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8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等场所卫生状况的卫生器械和药品材料供应部门。
在日常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多的职业危害,如化学毒物的危害、物理因素的危害、生物危害以及心理危害等。
为有效避免这些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防护1、主要危害:在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品,包括消毒药剂、清洗剂、溶剂等,当其在接触人体时,容易造成刺激和腐蚀,从而导致皮肤、眼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损伤。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类化学物品的安全保管和使用,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化学品泄漏或突发事件。
1、主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各种器械和药品材料,需要进行搬运、包装、清洗等一系列操作,由此易受到姿势不良、疲劳、振动、噪声等物理因素的危害。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具体操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质量控制。
此外,需要在工作时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1、主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与医学机构接触较为密切,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致病性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从而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身体健康监控和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避免污染或接触生物危害的情况下工作。
四、心理危害及防护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心理危害的预防和管理,如树立健康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关系,适当参加各种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关怀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多种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身体、心理健康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职业卫生意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但是可以对病原微生物污染进行集中处理的特殊场地,而且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
其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存在很多职业危害,容易给医护人员带来健康隐患。
所以,需要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进行清洗明确,综合存在问题,确定出良好的防护措施,给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人员的安全健康。
文中具体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介绍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具体介绍如下。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1.1血源性感染危害正因为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感染血源性的传播疾病,例如乙肝、艾滋病等。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接触到被血液、体液所污染的医疗器械,具备非常高的受感染率。
1.2物理因素危害1.2.1锐利器械损伤工作当中锐器损伤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职业伤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回收清洗被污染的锐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谨慎操作,就非常容易导致感染。
1.2.2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当中污染十分严重,来自多种机械的振动以及与金属物碰撞产生的响声。
噪音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威胁,长时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比如产生头痛、听力衰弱、耳鸣等损伤。
1.2.3高温每天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对大量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一旦对各种烘干机器以及消毒机器操作不规范,就容易产生烫伤。
尤其是在夏天,空气当中温度非常高,湿度大,高压蒸汽灭菌器柜门灭菌之后,产生极高的温度,不容易散热,加上工作人员夏天穿着清凉,稍微不小心,就容易产生烫伤。
1.3心理危害因素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量庞大,而且枯燥,需要集中所有精力,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会导致高度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监控感染的关键科室,服务对象是所有医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压力较高、年龄偏大,也导致这些工作人员成为了弱势群体,导致其人身受到威胁,可能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大大减弱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护消毒供应室(CSSD)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对医疗器械和供应品进行消毒、灭菌和贮存。
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大量感染性物品,因此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危害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害。
接触感染性物品和污染的器械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长期暴露于化学消毒剂和放射性灭菌设备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等部位的损伤。
处理大量的医疗器械也容易导致创伤性损伤,如刺伤和割伤等。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的微粒物质,护目镜可以避免眼睛被化学物质溅到,手套和防护服可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源。
2. 操作规程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正确灭菌器具的操作方法和正确清洁工作区域的方法等。
也要定期进行操作规程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感染控制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士要时刻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器械和设备等。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应急处置面对意外的职业暴露,消毒供应室护士要知道如何应对,包括紧急处理创伤性损伤和感染源暴露等。
相关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也需要进行培训和指导。
5. 身体健康监测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要重点检查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部位的检查。
6. 心理健康支持由于长期接触感染性物品可能会给护士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医院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护士处理压力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专门从事消毒物资供应、存储和销售的机构,从事该工作的人员需要面对一些职业危害。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和防护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职业危害1.有害化学物质: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消毒剂,其中包含有害化学物质。
常见的消毒剂中含有酒精、过氧化氢、氯化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容易引发皮肤刺激、过敏反应、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2.放射性物质:某些消毒剂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射线辐射的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机械危害:消毒供应中心有时需要进行包装、装卸等操作,这些工作可能带来机械危害,如被机器夹伤、拉伤等。
