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oc 6页)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李志萌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伴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形成的。
目前,在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形势下,市场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新时期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质是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用优化的机制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自197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改革。
一是由计划调节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阶段(1979~1984年)。
政府逐步减少统购统销和派购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范围。
到1984年年底,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量和播种面积下达的25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已基本取消。
逐步放开了三类农产品的购销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
由于政策的放宽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我国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曾被取缔、合并的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
二是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并存时期(1985~1991年)。
在家庭承包制与先行放开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集市贸易相配合下促成的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一举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应匮乏状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筹建国家粮食储备局,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并建立用于调节供求和市场价格的粮食专项储备制度。
这标志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市场取向的大跨步推进阶段,对于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发育农村市场机制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全文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2015-2020)全文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本规划旨在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现代化、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二、发展原则1.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在发展中起引导和监管作用,市场在配置资源和决定价格中起主导作用。
2.开放合作原则:促进农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先进技术原则: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水平。
4.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市场长期发展。
三、重点任务1.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1.1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1.2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
1.3 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2.1 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
2.2 提升农产品流通和配送能力,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物流体系。
2.3 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
3.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3.1 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平台,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价格等信息。
3.2 推动农产品信息化与物流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运作。
3.3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决策参考。
4.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4.1 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4.2 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通过宣传和营销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
附件:1.农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2.农产品市场发展政策法规汇编3.农产品市场发展调研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产品质量监管:指国家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的行为,旨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标准化生产: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指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农产品安全。
*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事关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
围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现状我市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区位优势独特,农产品品质优良,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已形成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棉花、草食畜六大产业,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蔬菜果品、啤酒原料和外贸制种基地,2011年农畜产品总量达到232.6万吨。
围绕农产品流通,全市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集市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骨干,以现代物流、冷链物流为依托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全市共拥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45个,季节性临时交易市场13处,建成*市春光蔬菜批发市场、玉门南门农产品批发市场、瓜州元通农产品交易中心、金塔众鑫农产品批发市场、敦煌建荣果蔬批发市场等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市春光批发市场占地210亩,年交易量80万吨,年交易额达15亿元,成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集散中心,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定点监测单位。
同时,还建立了22个城乡市场运行监测点、5个蔬菜质量检测中心、2个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对商品供求变化、价格动态、质量状况、市场波动进行有效监测和信息服务。
二是物流仓储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全市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容5万吨,总库容达到10万吨,基本保障了市场的均衡供应和应急需求,在平抑市场价格、应对市场波动、确保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商务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项目支持,有望将我市冬春季蔬菜供应和大宗鲜活农产品销售纳入到国家主导的流通体系。
三是新兴流通模式有序发展。
“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店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逐渐成为传统流通模式的重要补充,产地直销、产销对接、专业配送、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等新的流通手段已经渗透到传统流通体系的各个环节,仅今年全市就改造建设农超对接超市6个、农社对接惠民肉菜店30个、农民直销蔬菜市场8个,新建和改造商品配送中心3个,流通快捷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调查与思考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各类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渠道日益多元化。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不断增加,交易规模逐年攀升。
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辐射范围广泛。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不少农产品市场加强了场地建设、仓储设施、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投入,改善了交易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能力。
3、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市场通过建立电子交易平台、信息发布系统等,实现了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4、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逐渐兴起,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
1、市场布局不够合理一些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过度集中,而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市场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
2、基础设施仍显薄弱部分市场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设施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度。
3、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存在假冒伪劣、短斤缺两、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损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
4、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容易导致农产品滞销或价格波动。
5、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原因分析1、规划引导不足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市场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作者:徐丽艳1、2作者单位: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中国人民商业经济2010年第21期字号:【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农产品流通体制着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对策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得以实现。
尤其是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强,供给缺乏弹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能否顺利进入市场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并最终影响农业的发展。
其次,农产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市场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因此,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个经营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过去参与计划采购和销售的一些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农产品流通行业。
此外,还涌现了一批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外向型企业;同时,还拥有若干农产品贩销户大军,这些流通渠道主体的发展和运作使得农产品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和过去相比,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能够由市场来决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农产品批发、零售相互协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供需两旺,买方和卖方能快速的通过市场实现交易,基本上解决了“买难”和“卖难”的问题。
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支持力度,所以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施行)》的通知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农市发[2004]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林、畜牧、渔业)厅(委、办、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现代化进程,我部研究制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简称《指南》)。
现将《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二00四年六月十四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批发市场加强建设和管理,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交易,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专门经营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包含农产品批发经营业务的其他市场。
第三条本指南用辞定义如下:(一)农产品:指粮油、蔬菜、瓜果、畜产品、水产品、调味品、花卉、茶叶、种子、饲料等农、牧、渔业产品及其加工品。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指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主要进行前款所指农产品现货集中批量交易的场所。
(三)农民:指直接从事本指南所称农产品生产的自然人。
(四)农民团体:指依法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
(五)农业企业:指从事本指南所称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经济组织。
(六)交易商:指具有商品批发交易能力,可进入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的个人或组织。
交易商包括供货者、经销商、贩运商、零售商和经纪人等,是批发市场上开展买卖交易活动的主体。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第四条设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应从当地的农产品商品货源及其流向、居民消费需要、经济发展和区位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市场。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多样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布局、地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多样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布局、地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多样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布局、地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多样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布局、地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产品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多样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但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布局、地区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农产品的正常流通,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需要科学规划,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探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