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胆总管探察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管引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主要目的①引流胆汁②引流残余结石③支撑胆道④经T管溶石或造影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 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

谈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doc 12页)

一心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11、胸外科手术病人,除消化道手术外,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 胀等胃肠道情况,可喝水,术后第一天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亦可随病 人喜爱选择饮食。如病人进食量不足,报告医生。 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二、有效体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 复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 四、妥善固定。 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连续4小时不减或每小时超过100毫升,连续5小时不减,应及时通医 生,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 六、引流瓶每日以无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三、体外循环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思想顾虑和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接 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3、术前防止受凉,适当限制活动。 4、术前一天量身高体重. 5、术前一日中午给服轻泻剂,下午给半流饮食,送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 大便. 6、术前晚督促病人及时休息,并服镇静药,必要时灌肠。 (二)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置监护病房加强护理。立即连接好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动脉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左心房监测;连接好导尿管、胃管、起搏导线等,保持各种监测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3、调整病人体位,约束四肢至病人清醒,能合作者可解除约束。 4、向麻醉医生和术者了解术中情况,如有无意外,如何处理,术中出入 量(含胶体和晶体)、输血量、尿量、电解质平衡、血气分析和肝素中和情 况等,目前特殊用药的用法和用量。 5、监测体温、根据需要保温或降温。 6、有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者,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 7、对血压、心律、心率、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有

导管护理常规

导管护理常规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常规 1.氧气管和湿化瓶、湿化水每24小时更换,长期带机的患者呼吸回路每 周更换,如果被痰液、血液等污染时随时更换。 2.口腔与气道分开使用吸痰管。 3.对于带呼吸机的患者,如果吸痰时需要断开呼吸机,要用无菌治疗巾。 4.吸痰盘每4小时更换一次,如果治疗巾被浸湿或被痰液、血液污染时, 应该随时更换。 5.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的性质适时调整湿化液的温度,避 免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呼吸回路积水杯应处于管道的最低位,以免影响积水通气效果。 6.为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和意外拔管,妥善固定导管,气管切开 导管系带松紧以一指为宜;气管插管导管在使用两条胶布固定的基础上需加用带子固定或使用一次性固定器;保持导管的中立位;呼吸机管道的高度不得高于气管导管,避免导管内的冷凝水返流入气道,增加VAP 发生的几率。 7.多取斜坡或半卧位,适时变换头位,以免颈项强直、体表压伤及咽喉损 伤。 8.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患者症状和体征变换情况,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 气管切开患者观察气管切开有无分泌物、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痰液的量、性状、气味;臵管的深度。 9.准确记录插管的方法、途径、插管的深度、插管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处理措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记录气管切开情况,如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出,渗出物的性状;气道内痰液的情况。

二、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臵受压、打折、扭曲。 2.留臵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 调整引流管高度。 3.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4.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 管根据颅内压情况臵于床面或遵医嘱调整。 5.引流早期(1~2h)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6.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7.硬膜外、硬膜下引流液量及颜色突然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8.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 闭、妥善固定。 9.每日更换引流瓶。 10.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1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 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三、动静脉臵管的护理常规 1.对动静脉臵管的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观察臵管刻度并准确记录,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无 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d更换一次; 若穿刺部位发生渗夜、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3.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

T管引流及护理

T管引流及护理 用于胆道狭窄,胆道探查,胆道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置管位置 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引流目的 引流残余结石,引流胆汁,避免胆汁性腹膜炎,支撑胆道 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 将T管用缝线固定腹部皮肤,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适宜2、有效引流 经常检查引流是否通畅,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3、评估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的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量多,因为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者;量少,因为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胆汁分泌相对减少 观察胆汁的颜色和性状,正常应为黄色或黄色,清亮而无杂质。草绿色: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红色:胆道内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4、预防感染 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5、拔管护理 拔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在T管腹腔段周围由大网膜等组织包绕粘连形成牢固窦道,此时拔管,不会形成使胆汁漏入腹腔。年老体弱或合并低蛋白症,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延长拔管时间 拔管指针: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6、夹管试验 开始时,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天;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7、拔管护理 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避免腹肌紧张;拔管后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残留窦道,1~2日后自行闭合 带T管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活动 2、衣服应宽松柔软,勿使引流管受压 3、指导病人换药,保持清洁干燥 4、指导病人观察量,颜色,性状 5、注意饮食调节,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精选-引流管护理常规

