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成本核算..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37
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摘要】本文对于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在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在分别介绍了电厂趸售热价成本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全面成本的计算方法。
在强调了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呼吁对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推动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全面成本、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不断减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清洁能源中,热能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而电厂趸售热价成本的计算方法则成为了一个备受研究的焦点。
热价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单位热量所需支付的费用,而电厂趸售热价成本即是指电厂供热部门为用户提供的热量所需支出的成本。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电厂需要对热价成本进行准确计算,以确保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电厂趸售热价成本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考虑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全面成本等多个方面。
这些成本的计算方法不仅需要准确,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研究电厂趸售热价成本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可以不仅帮助电厂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电厂趸售热价成本的计算方法,探讨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估电厂生产热能所需的成本。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影响电厂趸售热价成本的关键因素,理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计算方式,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全面成本计算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电厂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热力生产成本,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成本核算办法公司生产经营电力,热力产品,属于热电联产企业。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
根据本公司生产经营特点,财务成本核算方法应采用热电联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经公司研究决定,本公司成本核算办法采用《中国国电集团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会计核算办法》),建立公司成本核算体系,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开支范围,及成本计算方法。
具体成本核算方法规定如下:一,成本核算对象:根据电力,热力生产的特点,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发电成本,热力成本。
1,发电成本:核算企业为发电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2,热力成本:核算企业为生产和输送热力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
二,成本项目: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设置成本项目,根据热电联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公司实际,电力及热力产品成本核算设置以下成本项目:燃料费,购入电力费,水费,材料费,职工薪酬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各项目核算的内容按照《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进行。
三,会计科目设置:按照《会计核算办法》,应设置一级科目“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电,热产品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和结转。
借方反映成本发生数,贷方反映结转数或转出数。
二级科目除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发电成本”,“热电成本”外,为反映电,热产品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和结转,还应设置“总成本”科目,在二级科目项下,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成本项目“其他费用”要按照《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核算的内容,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四,成本计算热电联产企业生产的电力,热力产品是同时进行的,成本费用发生时,如果能够确认只为电力或热力一种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车间或部门,其成本全部分配给电力或热力产品负担,如果不能确认电力,热力产品负担的费用,日常核算应先归集费用,月末将所归集的费用再按一定的原则进行分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热电厂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热电厂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热电厂所有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
第三条热电厂财务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二)真实性原则: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完整性原则:全面反映热电厂的财务状况。
(四)及时性原则:及时处理财务事项,确保财务信息准确。
(五)效益性原则:提高财务管理效益,降低成本。
第二章资金管理第四条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监督和核算。
第五条资金筹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第六条资金使用:合理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低耗。
第七条资金监督: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八条资金核算: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核算资金收支。
