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提升与运输课程设计终极版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7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方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4. 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规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实操演练设备和场地。
五、教学进程: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课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介绍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2课时)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各种设备的优缺点。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方法(2课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分析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 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2课时)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规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和教训。
5. 实操演练(1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技能。
6. 课程总结与复习(1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及分类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原理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结构4.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要求5.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现代化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结构、安全技术要求。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及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知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在采煤行业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矿井运输和提升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安全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练习、案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2. 课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案例资料:矿井运输和提升事故案例。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2周: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第3周: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要求。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和安全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2. 课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图片、图表、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矿井运输:将煤炭从工作面运送到井口的过程。
矿井提升:将煤炭从井口提升到地面的过程。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矿井运输设备:皮带输送机、溜槽、矿车等。
矿井提升设备:绞车、天轮、钢丝绳等。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注意劳动保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和安全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第一章:矿井提升运输概述1.1 矿井提升运输的定义与重要性1.2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分类1.3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章:矿井提升机械设备2.1 提升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2 提升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功能2.3 矿井提升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第三章:矿井提升运输的运行与管理3.1 矿井提升运输的运行机制与组织3.2 提升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3.3 提升运输过程中的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第四章:矿井提升运输的节能与环保4.1 矿井提升运输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4.2 提升运输设备节能技术及其应用4.3 矿井提升运输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第五章:矿井提升运输的发展趋势5.1 国内外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发展现状5.2 