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5.95 KB
- 文档页数:2
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注水开发油田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产能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到油田中,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方向流动,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下面将从油藏特征、注水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注水开发油田需要了解油藏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油藏中原油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这会导致原油的产量逐渐减少。
由于原油的流动性较差,尤其是在油藏开采后期,需要一定的压力来推动油井中的原油流向井口。
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内的压力,使其超过原油的饱和蒸汽压,从而使原油重新启动流动。
其次,注水开发油田可以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注水方式是通过油井井口注入水。
注入的水可以通过井下设备,比如注水泵和管道系统,输送到油井底部,然后由井底注水阀进入地层。
在注水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原油和注入水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整出水和注水的比例来控制地层压力,以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注水方式,比如通过注水的监测孔、周期性注水等方式进行。
最后,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还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
首先是注水的压力和注入速度,过高或过低的注水压力和速度都可能导致油藏中的水与原油发生剪切运动不充分,甚至导致地层破裂或注水剂流失。
其次是注水水质的选择,注入水与油藏中的原油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副产物,例如胶体颗粒、盐类等,这些副产物可能对油井和地层造成堵塞,降低油田的产能。
此外,地层的渗透性、孔隙度、岩石的含油饱和度等也会影响注水开发的效果和产能。
综上所述,注水开发油田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到油田中,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提高油井的产量。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油藏特征、注水方式和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注水开发的效果和产能最大化。
这一方法在提高油田产能、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
它通过注入高压水体或其他驱替剂到油井中,以增加油层内部的压力差,促进原油的排放和采集。
本文将介绍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1.提高采收率:油田注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减小原油的相对渗透率,从而提高采收率。
2.延长油田生产寿命:通过注水,可以通过补充压力差,使原油能够更加容易地流出油井,从而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3.优化油气勘探与开发布局:使用注水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油藏的特征和性质,从而指导油田的开发布局。
目前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水井选址与设计:通过注水井的选址和设计,可以实现对油藏的最大化开发,提高注水效果。
2.注水剂的选择与优化:注水剂的选择和优化对于注水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注水剂要具有一定的溶解力和排水能力,以及一定的渗透性和稳定性,从而能够充分发挥注水的效果。
3.注水方式的选择与优化:注水方式主要包括常规注水、轻注、直接注水等,通过选择合适的注水方式,可以实现最佳注水效果。
4.注水参数的优化:包括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注水速率、注水量等参数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达到最佳注水效果。
5.注水过程的监测与评价:通过使用地震、测井、压力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注水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价,以了解油藏的动态变化和注水效果。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延长生产寿命、优化油气勘探与开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油藏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注水开发技术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
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逐步成为胡尖山油田原油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潜力,但其物性差、产量低、多属岩性油藏、天然能量匮乏,故提高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水平和相关经济效益,已成为胡尖山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胡尖山油田的注水开发经历了注水开发试验、大规模注水开发、注水调整、精细注水四个阶段,注水开发后,随着动态的变化,采取了多种注水调整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期又有新的矛盾不断出现,经过系统总结发现,不同的注采区块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可以用驱动类型、开发阶段、渗流特征进行划分归类,分成不同的注水单元,这就逐步形成了精细注水技术。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气藏胡尖山油田精细注水发展方向1 前言胡尖山油田位于定边县境内,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东至东南与本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至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至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期、乌审旗相邻,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
