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歇后语》微课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6
老师讲歇后语的课堂导入语
1、师:同学们,李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红旗二校上课。
我们知道红旗二校在章贡区那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一名(鸣)声在外,李老师还知道我们五(4)班的孩子个个都是城楼.上的哨兵高手(守),可是老师这心里呀,却如打柴的下山担心(薪)哪,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师担心你们会像茶壶里煮饺子一道(倒)不出,你们会这样吗?能不能大点声,给点自信给老师也给你们自己!好,谢谢大家,从你们的自信的回答中,老师有理由相信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肯定会是和尚的房子——妙(庙)!
2、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刚才说的话有什么特点。
对(板:歇后语)(如果没有说到谐音)谁还知道这些歇后语是属于什么歇后语?(补上谐音)谐音歇后语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3、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什么地方学习了谐音歇后语吗?(第五单元的《有趣的谐音》)这是第五单元有趣的谐音中出现的六句歇后语。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这六句歇后语:
我们一起读一读,那你们还记得谐音歇后语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若说不出:不记得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什么是谐音歇后语。
)
课件出示,让生读:歇后语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它更加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探秘歇后语———“歇后语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作者:何裕琴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8年第6期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
歇后语句式独特,短小精悍,语言诙谐、幽默,意象丰富,引人深思,颇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学生在语文教材上接触了歇后语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特别的语言形式,一个个都乐此不疲地开始“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
对于“搜集更多的歇后语,准备全班分享”的作业,他们更是“抱着枕头跳舞——自得其乐”,不停地问我什么时候开分享会。
为了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在认识歇后语、传承歇后语、发展歇后语中丰富言语认知,提升表达能力,我带领他们开启了“歇后语微课程”探究。
一、问源:打破砂锅——问到底寻根问源了解歇后语的历史成了课程的第一步。
我们利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以及各种相关书籍,在经历了资料收集、阅读筛选、组织梳理后,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更多、更深了。
歇后语最早出现在唐代,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含蓄。
因其符合中国人委婉、含蓄的表达习惯,所以在各朝各代都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如今,歇后语的数量已突破千万并且依然在增长。
不得不说,根植于生活的语言永远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
每条歇后语都分“引子”和“后衬”两个部分,中间用破折号连接。
“引子”就像谜面,即不先直接说出想表达的意思,而是借某些现象、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或形象生动,或幽默有趣,意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
“后衬”像谜底,在“引子”比喻、举例的基础上,把后半截想说的话说出来。
二、架构: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1.目标规划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级目标,即“搜集”“研究”“运用”“创编”。
通过“搜集歇后语”并广泛阅读,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量多、面广,有趣、生动;通过“研究歇后语”,让学生发现歇后语的构成、类型、主题及特色;通过“运用歇后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通过“创编歇后语”,引导学生借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将想要表达的核心话题糅合进有意思的歇后语中。
趣味歇后语【教学目标】1.学习各类不同形式的歇后语,会读,会用。
2.通过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歇后语,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形式的歇后语,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视频、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家的精神真饱满,上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浓浓的爱国情油然而生。
这节课,奖励大家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2.刚才看得真认真!像“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样的语言,我们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它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释说明,像谜底。
3.课前,我们搜集过歇后语,谁来说说?大家知道的歇后语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4.歇后语来源广泛,历史悠久。
它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至今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这节课,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歇后语,让这棵大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二、分组学习趣味歇后语1. 在老师手里,有六朵美丽的花儿,代表六种类型的歇后语,分别是:人物类、生肖类、植物类、情绪类、节日类和数字类。
如果你能解开花语的奥秘,学好花上的内容,它就可以盛开在歇后语大树上了。
请每组的组长上来选取一朵。
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预习提示,完成上面的题目,希望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吧!2.同学们刚才的讨论真是“戏台上看表演——热闹一片”。
哪个组先来展示研究成果?★生肖十二生肖的故事广为流传,关于十二生肖的歇后语你会说吗?请大家集思广益,完成表格。
如果能讲一两个与生肖有关的歇后语故事就更好啦!老( )打洞——自找门道牵( )鼻子——抓住了关键老( )打呵欠——口气真大 ( )子尾巴——长不了( )王跳海——回老家 ( )入曲洞——退路难( )尾巴穿豆腐——不值得一提挂( )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子爬树——拿手戏 ( )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 )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①小组内学习回答。
