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主存储器解析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6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解析计算机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作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来组织和管理。
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进行深入解析。
一、硬件系统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各种命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CPU主要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通过控制单元对外部输入进行解析和判断,并指挥算术逻辑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储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运行时的临时存储空间,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声音播放器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和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和存储管理等。
1.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管理计算机上运行的各个程序。
它负责分配和回收计算机的处理器资源,并确保各个进程按照优先级合理地运行。
2. 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目录结构。
它提供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功能,并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和存储文件。
3.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存储器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负责为进程和文件分配空间,并进行存储空间的回收和整理。
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与硬件进行交互,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1. 办公软件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它们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编辑和展示各种办公文档的功能。
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用于编辑和处理图形和图像。
它们提供了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使用户能够创建和修改各种类型的图形和图像。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一、引言冯诺依曼计算机是指由冯·诺依曼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结构。
它采用了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通过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协同工作,实现了高效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入手,介绍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
二、存储器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保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被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单元。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存储器是随机访问的,可以通过地址直接访问任意存储单元。
三、运算器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它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
ALU能够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与或非等。
寄存器用于存储运算过程中的临时数据和结果。
运算器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控制器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四、控制器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控制器负责指挥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它包含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和指令译码器等。
指令寄存器存储当前执行的指令,程序计数器存储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译码器将指令解码为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动作。
五、输入输出设备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将外部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形式,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转换为人类可读的形式,如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等。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计算机主体连接。
六、总线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总线进行数据和信号的传输。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访问存储器和外设的地址,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总线的宽度决定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
七、结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五大部分。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架构、逻辑设计和计算机内部各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组成和体系结构的概念入手,深入讨论计算机内部各组件的功能和相互连接的方式,同时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
一、概念解析在介绍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之前,首先需要澄清它们的定义。
计算机的组成是指计算机硬件部件的构成和相互连接方式,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而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则是指计算机的功能与数据的表示方式,包括指令集体系结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和处理器微体系结构(Microarchitecture)。
二、计算机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运算。
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中运算器用于执行各类算术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器则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
CPU中的寄存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是计算机的内部存储设备。
常见的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硬盘(辅助存储器)。
内存用于暂时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而硬盘则用于永久存储程序和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接口与计算机主机相连接。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1. 指令集体系结构(ISA)指令集体系结构定义了处理器与软件之间的接口,包括指令的类型、寻址方式和编码方式。
常见的ISA有x86、ARM和MIPS等。
ISA的选择和设计对计算机的性能和运行效率有很大影响。
2. 处理器微体系结构(Microarchitecture)处理器微体系结构是指处理器内部的设计和实现方式,包括流水线、超标量、乱序执行等技术。
微体系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和执行效率,比如增加缓存、优化指令调度算法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解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详细阐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各个方面。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操作,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用于接收外部信号,输出设备用于显示计算结果或向外部发送信号。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关键技术1. 计算机指令系统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它由指令集、寻址方式和指令执行流程等构成。
指令集是计算机能够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有不同的指令集。
寻址方式是指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如何找到指令所需的操作数和结果存放的位置。
指令执行流程是指计算机按照指令顺序执行,逐条完成计算任务。
2. 计算机运算方法计算机运算方法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算术运算是对数据进行数字计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逻辑运算是对数据进行判断和比较,包括与、或、非和异或等。
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单元(ALU)和逻辑运算单元(ALU)来实现这些运算。
3. 计算机存储系统计算机存储系统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通常采用随机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
辅助存储器是主存储器之外的存储设备,例如硬盘、光盘和磁带等。
4. 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常见的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或输出到外部,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和音响等。
5.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指令控制、时序控制和数据传输控制等。
计算机组成结构与指令集简析计算机组成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而指令集则是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操作指令的集合。
计算机组成结构与指令集紧密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决定着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一、计算机组成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包括五个主要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这些部件通过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相互连接,完成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和处理。
1.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
ALU实现诸如加法、减法、与、或等运算,而寄存器则用于临时存储运算结果。