第三章成本核算第九条成本核算遵循以下原则:(一)成本与收入相对应原则:成本核算与收入核算相对应,确保成本真实、合理。
(二)分摊原则:合理分摊各项成本,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及时性原则: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第十条成本核算内容包括:(一)直接成本:燃料、材料、人工、折旧等。
(二)间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期间费用:研发费用、办公费用等。
第十一条成本核算方法:(一)直接成本: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二)间接成本:采用分摊方法计入成本。
(三)期间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第四章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第十二条财务报表编制:(一)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二)报表编制应遵循国家会计制度,确保报表真实、准确。
第十三条财务报表分析:(一)分析热电厂财务状况,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火电厂供热成本的基本核算方法摘要:随着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供热的需求增加,火电厂纯凝改供热项目越来越多,本文对于电厂供热成本,推荐“按减少发电量对应成本核算供热成本”作为合理的核算方法。
1.背景一方面,北方地区越来越多的火电厂改为供热机组,开展集中供热。
另一方面,随着供热市场投资主体的多样化,电厂供热价格呈现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依靠谈判而不是政府指导价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分析电厂的合理真实供热成本,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分析电厂供热成本核算,有以下三种方法:1)按好处归电法核算供热成本。
不进行热电成本分摊,将全部供热量按照煤的发热量、锅炉效率、管道效率折算到煤,该部分燃煤费用即为供热成本。
2)按减少发电量收入核算供热成本。
按照供热减少的发电量电费收入,分摊到每GJ供热上作为供热成本。
3)按减少发电量对应成本核算供热成本。
按照供热减少的发电量,核算纯凝工况补充这部分发电量电厂需要的成本,作为供热成本。
3.供热成本核算方法北方地区某电厂拟实施集中供热改造,供热面积为3000万平方米,回水温度30℃,供热热源为抽汽+乏汽。
以此为例进行分析核算,项目边界条件如下:3.1 方法一:按好处归电法核算供热成本1)抽汽供热成本电厂锅炉效率92%,管道效率99%,标煤单价按照640元/t。
抽汽供热成本为:1×640/29.308/0.92/0.99=23.98元/GJ。
2)乏汽供热成本电厂锅炉效率92%,管道效率99%,标煤单价按照640元/t。
乏汽供热成本为:1×640/29.308/0.92/0.99=23.98元/GJ。
3)运行费用成本年耗电量4247万kwh,电价0.283元/kwh,年电费1202万元。
年耗水量37.52万吨,水价10元/t,年水费375万元。
年人工费90万。
总投资5亿,年运维费费率1.5%,年运维费为750万元。
上述年费用总计2417万元,按照年供热量883.19万GJ分摊,运行费用成本为2.74元/GJ。
电力、热力产品成本核算一、电、热成本核算的对象(一)电力成本:指电力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和支出。
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电力成本应按发电、购电分别进行核算。
1.发电成本:以发电厂或发电机组为核算对象,核算发电企业为发电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
发电成本一般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成本项目。
2.购电成本:核算为了销售而购入电量,按规定或约定的价格支付的购电费用。
(二)热力成本:指热电联产的火力发电企业,为生产和输送热力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
二、电、热产品成本的分摊供热电厂的电力和热力生产是同时进行的,成本费用发生时不能确定电、热力负担的份额,月末应将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以下原则进行分摊:只为电力或热力一种产品服务的车间或部门,其成本全部分配给电力或热力产品负担,为电力和热力两种产品共同服务的车间或部门,其成本按一定的比例加以分摊。
具体方法如下:(一)变动费用部分:指供热电厂为生产电力、热力直接耗用的燃料。
根据发电、供热实际耗用的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供热厂用电耗用的燃料,应由热力成本负担。
其计算公式为:发电燃料费=实际燃料费总额×(发电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供热燃料费=实际燃料费总额×(供热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供热厂用电耗用燃料费=实际供热厂用电量×计划发电燃料单位成本(按发电量计算)(二)固定费用部分:指供热电厂除燃料费以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可选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分摊:1.分项目测算分摊比例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供热量较大(指热力产品所耗用标准煤量占发电、供热用标准煤总量的比重在10%及以上)的供热电厂,可按照年度成本计划或上年度实际发生的各项固定费用进行分析测算,求出电、热固定费用综合分摊比例。
(1)材料费:电气、汽机车间用料(不包括热网部分用料)由电力产品负担,热网部分用料由热力产品负担;水处理用料按电、热耗用软化水量比例分摊;其余按电、热耗用标准煤量比例分摊。
/theCostingResearchoftheCombinedHeatandPowerCompany一-ADissertationSubmittedtoSoutheastUniversity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ManagementBYZhangXiaozhouSupervisedby● ProfessorQiXiaoyan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SoutheastUniversityDecember,2009/。
f.f,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匀龟:!:轰日期:爿翌:f!&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论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必导师签名:,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热电联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研究研究生:张小舟导师:戚啸艳东南大学摘要热电联产是电力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
热电联产通过技术的革新,实现节约能源,减轻或者消除环境污染,平衡生态环境等,是电力生产的发展方向之一。
