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胎儿期 Word 文档 (2)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胎儿期【习题】(一)选择题[Al型题]1.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出生,共多少天()1.CA.365天B.300天C.280天D.259天E.294天2.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2.C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E.7个月3.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什么记忆()3.AA.听觉记忆B.视觉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E.模仿记忆4.胎教中首选的方法() 4.DA.运动胎教B.光照胎教C.言语胎教D.音乐胎教E.其他5.中枢系统的髓鞘化的发育规律是()5.AA.从脊髓向脑干以上中枢发展B.从脑干向脊髓发展C.从皮层向脊髓发展D.髓鞘化最后完成年龄在1岁以内E.髓鞘化最后完成部位是视神经纤维6.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6.DA.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氏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B.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C.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D.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人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产生声音的感觉E.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7.多大胎龄的胎儿具有听觉功能,可以接受、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 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可进行胎教()7.CA.3个月B.3~4个月C.5~6个月D.7~8个月E.9~10个月8.胎儿期()8.EA.180天B.200天C.230天D.250天E.280天9.正常孕期()9.CA.37周B.>37 N至<42周C.>37周至≤42周D.>42周E.≥37周至<42周10.胎儿期()10.AA.受精后第9~40周B.受精后第8~40周C.受精后第1~40周D.受精后第4~40周E.受精后第12~40周。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前言课前导入1.科目分析:35~40分。
专业性强,相对独立。
2.考生特点:陌生!怕!烦!乱!3.课程特点:覆盖考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主性器官:卵巢*生卵*内分泌附性器官:输卵管*接纳、输送精子与卵子结合;子宫*孕育新个体阴道外阴(一)外生殖器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考点:1.大阴唇为疏松结缔组织,外伤后易形成血肿;2.前庭大腺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或前庭大腺脓肿;3.尿道旁腺易有细菌潜伏;4.广义的会阴与侠义的会阴。
(二)内生殖器位置: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组成: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1.阴道——① 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② 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③ 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
*肌层:内环外纵*有许多横行皱襞,伸展性较大,易形成血肿*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乳酸杆菌2.子宫※位置和毗邻: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解剖结构:*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底、体、颈、角、峡;*体:颈→儿童1:2 妇女2:1 老年1:1;*峡部:(未孕1cm→妊娠晚期7~10cm形成子宫下段)*宫腔为倒三角形、宫颈管为梭形;*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宫颈管下端称宫颈外口,通阴道。
※组织学结构:①内膜层:功能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
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②子宫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3层:内环外纵中交叉子。
宫收缩时压迫血管能有效控制子宫出血。
第一章1.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2.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 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5.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6. 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7. 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章1.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 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 0.25kg。
2-12岁:体重kg= 年龄 * 2 + 7(或8)kg4. 身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 7 + 70cm5. 头围: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6.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
7. 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二章胎儿期
[Al型题]
1.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出生,共多少天()1.C
A.365天
B.300天
C.280天
D.259天
E.294天
2.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2.C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3.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什么记忆()3.A
A.听觉记忆
B.视觉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E.模仿记忆
4.胎教中首选的方法() 4.D A.运动胎教 B.光照胎教 C.言语胎教 D.音乐胎教 E.其他
5.中枢系统的髓鞘化的发育规律是()5.A
A.从脊髓向脑干以上中枢发展
B.从脑干向脊髓发展
C.从皮层向脊髓发展
D.髓鞘化最后完成年龄在1岁以内
E.髓鞘化最后完成部位是视神经纤维
6.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6.D
A.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氏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
B.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
C.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
D.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人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产生声音的感觉
E.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
7.多大胎龄的胎儿具有听觉功能,可以接受、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 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可进行胎教()7.C
A.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8个月
E.9~10个月
8.胎儿期()8.E
A.180天
B.200天
C.230天
D.250天
E.280天
9.正常孕期()9.C
A.37周
B.>37 N至<42周
C.>37周至≤42周
D.>42周
E.≥37周至<42周
10.胎儿期()10.A
A.受精后第9~40周
B.受精后第8~40周
C.受精后第1~40周
D.受精后第4~40周
E.受精后第12~40周
11.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11.B
A.胚芽期
B.胚胎期(受精后3~8周)
C.胎儿期
D.胚胎期(受精后2~8周)
E.胚芽期(受精后o~3周)
12.中枢系统的髓鞘化从解剖学上看是系统发生中古老的结构,按照一定顺序发育而成
() 12.A
A.从脊髓向脑干
B.从脑干向脊髓
C.从运动向感觉
D.从视觉向听觉
E.从大脑向小脑
13.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 13.D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
C.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
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
E.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
14.胎儿的记忆描述哪项不正确()14.E
A.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它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信息,从而使用信息的过程
B.婴儿记忆产生于出生后几个小时内
C.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听觉记忆
D.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
E.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视觉记忆能力
15.宫内Apgar评分包括()15.E
A.胎心监护
B.多普勒测胎血流分布
C.多普勒检测子宫胎盘的灌注情况
D.胎儿肌张力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E.胎盘的血流代替皮肤颜色
16.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16.E A.无激惹试验(NsT)试验
B.收缩激惹试验(csT)
C.胎儿呼吸运动
D.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
状态 E.宫内Apgar评分
17.胎儿绒毛膜和羊膜腔穿刺取样基因检测可用于()17.E
A.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
B.基因检测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
C.羊水甲胎蛋白测定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
D.脐血穿刺检测有核红细胞、乳酸脱氢酶了解神经系统损伤等
E.羊水雌三醇含量判断胎盘功能
【X型题】
18.胎儿的最初的动作形式主要是()18.AB
A.胎动
B.反射
C.笑
D.吸吮
E.排尿排便
19.正常孕期包括哪些时期()19.ABC
A.胚芽期
B.胚胎期
C.胎儿期
D.着床期
E.分娩期
20.宫内胎儿发育的检测指标() 20.ABCDE
A.胎动
B.胎儿神经系统检查
C.胎心率检查和胎儿心电图
D.母亲和胎儿实验室检查
E.胎儿宫内评分
(二)名词解释
1.胎儿期
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 80天。
2.胎动
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3.畸胎
畸胎是指身体有明显畸形的胚胎或新生儿。
4.早产儿
早产儿胎龄足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5.胎教
胎教即胎儿教育的简称,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根据胎儿各感觉功能发育的实际情况对胎儿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训练和教育,旨在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
就是通过调节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
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的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其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
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①可发生畸形,出生后出现功能障碍和智能落后等;②胎儿期第10~18孕周,如果在此时期孕母营养不足,可造成成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成脑发育不良;③胎儿期第19~28孕周,如果在此期脑低灌注易导致脑白质发育不良;④胎儿期第29周以后,如果在此期缺血缺氧易导致髓鞘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胎儿的运动形式。
胎动和反射。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面。
5.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 500克的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 000克的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年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尤其是1 000克以下的早产儿,其伤残率也较高。
我国脑性瘫痪的患儿约半数是早产儿。
6.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胚胎期(受精后3~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