幼儿园《好玩的歇后语》语言拓展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激发幼儿对歇后语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歇后语的含义,掌握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2.难点: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歇后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游戏法、互动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制作PPT,包括歇后语的图片、解释和示例。
2.准备一些歇后语卡片。
3.布置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入歇后语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两个胖子’,打一城市名。
你们猜猜是什么?”引导幼儿猜出谜底是“合肥”。
然后教师接着说:“这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歇后语一样,很有趣哦。
”2.讲解歇后语的特点和含义(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歇后语的特点,即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前一部分“小葱拌豆腐”是谜面,后一部分“一清二白”是谜底,意思是非常清楚、明白。
通过图片和示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3.学习常见的歇后语(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
逐一向幼儿解释这些歇后语的含义,并让幼儿跟读几遍。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
4.游戏环节(15分钟)歇后语接龙:教师先说一个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让幼儿接着说出后一部分。
例如,教师说“兔子的尾巴”,幼儿说“长不了”。
然后依次进行,看哪个幼儿接得又快又准。
歇后语配对:教师将歇后语卡片分成两部分,分别发给幼儿。
让幼儿找到与自己手中卡片相对应的另一部分,并说出完整的歇后语。
趣说歇后语教案及反思第一篇:趣说歇后语教案及反思课题:趣说歇后语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歇后语仓库,体会歇后语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方法:1、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每小组答对一题加一分,累计最高分为优胜。
2、教师作为主持人评分,并为优胜小组颁奖。
活动过程:一、激趣今天我们举行一个说歇后语的活动,希望各组同学到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咱们今天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通过活动,互相学习,增长见闻,丰富知识,这就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希望同学们团结协作,畅所欲言。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二、竞赛1、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一部分。
卢沟桥的狮子--姜太公钓鱼--外甥打灯笼--山中无老虎--泥菩萨过河--亡羊补牢--狗咬吕洞宾--千里送鹅毛--猪八戒照镜子--鸡蛋碰石头--2、说出前面一部分是从“一”到“十”开头的歇后语。
(可以有多个答案,巧妙点题也可,风趣幽默也可。
)3、抢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
小明这叫“……”(2)小红帮助同学们做值日,却把窗玻璃打碎了,她是“……”(3)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使我“……”(4)一群犯罪分子想搞乱社会治安,可被公安人员逮个正着,这叫“……”(5)军队和人民亲如一家,这好比“……”(6)人们都说朱小龙修汽车是把硬手,这次看了他的修车表演,果真如此,真可谓“……”3、让学生说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考考其他组的同学,答出了就给这个小组加分,答不出就给出题小组加分。
三、教师小结,宣布成绩,为优胜小组颁奖附参考答案:(1)、数不清(2)、愿者上钩(3)、照旧(4)、猴子称大王(5)、自身难保(6)、犹为未晚(7)、不识好人心(8)、礼轻情义重(9)、里外不是人(10)、自不量2、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二十一天孵不出--坏蛋三伏天穿棉袄--里外发烧四两棉花--谈(弹)不得五更天唱歌曲--练练嗓门六月间的扇子--借不得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九牛一毛--量多数少十字路口迷了路--不分东西南北3、芝麻开花--节节高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竹篮打水--一场空荷花结子--心连心华佗行医--名不虚传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比赛让学生在挑战中体会了歇后语的诙谐、幽默、表现力强之特点,初步感知了歇后语的构造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积累意识,并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创作。
第四课歇后语说课稿(二、说课)(6分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歇后语》(版书)教态:走动一、说教材《歇后语》是中专语文教材第四课,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要使学生们了解歇后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掌握歇后语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所在。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歇后语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新《课标》提出了立体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针对这些要求、针对本课内容和本班学习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如下:1、会读会写十个生字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动幽默的歇后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歇后语的能力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歇后语的构成要素和文体特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恰当运用歇后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歇后语的恰当运用三、说学生情况中专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认读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对于人们喜闻乐见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歇后语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根据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具有不确定性、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通过《歇后语》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种生动活泼的特殊文学样式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方法从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我选用了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给学生详细讲解治家格言的内容及含意,在讲授过程中,我会就课文的一些知识随机提问几个学生,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以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法,把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歇后语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法,我设计本课的练习分为以下三种,1、以问答的形式,说出歇后语的前半句,让学生对后半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2、设置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填上恰当的歇后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应用歇后语的乐趣。
