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拉舞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35 KB
- 文档页数:5
霍拉舞曲-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霍拉舞曲及其特点;2.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2.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在动中体验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简短的讲解和示范;2.分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改进;3.个别指导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霍拉舞曲在音乐中的地位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学习主体部分(1)学习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包括:步法、手势、转身等。
(2)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注意对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元素的把握,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舞蹈技巧和原则,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结合和魅力。
3. 合作演出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合作演出,并互相欣赏、评价和改进。
4. 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和舞蹈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霍拉舞步和舞蹈技巧;2.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感受音乐和舞蹈的乐趣;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七、板书设计霍拉舞曲-西南师大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3.学习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6.教学评价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都比较高,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认真学习,互相交流和帮助,从中体验到了音乐和舞蹈的美。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学生的个别指导和反馈比较有限,希望今后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霍拉舞曲初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聆听和分析,《霍拉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舞蹈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霍拉舞曲的相关知识。
2. 分析《霍拉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教学难点:1. 霍拉舞曲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音乐中的舞蹈氛围的体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霍拉舞曲的相关图片、音乐家简介、舞曲分析等。
2. 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霍拉舞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霍拉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舞蹈元素。
二、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教师讲解霍拉舞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三、音乐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霍拉舞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情感。
2. 教师通过PPT展示音乐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曲的结构。
四、舞蹈体验(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霍拉舞的基本动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练习。
五、音乐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霍拉舞曲。
2. 学生分组合作,用乐器或声音模拟霍拉舞曲的氛围。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霍拉舞曲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霍拉舞曲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体验中的表现力。
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新意识。
霍拉舞曲-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说出霍拉舞曲的歌曲特点和起源。
2.能正确模仿霍拉舞曲的动作和节奏。
3.能全面了解霍拉舞曲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特点和起源。
2.舞蹈动作和节奏的模仿和表现。
3.知识的全面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歌曲的介绍霍拉舞曲是一种源于罗马尼亚的传统欧洲舞曲,起源于一种农民舞蹈。
早期的霍拉舞曲通常是在庆祝各种节日或社交场合中跳舞的。
2. 舞蹈动作和节奏1.舞蹈动作:手中握有手帕,身体跳动、扭动,配合跳步前进或后退。
手和脚的节奏一致,一起动作。
2.节奏:放松自然的“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的跳动简单,而且非常容易上手。
3. 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霍拉舞曲是欧洲民间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种舞曲通常在绘画、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中被频繁地运用。
其中,电影和绘画尤为突出。
霍拉舞曲所传达的民间情感也经常被国际社会所引用。
四、教学方法1.观看生动有趣的视频或电影相关片段,让学生从实际运动和情节中感受霍拉舞曲的特点和气质。
2.辅助教学软件和交互式视频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重点要求和难点。
3.实践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了解并领会舞曲表达的内涵和节奏。
五、教学参考1.《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2.《电影名称》3.互联网文献六、教学反思霍拉舞曲教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存在感的音乐舞蹈教学,通过多媒体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知到霍拉舞曲的华美和动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感知和了解霍拉舞曲的节奏和气质,并在表现中进行实践,从而达到对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
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霍拉舞曲的环境和氛围,感受欧洲文化的魅力。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和舞步。
2.学习并掌握对应舞蹈动作,并与音乐节奏相配合。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霍拉舞曲音乐曲目。
–二年级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能力。
2.学生准备:
–适合舞蹈表演的服装和舞鞋。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首先播放霍拉舞曲音乐,让学生先欣赏一遍。
•引导学生注意曲调、节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
•解说音乐背景和起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
2. 舞蹈学习
1.引导学生学习熟悉霍拉舞曲的舞步,学生手拿椅子,跟随音乐的节奏来回移动,进行热身活动。
2.教师模仿舞蹈动作,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随教学。
3.将所学到的舞蹈动作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练习。
3. 舞蹈表演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其他学生欣赏,评价和鼓励表演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霍拉舞曲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进行演练。
•难点:掌握舞步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五、教学总结
•在教学之后,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在他们自己的课余时间里,进行良好的表演和分享。
六、体会与反思
•教师需要仔细的布置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欣赏音乐和跳舞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身体的联系,提高行动协调性和音乐领悟能力。
《霍拉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了解本首乐曲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能随各个主题音乐节奏做出适当的反应。