搬运重物也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4.气候环境: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工作,可能存在高温、低温、潮湿等特殊的气候环境,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中暑、冻伤、湿气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防护服可以保护皮肤不受化学物质腐蚀,手套可以防止直接接触有害物质,护目镜和口罩可以防止物质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2.培训与教育:消毒供应中心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与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各种危害物质的性质、危害途径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储存与运输:消毒供应中心应注意合理储存和运输消毒剂,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存,防止事故发生。
储存区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清理、消毒。
4.机械操作安全: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机械操作进行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员工在进行机械操作时,应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的培训。
5.健康监测与防护:消毒供应中心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密切与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打交道的工作场所。
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面临着一系列职业危害,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风险,保护自身健康。
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工作人员会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例如消毒液、杀菌药物、有机溶剂等,这些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
接触这些物质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损伤:接触到化学药品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烧伤等损伤,尤其是长时间接触浓度高的化学药品,会对皮肤造成严重刺激和损害。
2. 呼吸系统损伤:部分化学药品和有害物质具有挥发性,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易吸入到呼吸道内,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问题。
3. 眼睛损伤:部分化学药品具有刺激性,当工作人员不慎接触到眼睛时,可能导致眼睛灼伤、疼痛等问题。
4. 全身中毒: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化学药品环境中,工作人员有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以上职业危害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意识,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措施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配戴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阻隔化学药品对皮肤、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2. 安全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明确化学药品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负责供应各类消毒产品,确保社区、工作场所和公共设施的卫生安全。
与之相对应的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健康。
本文将针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进行详细的介绍。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化学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通常会储存和运输各种消毒剂和化学药剂,这些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还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的风险。
2. 物理因素危害:在搬运和运输消毒用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受伤的危险,比如抓伤、割伤、碰伤等。
3. 生物因素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各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工作人员需要防止受到感染的风险。
4. 心理健康危害:长期从事与消毒和疫情相关的工作,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职业危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健康:1.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化学品时,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以减少化学品对皮肤和呼吸道的伤害。
2. 物理因素防护:搬运和运输消毒用品时,工作人员需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和安全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避免单独操作重物,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3. 生物因素防护:工作人员在处理可能受到污染的消毒用品时,需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品,降低受感染的风险。
4. 心理健康防护:消毒供应中心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消毒供应中心还应该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提早发现职业病的迹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疗。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职业危害的特点和防护措施,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随着全球疫情的大流行,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消毒供应中心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环节,但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1. 化学物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通常存放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和清洁剂,这些化学物品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化学物品可能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和伤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一些消毒剂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化学物品的意外泄露和混合使用也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构成威胁。
2. 感染危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物品可能存在感染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因接触感染源而受到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处理医疗废物和感染性物品时。
工作人员还可能因意外伤口接触感染源,引发感染疾病。
3. 身体劳累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搬运重物,工作强度大,容易导致工作人员身体疲劳和受伤。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加班工作,加剧身体劳累危害。
二、防护措施1.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为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工作人员在处理化学物品、感染性物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包括皮肤、呼吸系统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早期症状,确保身体健康。
3. 健康教育和应急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应急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应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采取适当的措施。
