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案)爱的阳光主题班会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36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时间:2023年X月X日上午10:00-12: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部分家长代表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校特此开展了以“爱在阳光下”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拥抱阳光,健康成长。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李老师首先对全体师生和家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2. 互动游戏:爱的传递为了活跃气氛,拉近师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李老师组织了一个互动游戏——“爱的传递”。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传递一个小球,来表达对身边人的关爱和祝福。
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笑声不断,气氛热烈。
3. 学生代表发言接下来,几位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和温暖。
他们讲述了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4. 家长代表发言随后,几位家长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了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他们强调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5.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我校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方面,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6. 小组讨论:如何传递爱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传递爱”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他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等。
7. 班会总结最后,班主任李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她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拥抱阳光,健康成长。
同时,她也对家长和老师们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三、班会效果本次“爱在阳光下”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家人的爱一、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1、引导学生年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认识到沐浴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3. 人际交往技巧4. 班级凝聚力建设5. 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
2. 爱的含义:讨论爱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爱的广泛含义。
3. 关爱他人:讲解如何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4. 人际交往技巧:介绍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
5. 班级凝聚力建设:讨论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6. 案例分享与讨论:分享一些关于关爱他人、人际交往和班级凝聚力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关爱他人、人际交往和班级凝聚力的案例,用于分享和讨论。
3. 课堂互动工具:准备一些互动工具,如问题卡片、小组讨论模板等,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六、教学活动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个关于关爱他人、人际交往或班级凝聚力的情景剧。
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2. 爱心传递游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游戏方式传递爱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主题演讲:邀请学生代表围绕“沐浴爱的阳光”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关爱他人、人际交往和班级凝聚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三年级品德生活《阳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阳光的重要性,知道阳光对生活和自然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阳光对生活和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阳光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阳光,提问:你们知道阳光是从哪里来的吗?2. 让学生谈谈对阳光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阳光的形成和作用,如:阳光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它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食物和氧气;阳光还能使地球温度适宜,维持生态平衡。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阳光对自然和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有关阳光的案例,如:阳光影响植物生长、动物作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讨论阳光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阳光对他们的重要性。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阳光的新认识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关注阳光,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阳光的理解和认识。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了解学生对阳光的关注程度,以及在生活中珍惜自然资源的行动。
六、实践活动:阳光下的探索(10分钟)1. 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下观察自然,记录下阳光对植物、动物和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择不同的植物或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3. 活动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阳光对生物和环境的作用。
七、课堂讨论:阳光与健康(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阳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阳光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阳光还能提升心情,预防抑郁。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班会主题的引入1.1 活动名称:引入主题班会1.2 活动目标:让同学们对“沐浴爱的阳光”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主题班会的兴趣。