3、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乐曲无穷动式如鸟鸣般婉转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霍拉舞曲》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二、听《霍拉舞曲》1、初步聆听,感受《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
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霍拉舞曲》《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
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
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再次整体聆听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三、总结下课通过《霍拉舞曲》,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
在下节课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那就等待下一节音乐课吧。
霍拉舞曲-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手击鼓和舞蹈动作,并与音乐结合;3.学习团队协作和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1.霍拉舞曲的手击鼓和舞蹈动作;2.与音乐的结合;3.团队协作和沟通。
三、教学难点1.收集并播放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效果;2.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3.确保团队协作和沟通。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提前准备好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2.准备好鼓和其他舞蹈需要的道具。
2. 理论知识学习1.讲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该曲风在卡拉茨·赫鲁普附近城镇盛行的原因;2.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霍拉舞曲音乐进行聆听和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该曲风的独特魅力。
3. 实践操作环节1.学习手击鼓,教师演示基本鼓击动作,并带领学生跟随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学习华尔兹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动作;3.整合舞蹈和鼓击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展现出完美的协作和默契。
4. 学习反思环节1.调研不同文化地区的舞蹈特点,加深对不同音乐和舞蹈文化的理解;2.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舞蹈和鼓击动作等方面的进步,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演、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鼓击动作的准确性、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团队协作和默契度等。
六、教学延伸1.邀请民间舞蹈工作者、音乐大师等来校授课和演讲,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的舞蹈和音乐文化;2.在学生的文化课中,适时地融入更多的舞蹈、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霍拉舞曲教案教案标题:霍拉舞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霍拉舞曲,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蹈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霍拉舞曲音乐2. 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3. 舞蹈练习空间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霍拉舞曲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兴趣。
技巧和动作学习:1. 向学生展示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包括手臂的摆动、脚步的跳跃等。
2. 通过教学视频或演示材料,让学生观看和模仿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分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和技巧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团队合作和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编排一段霍拉舞曲表演。
2.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的机会。
3.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排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和评估:1. 回顾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表演的整体效果。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或舞团成员来学校进行霍拉舞曲的专题讲座或示范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所学的霍拉舞曲。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步骤的安排和实施,帮助学生掌握霍拉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舞蹈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霍拉舞曲-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步伐和节奏特点
•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协调与融合
二、教学重难点
•霍拉舞曲基本步伐和节奏的掌握
•霍拉舞曲的基本特点和舞蹈形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霍拉舞曲起源
霍拉舞曲源于古希腊,在东欧、巴尔干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广泛流传。
霍拉舞曲以舞曲起伏跳跃、鼓点深沉明亮、舞蹈动感协调著称,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
2. 霍拉舞曲节奏特点
霍拉舞曲的节奏鲜明有力,强调以二分音符和三分音符为主,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内部节奏描绘明朗、悦耳的旋律,外部节奏则体现步韵的舞曲轮回。
3. 学习霍拉舞曲基本步伐
①跳舞方向:与以往的舞蹈不同,霍拉舞曲具有向右或向左的统一性,因此跳舞方向统一,与舞伴一起转向右侧或左侧。
②基本步伐:依据节奏分派,霍拉舞曲有快速步伐、中速步伐和慢速步伐。
具体步伐请参照教材。
4. 感受霍拉舞曲
让学生带上节奏感强的音乐,跟随教师的示范跳舞,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加深对霍拉舞曲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霍拉舞曲是一种具有活力、动感的传统舞蹈,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和舞蹈的美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特点的解析和情感的表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舞蹈类型。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的形式,如观摩、演出等,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喜好,让霍拉舞曲成为学生爱好音乐、体验音乐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聆听《霍拉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霍拉舞曲》是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的曲目是一首具有土耳其民族特色的舞曲,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教材中还提供了关于《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目。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霍拉舞曲》的音乐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能够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通过反复聆听《霍拉舞曲》,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其音乐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亲身体验和表达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霍拉舞曲》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3.准备乐器,如手鼓、木琴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霍拉舞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风格。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霍拉舞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人担任指挥,其他学生跟随指挥进行演唱或演奏。
首先,学生可以尝试用简单的乐器(如手鼓、木琴)伴奏《霍拉舞曲》,感受土耳其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霍拉舞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民间舞曲霍拉的起源和特点。
2.学习唱歌、跳舞的基本技巧。
3.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能够正确演唱和跳舞。
教学内容1.霍拉舞曲的介绍。
2.《霍拉舞曲》的简谱、歌词和伴奏,包括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歌词。
