⽪质层),紧靠瞳孔之后,较易分辨。
也有浑浊主要位于较深部位(晶状体核),则须仔细检查。
必要时请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将瞳孔散⼤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则可分辨浑浊的确切部位和混浊的程度,并可进⾏鉴别诊断。
诊断确定后,还须进⾏光感、瞳孔和眼压等检查。
2、光感及定位检查遮盖另眼、光线由前⽅照射于患眼,问患者是否看到光亮。
白内障知识点总结归纳
白内障是一种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以下是关于白内障的知识点总结:
1. 定义:白内障是指眼睛内的晶状体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睛,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
2. 分类:白内障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等。
3. 病因:白内障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老化、代谢紊乱、外伤、辐射、药物等。
4. 症状: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可能伴有眩光、色彩变淡、复视等现象。
5. 诊断:医生通过眼科检查,如裂隙灯检查、验光等,可以确诊白内障。
6. 治疗: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眼药水等药物进行治疗。
7. 预防:预防白内障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外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等。
8. 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
9. 康复:白内障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如使用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等。
10. 注意事项:白内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外伤等。
总之,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
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后需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白内障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外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白内障健康教育处方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视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公众对白内障的认识,预防和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制定了以下白内障健康教育处方。
一、白内障的定义和病因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眼部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年龄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吸烟、糖尿病等。
二、白内障的症状和诊断1. 症状:视力模糊、眼睛灼热、光线敏感、夜间视力下降、颜色感知异常等。
2. 诊断:通过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底检查、眼压测量和眼轴长度测量等。
三、白内障的预防和保护眼睛的方法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戴墨镜、帽子等防护措施。
2. 合理用眼:长时间用眼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 健康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C、E、A等抗氧化剂,如柑橘类水果、深色蔬菜等。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5.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四、白内障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改善视力。
2. 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来恢复视力。
五、白内障手术的注意事项和风险1. 术前准备: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眼压等指标。
2.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摩擦眼睛,按医嘱使用眼药水。
3. 术后复查:手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监测眼部健康状况。
4. 风险:手术风险包括感染、眼压升高、术后视力波动等,但总体来说,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六、白内障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1. 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眼部保护:避免眼部受伤,注意卫生,避免揉眼睛。
3. 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用眼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眼部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七、白内障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白内障的定义名词解释白内障是一种眼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眼球的晶状体变得混浊,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后的聚焦能力,从而导致视力模糊和眼前物体变形。
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常常与年龄相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遗传、外伤、药物使用或疾病有关。