1.3 活动时间:10分钟1.4 活动过程:1.4.1 开场:班主任或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沐浴爱的阳光”,并简要说明班会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4.2 观看视频或图片:播放一些关于爱心的视频或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1.4.3 分享故事:邀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的一次感动人心的爱心故事。
1.4.4 小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什么是爱?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爱的传递2.1 活动名称:爱的传递2.2 活动目标:让同学们体验到爱的传递过程,培养他们的爱心。
2.3 活动时间:20分钟2.4 活动过程:2.4.1 开场:主持人邀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爱的传递”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同学们感受到爱的传递过程。
2.4.2 分享感悟: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的爱的传递过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2.4.3 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关爱身边的人。
2.4.4 制作爱心卡片:每个同学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自己对家人、朋友或其他人的祝福和关爱之情。
第三章:感恩的心3.1 活动名称:感恩的心3.2 活动目标:让同学们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3 活动时间:20分钟3.4 活动过程:3.4.1 开场:主持人引导同学们思考身边的人和事,感谢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的人。
3.4.2 观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感恩的短片,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3.4.3 分享感悟: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感悟。
3.4.4 感恩行动:让同学们写下一件他们想要感恩的事情或人,并思考如何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第四章:爱的力量4.1 活动名称:爱的力量4.2 活动目标:让同学们认识到爱的力量,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积极性。
爱的阳光,让他再次站起我今年又接手了一个毕业班——九年级(1)班。
这是一个特殊的集体,班风差,学生厌学难管,班级在各方面都处于年级最后一名。
因而这个班的各位任课老师加班主任在今年开学都积极去外乡支教,可以说是“胜利大逃亡”吧。
所以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
我担起重担,想尽办法在一个月内很快的让班级安静下来,让同学们步入常规学习。
可是班内还是常常会出现好多让大家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小德同学,让老师们头痛之极。
小德同学平时的表现:平时在班内作威作福,打骂同学,欺负弱小。
嘴里废话、脏话太多,很不文明。
学习不求上进,上课捣乱,不交作业,故意和老师作对。
不遵守学校纪律和班规,抽烟、喝酒等一些恶习在他的身上有很多。
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问题严重的心理不健康学生。
小德同学身上典型的事例:(1)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结束后不久,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
开完会已经耽误了15分钟,我急忙往教室赶。
还没到教室,就听见我们班吵吵闹闹(周围班很安静)。
我担心出事,赶紧跑进教室一看,只见小德正挥起凳子向一个同学头上打去。
我急忙大声制止,并且严厉的批评了他,他没有低头认错,反而提起拳头向我头上打来,不是我躲得快,那天我可是在同学们面前出大丑了。
(2)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表扬一个同学,只听小德喜滋滋的自言自语道“这个某某(青海方言)真他妈的聪明。
”让人哭笑不得,无法接受。
(3)课间操,他总是有理由逃操,班委和同学们是敢怒不敢言。
由于他的特殊表现,我想尽办法找到他变化的原因:(1)家庭原因:家中只有一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宠爱之极。
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残缺的爱的家庭中。
(2)学校原因:在小学时,由于他的性格顽皮,常和学生打架。
他爷爷就常去学校找别人的碴,帮他歪理。
弄得老师们也管不了他。
长期的无人问津造成他凶悍、自由的性格。
再加上上了初中他的叛逆心理,霸道的性格更甚,别的老师和同学就更放任他了。
同时他也将班级搞得是鸡犬不宁。
“我的责任,我来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任。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富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被世人传颂。
二、教学准备1、学生注意观察班上同学做事负责的事例。
2、搜集“最美”人物资料。
3、班会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水珠因责任而欢歌,石子因责任而坚毅,小树因责任而挺拔,人心因责任而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责任”这个话题,一起进入主题“我的责任,我来当”。
(二)谈责任(每种品格,都会有个品格小精灵,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责任品格小精灵---帝企鹅。
它为什么会当选为责任品格小精灵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故事。
)1、认识责任品格精灵:帝企鹅2、帝企鹅特别有责任心表现在什么地方?(是啊,不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需要多长的时间,他们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尽自己该尽的责任。
是当之无愧的责任品格小精灵。
)(三)知责任(1)、对自己负责(然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件事:)1、情景判断:上课铃响了,一个学生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老师问他:“你的语文作业,还有语文练习册怎么又忘记带了呢?”学生振振有词地回答:“都怪我妈妈,昨天忘记给我装进书包。
”2、你认为这样说对吗?为什么?(是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对自己负责。
那你们平时做到对自己负责了吗?让我来采访采访你们,写完作业后,是怎么收拾自己的物品的)3、采访平时会收拾的学生,是怎么做的。
(2)、对集体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同学们,你们确实长大了不少。
但是你还记得你刚踏进小学的校门,你第一天上学的情景吗?快来看看我们在干什么?)1、播放新生入学,家长和学生打扫教室的照片。
(我们的图书管理员利用课间,在认真整理着我们班的图书角,给同学们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
让我们用掌声有请他到讲台上来。
)图书管理员马梓涵整理书架照片;(还记得去年冬天的那个狂风暴雨后的,早早地来到校园扶起倒地的展板的吴家豪同学吗?让我们以同样热烈的掌声有请他上台来。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沐浴爱的阳光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阳光的重要性,认识到沐浴阳光对身心健康的好处。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阳光的象征意义2. 沐浴阳光的方法与技巧3. 爱的传递与班级团结4. 个人成长与阳光心态5. 实践活动:制作阳光手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阳光彩虹梦》,引导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和美好。
2. 新课导入:讲解阳光的象征意义,如希望、关爱、成长等。
3. 小组讨论:探讨沐浴阳光的方法与技巧,如积极思考、乐观面对生活等。
4. 爱的传递: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5. 班级团结: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 个人成长:鼓励学生树立阳光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成长。