4. 定期消毒和清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特别是在处理感染性物品后,应及时对工作台面、设备等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而设立的机构,为人们提供各种消毒防护用品和服务。
在这个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需要面对一系列职业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文将重点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的相关知识。
一、职业危害:1. 化学品危害: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人员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
长期接触或大量接触这些化学品还会引发慢性中毒,造成身体健康受损。
2. 物理因素危害:在处理消毒设备和器具时,可能会面临电气伤害和机械伤害的风险。
使用消毒设备时,不当操作可能导致触电;而在清洗和维护设备时,不注意安全细节可能导致被机械设备夹伤。
3. 病原体感染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如果不慎暴露于病原体之中,可能会导致感染,危害自身健康。
4. 劳动强度大: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搬运重物、进行机械操作等,劳动强度大,容易引发各种职业病和工伤。
二、防护措施:1. 使用防护装备:在处理化学消毒剂和清洁剂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在搬运重物和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鞋等,确保安全作业。
2. 加强安全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包括化学品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内容,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 定期体检: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和健康问题,做好防护和治疗工作。
4. 环境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消毒设备和器具的电器安全性符合要求,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5.员工健康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加强员工的身体锻炼,保证员工的工作状态良好。
三、应急处置: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内不仅承担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工作,还须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也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部门。
由于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具有传染性病菌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也较大,甚至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
为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应对其增强防范意识,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文章针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分析(一)物理性危害1.环境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去污区环境较潮湿,工作人员长期进行清洗工作很容易患上风湿病、皮肤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工作人员在对污染器械、器具及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操作时,病原菌很易扩散至空气中影响环境,进而损害其身体健康。
2.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在对器械、物品进行全程处置时,需要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空压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由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内工作,工作人员会时常产生疲劳感、出现情绪不佳、烦躁易怒、可能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3.粉尘工作人员在进行敷料制作时,会有大量絮状物及纤维、粉尘产生,用棉布包装器械物品也不例外。
长期处于纤维粉尘环境中,会使呼吸功能也受到较大损害(如矽肺等),而这些粉尘或纤维一旦进入眼内,并附着在结膜上,视力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4.紫外线及臭氧消毒处理过程中,会使用到紫外线灯及空气消毒机,长期受此辐射和空气中过高浓度的臭氧影响,会损伤工作人员的眼睛、皮肤及粘膜等,导致其身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各种眼病、皮肤病,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皮肤癌。
5.热源损伤(烫伤或烧伤)耐湿耐热器械物品在处置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煮沸消毒槽热力消毒,医用高温干燥柜进行干燥,检查保养包装完成后还需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均会用到高温、高压和蒸汽等,若发生意外就可引起烫伤或烧伤。
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然而,在日常操作中,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常常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容易因此出现职业危害。
本文将针对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一、化学危害消毒供应室中经常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等化学用品,这些化学物质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甲醛、氯和苯等,在长期接触下,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另外,还需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避免误伤自己和他人。
防护对策:1.注意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按照标签上的说明来使用,不要超量或搭配使用不同的化学物品。
2.工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镜等。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注意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二、物理危害消毒供应室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物理危害,如噪声、电辐射、光辐射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影响听力,而电辐射和光辐射也会对眼睛、皮肤等造成损害。
防护对策:1.工作时穿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
2.使用电器时应注意安全距离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电辐射和光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生物危害作为医院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消毒供应室也要处理一些与生物有关的危害。
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时,可能会面临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进而引发疾病。
此外,还会出现一些动物,如老鼠和蟑螂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防护对策:1.按照规范的处理要求和方法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
2.定期进行杀虫和灭鼠,并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3.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等。
四、心理危害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人员需要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很容易出现焦虑、疲劳、情绪波动、精神压抑等问题。
防护对策:1.注意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建立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氛围。
