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及样卷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9
2020年高考浙江卷化学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NaCl B.4NaHSOC. HCOONaD. 3NaHCO【答案】B【解析】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A 项错误;硫酸氢钠在水 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水溶液呈酸性,B 项正确;甲酸铀 是弱酸强碱盐,水溶液呈碱性,C 项错误;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盐,水溶液呈碱性,D 项错误。
2.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答案】C【解析】A 为干燥管,不能进行固液分离,A 项错误;B 为蒸馏烧瓶,不能进行固液分离,B 项错误;C 为漏斗,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固液分离时需用到漏斗,C 项正确;D 为牛角管,不能进行固液分离,D 项错误。
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 ) A. NaOH B.2CaClC. HClD.24K SO【答案】C【解析】在溶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 、B 、D 都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 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4.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 A.干冰:2COB.熟石灰:42CaSO 2H O ⋅C.胆矾:42CuSO 5H O ⋅D.小苏打:3NaHCO【答案】B【解析】干冰的组成为2CO ,A 项正确;熟石灰的组成为2Ca(OH),B 项错误;胆矾的组成为42CuSO 5H O ⋅,C 项正确;小苏打的组成为3NaHCO ,D 项正确。
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式: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242C H OC. 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甲基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3HCOOCH ,B 项错误。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答案】C【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A 项正确;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和2H ,用水煤气可以合成甲醇等含氧有机物,B 项正确;煤的液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固体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C 项错误;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D 项正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浙江卷,解析版)【试题总评】2020年浙江省高考化学部分的最大特点是回归教材,这是客观上“命题者只能带教材”和主观上“高考要做到两个有利于”的必然结果。
仔细分析“回归教材”这一特点,不难发现:从各题型上,选择题更明显一些。
这可能是因为命题者想要给各位考生在紧张的高考中吃下一粒定心丸,使他们有信心去完成后面的大题。
从各知识的模块分析,实验部分更明显一些,这是因为实验操作是“丁是丁,卯是卯”。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9.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D .CaX 2、CaY 2和CaZ 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10.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阴极式,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2e-2OH ―+H 2↑ B .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 +浓度增大, 使平衡224CrO -+2H +227Cr O -+H 2O 向右移动 C .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 2CrO 4+4H 2O 通电2K 2Cr 2O 7+4KOH +2H 2↑+2O 2↑D .测定阳极液中K 和Cr 的含量,若K 与C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 , 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α=2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 2CHCH 2CH(CH 3)2CH 3CH 2CH(CH 3)2的名称为2,6-二甲基-5-乙基庚烷B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C .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D .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 3H 5N 3O 911.【答案】D|KOH 稀溶液不锈钢 惰性电极24K CrO 溶液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将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 =4B .为确定某酸H 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 溶液的pH 。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i 28—S 32—Cl 35.5—K 39—Ca 40—Mn 55—Fe 56—Cu 64—Zn 65—Ag 108—I 127—Ba 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NaClB .4NaHSOC .HCOONaD .3NaHCO2.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 ( ) A .NaOHB .2CaClC .HClD .24K SO4.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A .干冰:2COB .熟石灰:42CaSO 2H O ⋅C .胆矾:42CuSO 5H O ⋅D .小苏打:3NaHCO 5.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式:B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242C H OC .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 .甲基的电子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 .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 .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 .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5Cl 和37Cl 是两种不同的元素B .单晶硅和石英互为同素异形体C .HCOOH 和2HOCH CHO 互为同系物D .H 与Na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主族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l -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B .3NaHCO 的热稳定性比23Na CO 强C .4KMnO 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于消毒D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B .2SiO 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 .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 .3BaCO 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 10.反应()2222MnO 4HCl MnCl Cl 2H O ++↑+加热浓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2 B .1:1C .2:1D .4:1 11.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萃取2Br 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4CCl ,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B .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C .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D .可用3AgNO 溶液和稀3HNO 区分NaCl 、2NaNO 和3NaNO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Na O 在空气中加热可得固体22Na OB .Mg 加入到过量3FeCl 溶液中可得FeC .2FeS 在沸腾炉中与2O 反应主要生成3SOD .22H O 溶液中加入少量2MnO 粉末生成2H 和2O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4422NH Fe SO 溶液与少量()2Ba OH 溶液反应:2244SO Ba BaSO -++↓B .电解2MgCl 水溶液:2222Cl 2H O2OH Cl H --++↑+↑通电C .乙酸乙酯与NaOH 溶液共热:323332CH COOCH CH OH CH COO CH CH OH --+−−→+△D .4CuSO 溶液中滴加稀氨水:()22Cu 2OH Cu OH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甲烷、汽油、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C .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D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5.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 .不会使溴水褪色C .只含二种官能团D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1 mol NaOH16.X 、Y 、Z 、M 、Q 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浙江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Li 7 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 32 Cl 35.5K 39Ca 40Fe 56Zn 65Br 80Ag 1087.(2016浙江理综,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答案D储热材料熔融过程会吸收热量,结晶过程会把储存的热量放出,A项正确;锗(Ge)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处,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锗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的材料,B项正确;Ba2+是重金属离子,有毒,但BaSO4是不溶于胃酸的固体,对人体无害,可作造影剂,C项正确;纳米铁粉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时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重金属离子还原后再分离,而不是物理吸附,D项错误。
8.(2016浙江理综,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B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应该将反应物分别升高到指定温度再混合反应,若先混合并计时,会使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B项错误。
9.(2016浙江理综,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7月9日15:30-17:0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I 127 Ba 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NaHSO C. HCOONa D.A. NaClB. 4NaHCO3【答案】B【解析】【详解】A.NaCl是强酸强碱盐,其不能水解,故其水溶液呈中性,A不符合题意;B.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其属于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故其水溶液呈酸性,B符合题意;NaHSO4=Na++H++SO24C.H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其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其电离产生的HCOO-可以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H2O⇌HCOOH+OH-,故其水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D.NaHCO3是强碱弱酸盐,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但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其水溶液呈碱性,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2.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A .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 不符合题意;B .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 不符合题意;C .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 符合题意;D .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
3.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 ) A. NaOHB. 2CaClC. HClD. 24K SO【答案】C【解析】【详解】A .NaOH 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Na +和OH -,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A 不符合题意;B .CaCl 2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Ca 2+和Cl -,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B 不符合题意;C .HCl 是共价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成离子,故其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C 符合题意;D .K 2SO 4属于离子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K +和SO 24 ,故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 不符合题意。
2020年浙江高考考试说明及样卷(化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各学科试题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理科综合试卷结构(一)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选择题,共20题,每题6分,共计120分。
其中,物理4道单项选择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化学7道单项选择题,生物6道单项选择题。
第Ⅱ卷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
(二)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的化学科部分。
各知识点的考查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能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范围涵盖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必修+选修IA”,即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
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学过程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的特点。
了解共价键的概念、形成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
5.化学反应与能量(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盖斯定律。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5)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6)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了解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 、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
能正确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从碳的成键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立体异构不作要求)。
(5)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糠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3)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