7.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作阳光手册,记录自己在生活中沐浴阳光的感悟和成长。
8.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沐浴阳光的重要性。
9.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持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阳光心态去面对生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阳光的认识和感悟。
2. 班级氛围:关注课后班级氛围,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阳光心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阳光手册:检查学生制作的阳光手册,评估他们对班会内容的吸收和践行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引导: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感受阳光般的关爱和温暖。
2. 互动交流:采用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收获成长。
3. 实践锻炼: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阳光的力量。
4.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七、教学资源1. 音乐:《阳光彩虹梦》、《爱的阳光》等。
2. 故事案例:有关阳光正能量的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的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沐浴爱的阳光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阳光、爱、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沐浴爱的阳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
2. 什么是阳光?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象征着关爱、温暖、希望。
3. 什么是爱?讨论爱的表现,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4. 为什么要沐浴爱的阳光?分析沐浴爱的阳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5. 怎样沐浴爱的阳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积极传递正能量。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爱的表现,分享身边的故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3. 情景剧:编排一场关于沐浴爱的阳光的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
2. 什么是阳光?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象征着关爱、温暖、希望。
3. 什么是爱?分组讨论爱的表现,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4. 为什么要沐浴爱的阳光?分析沐浴爱的阳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5. 怎样沐浴爱的阳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积极传递正能量。
6. 情景剧:编排一场关于沐浴爱的阳光的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
7. 总结:强调沐浴爱的阳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沐浴爱的阳光的感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爱的理解和表达。
2. 评估学生在情景剧中的表现,判断他们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对沐浴爱的阳光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材料:收集一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思考。
2. 情景剧本:编写或选取一些关于沐浴爱的阳光的情景剧本,用于角色扮演和讨论。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理解爱1.1 导入:通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力量和意义。
1.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身边人的爱。
1.3 爱的传递游戏: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爱的传递和分享。
第二章:感受爱2.1 情感分享:邀请一位学生或老师分享一次自己感受到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存在。
2.2 感恩信:让学生写一封感恩信给身边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3 感恩行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感恩的行动,如帮助他人、关心身边的人等。
第三章:表达爱3.1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如何表达爱意,如向父母、老师和朋友表达爱意。
3.2 手工艺制作: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如手工卡片、手工花等,送给身边的人表达爱意。
3.3 爱的小贴士:给学生提供一些表达爱意的小贴士,如用行动表达、用言语表达等。
第四章:传递爱4.1 爱心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爱心志愿者活动,如帮助老人、帮助贫困儿童等,将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4.2 爱心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传递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继续传4.3 爱心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爱心行动计划,决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递爱,如帮助同学、关心老师等。
5.1 小组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班会中的学习和体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六章:理解亲情的爱6.1 家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体会亲情的爱。
6.2 亲情互动游戏:组织一个亲情互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6.3 亲情手写信:鼓励学生写一封给家人的手写信,表达对亲情的感激。
第七章:理解友情的爱7.1 友情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友情故事,体会友情的爱。
7.2 友情互动活动:组织一个友情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爱。
7.3 友情卡片制作:让学生制作友情卡片,送给朋友表达爱意。
第八章:理解师爱的力量8.1 教师故事分享:邀请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体悟师爱的力量。
《在爱的阳光下-亲情滋润我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父母长辈的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
3、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感悟亲情不同层次的内涵。
4、初步体验与家庭生活联系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课前活动准备生活中同学的全家福照片,童年照片(从小到大)本节课以爱为主题,所以教师提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照片2、《让爱驻我家》视频3、课前准备卡纸4、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生倾听感受)2.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师:刚才的歌曲中都有谁呢?生:爸爸、妈妈、还有姐姐、弟弟。
