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7.93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那些优秀的故事,在吸引学⽣去了解其中发⽣的事情时,⼜往往能把⼀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教给学⽣,在学⽣⼼中树⽴⼀个榜样,树⽴⼀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趣味数学⼩故事》,希望帮助到您。
【篇⼀】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
⼤约在1500年前,《孙⼦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五头,下有九⼗四⾜,问鸡兔各⼏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只鸡兔同在⼀个笼⼦⾥,从上⽅数,有35个头;从下⽅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孙⼦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有⼀只兔⼦,则脚的总数就⽐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思路新颖⽽奇特,其“砍⾜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 如果有⼀个池塘,⾥⾯有很多的⽔,有两个空的⽔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那么,怎样样⽤这两个⽔壶来从池塘⾥取得3升的⽔呢? 答案是:先使⽤五升的⽔壶装满⽔,然后倒到六升的⽔壶⾥⾯,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倒⼀些在六升的⽔壶⾥⾯,六升的⽔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壶⾥还有四升的⽔。
然后把六升的⽔壶的⽔倒掉,把五升的⽔倒在六升的⽔壶⾥,这个时候,六升的⽔壶就只有四升的⽔了,然后将五升的⽔壶装满,装到六升壶⾥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壶⾥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了。
⼀个农民带了三只⼩兔⼦去集市,每只⼩兔⼦⼤概有3~4千克,但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5千克,农民,如何进⾏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齐来称,然后拿出⼀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摘要:1.引言:数学的趣味性2.故事一:大象和栅栏3.故事二:狐狸和葡萄4.故事三:猫和老鼠5.故事四:聪明的男孩6.结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正文:【引言】数学,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购物、理财到科研、创新,都离不开数学的影子。
然而,提到数学,许多人都会想起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枯燥的计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数学的趣味性,通过四个小故事,感受数学的魅力。
【故事一:大象和栅栏】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要用栅栏围成一个圈,用来圈养大象。
问题是,他们只有一根根长度为2米的木头,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木头完成任务呢?聪明的村民通过数学知识,将木头搭建成一个圆形,这样既节省了木头,又达到了圈养大象的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故事二:狐狸和葡萄】一只狐狸看见树上挂满了葡萄,它跳了无数次,却始终无法摘到葡萄。
失望的狐狸突然意识到,如果把葡萄一颗颗摘下来,再一个个吃,岂不是更好?于是,狐狸开始一颗颗地摘葡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故事三:猫和老鼠】一只猫和一只老鼠在玩游戏。
猫说:“我们规定,每次你走一步,我走两步;你再走一步,我再走两步。
这样轮流走,看谁先到终点。
”聪明的老鼠很快就发现了规律,于是它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强者。
【故事四:聪明的男孩】有一个男孩,他的邻居经常拿他的东西。
有一天,邻居又拿了他的东西,男孩决定用数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告诉邻居:“我有一个宝藏,价值连城,但我不知道它在哪里。
我知道它距离你家100米,而且在我家和你家之间。
你能帮我找到它吗?”邻居一听,觉得有意思,便答应了。
于是,男孩带着邻居走了100米,然后说:“宝藏就在这里,但我们还要找一个东西来找它。
”接着,男孩拿出一把尺子,告诉邻居:“我们需要用这把尺子来测量,你家到我家的距离是50米,那么宝藏就在离你家50米的地方。
趣味数学故事20个趣味数学故事20个趣味数学故事(1)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
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
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
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2)此刻人买狗,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
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狗。
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狗的应用题: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
问人数、犬价各几何?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狗,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
问有多少人,狗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狗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狗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时候多了(盈),有时候不够(不足),有时候刚好(适足)。
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趣味数学故事(3)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
第一篇怎么少了一只动物今天的天气可真好,9只小动物带香吃的玩的高高兴兴地结伴到山上的绿地去玩。
爬了一会儿,作为领队的小狗汪汪队长转过身来清点只数,可是数米数去,只数到8只小动物。
“莫非路上走失了哪只小动物?,小狗吓出一阵冷汗,连忙追问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谁在半路给落下了?”“我一直走在最后,没又看到谁停下来休息呀!会不会你数错了,还是让我来数一数吧。
”小猪呼噌觉得不可能,“1、2、3、4、5、6、7、8,咦,真的只有8只!”小猴机灵听到大家的嚷嚷声,看了看排成一队的小动物,笑着对着小猪说:“小猪呼噌,你站出来再数数看!”小猪又数了数,挠了挠腮,迷惑地说:“还是只有8只呀!到底少了谁呢?”“你自己有没有数进去呢?”小猴机灵提酲道。