地面海拔1400~1800米,相对高差50~100m左右。
该区气候变化幅度大,属典型的内陆半干旱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20℃,平均降水量400~600mm,大部分集中在7~9月,冬春干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2 胡尖山油田地质特征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中部,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仅半度左右,平均坡降6~8m/km。
是一个经多期构造运动叠合形成的残余内克拉通盆地。
盆地内沉积有自古生代以来的多套沉积体系,其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也是胡尖山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
胡尖山油田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长4+5、长3、长2油层,主力油层长6埋深1000~1400m,油层厚度10~15m,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11.0%~15.0%,空气渗透率1~2md,原始地层压力8.3mpa~10.0mpa,饱和压力4.65mpa~6.79mpa,压力系数0.7~0.8,为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其注水开发技术的好坏对合理开发此类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分析贺金秋发表时间:2018-10-16T16:15:04.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贺金秋[导读] 摘要:在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当中,油田注水工艺是关键性的技术。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工程技术大队工艺室摘要:在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当中,油田注水工艺是关键性的技术。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油田稳产,保持油层的压力,采取的措施就是油田注水。
科研人员就其注水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展望油田注水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就如何加强油田注水工艺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油田注水工艺技术引言注水是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格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保持油层压力,驱替地下原油至油井,是一种入为地将水注入储油层孔隙中,以承作为驱替剂将更多的原油从油层中驱替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注水可以提高油田开发速度和采收率。
经济效益好,因此注水已成为众多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
一、研究油田注水工艺的目的我国的油气资源很丰富,但是由于能量补给不足,以至于增大了开发的难度。
要想使油田开发有明显的效果和高产量就要保持油层的压力,其方式就是油田注水技术。
这是大部分油田都会采取的一种方式,因为在注水的技术当中其驱替剂是水,而水又比较方便便宜,且开采的效率也很高。
对油田来说,研究注水的技术和效果是及其重要的。
二、油田注水的工艺流程从水源到注水井的注水地面系统通常是由供水站、注水站(水处理站)、配水间和注水井来组成的这期间重要的工艺流程就在注水站和配水间以及水质的净化工艺。
1.注水站为了满足注水井对注入压力的要求必须将来水的水压升高。
它的流程就在于先来水进站然后进行计量,通过高效的水质处理并将其储进储水罐中,然后再通过进泵的加压将高压水输出。
这期间的工艺流程必须满足注水水质、计量、操作管理及分层注水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水源来水经过低压水表计量后进入的储水大罐也有明确规定。
一般每座注水站应设置不少于两座储水大罐,其总容量应按最大用水量时的4-6小时设计。
轮南油田污水处理及注水系统工艺研究摘要:轮南油田含油污水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矿化度高、Cl-离子含量高、CO2含量高、∑Fe含量高和pH值低等特点,处理难度大。
轮南油田“采用聚结沉降+重核~催化~强化絮凝+两级过滤工艺处理技术”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后,水质达标回注油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油田采出水注水聚结沉降强化絮凝二级过滤一概述轮南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轮南镇境内,隶属于塔里木油田公司。
轮南油田污水主要来自轮一联合站(简称轮一联)原油脱水站和原油稳定系统。
轮一联已建污水处理及注水站(老站)的设计规模为5800m3/d。
目前污水量约为6600m3/d,其中脱水站来水6000m3/d,原油稳定系统的洗盐污水约600m3/d。
污水处理后,用于生产注水约3000m3/d,无效回灌约2000m3/d,其他外排至站外污水池,污水池总容积约24×104m3。
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的增长,污水产量逐年递增,老站已不能满足污水增长的要求,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用。
在轮一联已建污水处理及注水站旁新建6000m3/d污水处理和注水站,处理后的净化水用于油田回注。
二采出水水质分析轮南油田含油污水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矿化度高、Cl-离子含量高、CO2含量高、∑Fe含量高和pH值低,轮南油田污水水质分析见表1。