师:你感觉他们是怎样的一家人?生:是幸福的、快乐的、温暖的一家人。
3.你的家里都住这哪些家人?4.教师小结:是呀,家里都有深爱着我们的亲人,亲人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挂念、相互关心,产生了一种最难割舍的、最美的亲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情滋润我成长》一课。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亲情滋润我成长)活动一:感受家人的爱1.师: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家人就用爱将你团团围住,用心呵护你的成长。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家人的爱吧!(大屏幕婴儿出生照片)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在你的身上是不是也发生过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爱的回忆吧!(请看大屏幕,出示教材图例)关爱在我家2. 师: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生活照片。
分享自己家的幸福故事(我和家人的故事)生:小组交流。
3.各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设计意图是通过截取生活中父母长辈和我相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父母关爱的回忆,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负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分享都很棒!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幸福,这些幸福让我们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所以我们会感觉很开心,很幸福,很温暖。
沐浴爱的阳光主题班会的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沐浴爱的阳光班会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班级凝聚力。
适用年级:八年级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关爱,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2. 主体环节:2.1 爱的传递: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关爱他人的故事。
2.2 感恩有你:让学生写下对身边关爱自己的人的感谢信,可以写给父母、老师、同学等。
2.3 爱心树下:学生将自己的感谢信挂在“爱心树”上,象征着将感恩之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3. 总结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我们每个人都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那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给予了我们这份爱呢?”让学生陷入思考,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关爱。
2. 主体环节:2.1 爱的传递: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关爱他人的故事,鼓励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感恩有你:教师发放感谢信模板,引导学生写下对身边关爱自己的人的感谢信,可以写给父母、老师、同学等。
2.3 爱心树下:教师搭建一个“爱心树”模型,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谢信挂在树上,象征着将感恩之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3. 总结环节:教师引“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引导学生发表感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享故事时的情感表达,判断学生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和体会。
2. 检查学生写的感谢信,评估学生对身边关爱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
3. 关注学生在班级氛围中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爱心传递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资源1. 感谢信模板2. “爱心树”模型3. 彩纸、彩笔等装饰材料4. 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可选)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感谢信模板,每个学生一份。
心向阳光健康成长(教案)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认识自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
2. 调控情绪: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方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3. 面对挫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学会勇敢面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5. 团队协作:通过团队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2. 结合心理测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找到合适的调整方法。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集体凝聚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搜集学生写的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感悟和收获。
3. 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变化,验证教学效果。
六、学会感恩,拥抱生活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学会感恩。
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拥抱生活的态度。
引导学生设立目标,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故事等素材,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开展“感恩日记”活动,鼓励学生记录和分享生活中的感恩时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参与“感恩日记”活动的热情和持续性。
搜集学生的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评估其具体性和可行性。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新认知和态度变化。
七、培养乐观,积极面对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与社会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阳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一、探究阳光的意义(活动1节)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阳光的认识与感受,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活动步骤:1.导入:与学生分享一个阳光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阳光的好奇与思考。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阳光对人类的意义。
3.汇报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阳光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如给予温暖、希望和快乐等。