热电联产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关于热电联产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热电联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统一,成本核算项目较为随意,热电成本的分摊也不尽合理,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而且关乎热电联产的定价机制,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财务核算对策郭萍频浙江横店热电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增,热电联产是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可以对用户供热,对于改善能源,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对热电联产企业来说,加强相应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产能提高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热电联产企业;供热财务核算;对策引言热电联产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与企业整体的运营状况密切相关。
在热电联产企业的业务核算过程中,如何探索出一套更有效、更合理、更科学的核算标准,以实现收支平衡盈利,对于热电联产企业供热的财务核算工作的一体化、制度化以及财务工作的透明化、精确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一、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财务核算发展现状就目前的核算方式而言,主要有两种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财务核算方式。
第一种是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然后分品种进行核算。
第二种是将热电产品进行分离的、独立的经营核算,下面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分品种进行财务核算统一经营管理,分品种进行核算的模式是指,将供热、供电分开经营,供热是由电力公司的企业来单独承担,其实现收支平衡对等的手段是收取用户的供热费用。
而供电则是由供电公司的网上购买,然后进行供电工作[1]。
这种核算模式程序简单、操作的难度比较低。
由于我国目前已基本普及了集中供热,并且工业供热的比例不高,所以使得在核算方面的要求较少。
因此只在例如热网建设需要的固定资产,以及借款换热站网站的水电费等进行一些核算。
在这种模式下,有效避免了实行过程中一些操作性问题的出现。
但是,这种核算模式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
首先,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对于一些具体的单位用水量,用电量蒸汽量等无法准确地获取。
其次,衡量与计算供热费用是以房屋的建筑面积和供热能够达到的温度为标准进行的,这一标准动态而不稳定,于是就无法确定供热费的总用量。
热电一车间干熄焦加工成本核算
1.用水成本
我车间脱盐水站每天平均消耗原水约1000吨,原水按照每吨水3.85元计算,每月用水成本为30000*3.85=11.55万元。
2.用电成本
根据最近三月用电数据分析,平均每月用电在50000度,按照1度电0.58元计算,每月用电费用为50000*0.58=2.9万元
3、人工消耗
按照岗位定员9人,三班两运转,每人平均工资3500元/月,每月人工费用为3500*9=3.15万元。
管理人员两名,每人工资5000元,合计10000元。
总合计4.15万元。
4、药品消耗
专用原料30000元(包括阻垢剂;杀菌剂);锅炉水调节剂26250元;酸碱每月使用各4吨,合计3000元,日常药品每月为500元,共计30000+26250+500+3000=5.975万元。
5、材料备件消耗
每月材料备件消耗费用大约在3.88万元。
(反渗透膜3年更换一次,共136支,每只5000元,合计每月材料费1.88万元。
树脂三年一次,三个罐,每罐树脂价格12万,合计每月材料费1万元,更换阀门及管道维修合计每月1万元。
)
6、维修人工费用
维修部分为人工维修和设备维修,人工5人(修理工3人,电工1人,仪表工1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为4000,共计4000*5=20000元。
每月共计消耗费用为30.455万元,每天为1.015万元,每天平均产750吨除盐水,合计每吨除盐水为13.35元。
近期,笔者受委托完成了一项高温水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工作中发现:目前热电联产的电厂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粗放,扭曲了电力和热力成本真实水平,提供了错误的经营成果信息,对热电厂的经营决策和政府热电产品定价有错误引导。
本文拟从实务角度探讨热电联产成本核算办法新路,以飨读者。
一、现阶段热电厂热电联产成本核算办法分析热电联产,因其节能效益显著,是热电厂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一个生产过程中生产电力和热力两种产品,生产经营成本要在电力和热力两种产品间进行分配,分配的参数是生产过程中电力和热力的标准煤耗量,通常通过计算“供热比”来分配生产经营成本。
计算供热比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热量法(热电联产好处归电法)、实际焓降法(热电联产好处归热法)、效益折中法等。
前两种方法分配结果不合理,后一种方法因焓值、环境温度等都是瞬间值,不具有可操作性。
辽宁省各个热电厂普遍采用《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计算方法DB21/1621-2008》的行业标准,进行电力和热力成本核算。
其中第3章(强制性条款)同时规定了单位供热标准煤耗:≤40.5千克/吉焦和单位供电标准煤耗:≤330克/千瓦时[300MW机组(300MW-350MW)]。
于是,辽宁省的各个热电厂通行的做法是:把单位供热标准煤耗(br≤40.5kg/GJ)“限额”当“定额”,锁定供热煤耗。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单位供电煤耗随供热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位供热煤耗却始终保持不变。
由此而计算出的“供热比”脱离实际,扭曲了两种产品的成本计算结果。
下面,以辽宁省内**电厂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该电厂装机2台350MW发电机组,实行热电联产的生产方式,主要产品是电力和高温水及工业蒸汽。
2019年各月份供热(含高温水和工业蒸汽)量、供电量和计算的单位标准煤耗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非供暖期的4-10月份,供电单位标准煤耗均在300克/千瓦时以上,10月份达到326克/千瓦时,接近《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计算方法DB21/1621-2008》的上限330克/千瓦时;而在供暖期的1、2、3、11、12五个月的供电单位标准煤耗均低于260克/千瓦时,最低达到215克/千瓦时,是最高限额的65.15%,且与供热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热电公司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热电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
第三条成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成本预算制度,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2. 目标管理: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实施目标责任制。
3. 过程控制:加强成本全过程管理,确保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4. 考核激励:建立健全成本考核机制,激励员工降低成本。
第二章成本预算管理第四条成本预算应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市场情况制定,明确成本控制指标。
第五条各部门应按照成本预算要求,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并报送财务部门审核。