有趣的歇后语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武迎【教学设计意图】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本节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大量积累和学会正确运用歇后语,感受到歇后语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让学生在自我创作和表演中,亲身感受到如果能把歇后语恰当地运用在生活或者写作语言中,对积累知识,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的生动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教材分析】歇后语对于高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量的积累和激发他们学习歇后语、恰当正确地运用歇后语是课堂的关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积累歇后语,感受到歇后语的语言魅力。
2、在观察中发现、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3、掌握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学会正确运用歇后语。
【教学重难点】1、积累歇后语。
2、掌握歇后语特点,能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搜集一些歇后语(上网查、问他人、看书等…)【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的歇后语1、听相声(含歇后语)2、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个人、小组)二、补充歇后语。
(一)、出示只有前半部分的歇后语1.一个巴掌拍不响——2.黄鼠狼给鸡拜年——3.小葱拌豆腐——一4.宋江的军师——5.孕妇走独木桥——6.擀面杖吹火——(二)出示只有后半部分的歇后语1.——没安好心2. ——白费蜡3.——高水平(瓶)4.——久闻(九文)5.——离谱6.——尽是输(书)三、看图猜歇后语。
四、启发学生发现歇后语的特点和认知分类。
1、归纳特点:(歇后语又叫俏皮话,前半部分像谜面,后半部分像谜底。
)2、将歇后语补充完整,并发现其特点,进行分类(谐音歇后语、谐意歇后语)五、牛刀小试,会用歇后语。
1、教师出示情境,学生读句子。
2、学生根据情境,用上恰当的歇后语。
(1)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真是_____________(2)校园艺术节上,同学们唱歌的唱歌,绘画的绘画,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亮是班上的调皮鬼,虽然老师总是循循善诱地教导他,可是他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嗨,什么时候他才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呢?(4)老师拿着试卷走进了教室了,我忐忑不安地坐着,心里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平时学习不怎么样,可是在五单元的测试中考了第一名,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警察在街上当场抓住了个小偷。
《好玩歇后语》小课题实施方案青龙第四小学张晓利岳海鸽一、选题背景寻根问源了解歇后语的历史成了课程行动的第一步。
我们利用互联网搜索、查找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还翻阅了各种古籍。
在经历了资料收集、阅读筛选、组织梳理后,对歇后语的了解更多、更深了。
歇后语最早出现在唐代,带有明显的中华文化烙印一一含蓄,因为符合我们中国人委蜿、含蓄的表达习惯,所以在以后的各朝各代都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如今歇后语的数量已突破千万且依然在增长,不得不说,根植于生活的语言永远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
每条歇后语都分“引子”和“后村”两个部分,中间用破折号连接。
所谓的“引子”像谜面,即不先直接说出想表达的意思,而是借某些现象、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或形象生动,或有趣幽默,意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所谓“后衬”像谜底,在“引子”比喻、举例的基础上,把后半截想说的话抖出来。
二、课题理论依据:1、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级目标,即搜集、研究、运用、创编。
通过搜集歇后语,广泛阅读,进一步感受歇后语的量多、面广,有趣、生动;通过研究歇后语,进一步发现歇后语的构成、类型、主题及特色;通过运用歇后语,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通过创编歇后语,引领学生借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将想要表达的核心话题糅合进有意思的歇后语中。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
还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
凡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加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歇后语教案歇后语教案(2-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3、积累歇后语,并能学会使用歇后语。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应用歇后语特点进行练习。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民间语言有很多鲜活诙谐的元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歇后语。
二、讲授新知(一)、歇后语的含义、特点和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
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礼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
”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二)、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
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谐音类。
如: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有趣味。
第二、喻事类。