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5.3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行业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矿井提升运输的案例分析6.1 国内外典型矿井提升运输案例介绍6.2 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6.3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的典型问题与改进方向第七章: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创新7.1 矿井提升运输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7.2 新型提升机械设备及其技术特点7.3 提升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第八章:矿井提升运输的policy 法规与标准8.1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8.2 矿井提升运输安全监管政策解析8.3 矿井提升运输行业标准与规范第九章:矿井提升运输的培训与教育9.1 矿井提升运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9.2 矿井提升运输培训内容与方法9.3 矿井提升运输教育的未来发展10.2 矿井提升运输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矿井提升运输概述难点解析:对矿井提升运输概念的理解,对不同类型提升系统的区分,以及对主要设备功能的深入理解。
二、矿井提升机械设备难点解析:对各种提升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对提升机结构部件功能的认识,以及如何根据矿井需求进行设备选型与配置。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和作用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分类及特点3. 主要运输设备及其工作原理4. 主要提升设备及其工作原理5.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及管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分类、设备及安全技术。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全技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图片及工作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4. 进行现场实习,使学生熟悉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流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和作用2. 第二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分类及特点3. 第三课时:主要运输设备及其工作原理4. 第四课时:主要提升设备及其工作原理5. 第五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及管理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图片、工作原理动画、案例视频等。
2. 教学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3. 实践基地: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实习基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矿井运输和提升的重要性。
2. 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分类、设备及安全技术。
3. 案例分析:播放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现场实习:安排学生到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实习基地进行操作实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基本概念、设备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提升与运输》课程设计题目:竖井提升设计学校:X X X X院系: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时间:2015年6月提升运输选型与计算1.矿井原始资料该矿年产量140万吨;矿石密度为2.75t/m3;矿井深度400m,卸载高度Hx=20m,装载高度Hz=20m;年工作日300d,日工作小时为14h,矿井电压等级为6kV。
2.矿井提升设备矿井提升设备是矿井运输系统中的咽喉设备,是井下与地面联系的主要工具。
其用途是把井下的矿石和废石经井筒提升到地面;下放材料;在地面与井底之间升降人员、设备等。
矿井提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提升机、天轮和井架以及装卸附属装置等。
常用的提升容器是罐笼和箕斗。
与罐笼相比,箕斗的优点是:自重小;井筒断面积小;无需增加井筒断面就能在井下使用大型矿车;装卸载时间少,生产能力大。
经过多方面的比较,本矿采用的是多绳摩擦提升机,箕斗提升(日产量4667t>1000t)。
3.提升容器规格的选择进行提升设备选型设计时,矿井年产量An和矿井深度Hs为已知条件。
当提升容器的类型确定后,还要选择容器规格。
选择原则是一次合理提升量应该使得初期投资费和运转费的加权平均总和最小。
3.1提升高度H=H j+h x+h z=400+20+20=440m式中H j——矿井深度,m;h x——卸载高度,m;h z——装载高度,m;3.2合理提升速度V =(0.3~0.5)H =0.4440=8.4m/s式中: H ——最大提升高度,m ;0.3~0.5—系数,当H<200m 时取下限,当H>600m 时取上限; V ——提升速度,m/s 。