第六条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各部门预算,编制公司整体成本预算,并报送公司领导审批。
第七条成本预算一经批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
第三章成本控制第八条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制度,降低采购成本。
1. 采购部门应充分调研市场行情,选择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价格。
2. 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公司利益。
3. 加强原材料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
第九条加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1.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3.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减少安全事故损失。
第十条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第四章成本核算与分析第十一条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核算准确、及时。
1. 明确成本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
2.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台账,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3.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找出成本控制薄弱环节。
第十二条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依据。
1. 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成本降低潜力。
2.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第五章成本考核与激励第十三条建立成本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现代经济信息346关于热电联产成本及分摊方法的探讨梁 昊 国家电投集团揭东能源有限公司摘要:热电联产指的是将热能和电能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能源生产方式更加高效,其基本的原理是能源梯级利用,在为社会创造稳定的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一定保护,对于企业而言也能够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此同时对热电联产机组总热耗量如何合理分配,燃料成本如何合理分摊则是难点之一。
基于此,本文将对热电联产这一项目进行基本的介绍,并对其成本以及分摊方法展开阐述,从而使得热电联产项目的成本分摊以及价值确定更加合理,为我国的能源产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热电联产;成本控制;分摊方法中图分类号:TK2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346-0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 年)的通知》(粤府[2014]6 号)要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要求,热电项目以冷热电联产方式实施集中供热(冷),符合国家能源政策,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是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确保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推进,电力供应企业需要对自己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做出改变,竞价供电、电力现货市场等新型交易方式也反映了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做好电热成本以及分摊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一、热电联产中的成本费用介绍进行热电联产的企业在能源生产利用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费用,而成本则指的是企业将生产的产品进行转移时产生的耗费,也就是说成本是与产物相联系的,是在生产某类产品的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费用。
热电厂核算公式————————————————————————————————作者:————————————————————————————————日期:热电厂技术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标。
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发电机的电能表发生故障或变换系统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每小时记录其有功功率表的指示来估算发电量。
2.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厂外供出电量的总和。
即供电量= 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以出线开关外有功电能表计量为准。
3.厂用电量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供热量热电厂发电的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
计量单位:吉焦(GJ)5.平均负荷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
计量单位:兆瓦(MW)。
计算方法:平均负荷=计算期内发电量/计算期内运行小时6.燃料的发热量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7.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
计量单位:千焦/千克(kJ/kg)。
8.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千焦(或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煤。
所以,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7000大卡/千克)的煤。
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即原煤耗量)均可以折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为: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耗油量×41816/29271=原煤耗量(T)×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9.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折算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关于《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中明确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千焦(或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之为1千克标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