表1轮一联合站污水水质分析表(2005年6月)三注水水质要求及注水设计参数(一)轮南油田有效注水、无效注水的水质标准详见表2。
表2 轮南油田注水水质要求表中所列为主要控制指标,其辅助指标中的总铁、二氧化碳等在密闭水处理系统中可不加控制。
流程密闭时不含溶解氧,否则溶解氧要处理至含量为0。
(二)注水设计参数1、注水能力:6000 m3/d;2、注水半径:10km;3、注水站泵压:18MPa;4、注水井井口压力:16MPa。
四采出水处理及注水工艺选择针对轮南油田含油污水水质特点,新建站污水处理采用聚结沉降+重核~催化~强化絮凝+两级过滤工艺,处理后的净化水达到了《轮南油田注水水质要求》,回注油田。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油田注水技术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向油层注入水来增加油藏压力、驱替原油并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油田高效开发利用的需求,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油田注水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油田注水技术的原理油田注水技术是通过将原生地层水或者处理后的污水注入到油层中,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达到提高油藏压力、减缓油藏压降、促进原油开采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油藏压力:注水后,水与地下原有的石油一起占据了油层孔隙中的空隙,导致了油层内部的压力上升。
增加油藏压力可以使原油自然流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2)改善油藏物理性质:注水可以促进原油的流动,降低原油的黏度,使得原油更容易流动和开采。
(3)驱替原油:注水可以将原油驱替出来,使得原油更容易采收。
(4)改善地层流体性质:注水可以改善地层内部流体的物理性质,减缓地层的压降,延长油田的寿命。
三、油田注水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油田高效开发利用的需求,油田注水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的注水系统:未来,注水系统将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油田注水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提高注水效果,减少人为干预。
(2)提高注水效率:未来,注水技术将更加注重对注水效率的提高,包括提高采收率和降低成本。
(3)环保节能:未来的油田注水技术将需要更多地考虑环保节能因素,在注水过程中更加注重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推动注水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对油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4)多学科融合:未来,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将需要更多地涉及到地质、水文地质、化学工程、油田生产等多个学科的融合。
跨学科的合作将推动注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油田的开采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增产方法。
注水开发技术利用高压注水将水或其他流体注入油层,从而增加油层的压力和驱动力,促进原油的开采。
本文将从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原理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注水压力将水或其他流体注入油层,使原油层内部产生压力差和渗透力,从而加速原油的驱出,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注水开发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1) 注水增压:通过向油层注入高压水或其他流体,增加油藏压力,使原油层内部产生径向渗流,提高油井的动用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
(2) 渗流驱油:水或其他流体在注入油层后,与原油混合形成乳状液,并通过渗透作用将原油推向井口,实现原油的有效开采。
(3) 耦合效应:注水后,水与油层内部的油和天然气发生反应,产生耦合效应,加速了原油的驱出和采收。
以上三种注水开发技术原理的实现,有效地提高了油田的原油产量和采收率,为油田的持续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油田注水开发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技术成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油田,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2) 低成本高效益:与其他增产方法相比,注水开发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收益高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3) 灵活多样:注水开发技术可根据不同的油层结构和地质条件,灵活选取注水井位和注水方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4) 治理水气井:在油田部分地区,由于油藏中含有大量的水和天然气,通过注水开发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气井,减少水气井的开采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水井位筛选: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位的筛选对注水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2-13T17:08:18.6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作者:徐杰[导读] 油田注水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很大的工艺技术,必须根据复杂的客观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其正常发挥。