3.3估算一次提升循环时间θ+++=u jajV j V H j T 式中:a 为提升加速度,一般a=0.8m/s2;μ为箕斗低速爬行时间,一般取μ=12s ;θ为箕斗装卸载休止时间,一般取θ=8s 。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措施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提升运输的概念与分类1.1 矿井提升运输的定义1.2 矿井提升运输的分类2. 矿井提升运输的工作原理2.1 提升机的工作原理2.2 提升容器的工作原理2.3 钢丝绳的工作原理3.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3.1 提升机3.2 提升容器3.3 钢丝绳3.4 导向轮3.5 深度指示器4.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4.1 提升机的安全措施4.2 提升容器的安全措施4.3 钢丝绳的安全措施4.4 导向轮的安全措施4.5 深度指示器的安全措施5. 矿井提升运输的故障与处理5.1 常见故障分析5.2 故障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功能及安全措施。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矿井提升运输故障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及教学图片。
2. 准备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主要设备功能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措施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在矿井提升运输故障处理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
难点:1. 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方法。
2.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及实施要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节课: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第二节课:介绍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第三节课: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
4. 第四节课:分析矿井提升运输的故障与处理方法。
矿山运输和提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矿山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矿山运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2. 学生能掌握矿山提升设备的功能、分类、适用条件及其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我国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山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矿山运输和提升设备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矿山运输和提升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矿山运输和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矿山运输和提升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相关法规,为我国矿山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矿山运输系统概述:介绍矿山运输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包括轨道运输、胶带运输、管道运输等。
2. 矿山提升设备:讲解提升设备的类型、功能、适用条件,如提升机、提升容器、钢丝绳等。
3. 矿山运输和提升安全:分析矿山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阐述相关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4. 矿山运输和提升新技术:介绍我国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如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矿山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矿山运输系统概述第二课时:矿山提升设备第三课时:矿山运输和提升安全第四课时:矿山运输和提升新技术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参观矿山企业或实验室)本课程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问题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及分类。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工作原理,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图片及其工作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思考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在采煤工业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及分类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矿井中的不同分类。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如绞车、输送带等,并讲解其工作原理。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绞车故障、输送带打滑等,并讲解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知识。
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教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运行与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运行管理流程。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运行维护方法。
矿井提升运输讲课人:王家杰第一节矿井提升运输简述矿井提升运输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1)把井下采区的煤炭、矸石及其他需要送到地面的东西等,通过运输巷道中的运输设备运到井底车场,再利用提升设备提升到地面。
(2)把井下生产、安全、维护等所需要的器材、设备等,从地面利用提升设备,通过井筒运输到井底车场,再经过巷道中的运输设备送到各个所需要的地点,为安全,生产服务。
