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407.74 KB
- 文档页数:3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一、素质要求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4、与病人沟通到位5、动作轻柔,掌握治疗部位、时间,确保病人安全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带口罩2、备齐用物,小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小沙锯及酒精池、2.5%碘酒、75%酒精、无菌镊子、棉签、注射器、治疗本(单)、药液。
3、核对医嘱,与病人沟通,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三、操作过程:1.核对治疗卡(单)、药液,检查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2.铺好治疗盘(集体注射铺大治疗盘)3.(据开安瓿)消毒药瓶瓶口(瓶颈),并掰开,用无菌注射器抽吸药液套上药瓶,放在铺好的无菌巾内。
4.备齐物品,放于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
5.按三查七对内容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所注射药及作用。
6.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坐位或卧位),脱一侧裤子至大腿部,,选择好注射部位(臀大肌以十字法或连线法确定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可用三角形法与三横指法法定位)。
7.常规消毒皮肤后,取出注射器并排出空气。
——仅供参考8.用左手夹棉签,拇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用右手腕部关节力量快速刺入肌肉,进针深度为3/4-4/5固定好针头。
9.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
10.注射后左手用棉签轻压针刺点,右手将注射器迅速拨出。
11.再次核对,观察穿刺点无出血后,协助病人穿好裤子。
四、注射后:1.整理床单位。
2.将注射器及针头分离,并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
3.洗手。
4.整理用物,将治疗车推回治疗室合理放置。
——仅供参考。
肌内注射操作规程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合作程度,心理状况。
2.注射部位皮肤、肌肉组织情况,如有无炎症、疤痕,硬结。
3.了解药物性质及询问过敏史。
【准备】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
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上层:治疗盘一个内设:药物(按医嘱准备)、碘伏、酒精、棉签、消毒砂轮、手消液、消毒弯盘一套(内有止血钳、镊子各1把)、一次性注射器1付(根据药液准备)、6-7号针头1颗、注射卡、污物缸。
治疗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环境:安静、安全、整洁,光线适宜。
必要时屏风遮挡。
体位: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坐位,侧卧位,俯卧位。
【方法】处置、查对医嘱→评估、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严格三查八对的原则)→备好弯盘→核对药物→安瓿按锯消原则掰开→正确抽吸药液→放入消毒弯盘内→将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必要时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暖)→选择注射部位(臀部注射通常选用臀大肌)→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皮肤(直径>5cm)→备好棉签,打开弯盘→取出注射器,再次核对→正确排尽空气→一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针梗的2/3,消瘦及小儿酌减)→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用棉签按压进针处,快速拔针→针头弃于锐器盒内,注射器弃于医疗垃圾桶,再次核对安瓿后弃于锐器盒内→整理床单元→协助患者舒适卧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交代注意事项→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正确处置用物→洗手,脱口罩【评价】1.操作方法规范,操作熟练、轻巧。
2.病人体位正确,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
3.熟悉过敏反应,疼痛休克等急救措施。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5.护患沟通良好,积极配合。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肌肉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物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这包括药物、注射器、消毒棉球、酒精和适当大小的针头。
确保所有材料和设备都是清洁和无菌的,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 洗手和消毒:在操作肌肉注射之前,务必洗手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使用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双手。
此外,还需将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选择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臀部外上部、大腿外侧肌肉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到肌肉的大小、深度和易于注射的程度。
4. 技巧与方法:在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将所需药物抽取到注射器中,并排除其中的空气泡。
然后,用消毒棉球沾取酒精,用力擦拭注射部位。
接下来,用一只手将肌肉拉紧,以便更容易插入针头。
然后,将针头以迅速而稳定的速度插入肌肉组织,并将药物缓慢注射到肌肉中。
注射完成后,迅速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渗漏。
5. 注意事项: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和针头的稳定和垂直,以避免刺伤邻近神经和血管。
其次,不要在有瘀血或疤痕的区域进行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效果。
此外,每次注射时要更换新的针头,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射后,要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如红肿、疼痛或出血,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6. 储存和处置:在使用完毕后,需要正确储存和处置已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
将注射器和针头分开,用适当的容器收集已使用的针头,并按照当地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确保注射器和针头不被再次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潜在风险。
肌肉注射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药物给药途径,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体内。
肌肉注射技术(用物准备)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盛注射器、棉签、消毒液、弯盘、药液、砂轮,治疗盘,无菌盘,无菌治疗巾一块,快速手消毒液,治疗本。
2.治疗车下层:弯盘、利器盒。
(操作流程) 自我介绍 洗/喷手 带治疗本核对床头牌 解释,选择注射位置 喷手,回治疗室 戴口罩,举手 查对药液检查药液、注射器、针头质量 铺无菌盘,打开治疗巾抽吸药液,排气 放入无菌盘,写铺盘时间 处理用物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牌 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 取出药液,核对注射本一手以姆、食指固定注射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