3.舞蹈动作和节奏的练习。
4.歌曲和舞蹈的综合表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2.以唱歌、跳舞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掌握舞蹈动作和节奏。
3.利用视听教材,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和舞曲。
4.采用小组合作演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欧洲民间舞曲霍拉的音乐视频,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学习简谱和歌词1.展示《霍拉舞曲》的简谱和歌词。
2.教授歌曲的歌词、旋律和基本节奏。
3.利用视听教材,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第三步:学习舞蹈动作和节奏1.利用音乐教室,组织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节奏。
2.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逐步教授舞蹈动作和节奏。
3.通过分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节奏。
第四步:综合表演1.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舞曲的综合表演。
2.借助音乐教室的设备,播放歌曲的伴奏。
3.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时长本教学设计大概需要1个学时,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作相应调整。
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跳起霍拉舞。
2.学生能够参与小组练习,协作完成表演。
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欧洲民间舞曲霍拉的特点和起源。
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欧洲民间舞曲,比如波兰的华而不实舞曲、意大利的土风舞曲等,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可以邀请艺术家或专业音乐人向学生介绍欧洲舞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领悟能力。
最新人音小学音乐二下《5霍拉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霍拉舞曲》是一首具有罗马尼亚民族特色的霍拉舞曲,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安排两课时完成。
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和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课程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具备一定的集体合作能力和表现欲望,愿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渴望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4.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尚在培养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霍拉舞曲的风格。
2.学会用正确的气息、姿势和指法演奏《5霍拉舞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霍拉舞曲的节奏特点。
2.学会用正确的气息、姿势和指法演奏《5霍拉舞曲》。
3.理解并体会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风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演奏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特点。
2.乐器:准备足够的霍拉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练习。
3.乐谱:《5霍拉舞曲》乐谱,便于学生学习。
4.教学录音:录制《5霍拉舞曲》的演奏音频,方便学生欣赏和跟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5霍拉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风格。
霍拉舞曲教学目标:1、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喜欢罗马尼亚音乐2、用图形普,创编声势、律动、舞蹈等方法,熟记主题,体悟罗马尼亚音乐风格特点。
3、找出乐曲中特殊的音乐记号,知道霍拉舞曲“轮舞”这一特点,感受小提琴顿弓的演奏技巧。
重难点:熟记主题,体会罗马尼亚风格特点分组设计图形谱、声势来表现主题旋律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今天啊,我们要开一场音乐舞会,跟你的小舞伴儿打个招呼吧。
好,我们的舞会现在开始!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表演师:同学们跳的太棒啦,我想问问同学们刚才的那段舞曲的名称是什么?生:《单簧管波尔卡》二、聆听乐曲师:那波尔卡呢是流行于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今天,我们一起来到罗马尼亚,感受一下这个地区的民间舞曲。
仔细听,与波尔卡舞曲有什么不同?生:欢快活泼跳跃的小提琴演奏的颤音速度节奏回旋的感觉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这首舞曲的特点。
这首舞曲的名字叫《霍拉舞曲》,是由罗马尼亚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迪尼库根据罗马尼亚当地的一种民间集体舞改编而来,在罗马尼亚,人们疯狂的喜爱这种舞曲。
那这首乐曲为什么会给你带来这样欢快,跳跃的感觉呢?霍拉舞曲都有哪些特点呢?三、分段欣赏我们今天就走进罗马尼亚共同感受这种“霍拉”舞曲,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分段聆听,第一主题,第一次聆听师:你觉得第一主题的旋律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现最合适?你来说,好到黑板上画画?生回答分别上黑板展示师:你的想法太独特了你太有创意了第二次聆听师:那我们能不能把你觉得做合适,最能表现这段音乐的图形组合起来,小组内商量商量。
第三次聆听师:哪个小组商量好了,到黑板上来试一试?同时,请思考,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图形表现呢?(找两组,其余小组用小黑板来画)学生展示师:音乐简直太神奇啦,还能用各种各样的图形来表现,我们来观察一下从图形谱中第一主题音乐有几个乐句组成?生:有四个乐句组成有相同的乐句师: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现音乐的旋律?生:根据图形说旋律特点生:我觉得有颤音,所以用波浪的图形我觉得很跳跃,所以用小点点来表现我觉得可能有顿音我觉得有种回旋的感觉我觉得有转圈的感觉我觉得有旋转的感觉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太强啦,与作曲家的创作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谱,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创作这段旋律的?出示歌谱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寻找作曲家的创作奥秘,大家看这是什么记号?生颤音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所以我们用这样的小波浪来表现师:这是什么?生:顿音记号,师:而且是音阶的下行,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注意要唱出顿音的感觉演唱,给人感觉很欢快,很有跳跃感。
霍拉舞曲-辽海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流行。
2.能够正确听辨霍拉舞曲的特征,如节奏、旋律、和弦等。
3.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组合。
4.了解霍拉舞曲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舞会、婚礼等。
二、教学内容1.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流行。
2.霍拉舞曲的特征和要素。
3.霍拉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
4.霍拉舞曲的组合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学习霍拉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组合。
2.能够正确听辨霍拉舞曲的特征,如节奏、旋律、和弦等。
四、教学难点1.能够将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组合成简单舞蹈。
2.能够正确听辨霍拉舞曲的特征,如节奏、旋律、和弦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讲述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流行,介绍霍拉舞曲的特征和要素,引导学生正确听辨霍拉舞曲的节奏、旋律、和弦等。
2.示范:老师进行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简单组合,鼓励学生自由舞蹈。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练习和表演霍拉舞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评价反馈:在课后评价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
六、教学过程1.讲述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流行,介绍霍拉舞曲的特征和要素。
2.讲解霍拉舞曲的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并进行示范。
3.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简单的组合,逐渐增加难度。
4.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练习和表演霍拉舞曲,鼓励学生自由创意。
5.课后评价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听辨霍拉舞曲的特征,如节奏、旋律、和弦等。
2.学生能够将基本舞步和身体动作组合成简单舞蹈,并进行表演。
3.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