(3)升降人员。
矿井运输系统按生产流程分,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采区运输系统、水平运输系统及井筒提升系统。
一、矿井提升系统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按用途分为主井提升和副井提升。
(2)按提升井筒的倾角不同分为立井提升和斜井提升。
(3)按提升机类型分为缠绕式提升(又分为单滚筒提升和双滚筒提升)和摩擦式提升,缠绕式提升可用于立井和斜井提升系统,摩擦式提升只用于立井提升系统。
(4)按拖动类型分为交流拖动提升系统和直流拖动提升系统。
(5)按提升容器的不同分为提升、罐笼提升和串车。
二、矿井提升系统矿井井筒提升和斜巷运输中的动力设备时提升电动机,按其所带滚筒的径来分,直径大于2M的称提升机,直径小于2M的称为提升小绞车。
矿井提升设备主要有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提升容器、井架、天轮等部分组成,并与井筒的罐道、装卸设备、装推车设备等构成一个整体的提升系统。
1、立井罐笼提升系统立井罐笼提升系统的作用比较繁杂,任务比较繁重,它主要实现把井下采区的矸石及其他需要送到地面的东西经过井筒提升到地面;把井下生产、安全、修护等所需要的器材、设备等,通过井筒运输到井底车场,为安全、生产和升降人员三方面服务。
2、立井提升系统的组成立井罐笼提升系统由提升机、天轮、提升钢丝绳、罐笼、井架、井口安全门、罐门、罐座、摇头以及井口辅助机械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
3、立井罐笼提升系统的工作过程立井罐笼提升工作过程是在井底车场用人工把钩工或推车机将重矿车推入罐笼内,并将罐笼内的空矿车顶出,同时在地面井口用同样的方法将空矿车推入罐笼内并把重矿车顶出,当罐笼在井口、井底装卸车以后,由信号工、把钩工通过提升系统按规定的信号进行联系,然后由提升机司机操纵提升机,将井底装有重矿车的罐笼上提到井口,井口装有空矿车或装有物料的罐笼下降到井底车场,完成一次提升循环。
中国矿业大学《矿井运输提升》设计说明书设计人:穆绍龙指导老师:***设计时间:2010年6月矿井提升与运输课程设计第一节绪论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继矿井提升运输课程后的一门设计实践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机械基本和综合设计以及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基本要求:1、方案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在搜集、归纳、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确定实现系统主要功能的原理方案,需要时可以对方案进行选优。
2、课程设计的成果最后集中表现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上,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根据系统方案设计的分析、计算内容,写出设计说明,要求其内容密切结合设计课题,重点突出,用自己的语言认真书写,文字通顺流畅,要防止不加分析地长篇引用教科书,抄袭其它著作中的阐述,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必须有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打印说明书4、设计选题分班进行,每位同学采用不同方案(或参数)独立完成,注意目录、和正文的形式不要出现基本雷同现象,否则视为相互抄袭,成绩均为不及格。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根据给定的矿井设计生产条件,完成矿井生产系统各运输环节的主要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及矿井提升方式的技术方案论证;2、完成矿井运输系统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完成提升系统的设备选型,对主要运输环节的设备运输能力和提升能力进行计算;3、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四千字,设计说明书按照统一封面,统一格式,内容包括矿井生产技术条件、主要设计要求、技术方案论证与选择、运输设备与提升设备的选型设计和生产能力计算,设计计算中的有关技术规范与要求等;4、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三、课程设计的题目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型设计;2、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设计;3、副井落地式按摩提升机选型设计;4、主井缠绕式提升机选型设计。
第二节刮板输送机选型设计2.0 刮板输送机选型要求已知某综采工作面运煤,运输生产能力Q=500t/h,煤的松散容重γ=0.85t/m3,采煤机的生产能力Q0=300t/h,牵引速度v0=4.6m/min,工作面长度L=200m,煤层倾角β=12︒,试选择合适的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2.1 关于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是一种挠性牵引机构的连续输送机械;主要用于采煤工作面和采区巷道等恶劣条件下的煤炭运输。
作为采区巷道用的刮板输送机是由刮板链、溜槽、机头部、机尾部等基本部件组成,当刮板输送机用于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与滚筒采煤机和输送机推移装置配套使用时,其结构组成除有以上基本部件外,根据设备配套要求和工作需要,还有铲煤板、挡煤板、机头支撑推移装置等一些其他部件。
图2-1 工作面用刮板输送机1-机头,2-机头支撑推移装置;3-机头过渡槽;4-刮板链;5-铲煤板,6-中部槽;7-调节槽;8-机尾过渡槽;9-机尾根据设计条件,预选SGW —730/180型号刮板输送机,其链速为v=0.92m/s ,链单位长度质量q 0 =36.26Kg/m ,1条26*92的C 级圆环链的破断拉力为850KN ,输送能力为Q=500t/h 。
刮板输送机计验算的内容包括:运输能力、运行阻力、刮板链张力、电动机功率链子的安全系数等。
2.2 运输能力验算采煤机的工作面所需要的运输能力用下式计算:Q c = ==320t/h <500t/h式中:Q 0为采煤机工作面平均每小时生产率,300t/h ;v 为刮板输送机的链速,0.92m/s ;v 0为采煤机或刨煤机的牵引速度,4.6m/s 。
根据计算,输送能力满足要求。
2.3 电动机功率验算刮板输送机的运行阻力按直线段和曲线段分别计算。
运行时除了要克服煤和刮板链的运行阻力外,还需克服煤和刮板链的重力。
通常将它们一起计为总运行阻力。