引流管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应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2、预防引流管脱出: (1)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2)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 (3)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3、位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 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曲折、阻塞。 4、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5、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6、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7、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8、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不良心理。 9、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补充内容: 1、术区引流管: A、引流袋低于伤口处妥善固定,有标识;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需每隔30分钟-1 小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 B、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做好床头交接班。 C、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 2.胸腔闭式引流: A、妥善固定,有标识。 B、弓I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ml,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C、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D、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教导病人吹气球练习肺功能。 E、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返折近端胸引管。 F、弓I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导尿管: A、妥善固定,有标识,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一般以悬挂床沿即可,尿袋子不可拖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引流的目的: 1引流残余结石 2引流胆汁,避免胆汁性腹膜炎 3支撑胆道 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T管。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床上,防治病人 翻身或活动时拉出或误拔,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一旦脱出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好重置引流管的准备。 2、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性状,颜色及量。记录24h总量。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 的胆汁量在800-1000ml,色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 左右;术后一到两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应及时查找出原因和处理;若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T管受压,扭曲及折叠,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升高 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定期从T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袋抬高高于管口,以免引起但到逆行感染。 4、每周更换引流袋(视引流袋型号决定更换时间),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口有无胆汁 渗出,如有大量渗出,应立即更换敷料,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T管放置两周者,如体温正常、食欲增加,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说明但到炎 症消退,下端通畅,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的护理 拔管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逐渐减少,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夹管无不良反应,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下端通畅。 ①夹管:拔管前应试行夹管,术后7天左右,病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可 试行夹管。先饭前饭后夹管1h,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h,如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造影后拔管。 ②胆道逆行造影:继夹管72h无不适,可向T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20-40ml后照片, 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T管1-2天后即可,并观察。 注:拔管后一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异常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处理。 拔管注意事项 ①必须行T管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再持续开放T管24h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 天,病人仍无不是即可拔管; ②T管应尽量采用胶质管; ③拔管后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可自行闭合; ④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取石或其他处理; ⑤长期使用激素者,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老年人等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长者,均 应延迟拔管。 ⑥拔管时忌暴力,防止撕裂胆管及窦道。 出院健康教育

引流管护理常规 (2)

引流管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 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应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2、预防引流管脱出: (1)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2)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 (3)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3、位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曲折、阻塞。4、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5、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6、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7、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8、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不良心理. 9、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补充内容: 1、术区引流管:

A、引流袋低于伤口处妥善固定,有标识;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需每隔30分钟—1小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 B、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做好床头交接班。 C、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 2。胸腔闭式引流: A、妥善固定,有标识. B、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ml,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C、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D。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教导病人吹气球练习肺功能. E、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返折近端胸引管。 F、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导尿管: A、妥善固定,有标识,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一般以悬挂床沿即可,尿袋子不可拖地。 B、?病人无饮食禁忌症,一定要交待病人大量喝水,达到自然清洁尿道的目的.C、定时夹管,防止膀胱功能废旧,一般3—4小时放尿一次,输脱水药2-3小时放尿一次,夜间可以6小时左右放尿一次,(最好以病人有尿意感为主)

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 T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现将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宣教指导,给患者解释留置T管的意义及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二、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继续引流。 2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24h胆汁量、性状、颜色、透明度、有无脓血、结石等。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约为100~250ml/d.手术后3~4天引流每天约500ml,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也逐渐减少至200ml/d 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1)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2)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3)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4)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术后5~7天内不可加压冲洗引流管,如术后1周内发生堵塞,可经常挤压T管,或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观察到引流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如有堵塞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引流袋高度,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防止胆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3]。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T管引流的注意事项,如翻身时勿将管脱出、牵拉;卧

引流管护理_常规[1]