以90°迅速将针头刺入针梗的2/3左右固定针栓,抽动活塞无回血 缓慢注入药液,观察反应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针眼,迅速拔针,按压片刻再次核对后弃去安瓿告知注意事项安置患者喷手,用物终末处理喷手,取下口罩,记录举手 “各位老师好,我是XX 病区的XX ,今天操作的项目是肌肉注射,先去评估患者。
”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给我看一下您的手腕带,XX ,我是您的管床护士XX ,因为...,您需要肌肉注射XX 。
请让我看一下您的注射部位,待会儿我就在这里进行注射,您稍事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 “用物准备完毕,操作开始。
” 1.臀大肌最常用,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发: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2)连线法:取骼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线,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3.长期注射者,应检查局部有无硬结。
需两人核对。
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1.需长期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发生。
2.消毒皮肤需2遍。
对老师的评价、指点表示感谢。
“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请再给我看一下您的腕带,现在给您注射的是XX ,这个药的作用是...请您背向我侧卧,上面腿伸直,下面腿弯曲。
家庭肌肉注射操作规程
第一条患方准备
1.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2.药品放置通风、干燥、适宜的温度下保存。
3.准备好治疗处方及药品。
第二条护士准备
1.人户核对地址、姓名,并进行登记。
2.准备好用物,更换工作服,洗手,戴口罩。
第三条操作
1.严格实行查对制度,查对住址、姓名、性别及诊断,认真核对药品、药量等。
2.按肌肉注射法操作规程完成操作。
第四条注意事项
1.注射后观察患者10~15分钟仔细看有无用药反应,并在治疗核对本上签字。
2.收集注射废弃物,装入污物袋,带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处理。
3.其他注意事项同“肌肉注射法”。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定义】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1.注入小计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
【评估】1.患者的用药史与过敏史。
2.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破损、疖肿及皮下脂肪硬化、萎缩等情况。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一套,2ml注射器或专用注射器及针头,注射卡,医嘱用药。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按无菌要求,保持整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患者。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2)对需长期皮下注射者,应有计划加以培训,使患者或家属能够熟练操作。
【评价】1.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2.步骤清晰,操作规范。
3.治疗性沟通有效,患者感觉安全并积极配合。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皮下注射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号:考官:肌肉注射操作规程【定义】肌肉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目的】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评估】1.注射部位皮肤与肌肉情况。
2.患者对注射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及合作程度。
3.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计划】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消毒用物、无菌棉签、注射器、弯盘、砂轮、按医嘱备药、包布垫、注射卡。
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7号)针头等。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环境准备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宜,必要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
【实施】1.操作步骤2、健康教育(1)讲解药物的药名、作用,告知患者做好药疗效果观察。
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 准备注射器:准备一支新的、适宜的注射器。
2. 消毒:用75%以上的酒精擦拭注射部位。
3. 装药:按指示把药物装入注射器中。
4. 安装针:根据所需容量装入合适大小的针头。
5. 吸入药液:按正确的方向想注射器中拧紧针头,释放手柄,吸入药液,控制注射器手柄拧紧,不漏出药液。
6. 注射:仔细查看注射部位,沿筋膜线插入针头并注射药液。
7. 注射完成:取出针头,用纱布或抹布擦去注射部位,封好药瓶,把注射器保存在干燥阴凉处。
注意事项:
1. 要选用正确大小的针头,那么可以充分利用注射器容量,尽量减小插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疼痛。
2. 要留意注射药品的种类及剂量,不同药物及剂量有不同的适宜注射方式,否则会影响药效或造成不良反应。
3. 注射部位要清晰,按规则插入针头,不可过深,否则会对肌肉造成损伤,发出红肿。
4. 注射完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有效消毒,防止感染。
5. 注意观察患者插针,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处理,以防发生意外受害。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工具。
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以避免感染。
接着,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注射药物的性质等因素。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接下来,抓住注射器,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
注射器的角度应为90度,深度视注射部位而定。
注射时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
注射完成后,缓慢推注药物。
在推注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快速注射,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最后,将注射器拔出,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止血和消毒。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出,如有需要及时处理。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器和药物的无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注射时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推注药物时注意速度,避免引起疼痛或不适;注射完成后及时处理注射部位,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肌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肌内注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物品
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1.药品:需要注射的药物,确保其在使用前未过期。
