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
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
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征乳腺叶状肿瘤(phylloides tumor,PT)是一种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1]。
1995年~2009年,我科共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1例,现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38~52岁,平均43岁,左侧5例,右侧6例,外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区1例,病程4个月~13年。
所有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依据Pietruszka和Barnes的诊断标准[2](良性:核分裂像0~4个/10HPF,膨胀性边缘,轻~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交界性:核分裂像5~9个/10HPF,膨胀性或浸润性边缘,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恶性:核分裂像>10个/10HPF,浸润性边缘,中~高度间质异型性增生)重新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情况。
2 病理检查2.1 巨检肿瘤体积差别很大,3.5cm×2.5cm×2.5cm~12cm×10cm×8.5cm。
表面呈多结节状,其中8例包膜完整,3例包膜不完整;切面呈分叶状,外翻,质韧,色灰白或灰黄,常见大小不等的狭窄裂隙,1例切面见多个囊腔,内含血性液。
2.2 镜检 11例光镜观察均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
超声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研究进展方静;张海【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乳腺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无创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既能术前诊断腋窝可疑淋巴结又能为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被认为是检查腋窝淋巴结较可靠的方法.常规超声能从形态结构及血流状态评估淋巴结良恶性,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可进一步获得淋巴结软硬度及微血管灌注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靶标植入为精准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带来了可能.同时随着光声分子成像以及介入治疗等超声新领域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超声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Breast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women. The assessment of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has advantages such as non_invasive and reproducible. It can not only diagnose axillary lymph nodes before operation,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for prognosis,so it is considered as a reliable method to check axillary lymph nodes.The accuracy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lymph nodes is limited by morphology,structure and blood flow. Elastography and contrast_enhanced ultrasound can further obtain the lymph node hardness and microvascular perfu_sion information,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ultrasound_guided biopsy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furtherreduction of unnecessary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accurately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arget implantation.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devel_opment of photoacoustic molecular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ultrasound has shown wider application prospect.【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5页(P591-595)【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转移;淋巴结;腋窝【作者】方静;张海【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转移是乳腺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转移形式。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分析周淑平【摘要】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预后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1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通过免疫组化SP法与HE染色进行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肿瘤都发生在单侧,主要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病理诊断为良性上皮与肿瘤性间质细胞成分,其中肿瘤间质细胞S-100(-),80%action、、vinentin(+)、CD34、desmin阳性表达。
结论病理诊断分析表明,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情,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病理形态,所以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全面认识,对该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Objective The pathogenesis of breast tumor,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Methods Select 1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y HE staining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breast tum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umor occurred in unilateral, quadrant goes up outside, mainly in mammary gl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omposition and benign epithelial tumor stroma cells, including tumor stroma cells S-100(-), action, and 80% vinentin (+), CD34, desmin positive expression.Conclus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breast cancer is a rare condition,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and show the diversification, so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eaf breast cancer,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叶状肿瘤;乳腺;病理诊断;分析【作者】周淑平【作者单位】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湖南永州4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PT)属于一组与乳腺纤维腺瘤比较类似的局限性双相分化肿瘤,周围的间质细胞及两层上皮所形成的的裂隙共同构成叶状结构是乳腺分叶肿瘤的主要特征。
