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5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脾胃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
因此,中医强调脾胃的养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调理方法。
一、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们的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输布营养等。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 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脾胃功能强健,消化吸收能力就会提高,人体得到的营养也会更充足。
2. 营养代谢:脾胃的功能还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脾胃功能正常,能够保证人体的营养代谢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3. 免疫功能:脾胃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脾胃功能良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脾胃的调理方法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理脾胃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脾胃调理方法。
1. 合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
应该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即多吃谷类、水果、肉类和蔬菜,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2. 定时定量:养生中强调饮食的定时定量。
每天应该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或过饱。
同时,要注意饭前便后的清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调理情绪:情绪波动对脾胃的影响很大。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脾胃的健康,而过度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则会损伤脾胃功能。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适合调理脾胃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 中药调理:中医药对于调理脾胃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养生调治脾胃的方法(一期)主持人:卫生天地栏目开播以来,为了和来我们演播室的专家们能更好的沟通,在每次主持节当前,我都要到你网上去查些资料,做些准备,这期健康零距离我们确立做脾胃养生的讲座后,我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句话,在随后对这方面的资料查察多了后,我愈来愈感觉,脾胃对人身体的重要,今日我们请到了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师蒲德甫,特意和您说说中医脾胃养生之道。
蒲院长,在这里我们先请你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脾胃衰弱?它的表现和症状有哪些呢?蒲:往常饮食无规律,喜爱在熬夜时拿垃圾食品充饥,习惯靠咖啡、烟、酒提神,这种食品不易消化,并会刺激胃肠黏膜。
所以,熬夜者也常有消化不良、胃疼、胃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脾胃不睦。
中医脾胃衰弱主要分为三型: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
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胃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胃阴虚主要表此刻虚火上炎,口干、简单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症状。
主持人:俗语说,病从口入。
对于有脾胃衰弱病情的人来说,你在他们的吃上有什么建议呢?蒲:合理的饮食构造是健康的基础、“保胃” 的前提。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准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 平常多吃易消化食品,如大米粥等 ;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品,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品,生冷的食品也要尽量少吃。
常有健脾养胃的食品,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脾胃衰弱者能够常常食用。
脾胃衰弱的患者还能够采用简易适用的药膳。
吃点补脾食品。
如山药就拥有健脾益肾的作用,可适合多吃。
健脾的食品还有莲子、红枣、桂圆、薏苡仁等,平常能够用来熬粥,是调治脾胃的好方法。
此刻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补脾粥的做法:胡萝卜大米粥:大米 100 克,胡萝卜 50 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用,有健脾温胃的功能。
胡老师下午好,大家下午好!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经过之前慧慧所讲的中医基础知识、段丹讲的中医如何补阴阳,凯丽的补气血、梦莹的中医补心脑,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很多的中医养生与保健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医中关于脾胃的养生与康复。
首先,提到脾胃我们会想到哪一位历史上补土派著名的医师?。
对,就是李东垣,他是近代脾胃内伤学说创始人,他在其所著《脾胃论》中提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也就是说,如果伤到了脾胃,那么百病就会滋生。
然后看下一句话:养生当以脾胃为先,那么这句话就出自明代的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所说的:“盖人自有生以来,惟脾胃以立命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这段话足以说明了脾胃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脾胃这么重要呢?它有哪些生理功能和特征呢?如何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康复?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脾胃基础知识!它主要包括脾胃系统的概念,脾的生理病理现象,胃的生理病理现象。
首先:中医脾胃系统的组成!中医所说脾胃系统它不是单单包括脾脏和胃腑,它还包括其所属经络,口、唇、肌肉!那我问一下大家,为什么口唇肌肉也包括在脾胃系统中?圣洁?对,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饮食水谷从口而入,都是经过脾胃的运化功能化成精微物质以濡养全身,所以才肌肉丰富,四肢健壮。
在《素问》中说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味”。
也就是说口唇的形色及功能、饮食口味与脾有密切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脾、胃、经络的解剖。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它的形态是扁平弯曲,其色紫赤,附有软膏。
胃的解剖,胃在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同小肠。
为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即上脘、中脘和下脘。
脾胃系统的经络主要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是循行足大指,下肢内侧、腹里,舌根。
当我们在进行脾胃病的穴位按摩,艾灸或其他疗法的选穴时很多都是在脾经和胃经上选,比如阴陵泉穴、三阴交、公孙穴、隐白穴。
中医养生详解之:脾胃(上篇)今天本小主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脾胃的文章,现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饮食越来越多样化,吃的越来越精细,健康问题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就来详解说一说关于“脾胃”这点事儿。
中医讲的“脾”和西医解刨学所讲的“脾脏”实则是两回事,并非是一个概念;西医“脾脏”——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正常成人脾脏大约为紧握拳头大小,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烈的打击,很容易破裂,则会导致大出血。
中医“脾”——是广义的,概括了脾脏、胃、小肠、大肠、胰腺等器官的综合消化系统,是一个整体;就好像我们常说的脾胃不和或者脾虚,并非是脾脏本身的改变,而是一种消化功能不好的体现。
所以说,中医所讲的脏腑,并不是西医解刨学所讲的具体器官,中医就是一个概念,一种功能的表现,因为在中医所阐述的观点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抽象的。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的气血生产工厂,我们都知道维持人体生命特征最重要的就是气和血,二者缺一不可;说到脾,就必然会想到胃,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故脾胃相表里,我们依次来详解~一、胃的功能胃位于横膈之下,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充满时胀大,空虚时缩成管状。
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管,进入胃中,由胃受纳,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将接收的食物进行初步的处理,把食物进行分解变成食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消化中“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而已,并下移小肠,为下一步的消化打下基础。
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以通为顺,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中,可出现胃脘胀痛,饮食不振等;若胃气上逆,则会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二、脾的功能脾统血、主运化、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 脾统血:统:统摄、控制的之意;意思是说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在脉内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作用,实则脾统血是机体自身生理功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