2.注射器: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确保其无破损、无滑扣。
3.碘酒、酒精等消毒用品。
4.无菌棉球或棉签。
5.胶布或绷带。
6.注射登记表。
二、选择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肌肉较厚且避开大血管、神经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
三、消毒皮肤
在注射部位周围消毒皮肤,使用碘酒从内向外擦拭,然后使用酒精脱碘。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扩展至少10cm。
四、注射操作
1.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空,确保针头无空气。
2用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90°角,迅速刺入皮肤,深部肌肉注射。
3.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如无回血则缓慢推入药液。
4.注射完毕后,用棉球或棉签轻压注射部位,防止药液渗漏和出血。
五、拔针与按压
1.拔针时用棉球或棉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防止血液流出。
2.拔针后用胶布或绷带轻扎,注射部位,防止出血和感染。
六、医疗废物处理
使用过的注射器、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应放入专用垃圾桶内,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七、患者教育
向患者说明注射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注射部位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等。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肌肉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流程,以帮助读者正确地进行注射。
首先,进行肌肉注射前,需要充分准备和消毒。
洗净双手并戴上消毒手套。
然后,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部外上象限、大腿前外侧、上臂三角区等。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肌肉组织和神经分布。
在选择好注射部位后,用酒精消毒棉球擦拭该部位,并等待酒精蒸发。
然后,用左手将皮肤拉紧,以便更容易插入针头。
拿起已经装好药液的注射器,用右手握住注射器身体部分,将针头对准肌肉注射部位,以一定的角度将针尖插入皮下组织中。
插入针头后,要注意不要进入血管或神经。
一般情况下,没有出现血液回抽现象则说明针头没有进入血管,可以慢慢将药液缓慢推入肌肉组织中。
推注时要注意药液的速度,过快的注射可能导致疼痛或局部不适。
对于大量注射药物或浓度较高的药物,需要分批依次缓慢注射。
完成注射后,稍等片刻,然后缓慢拔出针头。
使用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液外渗。
最后,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丢弃到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以确保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注射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药物,但不适用于所有药物。
有些药物需要通过其他途径给药,如口服、静脉注射等。
此外,如果遇到体位不便或注射部位有异常情况(如红肿、淤血等),应及时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建议。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充分准备和消毒,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插入针头时注意不要进入血管或神经,缓慢推注药液,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我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肌肉注射,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症状。
肌肉注射的操作规范1、掌握适应症严格掌握肌内注射适应症,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
2、阅读说明书医护人员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新药、特药,注意了解有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需要提醒的是同一药品在不同厂家、不同剂型时的使用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如遇药品更换,医护之间要加强沟通。
3、规范操作流程①注射前要先评估病史及用药史,评估肌注部位皮肤与皮下组织的情况。
②皮肤消毒前先触摸注射部位,注意避开红肿硬结及瘢痕部位。
③注射前注意摆好体位,避免注射部位处于紧张状态。
④如果是臀部肌内注射,首选臀大肌,出现硬结时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
⑤特殊药物需要深部肌内注射的,一定要注意进针深度。
⑥药物推注速度宜慢,说明书上有注射时间要求的,务必按照规定时间推注。
4、重视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科室特点,对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常规操作并发症等,结合案例特点,多分析总结,制定应急预案。
在不良反应发生时,不要把涉事员工当成反面典型,而要关注当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使得员工能轻装上阵,尽快摆脱负性心理,减少不良事件后遗效应,避免后续工作中的失误。
局部硬结的预防及处理①适当的局部按摩:按摩宜在针眼完全闭合的情况下进行,用手掌大小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摩硬结部位。
②热敷:将毛巾浸入热水中拧至半干,温度以60℃~70℃为宜,每次热敷20~30分钟,并及时更换湿热毛巾。
注射后短时间内不宜热敷。
③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无菌纱布用约40℃的50%硫酸镁浸湿后,拧至半干,敷于肌注局部,用保鲜膜覆盖,四周用透明敷贴固定,能有效缓解局部硬结。
④硬结部位避免受压:告知患者变换卧位姿势,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加强人员培训肌内注射时采用Z径路+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药物浪费,并减少药液外溢、皮肤硬结等注射反应的发生。
管理者要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科内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临床肌肉注射流程
临床肌肉注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认患者身份:医务人员在进行肌肉注射前,要确认患者的
身份,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以避免错误注射。
2.准备药物和器材:医务人员根据医嘱,准备所需的药物和器材。
药物可能是注射液、悬浮液、粉剂等,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棉球、酒精棉球等。
3.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前部、臀
部上外侧部、股四头肌等。
医务人员根据药物性质、注射部位的易操作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
4.消毒皮肤:医务人员使用酒精棉球或其他消毒液,对注射部
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应从注射点向周围开展,保证注射部位的整个范围都得到充分消毒。
5.注射药物:医务人员抓住患者的肌肉注射部位,将注射器垂
直插入皮肤,并保证针头完全进入肌肉层。
然后缓慢地注射药液,注意不要过快过多地注射,以避免不良反应。
6.拔出注射器:在完成注射后,医务人员等待片刻,以确保药
液不会溢出。
然后缓慢拔出注射针,然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以避免药液的溢出和渗出。
7.处理废弃物:将已使用的注射器、针头和其他废弃物放入专
门的废弃物容器,以确保安全处理。