导管一般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 (1)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2)引流管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 (3)注意管道的密封情况,仔细检查引流管及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2、保持引流通畅: (1)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扭曲、受压。 (2)定时挤捏引流管,避免堵塞。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如有阻力感,应考虑堵塞。 (3)酌情给予半卧位,以维持良好的引流功能。 (4)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 3、预防引流管脱出: (1)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2)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3)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4、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5、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6、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7、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8、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 9、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1、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护士应第一时间了解有无导管(何种导管,有几根)及导管的位置。 2、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引流。 3、负压器位置要低于创面,以利于引流。 4、引流管需每隔30分钟-1小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 5、标识导管(导管种类及置管日期),妥善固定,预防搬运或翻身时脱落。 6、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瓶体一半即应倾倒),做好床头交接班。 7、24小时引流液一般在50 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若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脊柱手术引流液若呈淡黄色清亮,且病人出现头痛、恶心时提示有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8、经常检查引流管各连接处,确定其连接紧密,要防止漏气或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 科室_________姓名________ 考核日期监考人员得分 项目赋 分实施要点与标准 评分等级得 分 备注 ABCD 准备 前准备10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用物:治疗碗2个、其中1个内放碘伏棉 球5个、止血钳1个、引流袋1个、治疗巾 1个、必要时备凡士林纱布、胶布、氧化锌 软膏。 3.洗手,戴口罩。 3 5 2 2 4 1 1 3 2 评估10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如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 2.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 便颜色;“T”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侵蚀。 5 5 4 4 3 3 2 2 操 作要点70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正确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向患者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 注意遮挡患者。 3.再次核对患者,铺治疗巾于所换引流管口 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T”管。 4.检查、打开引流袋,挂于床边,拧紧出口 按钮。 5.消毒“T”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范围约5 cm,分离旧引流袋,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 垃圾袋中。 6.将新引流袋与“T”管牢固连接,松开止 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7.观察“T”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 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局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 保护。 8.再次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9.整理用物,洗手,签字,记录。 7 5 12 6 10 10 10 5 5 5 3 8 4 7 7 7 3 4 3 2 6 2 5 5 5 2 3 1 1 4 1 3 3 3 1 2 评价10 1. 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2. 清醒后患者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 操作。 5 5 4 4 3 3 2 2 备注:100分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负压引流管是骨科手术患者常用的引流方法之一,如胸椎、腰椎、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等大手术,创面大、切口较深,剥离面广,术后可能出血多。负压引流管,可使渗出液及积血排出体外,减少死腔形成,减轻感染机率,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1.保持引流管通畅 患者回病房后先检查引流管的数量及位置,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的引流,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组织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一般术后1小时挤捏一次引流管,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距插管处10-15 cm的排液管,挤压时两手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挤压胶管或用注射器冲洗,若引流管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不应予别针固定,可在床边两侧固定一段绷带再将引流管固定在绷带上,这可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固定的高度均要低于引流口20-30 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3.观察引流液及性质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认真记录并做好交班。(在临床中负压引流袋的刻度有误,记录时要将引流液置入量杯中测量再记录,以保证出入量的准确性),引流物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 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

脑室引流管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管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2、目的: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的病人,如枕骨大孔疝;②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脑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3、护理要点: 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电解质平衡。 ③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并通知医生处理。 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⑥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4、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 6、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8、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9、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0、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11、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摘要】 目的:针对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介绍护理t管的体会和经验,根据t管引流患者置管期间及拔管前后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各阶段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60例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治疗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例发生提前拔管 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t管引流患者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胆道术后;t管引流;并发症;护理 【文献综述】 目前胆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我国人口正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发病曲线已呈逐年增高趋势[1]。t管引流是治疗胆道结石的重要手段,t管护理又是此治疗的重要环节。,因而胆总管探查,t型引流术也相应增多,t型引流护理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胆道手术虽然在腹部手术中损伤不多但死亡5%~10%.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常需在胆总管内放置引流管使胆汁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宜承受过高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同时不能促使炎症消退,有利愈合,可防止狡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周此做好护理十分重要[7]。目前有些医院仍然采用功能制护理,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自护能力差,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多。自我院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后,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实施了全方位的t管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介入,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t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我现院60例t型管外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以下简述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对不同文化程度,病程3个月-6年的患者开展了胆道手术。本组60例患者,男20例,女40例,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5例,初中35例,高中以上10例;健康状况:入院查体60例患者均意识清晰,身体黄染35例;健康教育方式:护士口述,发宣传册,面对面交谈,现场示范等形式;术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3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0例,空肠胆总管roux—en—y吻合术4例,胆总管损伤修复术1例。 2 护理策略 在临床上,护理胆道术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共同参与护理过程,即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需求,使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也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1置管期间的护理 2.1.1“t”管的固定:胆道术后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护理时要将t管在患者腹带上再加以固定,并告知患者其目的是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t管出腹壁处是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如果t管的外露部分处于游离状态,引流管口处的皮肤就会直接受到外力的牵拉刺激,如果外力作用过大就会导致局部皮肤裂伤,造成引流管脱出。本组中有3例患者自行解下固定在腹带上的引流管。1例出现皮肤裂伤,2例出现针眼处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给予重新固定并给予健康指导,患者认知、乐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后好转。另外,如果引流的管道衔接不紧有缝隙,就会引起胆汁的渗漏,不但影响了患者休养环境的清洁,也可导致细菌的侵入,造成逆行感染,在护理中我们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一起随时注意引流的整个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本组中有1例患者自t管接头处渗出少许胆汁被患者发现,