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文章目录*一、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1. 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2. 乳腺肿瘤如何诊断3. 乳腺肿瘤有什么症状*二、乳腺肿瘤的高危人群*三、如何预防乳腺肿瘤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1、乳腺肿瘤三项检查什么一般来说,乳腺癌通常是通过其三项指标进行诊断,而它的三项检查指标为: ER(-)PR(-)Her-2(+)。
ER、PR、Her-2属于免疫组化常用的代号。
ER代表雌激素受体,ER 阴性的个体通常对激素治疗反应性较差。
PR代表孕激素受体,可提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
而Her-2 是乳腺组织细胞中较常见的原癌基因,可作为早期识别乳腺癌的有效指标。
如果是阳性的,则表示肿瘤往往大于2cm,且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
2、乳腺肿瘤如何诊断B超: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中央可见液化表现,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中央很少有液化的表现。
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乳房肿块患者检查穿刺可见脓液,因此可以排除乳腺癌。
此外,患者还可以作脓液结核菌涂片、接种或结核菌培养,可区分乳腺癌与乳房肿块,有助于诊断。
X线检查:乳房肿块患者多数可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且乳房摄片可见肿块伴有片状钙化,而乳腺癌患者的肿块为沙粒状钙化。
病理检查:可进行冰冻切片检查、溃疡边缘检查等病理检查,以及在窦道分泌物中寻找抗酸杆菌及结核菌培养,可进一步区分乳腺癌与乳房结核。
3、乳腺肿瘤有什么症状 3.1、乳腺肿块乳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早期的症状也比较明显,乳腺肿块是乳腺瘤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百分之九十患者来就诊就是由于发现了乳房中有肿块,这个是可以摸到的,肿块也分为很多种类,可能遍布在乳腺中的不同的位置,而且具有移动的现象,肿块的大小也是不一定的,所以需要认真辨别。
3.2、乳腺疼痛乳腺瘤的早期症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会出现乳房疼痛的情况,开始的时候会在月经前后和排卵期的时候乳房疼痛加剧,后来会出现触碰就异常疼痛的症状,有极少数的病人会出现乳房整个疼痛难忍的情况,除了乳腺疼痛以外,有肿块的部位会带着整个乳腺都产生痛感。
3乳腺癌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年轻女性发病率越来越高。
因此,及时筛查并治疗极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钼靶、磁共振、超声等方法检查乳腺。
超声具有更简便、安全、经济等特点,在乳腺癌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肯定。
而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造影剂增强脏器或肿瘤微循环灌注对比度的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
本文对乳腺癌C E U S 的增强特征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以加深对乳腺病灶增强模式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
1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特征1.1 增强时相及增强强度增强时相指病灶较周围腺体增强时间的快慢;增强强度是指与周围腺体灌注程度对比,可分为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和无增强。
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快进高增强[1-2]。
其原因可能是恶性肿瘤在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下,微血管生成增多且杂乱,常出现血管畸形或动静脉瘘,因此造影剂迅速且大量进入病灶,病灶呈现较周围组织的快速高增强。
然而,钟兆明等[2]发现,最大径在1 cm 左右的浸润性癌可表现为同进等增强,可能是由于病灶较小,其新生血管不丰富、异质性不明显。
罗俊等[3]研究发现部分纤维腺瘤、炎性病变、乳头状瘤等血供丰富,也可表现为快进高增强。
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乳腺黏液腺癌等乏血供恶性病变则表现为低增强[4]。
因此,快进高增强并不是乳腺癌特有的增强方式,要综合分析病灶的大小、病理类型等因素。
1.2 增强顺序可分为向心性、离心性及弥漫性增强。
向心性增强指造影剂由病灶周边向中央填充,常见于恶性病灶[5-6]。
目前,其原因尚未明确,可能是恶性结节的新生毛细血管是从肿瘤四周向内部嵌入[7];也可能是恶性病灶边缘区血管密集[6]。
而也有研究认为[8],离心性增强与恶性肿瘤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笔者认为,向心性增强对乳腺癌诊断而言,特异性较低,不应作为优先考虑的指标,需结合其他造影特征综合判断。
1.3 增强后病灶的形态和边缘恶性病灶CEUS 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2,6,8-9]。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其预后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2]。
目前临床筛查乳腺癌的方法包括钼靶、超声、CT及MRI。
钼靶对微小钙化较敏感,但若为致密型乳腺,病灶易被腺体遮挡[3];常规超声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低,容易误诊低回声病灶[4];CT虽然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但具有辐射性;MRI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力,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相对较低,且不适用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的患者[5]。
超声虽已广泛用于诊断乳腺疾病,但图像中包含了许多肉眼无法直接识别的信息,纹理分析是超声图像与这些信息的桥梁,其作为一种高通量提取图像信息的技术,能够直接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反映肿瘤的异质性[6]。
纹理分析目前已应用于评估甲状腺癌[6]、前列腺癌[7]、肝癌[8]、乳腺癌[9]等方面,在肿瘤良恶性鉴别、病理分级及疗效评估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文就超声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估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疗效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超声纹理分析技术概况纹理分析是一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是影像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通量提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图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病灶的纹理特征[10]。
纹理分析的步骤为:①图像分割,即对肿瘤超声图像ROI进行分割,主要有手动、半自动及自动3种方式,通常认为半自动分割法为最佳方案[11],即先由计算机勾画病灶轮廓,边界不清晰处由人工手动调整,常用的开源软件有MaZda、ITK-SNAP等;②特征提取,勾画ROI后,导入软件自动生成纹理参数,各类参数代表不同纹理类型[12],常用获得纹理参数的方法有模型法、统计法、频谱法和结构法[13],其中统计法在医学·综述·超声纹理分析技术在乳腺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邹欣芯任建丽摘要目前,乳腺肿瘤在全球女性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作者:高魏贞王本锋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的临床诊断意义,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本院B超诊断并进行病理确诊,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水囊法对其进行间接探测,根据病变位置,进行检查。