“对了,我怎么把我自己给忘了呢!再加上我只小动物吗!”小猪和小狗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小猴叮嘱大家:以后数数时,千万不要把自己为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嘛!”第二篇你能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世界上有许多无法数得清个数的东西,除了星星、还有树叶,你能数清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片树叶吗?或者你能数得清一棵大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吗?是的,数不清,那么在这么多的树叶中,有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呢?让我们找来两片你认为完全相同的树叶来仔细对比一下吧。
不要忘记,要从树叶的品种、大小、形状、颜色还有纹理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哦!其实想找品种、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两片树叶并不难,但是找两片纹理一模一样的叶子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可以找来尺子和量角器等工具,量一量每片叶子上有多少根粗细不同的叶脉?每根叶脉的长短、叶脉与叶脉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夹角都一样吗?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把选好的两片树叶按照形状重叠起来,仔细观察,它们是否真的完全相同。
从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三篇“千克”与“克”的争吵单位王国里一直都是一片安宁与祥和的景象。
但是,这天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这片安宁与祥和。
哦,原来是质量城堡里的“千克”和“克”俩兄弟在争吵。
二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篇一:二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九九歌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
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
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
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
镜子题喜羊羊和沸羊羊看到树上挂着一面镜子。
镜子里,灰太狼指着一座钟,钟上的时间是10点50分。
灰太狼说:你们知道真正的时间吗?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就是笨蛋,如果你们知道怎么做,你们这些羊还是笨蛋!沸羊羊想了很久,说:在镜子里看到的时间,不就是10点50分吗?喜羊羊说:镜子里看到的物体跟实际物体是相反的。
沸羊羊说:那会不会是2点20分呢?喜羊羊说:不。
趣味数学小故事第一篇:小学生的数学喜剧小学生小明非常喜欢数学,他经常在课上捣鼓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同学们猜测答案。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头牛每分钟可以产生11升的牛奶,那么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产生5千升的牛奶?”小明丝毫不怕困难,很快就算出了答案:455分钟。
可是同桌小军很不满意,他觉得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被小明算出来了,非常羡慕。
于是,他决定给老师出一道题,让小明来猜。
于是他想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支球队在10个比赛中赢了6场,平了2场,输了2场,那么它的胜率是多少?”小明听了之后,马上推算出这个球队的胜率是60%,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
以后,小明和小军经常在数学课上,互相出题,谁先算出来,谁就是数学王。
第二篇:数学老师的小插曲数学老师王老师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会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次,他在课上告诉学生们,如何通过计算路程和时间,求出开车的速度。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开车在路上行驶了120公里,用了2个小时,那么你们的速度就是60公里/小时,这个你们都懂吗?”学生们点头称是,但是一个数学班上的女生小艾却说:“老师,我不明白,如果是有一个人在跑步,他跑了10公里用了1个小时,那他的速度是多少?”王老师很耐心地告诉她,这个要先把时间换成小时的形式,即1小时=60分钟,然后把10公里除以1小时,得到跑步速度是10公里/小时。
小艾听了之后,眼睛一亮,感觉到数学原来还是很有趣的。
第三篇:老人的数学故事某天,一位老人来到一个数学班教学,他告诉学生们一个古老的数学公式:勾股定理,即a²+b²=c²,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发明的。
他说:“比如说,你们今天要建一个3:4:5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你们就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计算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其中一个边长是3,一个边长是4,那么第三条边长就是5。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老人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趣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小故事1 有数学思维的煎饼侠咕叽开了一家美味煎饼店。
这一天,店里来了三位买饼的顾客,他们急于赶火车,限定3份煎饼的制作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算了算之后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至少需要10分钟( 两面各需要五分钟 )。
而店里的只有一口锅,一次只可以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老板咕叽说话啦,他说:“ 有一种方法,烙熟3个饼只要15分钟就行了。
如果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烙出3个饼,那么谁就将获得煎饼侠的美誉。
”咕叽话音刚落,人群里站出一个小小少年,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最后,厨师在他的指挥下真的只花了15分钟就烙出了3个香喷喷的饼。
三位赶火车的顾客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咕叽的煎饼店。
咕叽为了奖励这个小少年,不但封了他“ 煎饼侠” 的称号,并且给予他享受每日免费煎饼一个的特权。