白内障的晶状体变得混浊的原因是不完全清楚的,但主要与寿命延长、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在年轻人和中青年人中,外伤和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长时间使用类固醇药物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然而,白内障最常见的形式是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最初可能只是轻微的视力模糊,逐渐发展为明显的模糊和眼前有雾气的感觉。
患者常常发现自己需要经常更换眼镜度数,以获取清晰的视觉。
日常生活中,白内障也可能导致夜间视力下降、光敏感、色彩感知障碍等问题。
这些症状可以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其视觉功能和独立性。
白内障的治疗一般是通过手术来进行。
目前,最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是超声乳化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在眼球上制作一个小孔,然后将超声器放入眼内,将混浊的晶状体组织震碎,并吸出眼内。
接着,在原来晶状体的位置上植入一个人工晶状体,以恢复眼球的正常聚焦能力。
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往往能够迅速恢复视力。
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成功率非常高,而且并发症十分罕见。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可以恢复到接近或者完全正常的水平。
手术也可以在白内障双眼中先治疗一只眼睛,然后再治疗另一只眼睛,以避免手术后完全失明。
手术通常是作为出院手术进行,患者通常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出院。
然而,手术治疗白内障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的。
有些患者由于其他健康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者并发症风险较高。
对于这些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使用特殊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可能是一个选择。
这些方法虽然不能根治白内障,但可以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好的视力。
为了预防白内障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眼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白内障综述范文3000摘要:一、引言1.白内障的定义和发病率2.白内障对患者生活的影响3.本文目的:综述白内障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二、白内障的病因1.老年性白内障2.先天性白内障3.外伤性白内障4.代谢性白内障5.并发性白内障三、白内障的症状1.视力下降2.模糊感3.眩光感4.复视5.色彩失真四、白内障的诊断1.眼科检查2.影像学检查3.实验室检查五、白内障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a.传统白内障手术b.微创白内障手术c.人工晶体植入术六、术后护理和康复1.眼部护理2.用药指导3.生活习惯调整4.定期复查七、预防白内障的方法1.定期进行眼科检查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饮食调理4.避免眼睛过度劳累八、结论1.白内障的严重性2.早诊早治的重要性3.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等症状。
据统计,我国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白内障,本文将对白内障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一、白内障的病因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老年性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硬和模糊,导致视力下降。
2.先天性白内障:出生时就存在的晶状体发育异常。
3.外伤性白内障:头部或眼睛受到外伤,导致晶状体损伤。
4.代谢性白内障:由于体内代谢异常导致的晶状体混浊。
5.并发性白内障:与其他眼部疾病(如糖尿病、青光眼等)同时存在的白内障。
二、白内障的症状白内障的症状主要包括:1.视力下降: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看远处物体不清楚。
2.模糊感:眼前好像有一层雾,视线不清。
3.眩光感:在强光下,眼睛容易出现眩光、光晕等症状。
4.复视:看一个物体时,出现两个或多个影像。
5.色彩失真:颜色看起来不鲜艳,偏淡或偏暗。
三、白内障的诊断白内障的诊断主要依靠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白内障(CATARACT)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
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400余万人,其中主要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势必随之增加。
白内障的定义:晶体混浊即为白内障。
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认为:晶体混浊,视力低于0.4才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继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据统计学报道,50-60岁患病率约为60%,80岁以上则达100%。
通常为双眼发病,但两眼起病有先后,发展速度不一致。
病因
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确切学说,近几年来,对白内障形成时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及从分子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多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一、分类
根据晶体混浊的部位分为两类:
(一)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senile cortical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75–80%,
根据其发病过程,分为四期:
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
体征:混浊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
症状:此期疃孔区透明,视力一般无影响,如不散瞳检查难以发现。