在乳腺正常的时候,对声像图进行由浅到深的比较和分析,将B超诊断结果和病例确诊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了解B超诊断的检出率。
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接受B超的初步诊断,对比于病理诊断结果,其符合率为96.0%。
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进行初步诊断,有着极高的检出率,不会对患者带来创口,操作简单方便,是临床上实用性极高的辅助检查工具,本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B超;乳腺肿瘤;病理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临床上,乳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乳腺肿块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需要尽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常规的超声检查定性效果差。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B超应运而生,该辅助诊断方法本身有着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口以及方便易行的优点,其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临床鉴别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3±3.8)岁。
肿块直径范围为0.6~2.0cm,平均直径为1.4cm。
所有患者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块,其中恶性肿块有20例,良性肿块有30例。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病人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对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癌提供医学参考。
方法:研究人员选择了东阿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1月接受的80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研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在手术前病人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对所获取的超声波征像进行研究,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了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
结果为在超声波征象的外形、毛刺、微小钙化,浸润型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之间的对比,相差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在后方回声减弱等超声波征像几个重要方面,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相对比,差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在外形、毛刺等超声波征像等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微小钙化、后部回音减弱等超声波征像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超声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通过对乳腺癌病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可以对疾病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类的判断发挥重要提示意义,对医学诊断提出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生物学指标前言:乳腺癌是医学治疗妇科中较为常用的不良癌症之一,好发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多以35~50岁女子居多,其发病率居于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前列,占到全国妇科恶性肿瘤总发生数量的45%左右。
近年来,由于受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变化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呈现出了相当的年轻性发展趋势,医学预防状况也十分严重。
虽然乳腺癌有些预后不错,但仍旧会对病患的正常生活状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错失了最好治愈时间,危及了病患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病患死亡率。
乳腺结节的评估、诊断及处理王永南,王颀⼴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 乳腺结节⽬前没有明确的定义。
⼀般⽽⾔,临床可扪及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肿块,反之,临床不可扪及⽽通过影像学发现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结节,⼤部分乳腺结节是超声检查发现且考虑良性的低回声病灶,常归为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或4A级。
乳腺结节是乳腺疾病诊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评估、诊断和处理均有争议,常采⽤BI-RADS分级系统评估风险,并根据病情补充乳腺X线检查(MG)和MRI以减少漏诊,还应考虑病灶⼤⼩、硬度以及患者年龄等细化分级。
根据相关指南进⾏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和真空辅助微创活组织检查(VAB)进⾏早期诊断。
乳腺结节评估和诊断临床数据的积累,将推动乳腺结节诊治的进步。
原⽂参见: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6;10(6):321-325. 临床上区分乳腺肿块和结节主要是根据肿物直径的⼤⼩,然⽽乳腺结节⽬前没有明确的定义。
⼀般⽽⾔,临床可扪及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肿块,反之,临床不可扪及⽽通过影像学发现的乳腺肿物称之为乳腺结节,⼤部分乳腺结节是超声检查发现且考虑良性的低回声病灶,常归为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级或4A级。
结节和肿块可以是同⼀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临床上乳腺结节较为常见,有⽂献报道2%~4%的妇⼥临床有触诊不清的乳腺肿物,乳腺结节样变虽然⼤部分为⽣理性改变,但仍有20%~30%为乳腺癌,发达国家三分之⼀的乳腺癌为临床不可扪及,并且这部分患者5和10年的⽆复发⽣存率分别⾼达97%和94%,预后优于因乳腺肿块⽽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3】。
可见,如何从乳腺结节中分辨出乳腺肿瘤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乳腺癌风险,对提⾼早期乳腺癌诊治率⾮常有意义。
虽然绝⼤部分乳腺结节的病理活组织检查为良性病变,仅有1%~2%是乳腺癌【4】。
然⽽,这些乳腺结节也常引起患者紧张、焦虑,临床医师也对乳腺结节是否⾏活组织检查很纠结。