趣味数学小故事2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趣味数学小故事 3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数学趣味小故事大全]数学小故事大全5篇数学小故事大全篇(1):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
”妈妈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
”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
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
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
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
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
妈妈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
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数学小故事大全篇(2):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导语】让学⽣体会到数学源于⽣活、⽤于⽣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体会到数学⾼于⽣活,体会到数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带动⽣活质量的提⾼,这样更能激发学⽣学好数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乌龟背上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禹治⽔来到洛⽔。
洛⽔中浮起⼀只⼤乌龟,乌龟的背上有⼀个奇怪的图,图上有许多圈和点。
这些圈和点表⽰什么意思呢?⼤家都弄不明⽩,⼀个⼈好奇地数了⼀下龟甲上的点数,再⽤数字表⽰出来,发现这⾥有⾮常有趣的关系。
把龟甲上的数填⼊正⽅形的⽅格中,不管是把横着的三个数相加,还是把竖着的三个数相加,或者把斜着的三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等于15。
后来,数学家对这个图形进⾏了深⼊的研究。
在我国古代,把这种⽅图叫做“纵横图”或者“九宫图”;在国外,则叫它“幻⽅”。
宋朝有个数学家叫杨辉,他研究出来了⼀种排列⽅法: 先画⼀个图,把1到9从⼩到⼤斜着排进图⾥,然后把最上⾯的1和最下⾯的9对调,最左边的7和最右边的3对调,最后把最外边的四个数,填进中间的空格⾥,就得到了乌龟背上的图了。
【篇⼆】 有⼀个古⽼的传说,有64名战⼠被敌⼈俘虏了,敌⼈命令它们排成⼀个圈,编上号码1,2,3,……64。
敌⼈把1号杀了,⼜把3号杀了,他们是隔⼀个杀⼀个这样转着圈杀。
最后剩下⼀个⼈,这个⼈就是约瑟夫,请问约瑟夫是多少号? 这就是数学上有名的“约瑟夫问题”。
给⼤家⼀个提⽰,敌⼈从l号开始,隔⼀个杀⼀个,第⼀圈把奇数号码的战⼠全杀死了。
剩下的32名战⼠需要重新编号,⽽敌⼈在第⼆圈杀死的是重新编排的奇数号码。
按照这个思路,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解析: 由于第⼀圈剩下的全部是偶数号2,4,6,8,……64。
把它们全部⽤2除,得1,2,3,4,……32.这是第⼆圈重新编的号码。
第⼆圈杀过之后,⼜把奇数号码都杀掉了,还剩下16个⼈。
如此下去,可以想到最后剩下的必然是64号。
64=2×2×2×2×2×2,它可以连续被2整除6次,是从1到64中质因数⾥2最多的数,因此,最后必然把64号剩下。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 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 个头;从下方数,有94 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 只变成了47 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所以,脚的总只数47 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 12 (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 12= 23 (只)了。
这个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实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二】
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 3 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
然后把六升的水壶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壶里,这个时候,六升的水壶就只有
四升的水了,然后将五升的水壶装满,装到六升壶里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水了。
一个农民带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 千克,
但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 5 千克,农民,如何实行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齐来称,然后拿出一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篇三】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 4”。
一天,小“ 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 4”说:“你应付1元5角 4 分。
”
小“ 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样付呀?”小“ 4” 忙说:“这4 分钱你不用付了。
”小“ 3”疑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
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
凡是 4 分钱或4 分钱以下都舍去,如果是 5 分或 5 分钱以上,那就收 1 角钱。
” 小“ 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
小“ 3”高兴地说:“多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个性喜欢4。
”“ 25”跑过来说,“因为
25X 4=100,算起来比较简便,例如:25X 87X 4=25X 4X 87,这样算起来不是又快又简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便,我也喜欢4。
”原先是“ 29”。
“ 25”
忙问道:“咦,你怎样也会喜欢‘ 4'了?”“ 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明白了,一般年份里的 2 月份都是28 天,只有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
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务必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 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
“啊,‘ 4'的用处可真大呀!”“ 25”赞叹道。
这位“ 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