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21.23 KB
- 文档页数:8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听课记录10篇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地点:科目:英语年级:5年级2班课题:Unit 4 My Family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一.XXX教师用图片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并引导学生研究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
二.XXX1.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并进行发音练。
2.引导学生研究家庭成员的关系词,如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等,并进行发音练。
3.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形容词,如tall。
short。
young。
old等,并进行发音练。
4.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职业,如teacher。
doctor。
engineer等,并进行发音练。
三.XXX1.教师用图片展示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这些人物。
例如,XXX.2.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介绍比赛,每组介绍完后其他组进行评分。
四.Homework1.完成课本上的练题。
2.写一篇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使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板书设计Family XXX: father。
XXX。
brother。
sister。
XXX。
grandmother。
uncle。
auntAdjectives: tall。
short。
young。
oldns: XXX。
doctor。
engineerXXX: XXX.时间: 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X科目:英语年级:6年级3班课题:Unit 5 What does she do?授课教师:(姓名)授课过程:一.Review老师拿出卡片,让学生复已学动物的名称,并拼读。
二.XXX老师板书mouse。
XXX。
bear。
bird。
squirrel,领读并让学生说出汉语意思。
三.XXX1.老师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如:Hunt like a mouse。
Walk like an elephant。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听课记录20篇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
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
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小学•题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版本:人教版二、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首先,老师复习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回忆和巩固知识点。
2. 正式教学接着,老师开始正式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首先,老师通过示例计算,向学生演示了小数加法的方法。
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巩固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法之后,老师同样进行了小数减法的教学,详细讲解了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积极参与,纷纷举手发言,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练习与巩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学生们争相完成练习题,勤奋思考,积极求解。
老师在课堂上巡视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拓展与激发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样的设计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和总结本节课通过导入与复习、正式教学、练习巩固和拓展激发的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热情高涨。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实物举例或情景模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其次,在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巩固性的题目,让学生们更加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此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也值得改进,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顺利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听课记录1. 课堂信息•学校:XXX小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2课时2. 课堂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鼓励人吧!》一课。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到鼓励的力量,培养其勇气和信心。
3. 课堂重点记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预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重课文细节的把握与理解。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用课堂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鼓励的重要性和方式。
4. 学生表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紧密,倾听并尊重其他组员的意见。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评析1. 优点•教师利用预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表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时间的控制上不够灵活,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改进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对相关课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手段,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听课记录和评析,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如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希望教师可以根据本次听课记录和评析提供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合用文档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三篇1、导入: (8 :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 ?”( 学生回答“千千千万”“数不清”“像绿色的大海”)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 :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 :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诵。
③指名朗诵描述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述的光景。
找出文中描述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 :18)⑵小组学习其他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述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 :20)⑶交流谈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述的光景。
(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 。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若是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诵课文。
(8 :35)一人朗诵,配乐,其他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虑: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能够写写自己的家乡。
【谈论】这节课老师经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解析描述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尔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他部分,这样充足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表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不过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感觉这个地方应让学生依照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光景,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尔后再去理解课文。
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诵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其实不能够和课文完好切合,本质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诵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概
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概率》本次听课主题为《解概率》,以下是对课堂内容的记录和总结。
引言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了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概
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了学生对概率的兴趣。
概率的基本定义
老师从点名的例子开始,向学生解释了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
的概念。
通过抛掷骰子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概率的基
本定义。
概率的计算方法
老师介绍了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
通过
实际的练题,学生掌握了用频率法计算概率的步骤和方法。
概率的应用
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了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赌场
中的赢钱概率、天气预报中的降雨概率等。
学生通过这些应用场景
的讨论,更好地理解了概率的实际意义。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概率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概率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课
堂氛围积极,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解概率》的听课记录。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
课的研究,能够对概率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研究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解方
程》
概述:
本次听课主题为《解方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方法。
听课记录:
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和练。
1. 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方程是一个含有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等式。
- 解方程即是确定使方程成立的变量值。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 变量消元法: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使方程中的变量逐步消去,得到结果。
- 实例练: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变量消元的练。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 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教导学生如
何将实际问题用方程表示出来。
- 实例练:学生根据所学解方程的方法,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反馈: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
他们通过实际练,提
高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变量消元的
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继续强化练。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备注:
本次听课记录仅为纪录课堂内容,不包含详细讲解和练题解答。
学生们在课后可以进一步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听课记录5篇小学听课记录1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生齐读课题)2、(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经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景,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3、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齐读。
4、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5、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资料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2)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3)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4)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5)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小学英语听课记录101听课记录1学校:XXX小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科目:英语年级:6年级3班课题:Unit 5 What does she do?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一. Review全班学生一起读第四单元单词,一遍英语一遍汉语。
二. Lead-inI teach you English. So I am a teacher.I drive cars. So I am a driver.由已学单词teach teacher引出新课,让学生发现这些单词之drive driver间的区别与练习。
引出句型与at does she do? She is…三. Presentation1. I sing songs. I am a singer.引导学生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引出singer的意思,再问学生知道哪些歌手,并练习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He/sheis …2. I write stories. I am a writer.相同方法呈现writer 领读3. Review 第四单元已学的TV reporter,套用句型,what does she do?He/She is a TV reporter.4.由梅兰芳引出男演员actor,领读。
并强调an actor.He is an actor.5.由男演员引出女演员actress,领读。
6.由齐白石引出artist, an artist,领读。
He is an artist.7.讲解句型What + does/do + 主语 + do?主语+ be + a/an +职业名词.四.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同桌用句型练习对话,最好找两组站起来对话。
五. Homework写出六个单词的原型,抄写单词5遍英语5遍汉语,用句型造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teach teacher singer writer TV reporter drive driver write writer actor actress artist What + does/do + 主语 + do? 主语+ be + a/an +职业名词.听课记录2学校:XXX小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科目:英语年级:6年级3班课题:Unit 5 What does she do?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一.Review拿出卡片让学生Review已学动物的名称,并拼读。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锦集(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1、引出机器人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生:机器人!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2、倾听机器人的“话”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特别努力、认真,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欢迎吗?生:欢迎!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2、明确分类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
(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说一说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这一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生:东西多、乱。
师:好,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课件出示)——那我们该怎样帮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样整齐、美观呢?谁愿意帮忙出个主意?2、帮一帮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现在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么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引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当前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它的编写借鉴了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听课记录并进行评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该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
二、教材背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新的编写,突出了情感、经验和思维的培养。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听课记录在听课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
下面是具体的听课记录:1. 课堂主题:《草地上的春天》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图片和视频,引入课堂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春天的特点,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春天的各种景色和植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课堂主题:《小白兔和雷电》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雷电的危险性和小白兔的聪明才智。
•教师通过故事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并进行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自己的雷电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主题:《小草和太阳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对太阳的依赖,并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学生观察植物并描述植物与太阳的关系。
•教师进行植物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张描绘植物与太阳的海报。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海报,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评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听课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听课记录篇一: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篇二: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篇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doc1、沁园春雪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评:基础知识讲解到位,文章的层次脉络清晰,重点语句的赏析突出,方法指导很好,在学生的具体应用上还可以继续深入。
】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 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
正音。
2.简介和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 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 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观察与思考一、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
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
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平时做作业,考试得心应手,高考就能顺利过关。
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特归纳十种高效预习注意事项,供同学们参考:(1)要分类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
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
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
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