本文在对油田注水工艺技术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具体的工艺研究。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油田注水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很大的工艺技术,必须根据复杂的客观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其正常发挥。
本文在对油田注水工艺技术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具体的工艺研究。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技术
一、油田注水工艺技术概述
基于有效的处理油田开发的矛盾问题,可以采取注水开发与人为补充能量的措施,增加油井的产能,从而实现油田开发的目标。
大量的油田在采取注水开发的措施后,均增加了油田的产量。
然而在注水开发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还应该对注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避免高渗透层较早的见水。
使得油井的含水率得到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高含水,造成油田生产动能损耗的情况。
注水是稳定油层压力的举措,能够带来油田开发的良好效果,给油层补充产能。
注水方式包括把水井当作油层的注水体系,也即笼统注水,还能够进行分层定量注水,实现分层开发的效果。
笼统注水的管柱架构较为单一,包括油管与喇叭口等,无法实现分层与全井注水的目标。
分层注水的工艺技术措施,是利用封隔器和配水器,将井下的油层部位分成若干个层位实施分层注水。
二、当前油田开发中的问题阐述
现阶段油田开发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在油田开发的最后阶段渐渐出现油田注水补能的问题,此外油田注水管道由于长时间的施工而出现腐蚀现象,大量的油井注水变得越发困难,并且大量的油井因为机械杂质的影响而出现了分柱级别减小的现象,其在很大程度上给油田的注水开发工艺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通过开展长时间的注水施工,出现了油田的注采工艺矛盾,造成油田井网系统遭到破坏,在开发中储能效果变差,其是因为油管堵塞而开放底层的渗透性降低而造成所开发油井效果变差。
由于开发油层间的非均匀特点的影响,而造成油井的水淹差异性增大,以此导致油井开发的动性水平变低。
三、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研究
基于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应该对油田的注水工艺和油田注水的技术措施进行全面的改进,以此来达到已开发油田的二次采油目标。
另外,还应该大规模的提高油田单井的高压注水效果,达到油井分层的管理目标,以此才可以有效的满足油层的科学分配要求,满足相关的规范性要求。
与此同时,还应该促进对油井堵塞问题的处理,以此来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
(一)采取多脉冲加载压裂的措施来改进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采取这一技术能够促进油田注水井的压力降低,对井内加注灌水,能够大大的减小底层的破裂压力,以此实现对地层的破裂态势有着合理的控制。
其在深石油井的开发与作业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这一技术能够为石油井的酸化压缩带来良好的地层条件。
由于多脉冲加载压裂技术的使用,使得地层的压裂作用时间得到大大的延长,此外,还使得油层的能产生很多不受地层限制和约束的裂痕,进而延长了裂痕体系,大幅度的增强了地层的渗透导流的能力。
这一技术有着非常高的施工效率,能够让已经开发完成的油井发挥出非常好的增产作用。
(二)采取化学调驱技术来改进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基于让油田的吸水剖面得到有效的调节,且进一步提高油田在含水期的油层开发水平,让石油的产量处于递减的水平中,增强石油的综合采收水平。
在油层注水的过程中,其中被注入的水通常是顺着高渗透层开裂的走向来窜进,而造成油井不同层面的受力不均衡。
而小剂量的化学调驱的封堵半径比较小,使得后期所注入的水绕过了封堵的屏障,进而大大的缩短了石油开采的工期。
(三)采取压裂解堵手段来完善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这一技术能够促进油层的整改与增产。
在油层酸化效果不明显的地方展开压力增注的实验研究,能够采取这一技术的主药剂反应,在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促使油层出现裂痕。
这一技术能够促进不同堵塞井的完善,同时还可以觉得堵塞井的欠注问题以及注水不成功等问题,在实践的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采收效果。
(四)采取堵水配套性工艺来完善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现阶段,在石油的开发中已出现了围绕具备隔层条件的高含水井展开的注水开发工艺,其能够有效的处理采油堵水问题,该项工艺包括一次性管柱和机械化寻找管柱等工艺。
这一系列技术能够促进那部分高含水层等有效的实现机械封堵,还能够对油层高含水层中的液体产量实现合理贷款通知,促进油层低含水量与液体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堵水配套工艺技术来改善油田注水开发工艺不单单可以降低含水量,还可以使得油层的采油量大大增强。
(五)采取强化注水技术来完善油田注水开发工艺
这一项技术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压力驱动系统来对注水强度与注水比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此得到地层与注水间的联系,进一步促进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的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出油量,保证油田开采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不断创新油田的开发技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来为油田开发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佳杰,马福昊.浅谈油田注水开发方面后期提高采油率的有效方法[J].化工管理, 2013(12):86-86.
[2]侯春华,陈武,赵小军.油田注水开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6(2):1-6.
[3]李广斌,赵玲甫.适应油田开发后期的油田注水模式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7, 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