8.记录注射过程:医务人员在患者的病历中记录每次注射的药物名称、剂量、注射部位和时间等重要信息,以便于后续的照顾和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肌肉注射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该方式的适用性,并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注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持清洁、细心和温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肌肉注射的步骤和流程(一)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肌肉注射的详细流程。
准备工作1.先检查医嘱,确认注射部位、药物、剂量和注射次数等信息。
2.确认患者身份,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3.准备注射所需材料,包括药物、注射器、棉签、酒精棉球等。
注射部位的选择1.根据医嘱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注射部位,通常在臀部、上臂三角肌、股四头肌等肌肉密集的部位进行注射。
2.避免注射在疤痕组织、皮下血管、神经、骨头等部位。
3.药物类型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的消毒1.消毒前要清洗手并戴上手套,采用无菌棉球蘸酒精涂抹注射部位,并让其自然干燥。
2.不可用同一块酒精棉球多次擦拭不同部位,以免交叉感染。
注射1.拉开注射器活塞,将药液吸入注射器。
2.用无菌棉球按住注射部位,一手稳定患者肌肉,一手将注射器90度插入肌肉约2/3深度,然后放开棉球并慢慢推动活塞,将药液注入肌肉中。
注射速度不宜过快。
3.注射完毕后,以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物渗漏出来。
注意事项1.注射前要确认药物种类、剂量、药物过敏史和注射部位等信息。
2.采用无菌操作,注意个人卫生,戴手套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4.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疼痛、出血、肌红肿等症状。
5.护士要记录好注射的时间、部位、药物种类、剂量等信息,以便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跟踪和评估。
以上是肌肉注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一定要认真遵循以上流程,并注意预防交叉感染和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常见问题1.注射部位疼痛如何缓解?在注射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
建议患者在注射部位用冰袋降温,也可以采用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可不能用烫伤患者皮肤,同时要注意局部消毒。
2.注射药液过多会有什么不良反应?注射药液过多,会导致局部的组织扩张,形成硬块,有时还会引起肌肉、神经损伤等,甚至会形成脓肿。
肌肉注射(精)肌肉注射技术精要引言: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将药物注射入肌肉组织,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肌肉注射技术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1.1选择注射部位肌肉注射通常选择在臀部、大腿前侧、上臂外侧等部位进行。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避开神经、血管密集区域,并注意患者体位,以确保注射安全和顺利进行。
1.2消毒皮肤使用75%的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以直径约5厘米的圆周范围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进行消毒,至少两次。
1.3抽取药物根据医嘱,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药物。
注意检查药物是否有沉淀、浑浊等现象,以确保药物质量。
1.4排尽空气将注射器垂直,轻轻推动活塞,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确保无气泡。
1.5固定皮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提起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45度角迅速刺入肌肉组织。
1.6缓慢注射药物确认注射器针头完全进入肌肉组织后,缓慢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1.7拔针注射完毕后,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迅速拔出针头。
1.8垃圾处理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次性医疗器械放入专用医疗废物容器,避免交叉感染。
二、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2.1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如:胰岛素不宜在下肢注射,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2.2注射器的选择根据药物剂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以确保注射精度。
2.3避免重复注射在同一注射部位避免短时间内多次注射,以免局部组织损伤、药物吸收不良。
2.4注射前沟通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
2.5注射后观察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5-10分钟,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等现象,患者有无不适反应。
三、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及其处理3.1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肌肉注射操作规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病人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掌握治疗部位、时间,确保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带口罩
2、备齐用物,小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小沙锯及酒精池、%碘酒、75%酒精、无菌镊子、棉签、注射器、治疗本(单)、药液。
3、核对医嘱,与病人沟通,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
三、操作过程:
1.核对治疗卡(单)、药液,检查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2.铺好治疗盘(集体注射铺大治疗盘)
3.(据开安瓿)消毒药瓶瓶口(瓶颈),并掰开,用无菌注射器抽吸药液套上药瓶,放在铺好的无菌巾内。
4.备齐物品,放于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
5.按三查七对内容核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所注射药及作用。
6.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坐位或卧位),脱一侧裤子至大腿部,,选择好注射部位(臀大肌以十字法或连线法确定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可用三角形法与三横指法法定位)。
7.常规消毒皮肤后,取出注射器并排出空气。
8.用左手夹棉签,拇指、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呈直角,用右手腕部关节力量快速刺入肌肉,进针深度为3/4-4/5固定好针头。
9.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
10.注射后左手用棉签轻压针刺点,右手将注射器迅速拨出。
11.再次核对,观察穿刺点无出血后,协助病人穿好裤子。
四、注射后:
1.整理床单位。
2.将注射器及针头分离,并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
3.洗手。
4.整理用物,将治疗车推回治疗室合理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