乳腺癌不同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超声造影差异冷晓玲;黄国福;马富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点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癌患者119个病灶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分析所有病例病变区域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及模式,包括增强范围是否大于二维超声显示、增强强度、造影剂分布情况、造影剂进入肿瘤顺序、造影模式、是否有穿支血管、是否有灌注缺损等指标,术后收集乳腺癌大小、病理类型并分析组织学分级,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灶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2 cm 的乳腺癌更倾向于低增强或等增强,无灌注缺损及穿支血管;>2 cm的乳腺癌倾向于高增强、存在灌注缺损及穿支血管等造影特征(P<0.05).但超声造影增强范围是否大于二维超声、造影剂分布特点、造影剂进入肿瘤的顺序、造影模式的差异与病灶大小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肿块出现造影后高增强、周边增强、速升缓降的比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肿块(P<0.05),而超声造影的增强范围、造影剂进入肿瘤的顺序、是否有灌注缺损、是否有穿支血管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无差异(P>0.05).结论:病灶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对超声造影特征的影响要强于肿瘤病理类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的表现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的变化密切相关,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点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8【总页数】5页(P561-565)【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作者】冷晓玲;黄国福;马富成【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化疗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445.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2]。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的临床诊断意义,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本院B超诊断并进行病理确诊,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水囊法对其进行间接探测,根据病变位置,进行检查。
在乳腺正常的时候,对声像图进行由浅到深的比较和分析,将B超诊断结果和病例确诊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了解B 超诊断的检出率。
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接受B超的初步诊断,对比于病理诊断结果,其符合率为96.0%。
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进行初步诊断,有着极高的检出率,不会对患者带来创口,操作简单方便,是临床上实用性极高的辅助检查工具,本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标签:B超;乳腺肿瘤;病理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临床上,乳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乳腺肿块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需要尽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常规的超声检查定性效果差。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B超应运而生,该辅助诊断方法本身有着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口以及方便易行的优点,其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临床鉴别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3±3.8)岁。
肿块直径范围为0.6~
2.0cm,平均直径为1.4cm。
所有患者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块,其中恶性肿块有20例,良性肿块有30例。
患者均为单侧病变。
1.2方法[2] 患者仰卧,B超探头频率为7MHz到13MHz,对患者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外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血流Adler进行观察,检测阻力指数(RI)。
其中CDFI血流信号的分级主要结合Adler定量标准进行确定,标准内容如下:①0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不存在血流信号;②I 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少量的血流信号,存在1~2处点状血流,血管直径大小在1mm以下;③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中量血流,存在中量血流信号,存在一条长度大于病灶半径的主要血管;或者存在几条小血管;④I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存在4条以上的血管,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
病理诊断使用双目显微镜然后对切片的染色进行确定。
使用水囊法进行探
测,根据病变的位置,让患者保持仰位或者侧位姿势进行检查。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B超检测有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余45例患者为良性肿瘤;病理诊断显示有4例患者为恶性肿瘤,46例患者为良性肿瘤。
良性误诊为恶性以及恶性误诊为良性的患者各1例,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
对比于病理诊断结果,其符合率为96.0%。
两者诊断正确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B超在对乳腺肿块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对病灶情况进行探查,并了解病灶内部的血流情况,从而有利于医师的诊断,提高肿块的定性准确率。
乳腺良性肿块在声像上主要以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以及边界整齐为特点,病灶存在侧方声影,后方回声没有明显衰减。
恶性肿块在声像上主要特点为边界模糊,病灶局部存在恶性晕,形态多为分叶状或者蟹足状,存在较多的不均匀低回声,多存在钙化,后方回声多衰减。
3.1乳腺囊性增生超声特点:乳腺增大得比较显著,内部结构出现明显紊乱,B超回声较多,强度大,可以发现光电光斑很大且不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下能够发现一些结节态回声,而这些回声边界并不明确,乳腺导管有囊状扩张现象会有一些大小不一致的囊状图像出现,边缘也会出现较为突出的毛糙型光影。
病理特点:这种症状在病理上大多表现为小叶还有纤维增生,而乳腺导管出现扩张最终变成囊肿,导管还有囊肿出现扩张的时候,上皮会有瘤状增生现象。
3.2乳腺纤维肿瘤超声特点:乳腺的回声较为正常但是其肿物边缘表现得比较光滑,乳腺边界显示比较清晰,内部光点均匀分布且显示较弱,在其后部出现增强回声,如果在其后方发现声影,则应该是肿瘤出现钙化导致。
病理特点:这种肿瘤主要是在增生的结缔组织、管泡还有乳腺小导管上面出现。
结缔组织大部分是增生出现的纤维细胞还有纤维母细胞,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纤维化、钙化以及粘液样变,有少部分患者会有骨化表现。
3.3乳腺囊肿B超特点:一般情况下肿物为单发形式,较为整齐光滑,另外肿物边界清楚可见,呈现出圆形或者椭圆形,内部均匀且没有回声区域,在肿物囊后壁有突出增强的回声,两侧为暗区而侧方声影征。
病理特点:通常乳腺管会有堵塞现象出现,进而有囊性扩张,囊肿壁相对较薄,囊肿壁为单层,并表现为扁平上皮,在当中不能发现有细胞增生的情况,囊壁当中有着较为清亮的液体。
综上所述,对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进行初步诊断,有着极高的检出率,不会对患者造成创口,操作简单方便,在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当中起着重要作
用,是临床上实用性极高的辅助检查工具,本身有着很大的推廣价值。
参考文献:
[1]左峰.乳腺肿瘤B超图像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06):118-119.
[2]张月玲,吴翼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1,12(01):152-153.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