八、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由舞蹈,而非严格按照示范进行练习。
2.教师可以采用更加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5 《霍拉舞曲》人音版(五线谱)一. 教材分析《霍拉舞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动的节奏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霍拉舞曲》,通过学习这首曲目,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霍拉舞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的节奏和音高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霍拉舞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习《霍拉舞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霍拉舞曲》的旋律和节奏的学习。
2.教学难点:音高变化和节奏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提高。
3.实践教学,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4.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霍拉舞曲》的音频、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
2.准备五线谱和相关乐理知识的教学资料。
3.准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以便进行实践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霍拉舞曲》的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对这首曲目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这首曲目有更深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霍拉舞曲》的旋律和节奏,可以通过分组演唱、演奏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首曲目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节奏练习等,巩固学生对《霍拉舞曲》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霍拉舞曲教案教案标题:霍拉舞曲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乐片段引入霍拉舞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起源和文化背景,解释其在社交活动和庆祝场合中的重要性。
活动一:了解霍拉舞曲的特点和基本步伐1. 向学生展示霍拉舞曲的基本舞步,如手牵手、围成圆圈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舞曲的特点,如快速的节奏、欢快的音乐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分组让学生模仿基本步伐,带领他们进行简单的舞蹈练习。
活动二:学习霍拉舞曲的编排和表演技巧1. 向学生介绍霍拉舞曲的编排原则,如起舞、高潮和结束等部分。
2. 分组让学生自行编排一段简短的霍拉舞曲,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
3. 指导学生练习编排过程中的舞蹈技巧,如协调动作、舞姿表现和舞台表现力。
活动三:展示和分享舞蹈成果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编排的霍拉舞曲,鼓励他们展示自信和团队合作的成果。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舞蹈经验和感受。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他们的舞蹈表演。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霍拉舞曲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强调舞蹈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舞蹈活动,培养他们对艺术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霍拉舞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了解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舞蹈表现的认识和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满意度,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舞蹈演出或活动,拓宽他们的舞蹈视野和文化体验。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霍拉舞曲,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建议。
最新人音小学音乐二下《5霍拉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5霍拉舞曲》是人音小学音乐二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霍拉舞曲,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罗马尼亚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简单的霍拉舞曲旋律,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罗马尼亚的民族音乐风格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罗马尼亚的民族音乐风格。
2.学会简单的霍拉舞曲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霍拉舞曲的旋律。
2.理解并感受罗马尼亚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罗马尼亚的民族音乐风格。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霍拉舞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霍拉舞曲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乐器,如吉他、手鼓等,以便学生演奏。
3.准备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罗马尼亚的民族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霍拉舞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讲解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让大家共同点评,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讲解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拓宽音乐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演唱霍拉舞曲,并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
霍拉舞曲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霍拉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
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表演
随着《恰利利恰利》歌曲音乐的律动,师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
整体感受
(放舞曲,学生聆听。
)
设问: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做总结。
)
三、音画相融,融会贯通
1、教师点击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教师点第一段图谱,并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3、复听第一主题后,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由教师指挥。
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4、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
教师点第二段图谱。
5、复听第二段音乐。
6、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
这段音乐长音最多,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
教师点第三段图谱。
7、复听时,教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8、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9、再听结尾句。
教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
学生:突然结束。
10、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教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戛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
11、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
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加入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的不断推进。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表演。
2、揭示课题。
教师告诉学生,本课欣赏的乐曲叫《霍拉舞曲》(课件出示)。
3、介绍“霍拉舞”。
教师:“霍拉舞”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跳时可达数百人,也是当地在举行热闹欢腾的乡村舞会时跳的一种节日的大型舞蹈。
跳时人们搭着肩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起向左、向右,使圆圈逐渐旋转,充满了炽烈欢腾的乡村欢乐气氛。
4、观看《霍拉舞》视频。
5、师生共跳霍拉舞,以提升情感。
6、教师带领学生边舞边离开教室。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