5.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阳光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阳光。
二、阳光行动(活动2节)活动目标:通过阳光行动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培养他们友善、乐于助人的品德。
活动步骤: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阳光行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关心同学的困扰等。
2.执行行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执行自己选择的阳光行动。
3.反思总结: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行动后,进行反思总结,讨论行动对他们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
4.汇报行动成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行动成果。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阳光行动进行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将阳光行动持续下去。
三、感恩阳光(活动3节)活动目标:通过感恩阳光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并体验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培养他们感恩、乐观的品德。
活动步骤:1.导入:与学生分享感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感恩日记:让学生每天写下一件自己感恩的事情,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3.树立感恩标杆:选派一位学生为感恩标杆,每天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4.感恩卡片:学生自制感恩卡片,给班里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送上感恩的祝福。
5.温暖分享:每个学生从班里抽取一位同学的名字,写下对他的感恩之情,并在一周后的班级分享会上亲自给他。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在爱的阳光里》教学设计姓 名名 学 科科 品社 年级班 三年级 课 题题 在爱的阳光里 课 时时 1课时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目标了解党和政府关心一少年儿童的一些事例了解党和政府关心一少年儿童的一些事例知道当地面向少年儿童的一些公益活动、工艺设施。
发展性目标1、知到“希望工程”等面向少年儿童的全国性公益活动。
、知到“希望工程”等面向少年儿童的全国性公益活动。
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教 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资料,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资料,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方法 收集事例收集事例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手段 以小组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班级为单位板书在爱的阳光里在爱的阳光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党和政府关心一少年儿童的一些事例,知道当地面向少年儿童的一些公益活动、工艺设施。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学生学习得很认真,了解了很多知识,争先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效果很好。
先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效果很好。
12教 学学 活活 动动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二:提出问题,交流经验交流经验学生认真听讲以小组伟单位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谈感想引导学生谈感想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党和政府搜集的关心少年儿童的资料。
料。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沐浴着爱的阳光。
大家想不想知道“爱的阳光”是谁给我们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在爱的阳光里》。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再爱的阳光里)再爱的阳光里)看课本41页的主题图:你知道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事例吗?现在让我们节和课本上的这几幅图片和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以小组伟单位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交流这个问题。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事例。
爱的阳光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思品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升华为热爱祖国。
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活动过程】
1、课前礼仪,林老师宣布班会开始,全班同学鼓掌欢迎来宾。
2、张舒姗同学讲话,背景音乐:《爱就一个字》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开始了今天下午的班会。
一束束灵动目光的交汇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一次次嘴角扬起的弧线融成完美的涟漪。
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真诚地采撷身边暖暖的爱的果实。
在爱的海洋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只泛着奇异白光的金贝,我们怎能不感激父母呢?
3、第一篇章:捧起爱海中的金贝——感谢父母
何细容同学讲述成长故事;
①林老师为大家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请林炜函和吴婷玉同学分别讲述自己学习成绩进步的经历。
由林老师点评。
点评内容:两位同学家庭经济都很拮据,但父母有“孟母”的精神,送孩子到一中求学,两位同学在优美的环境中,勤学好问,在半期考中都取得巨大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祝贺。
③张舒姗同学讲话提问。
父母的爱伴我们前行,伴我们飞翔。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父母的脸庞,再悄悄、轻轻地对他们说一句心里话。
现在请告诉我,你们看到的父母是什么形象?
a.黄雯雯同学回答:是父母的一双手,不是现实中黄色、皱皱的手……
b.刘祥建同学回答:想起苍老的爸爸,半期考考差了,但爸爸仍支持我,相信我,祝爸爸早日康复。
c.薛湉荷同学回答:想到妈妈辛勤工作的情景,爸爸辛苦劳动的场面,要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
④张舒姗同学提问:
上周六布置了“说出你的爱”为主题的家庭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
齐答:完成了。
请大家踊跃发言。
a.郑文凯同学发言:每当我看到母亲双手的冻疱,忙碌的情形,看到她为我的成绩而担忧……只想对她说:妈妈,你休息吧。
b.陈玺灵同学发言:父母老了,一直在帮子女而劳累着……
c.薛惠程同学发言: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想家,想父母,想妈妈的关怀……
d.陈倩文同学发言:我脾气不好,常和妈妈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我很对不起妈妈,又不敢向我妈妈道歉……我回家向妈妈道歉。
⑤张舒姗同学请学生家长上台,孩子们上前献花,与家长拥抱。
由叶妍同学电子琴伴奏。
其中每位同学对家长说一句话。
(小插曲:刘畅同学的话很感人,他的母亲也落泪了。
)
⑥请家长代表(舒姗的妈妈)讲话。
⑦赵义铃同学为大家讲述她生病的妈妈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