取0.6ω=,10.4ω=,0.85η= ,2.3.1 重段直线段运行的总阻力F zh=qLg(ωcosβ-sinβ)+q l Lg(ωl cosβ-sinβ)=97×200×9.8(0.6×cos12°-sin12°)+36.26×200×9.8(0.4×cos12°-sin12°)=124725 N2.3.2 空段运行总阻力为:F k = q l Lg(ωl cosβ+sinβ)=36.26×200×9.8(0.4×cos12+sin12°)=42783 N式中:F zh为重段直线段的总阻力,N;F k为空段直线段的总阻力,N;q为中部槽单位长度上的装煤量,120Kg;q l为刮板链单位长度的质量,36.26Kg;L为刮板输送机的长度,200m;ω为煤在槽内运行的阻力系数,0.6;ωl为刮板链在槽内运行的阻力系数,0.4;β为倾斜角度,12°。
2.3.3 牵引力(考虑可弯曲段的影响)刮板输送机稳定运行所需要的牵引力,等于它运行时所需克服的全部阻力之和,其计算方法采用简易计算法。
F0=k1•k2(F zh+F k)=1.1×1.1(124725+42783)=202685 N式中:k1为刮板链绕经链轮的阻力附加系数,取1.1k2为弯曲段运行阻力附加系数,取1.1。
2.3.4 电动机功率式中:v为刮板链运行速度,0.92m/s;η为减速器的机械效率,0.85。
考虑到采区的电压降,双机头驱动两电机负荷不均匀及难以准确计算的额外阻力,实际配备的电动机的功率,应在计算值上增加15%~20%的备用量,则N’=(1.15 1.2)N=252.2263.3 kw,SGW—730/180型号刮板输送机配备两台90Kw的电动机,功率不满足要求,故重新选型。
2.4 重新选型若选SGZ—730/264W型号刮板输送机,其链速为v=0.95m/s,链单位长度质量q0 =52Kg/m,1条26*92的C级圆环链的破断拉力为850KN,输送能力为Q=600t/h,有两台160KW的电动机。
重新计算上述步骤,得Q c=326t/h < 600t/h ,故运输能力满足要求。
计算F zh =88932 N,F k =61356 N,F 0=181848 N ,N=203KW,N ’=233.5243.6KW,而该刮板输送机电机为264KW ,故功率满足要求。
2.5 刮板链强度验算安全系数是链条拉力与最大张力之比,要求大于 3.5。
因为0zh K F F ->,所以刮板链3点的张力最小,令 F 3=0 ,则:F max =F 4=F 3+F zh =88932 N 中双链型负荷分配不均匀系数取0.9,安全系数式中:n 为链条的安全系数;Fd 为一条链条的破断拉力,850KN ;Fmax 为刮板链的最大静张力,88932N ;λ为双链负荷不均匀系数,0.9。
刮板链的强度满足要求,可以在要求的条件下工作。
根据以上计算,SGZ—730/264W型号刮板输送机可以在要求的条件下工作。
其主要参数如下:型号SGZ—730/264W,运输能力600t/h,刮板链速0.95m/s,刮板链为圆环链,采用1条26*92的C级圆环链的破断拉力为850KN,电动机功率为2132KW=264KW,由张家口煤机厂制造。
第三节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3.0 带式输送机选型要求某上运带式输送机,已知其输送量Q=650t/h,输送机长度L=800m,倾角β=4°,散煤容重γ=1000kg/m3,最大块度a=300mm,试选择合适的带式输送机。
3.1 关于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是由承载的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的连续运输设备,可输送矿石、煤炭等散装物料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
由于它具有运输能力大、运输阻力小、耗电量低、运行平稳、在运输途中对物料的损伤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在矿井巷道内采用带式输送机运送煤炭、矿石等物料,对建设现代化矿井有重要作用。
图2-1所示是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简图。
图3-1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简图1-拉紧装置;2-装载装置;3 -改向滚筒;4-上托辊;5-输送带;6-下托辊;7-机架;8-清扫装置;9-驱动装置3.2 输送机的选型3.2.1 带速V的确定带速V根据带宽和被运物料性质确定,我国带速已标准化,具体选取参考课本表3-19初步确定带速V=2m/s。
3.2.2 带宽B的确定按给定条件Q=650t/h,输送机长度L=800m,倾角β=4°,散煤容重γ=1000kg/m3,最大块度a=300mm,查表3-18,得k=0.99,求出物料断面积按槽角α=45°,堆积角θ=0°查表3-17,取带宽B=1000mm。
3.2.3 圆周力FuF u=F H+ F N+ F S1+ F S2+ F St=CfL[(2q B+q G)cosβ+q RO+q RU]+qG Hg+ F S1+ F S2查表3-22得:f=0.025。
查表3-23得:m RO=39kg,m RU=42kg。
取l RO=1.2m,l RU=3m,则q RO==32.5kg/m,q RU==14kg/m查表3-6和表3-7得,选钢丝绳芯胶带GX-4000,得q B=66 kg/m,则q G==90/3.6=90kg/m倾斜阻力:F st=q G Hg=q G=909.8=49392 N 特种主要阻力: F s1=F Sa+ F Sb按重载段为等长三托辊、前倾角F Sa=(q B+q G)=0.5=5632 N由于不设裙板,故F Sb=0。
特种主要阻力:F S2= F Sc+ F SdF Sc=AP=0.0042 NF Sd=F S2N故102407 N3.2.4 各点张力计算按启动时的工况求出F1、F2,取n=1.3、α=α1+α2=300°、μ=0.4,则F1=F max=正常运行时各点的张力:空段阻力F k,忽略传动部分长度,则=-13892 N重段阻力F zhF3≈F2=24882NF4=F3+F k=24882-13892=10990NF5=F6-F zh=120840-108428=12412N3.2.5 校核垂度垂度校核必须分别校核重段垂度和空段垂度,两者都要找出最小张力点。
由各点的张力计算值可知,重段最小张力点在位置5,空段最小张力点在位置4。
重段垂度所需要的最小张力为:通过空段垂度所需要的最小张力为:通过3.2.6 校核胶带安全系数3.2.7 电动机功率的确定可选3台大于241KW的电机,其中两台工作,一台备用。
3.2.8 拉紧力计算此拉紧力是按稳定运行条件计算的,启动和制动工况还要按加、减速度的惯性力增大拉紧力,以免输送带在滚筒上打滑。
第四节副井落地式摩擦提升机选型设计4.0 设计依据井口标高+1500.00m井底车场水平+600.00m最大班工作量:下送人员130人/班,提升矸石485t/天运送坑木38m3/天沙石、水泥28m3/天饮水车2车/天油脂车20车/天炸药1车/天雷管1车/天其它20车/天最大件重量 40000 kg4.1 关于副立井提升设备矿井提升设备是沿井筒提升煤炭、矸石,升降人员和设备,下放材料的大型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