检查:扩瞳检查可见周边部皮质楔形混凝土浊,检眼镜彻底照法检查可见瞳孔红色反光区中有黑色楔形暗影。
正位前后剖面
2.膨胀期(未成熟期)intumescent /premature stage
体征:当楔形混浊逐渐发展时,晶体纤维逐渐吸收水分变得混浊及肿胀,混浊扩展到瞳孔区,由于晶体肿胀,使虹膜向前推,前房变浅,容易诱发急性闭角青光眼。
症状: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复视、多视或眼前黑影。
检查:一般斜照法即可发现瞳孔区的混浊,虹膜投影检查呈阳性。
注意:此期检查时,如发现前房浅,应慎用扩瞳药,易激发青光眼。
3.成熟期mature stage
体征:晶体内的水分逐渐丢失,肿胀消退,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晶体变得完全混浊,外观呈弥漫性灰白色混浊(白瞳),虹膜投影消失。
症状:视力严重减退,可仅有手动或指数的视力。
由初发期到成熟期一般需数月到数年不等。
此期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检查:虹膜投影消失(阴性)。
4.过熟期hypermature stage
成熟的白内障若不及时手术治疗,经过若干时间,变性的晶体
纤维逐渐分解变成乳汁状物,晶体核下沉,囊膜变得松弛皱缩,前房可变深,有的病例可见虹膜震颤。
液化的皮质可释出到前房,产生晶体皮质过敏性葡萄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错失手术时机,可带来很多麻烦)。
核下沉
(二)老年性核性白内障senile nuclear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0~25%。
由于混浊的部位以晶体核部为主故命名。
体征:初起晶体核呈灰黄色混浊,皮质透明,以后晶体核密度
逐渐增加,颜色也逐渐加深,可变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混浊。
症状:由于晶体核的密度增加,屈光指数增加,使屈光力增强,病人常变成近视状态,看近时可不戴老光镜,临床把这种现象称为获得“第二次视力”(The second vision)。
随着晶体核颜色的加深,视力逐渐下降,当光线强时,由于瞳孔缩小,视力更差;光线暗时,瞳孔扩大时,混浊的晶体核与透明的周边皮质造成双焦点状态,使病人生活非常不便。
此型白内障进展缓慢。
小瞳孔时大瞳孔时
检查:晶体核混浊。
二、白内障的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双眼发病,视力逐渐下降,晶体的典型混浊状
态,无其它眼病并存,较易作出诊断。
三、白内障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药物,早期可试服维生素C、E、B2等,局部可滴卡它林(catalin)眼药水、白内停眼药水等。
(二)手术治疗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已趋于成熟,是目前眼科中发展最快的领域。
术后可恢复有用的视力,但手术的时机和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1.手术适应症与时机
在成熟期手术为最佳时期,但若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者,应立即手术。
一般情况下,如果双眼均患白内障,双眼视力均下降至0.1以下,虽未完全成熟,亦可先作一眼手术。
如果单眼白内障严重,而另一眼视力尚好,应尽可能待成熟期手术。
如患者仅有一只眼(另一眼已失明),这仅有的一眼白内障手术应格外慎重,首先应查明失明眼的失明原因,这对预防手术并发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术前检查与准备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每一例准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确定手术,检查项目包括:
(1)视功能检查:单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如果视功能正常,术后一般可恢复到正常视力,但因晶体混浊,无法看到眼底,因此必须进行视功能检查,以帮助判断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包括:5米以上光感;光定位正常;辨色力准确(检查方法在眼的检查章已介绍)。
如上述项目不正常,则说明视网膜或视神经已完全破坏,则无实施手术的必要了。
(2)眼部检查:眼部各部位常规检查,以除外其它并存的眼疾。
特别要注意应进行泪道冲洗,以排除泪囊炎(感染病灶);测量眼压,以排除青光眼;注意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应是否灵敏;B型超声眼部扫描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必要时进行眼电生理检查。
(3)全身检查: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全身体检,如血压、胸
透、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
如发现异常,术前均应作适当治疗,控制原发病后格可进行手术。
(4)术前准备:双眼每日点抗生素眼液,清洁结膜囊,冲洗
泪道。
术前点扩瞳药,剪除睫毛,全身适当应用镇静剂。
3.手术类型
⑴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是将晶体悬韧带断裂后娩出完整的晶体,方法有CO2冷冻摘除、硅胶棒粘出、囊镊法等。
此手术方法简便,所需设备简单,适用于多种白内障。
由于此法手术切口大,并发症较多,术后又需配戴高度远视镜片,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在有显微手术设备的医院,该手术已趋于淘汰。
(2)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此法是将晶体中央部前囊膜去除后,将晶体核及皮质从晶体囊袋内取出,保留一完整的晶体囊袋,在此囊袋中植入适度的人工晶体,术后可获得接近正常的视力。
因此,此项手术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最大的优点:人工晶体放到了原晶体的生理位置上,使能达到双眼单视。
术后一般不需配镜,长期在眼内无不良反应。
附:人工晶体材料有硬性聚甲基丙希酸甲酯(PMMA)材料制成;有软性硅凝胶、水凝胶制成(可折叠,以减小手术切口)。
由光学面及两个柔韧的襻组成(见图示)。
所需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根据手术前对眼球各项参数的取得,按公式计算得出。
(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
此法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电子计算机控制,集乳化、灌注、吸引于一体的技术设备。
此法使手术切口缩小到3~4mm ,置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病人无须住院,术后恢复快,成为当今白内障手术最具先进性的代表之一。
缺点:设备昂贵、对手术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