引流管护理常规[1]

导管一般护理常规 、妥善固定: ()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引流管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 ()注意管道的密封情况,仔细检查引流管及接头处有无松动漏气。 、保持引流通畅: ()检查导管有无打折、扭曲、受压。 ()定时挤捏引流管,避免堵塞。每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如有阻力感,应考虑堵塞。 ()酌情给予半卧位,以维持良好的引流功能。 ()保持负压装置的有效性。 、预防引流管脱出: ()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 ()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 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 、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护士应第一时间了解有无导管(何种导管,有几根)及导管的位置。、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引流。 、负压器位置要低于创面,以利于引流。 、引流管需每隔分钟小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 、标识导管(导管种类及置管日期),妥善固定,预防搬运或翻身时脱落。 、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瓶体一半即应倾倒),做好床头交接班。 、小时引流液一般在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若引流量过多, 颜色鲜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脊柱手术引流液若呈淡黄色清亮,且病人出现头痛、恶心时提示有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经常检查引流管各连接处,确定其连接紧密,要防止漏气或脱落造成逆行感染。 、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小时内引流量少于即可拔管,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一、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2-1.5cm以上。 3、肝总管内脓性胆汁或泥沙样胆汁。 4、肝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三、护理 1、T管妥善固定:T管接引流袋后,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上,防管道脱落。 2、保持T管有效引流: (1)平卧位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防引流液逆流。(2)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 (3)定时更换体位,防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 (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等到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正常成人每日胆汗分泌量约为600-1000ml或800-1200ml,呈黄色、稠厚无渣。术生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境到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汗量混浊的淡红色或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黄色。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1)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 (2)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防引流液返流。(3)遵医嘱预防性用抗生素。 5、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处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防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所到,后期出血可能为T 管压迫胆总管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应密切观察出血量,若第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血压下降、P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胆瘘:多因胆管损伤]胆总管下段醒阻、T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有胆瘘者,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 7、拔管: (1)、拔管指征: ①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 ②胆汗引流是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 ③胆道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 ④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逐渐增加到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主诉。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 3.胆道造影和冲洗。 【操作要点】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疽、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 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液可能者。 2.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渐缩小而愈合。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织未能彻底清除者。 4.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外渗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的护理】 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6.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伤口引流护理常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引流管护理常规

引流管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 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应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2、预防引流管脱出: (1)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2)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 (3)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3、位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曲折、阻塞。 4、保持管道的密闭与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5、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6、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7、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8、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不良心理。 9、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补充内容: 1、术区引流管: A、引流袋低于伤口处妥善固定,有标识;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需每隔30分钟-1小

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B、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做好床头交接班。 C、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 2、胸腔闭式引流: A、妥善固定,有标识。 B、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ml,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C、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D、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教导病人吹气球练习肺功能。 E、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返折近端胸引管。 F、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导尿管: A、妥善固定,有标识,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一般以悬挂床沿即可,尿袋子不可拖地。 B、病人无饮食禁忌症,一定要交待病人大量喝水,达到自然清洁尿道的目的。 C、定时夹管,防止膀胱功能废旧,一般3-4小时放尿一次,输脱水药2-3小时放尿一次,夜间可以6小时左右放尿一次,(最好以病人有尿意感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