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微生物检测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1
水中微生物的测定-国标法(水质检测)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以国家标准法为基础。
水中微生物的测定是水质检测的重要环节,可以评估水的卫生状况,以及相关的环境健康风险。
引言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保证水质安全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水中微生物作为一种主要的水质指标,可以反映水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因此,精确测定水中微生物的数量是进行水质检测的基本要求之一。
国标法测定方法
样品收集与处理
1. 确定采样点及采样时间,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干扰。
2. 使用干燥及密闭的收集水样,并尽量防止样品受到氧气、光照和高温的影响。
3. 避免采样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1. 根据国家标准法的要求,将收集的水样进行适当的稀释,使其微生物数量在可测量的范围内。
2. 使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预处理,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测定方法
1. 平板计数法:将经稀释处理的水样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基固化后,计数形成的菌落数量,并据此推算出水样中微生物的浓度。
2. 膜过滤法:通过将水样通过细孔滤膜,然后将膜过滤板放置在含培养基的平板上,根据过滤后膜上菌落的数量计算水样中微生物的浓度。
结论
本文介绍了水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基于国家标准法。
这些测定方法可以用于水质检测,评估水的卫生状况,以及相关的环境健康风险。
采样、制备和处理样品的正确操作,以及准确的测定方法选择,对于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精心整理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首页食品资讯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检验技术仪器设备食品标准资料中心食品图库食品人才食品安全食品课堂专业英语食品专题食品网刊食品网址食品百科个人空间食品论坛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
在某些情况下,水体中的细菌总数也可指示水体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况。
这里的细菌总数其实是指营养琼脂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总数。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
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
二、水质微生物检验方法GB575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37℃生长时能度,120.1ml接种10三、说明:1100个,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进行培养。
2.培养时间。
与食品中菌落计数不同,测定水中细菌总数,培养时间采用24h。
3.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由于饮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种量,检数表也不相同。
4.当接种量超过1毫升时,一般采用多倍浓度培养液。
如配制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0mL,加入100mL 水样后,总体积为150mL,培养液恢复到正常浓度。
5.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一般在检测较大量低浊度水样时采用,大量水样滤过滤膜后,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细菌均截留在滤膜上。
水质检测基础知识及上岗考试题一、仪器设备知识1。
电导电极有哪几种?答:有光亮和铂黑两种2。
DJS-1型光亮电导极运用范围?答:被测溶液的电导率低于10μs/cm时使用3。
电导仪”低周”的适用范围答:测量电导率低于300μs/cm的液体时使用4.测PH值用的玻璃电极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浸泡后才能使用?答: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所以玻璃电极要浸泡在蒸馏水中备用.5.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玻璃电极形成了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6.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答:电子天平的称量依据是电磁力平衡原理.7。
PHS-3C型酸度计工作原理?答:是利用PH电极和参比电极对被测溶液中不同酸度产生的直流电位,通过放大器输送到转换器,以达到显示PH的目的.8.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范围是什么?答:721型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实验室中可见光谱360~800nm范崐围内进行定量比色分析.9。
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注意事项?答: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要正确拿比色皿,拿毛玻璃面,洗涤并保管好比色皿,不要用去污粉或毛刷刷洗.10.721分光光度计对工作环境有什么要求?答: 应安放在干燥房间内,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使用,崐应远离高强磁场。
电场及高频波的电气设备.避免在有硫化氢。
亚崐硫酸氟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11.721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是什么?答:721分光光度计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设计的A=KCL。
当入崐射光. 吸收系数K.溶液的光径长度L不变时,透射光是根据浓度而崐变化的.12.721分光光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由光源。
单色器.比色皿和检测器四部分构成.13。
电子天平应安放在什么环境下?答1)稳定,尽可能避免震动(2)保证无大的温度变化,无腐蚀(3)避免阳光直射和通风(4)电源要稳定二.专业技术知识14.碱性碘化钾溶液应(避光)保存,防止(碘逸出)15。
EC-MUG培养基用途:用于多管发酵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大肠埃希氏菌。
配方:(g/L)胰蛋白胨 20g磷酸氢二钾 4g氯化钠 5g磷酸二氢钾 1.5g乳糖 5g三号胆盐 1.5gMUG 0.05g∙本品参照GB/T5750.12-2006标准配方配制;∙pH值6.9±0.2;∙用标准菌株检验符合质控标准。
MFC琼脂培养基用途:用于饮用水,水源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滤膜法的测定。
配方:(g/L)胰胨 10g酵母浸粉 3g乳糖 12.5g三号胆盐 1.5g多胨 5g苯胺蓝 0.2g氯化钠 5g玫红酸 0.1g琼脂 15g∙本品参照GB/T5750.12-2006标准配方配制;∙pH值7.4±0.1;∙用标准菌株检验符合质控标准。
MUG营养琼脂(MUG Nutrient Agar)用途: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测定。
配方:(g/L)蛋白胨 5g牛肉浸膏粉 3g琼脂粉 15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 0.1g∙本品参照GB/T5750.12-2006标准配方配制;∙pH值6.8±0.2;∙用标准菌株检验符合质控标准。
MMO-MUG培养基(Minimal Medium ONPG-MUG)用途:用于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检测。
配方:(g/L)硫酸铵 5g亚硫酸钠 40mg氯化钠 10g两性霉素B 1mg氯化钙 50mg硫酸锰 0.5mg硫酸锌 0.5mg茄属植物萃取物 0.5g硫酸镁 100mgHEPES钠盐 5.3gONPG 0.5gMUG 0.075gHEPES 6.9g∙本品参照GB/T5750.12-2006标准配方配制;∙pH值7.2±0.1;∙用标准菌株检验符合质控标准。
假单胞菌琼脂基础培养基/CN琼脂基础(CN Agar Base)用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与计数-滤膜法。
配方:(g/L)明胶蛋白胨 16g氯化镁 1.4g酪蛋白水解胨 10g硫酸钾 10g琼脂 12g加热煮沸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临用时在无菌环境下加入配套试剂抗生素液(04-059)和甘油液(04-060)(用法与用量见配套试剂说明)。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水质、环境等样品中的微生物存在情况。
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及操作标准。
一、样品采集1. 样品的采集需要采用无菌工具,并保持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2. 样品的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任何可能引入外源微生物的物质,比如皮肤、空气等。
3. 采集的样品应标明正确的标识信息,包括样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
二、样品处理1. 样品收到实验室后,需要尽快进行处理,避免样品内的微生物增殖或死亡。
2. 样品处理过程需要保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检验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的制备需要按照标准的配方和步骤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3. 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确保培养基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接种操作1.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接种环、移液器等工具。
2. 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处理好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避免接种时引入外源微生物。
3. 接种操作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培养物受到任何污染。
五、培养与观察1.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
2.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形态,用于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3.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真菌等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六、鉴定与结果解读1. 当样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种属和数量。
2. 鉴定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鉴定手册和标准,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测试。
3. 根据鉴定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判断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