2. 控制器:负责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按照程序指令的要求控制数据的流动。
控制器中包含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和指令译码器等关键模块。
3.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如随机存储器(RAM)。
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光盘等。
4.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例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二、指令集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个操作的命令,指令集则是计算机能够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可能具有不同的指令集,如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1. 指令格式: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操作码表示指令的类型,如加法、乘法等;操作数则表示参与运算的数据。
2. 数据传送指令:将数据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如将数据从内存传送到寄存器。
3. 算术运算指令:执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如整数加法指令、浮点数加法指令等。
4. 逻辑运算指令:进行布尔运算,如与、或、非等。
5. 控制转移指令:用于程序的流程控制,如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等。
6. 输入输出指令:用于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如从键盘读取数据、向显示器输出数据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存储器层次结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级别的存储器组成的层次结构。
这种层次结构的设计旨在提供快速的访问速度和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核心原理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存储器层次结构。
1. 高速缓存高速缓存是存储器层次结构中最接近中央处理器(CPU)的一级存储器。
其目的是通过存储最近使用的数据,提高CPU的访问速度。
高速缓存分为多级,包括一级缓存(L1)、二级缓存(L2)、三级缓存(L3)等。
一级缓存是与CPU核心直接相连的,访问速度最快,但容量较小;二级缓存容量稍大,速度较慢;三级缓存则更大但速度更慢。
高速缓存通过缓存命中和缓存未命中的机制,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2.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第二级存储器,也称为内存。
它用于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容量较大,速度较高,但相对于高速缓存而言,仍然相对较慢。
主存储器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寻址,每个字节都有唯一的地址。
CPU通过访问主存储器中的地址来读取或写入数据。
3. 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最低一级存储器,也称为外存。
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等。
辅助存储器容量大,但访问速度较慢。
与主存储器相比,辅助存储器的数据传输速度更慢,但相对较便宜且容量更大。
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原则是利用高速缓存和主存储器的快速访问速度,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这些层次的存储器中,以提高系统性能。
当CPU需要数据时,它会首先检查高速缓存,如果数据在高速缓存中,则为缓存命中;否则为缓存未命中,CPU将从主存储器中获取数据。
通过存储器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平衡访问速度和存储容量的需求。
高速缓存提供了快速的访问速度,主存储器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能力,而辅助存储器则提供了长期存储的功能。
这样的层次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计算机存储器类型与层次结构解析计算机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
根据存储介质和访问速度的不同,计算机存储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结构。
本文将详细解析计算机存储器的类型与层次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存储器的类型1. 内部存储器(主存储器):内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直接与中央处理器(CPU)相连的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它是计算机中最快的存储器,也是最重要的存储器之一。
内部存储器的容量较小,价格相对较高。
2. 外部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与中央处理器间接连接的存储器,用于大容量和长期存储数据。
外部存储器的容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
常见的外部存储器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固态硬盘(SSD)和光盘。
二、计算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1. 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 Memory):高速缓存存储器位于内部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用于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
它采用了较小但更快的存储器芯片,并通过存储和取回最常用的数据和指令,以减少中央处理器的等待时间。
2. 主存储器(Main Memory):主存储器是内部存储器的一种,是计算机存储器的核心部分。
它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数据和程序,并可以直接被中央处理器访问。
主存储器通常采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技术。
3. 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辅助存储器是外部存储器的一种,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辅助存储器通常采用磁盘或固态存储技术,并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
它的访问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长期保持数据。
三、计算机存储器的工作原理1. 数据存储:计算机存储器通过将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内存或磁盘中。
每个数据单元在存储器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计算机可以通过地址来访问特定的数据单元。
2. 数据读取:计算机可以根据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
读取数据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总线进行的,总线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进行处理。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计算机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自动执行计算、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而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则是指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上的组成和结构安排。
本文将就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内部的实体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各个部分。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分别负责控制程序流程和执行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主要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主存储器指的是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内存,而辅助存储器则是指磁盘、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二、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硬件工作的程序和数据,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下面将具体介绍计算机软件组成的两个部分。
1.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相关辅助工具的总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调度任务等。
辅助工具则包括编译器、调试器、驱动程序等。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根据用户需求而开发的各种软件程序,包括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它们通过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进行交互,实现特定的应用功能。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根据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两种。
1. 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结构。
它将存储器、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集中在一起,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同一块存储器中,按照顺序执行。
计算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功能计算机存储器是计算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存储和提供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的设计涉及到不同层次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层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存储和访问任务。
本文将就计算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与功能展开讨论。
一、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计算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是按照访问速度和容量大小进行划分的,分为CPU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四个层次。
1. CPU寄存器CPU寄存器是存储在CPU内部的最快速的存储器,用于保存CPU 当前执行的指令和数据。
由于寄存器靠近CPU,其访问速度极快,但容量非常有限,通常只能存储少量的数据。
寄存器不需要通过地址来访问,而是通过寄存器名直接访问。
2. 高速缓存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一层存储器,用于解决CPU和主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高速缓存采用了局部性原理,将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缓存到离CPU更近的位置,以减少访问主存储器的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3.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Main Memory)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主要设备,是CPU进行读写操作的对象。