如: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二锅头的瓶子——嘴紧打破沙锅——问到底二十一天孵不出小鸡——坏蛋十五个人聊天——七嘴八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歇后语》一、教学目标: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体会歇后语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点;2、能够根据对歇后语的理解进行创编歇后语;3、激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歇后语,根据对歇后语的前半截理解能够创编后半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小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看完故事后会有两个小问题让大家回答:(1)故事里讲了谁在干什么?(2)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姜太公钓鱼)师: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鱼儿自愿上钩)师:他钓鱼的钩是直的,希望鱼儿自愿上他的钩,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板书)像这样的语言形式我们称之为歇后语(板书)(二)新授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歇后语的王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歇后语,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短文中你了解到什么?生()师:也就是说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生()师: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板书:前、后)形象的比喻、解释说明。
师:歇后语除了有两部分组成之外,你还了解到什么?生()师:就这个歇后语,我们歇去后半截,只说姜太公钓鱼,你们就能领会到什么意思?愿者上钩(鱼儿心甘情愿上他的钩)师:我们对歇后语有了简单的了解,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存在于一些小故事或生活实践中,请看这些歇后语,这是歇后语的前半截,自己读一读,找学生来读一遍,(你的声音真好听)师:呀!后半截的顺序被老师不小心打乱了,你能通过你的理解将它们正确的连载一起吗?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大部分都完成了,你能来做第一个吗?同意吗?你能来做第二个吗?···和你们都一样吗?(一样)自己读一遍,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度,男生读每个歇后语的前半截,女生读后半截(你们读的很有气势)男生配合默契,同桌之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开着火车进入下一战,老师带来了闯关小练习第一关:猜猜我是谁:这一关是看图片猜歇后语的环节,你如果想到了就立马站起来回答,(好,厉害,真是火眼金睛)成功过关。
奇妙的谐音歇后语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李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到红旗二校上课。
我们知道红旗二校在章贡区那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李老师还知道我们五(4)班的孩子个个都是城楼上的哨兵——高手(守),可是老师这心里呀,却如打柴的下山——担心(薪)哪,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师担心你们会像茶壶里煮饺子——道(倒)不出,你们会这样吗?能不能大点声,给点自信给老师也给你们自己!好,谢谢大家,从你们的自信的回答中,老师有理由相信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肯定会是和尚的房子——妙(庙)!2、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刚才说的话有什么特点。
对(板:歇后语) (如果没有说到谐音)谁还知道这些歇后语是属于什么歇后语?(补上谐音)谐音歇后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3、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什么地方学习了谐音歇后语吗?(第五单元的《有趣的谐音》)这是第五单元有趣的谐音中出现的六句歇后语。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这六句歇后语:我们一起读一读,那你们还记得谐音歇后语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若说不出:不记得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什么是谐音歇后语。
)课件出示,让生读:歇后语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类。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它更加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师:对,这就是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括号里的字是前半句的直接说明,而括号外的是它的谐音,也是这句歇后语的真正含义。
这样利用谐音就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
4、我们再次了解了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闯关比赛,分为四个小组比赛,每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数量的星星,看看哪一组得的星星最多,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就是我们的优胜组!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关。
二、课件出示第一关:巧填谐音歇后语请看规则: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请你补充下面的谐音歇后语。
其余同学边听边当评委,看看哪一组可以得到这颗星星。
这是一组必答题,一组答一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巧用歇后语,趣读《三打白骨精》【教学内容】第9册20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1999年教学设计〔片段〕〗【设计意图】歇后语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假设用之得当,会使文章顿时生色,让小学生掌握一些歇后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这堂课,我尝试着引领学生读名著,主动去挖掘歇后语的宝藏,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师:谁能说说下面几条歇后语?〔出示课件: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孙悟空翻跟头相差十万八千里;孙悟空封个弼马温给他个闲差事;孙悟空坐金銮殿毛手毛脚;孙悟空到了花果山满意如意〕。
师: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生1:孙悟空勇战盘丝洞生2:孙悟空大闹天宫生3: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生4: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
今天,咱们学习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就是----〔出示课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齐读。
〖点评:课始趣填孙悟空的歇后语,互聊孙悟空的故事,学生的阅读心向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向了诱人的故事之中,他们期待的是一睹为快。
这种生动、诙谐的开场白,不仅营造了和谐宽松的阅读气氛,更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动机。
〗二、检查预习,再次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一定知道这篇文章的词语比拟难读,〔出示词语〕谁愿意挑战?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意。
师:读得不错。
同学们咱们平时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比方一个成语叫事不---- 生:过三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用三来概括呢?找得越多越能干。
生:三个徒弟。
生:接二连三。
生:白骨精三骗唐僧。
生:白骨精三变。
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生:唐僧三阻孙悟空。
生:师:〔板书:三变三打、三阻〕谁能根据三变三打、三阻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