主存储器的容量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主存储器通常采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技术实现,它能够以任意顺序访问存储的数据,并且具有易失性的特点,即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4. 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Storage)是计算机中容量最大、速度最慢、价格最便宜的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主要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常见的辅助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光盘和磁带等。
辅助存储器具有持久性(永久存储)、高容量和低造价的特点,但访问速度较慢。
二、不同层次存储器的功能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功能。
1. CPU寄存器的功能CPU寄存器主要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并进行快速的读写操作。
它的容量非常有限,但速度非常快,能够满足CPU对数据和指令的高速访问需求。
计算机硬件中的处理器与存储器结构计算机硬件中的处理器与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紧密协作,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计算机的各种任务。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处理器与存储器的结构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关系。
一、处理器结构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也叫做中央处理器(CPU)。
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进行各种运算和逻辑判断。
处理器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
1.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控制单元是处理器的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
它根据指令的类型和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解码指令的操作码,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控制单元中包含时钟、指令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等重要组件,它们协同工作,确保指令按照正确的顺序被执行。
2.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是处理器中的计算核心,它执行各种数学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与或非等。
算术逻辑单元能够处理二进制数据,并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计算和逻辑判断。
它通常包含寄存器和运算电路,能够进行高速的数据处理和运算。
3. 寄存器(Registers)寄存器是处理器中的高速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它们位于处理器内部,可以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
寄存器分为多个不同类型,如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等。
不同的寄存器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完成指令的读取、执行和存储等任务。
二、存储器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
根据存储器的特性和结构,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1. 主存储器(Main Memory)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主要存储设备,也叫做内存。
它用于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的容量通常以字节(Byte)为单位计算,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
主存储器的结构一般分为多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能够存放一个字节的数据。
主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但是断电后数据会丢失,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数据的备份。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构建和运行。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一、概述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和结构。
计算机组成涉及到计算机的物理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
系统结构则关注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计算机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和指令。
它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音响等。
4.总线: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连接计算机内的各个组件。
三、系统结构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它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采用顺序执行的方式处理指令。
2.并行结构:并行结构允许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指令,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常见的并行结构包括对称多处理器(SMP)和向量处理器等。
3.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组成,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工作。
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优势。
四、组成与结构的关系计算机组成和系统结构相互依存,组成决定了结构的实现方式,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了组成的选择和配置。
组成和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对于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计算机系统至关重要。
总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
了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关系,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只有在正确的组成和结构的指导下,计算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为人类提供更加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
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五大组成部分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它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机分为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总线。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五大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一、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处理计算机的所有指令和数据。
CPU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简称ALU)和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简称CU)两个部分。
ALU是CPU的计算部分,它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与、或、非等运算都是由ALU完成的。
ALU 的特点是速度快,但容量小。
CU是CPU的控制部分,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
CU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解码后控制CPU执行相应的操作。
CU的特点是容量大,但速度较慢。
二、存储器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Main Memory)是计算机的内存,它是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
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Memory)是计算机的外存,它是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但读写速度相对较慢。
例如,硬盘、光盘、U盘等都是辅助存储器。
三、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nput/Output Devices,简称I/O设备)是计算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途径。
常见的I/O设备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标准输入设备,它们用于输入文字、数字和图形等信息。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标准输出设备,它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常用输出设备,它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打印出来。
第4章存储器1. 解释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
答:主存:主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CPU可以直接进行随机读写,访问速度较高。
辅存:辅助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保存的信息。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和主存之间,用于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RAM: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主要用作计算机中的主存。
SRAM:静态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动态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ROM:掩膜式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由芯片制造商在制造时写入内容,以后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写入内容,只能写入一次。
EPROM:紫外线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需要修改内容时,现将其全部内容擦除,然后再编程。
擦除依靠紫外线使浮动栅极上的电荷泄露而实现。
EE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DROM:只读型光盘。
Flash Memory:闪速存储器。
或称快擦型存储器。
2. 计算机中哪些部件可以用于存储信息?按速度、容量和价格/位排序说明。
答:计算机中寄存器、Cache、主存、硬盘可以用于存储信息。
按速度由高至低排序为:寄存器、Cache、主存、硬盘;按容量由小至大排序为:寄存器、Cache、主存、硬盘;按价格/位由高至低排序为:寄存器、Cache、主存、硬盘。
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CPU访存速度加快,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寻址空间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
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即从程序员的角度看,他所使用的存储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