2.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内心的问题。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一、职业危害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有很多化学药品的工作场所。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面临到一些化学品的危害,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以下是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的几个方面:1. 化学品接触消毒剂及其他药品会产生化学反应和腐蚀作用,如果未正确保护人体,有可能造成眼睛、皮肤及呼吸道疾病,长期接触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预防长时间使用消毒剂而导致的皮肤炎、任职期间嗓子疼等病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防范。
2. 疲劳消毒供应中心职业职业特点:需要站立长时间,重复工作,长时间操作药品,这些使得工作人员容易感到疲劳。
长期的疲劳会加重工作人员的身体负担,并增加出现思维混乱和错误的几率。
3. 职业病由于消毒剂和药品带有一定毒性,工作时间长、操作不当等原因都可能会使工作人员出现职业病,在工作中需要注意自己身体感觉,如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二、防范措施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消毒供应中心需采取以下的健康和安全防护措施:1. 健康状况检查每位工作人员应在任命前接受健康状况检查,以此确定是否有某些特定的健康状况会影响他们的工作。
该检查还包括产品应用,药品添加和技术使用的方面。
2. 提供安全防护装备消毒中心应回收和扣刮容器、手套、口罩和其他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给所有的工作人员,并且应该明确让工作人员知道何时需要使用它们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安全防护装备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化学品、细菌和病毒等物质的伤害。
3. 培训消毒供应中心应该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包括怎样使用药品、正确操作,以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危险物质、物品、装载、引爆或其他相关风险的伤害。
4. 定期检查消毒供应中心的享职员工应该进行相应的定期体检(通常每年一次),以便及早发现并解决身体健康的问题。
此外,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药品及消毒剂的人员,应该定期为他们提供健康辅导和更全面的健康状况检查。
5. 加强安全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毒剂和药品的存储、管理、使用符合规范,确保不会对员工产生危害。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一)充分认识与职业有关的危险因素1.生物因素: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所污染。
2.化学因素:消毒供应室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高效热源灭活剂、多酶洗液、除锈剂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刺激。
3.物理性因素:噪音、高温、粉尘、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压力蒸汽灭菌器故障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二)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1.针刺伤:锐利器械、缝合针、刀片等回收的物品在分拣操作过程中如不慎就可能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
2.化学因子污染:刷洗器械时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或喷射至衣服上甚至浸湿内衣。
3.高压灭菌器的烫伤:高压灭菌结束后取包时经常有被烫伤的危险;擦洗消毒锅内室时头部易致烫伤。
二、安全防护工作(一)落实安全防护措施1.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时应细致、认真,将缝合针、刀片、锐器逐一挑出,单独处理,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触摸,还应选择加厚、耐用型手套,手套出现破漏时应及时更换;刷洗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防水围裙、隔离衣。
另外,刷洗器械时速度应避免过快,发生针刺伤时应将血液挤出,及时处置伤口,做必要的检查、预防工作,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
2.防止烫伤: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程序。
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时,操作者应站在锅门背后,取消毒包时应穿长袖、无菌袖套,可戴隔热、无菌手套;开放蒸汽阀门时应避开阀门开口处,防止压力过高蒸汽喷向脸部;清洁灭菌器内室时应在锅内室温度下降至接近室温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3.防止化学因子污染致伤:清洗、消毒、保养器械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防水围裙,必要时戴眼罩,防止各种化学因子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果因意外情况致使液体飞溅至皮肤及眼部,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果喷射至衣服上浸湿内衣要立即更换。
2024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进入各工作区域要按规定更衣、更鞋、戴圆帽;去污区工作人员应加戴外科口罩,穿专用鞋,抗湿罩袍或围裙、戴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去污区安置有洗眼装置。
2、手卫生防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3、锐利器械的防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器械分类时,注意力应集中,动作敏捷,锐利器械和普通器械应分开放置清洗,避免在清洗过程中误伤工作人员,同时防止利器相互碰撞,造成刃面受损。
如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应做好锐器伤应急处理。
4、物理因素的防护:消毒员在灭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长袖工作服,戴清洁或灭菌的帆布手套进行灭菌物品的装载和卸载工作,另外科室的蒸汽管道应有保温防护,以免工作人员烫伤。
工作人员在操作煮沸消毒器和干燥恒温箱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要时戴防烫手套;如不慎烫伤,科室配有烫伤膏予以紧急处理。
5、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人员在使用和配制对皮肤有刺激的消毒液清洗剂、除锈剂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6、免疫防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每年进行输血前七项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并定期检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024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二)一、前言在2024年,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恶化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增加,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为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本文将提出一套详细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1. 职业危害的识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涉及到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危害:- 化学品危害:如消毒剂的接触、吸入和飞溅;- 微生物危害: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潜在感染病原体;- 物理危害:如噪音、电击等;- 劳动强度: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劳动等导致的疲劳和紧张等。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在医院里,消毒供应中心是最大的医疗污染集中地,各临床使用过器械,管道等需重复使用的物品,均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等处理。
使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因素,如何避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做好日常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职业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1.1 粉尘: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中的折叠包装,其棉絮纤维、粉尘极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能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甚至形成矽肺。
1.2 高温伤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全自动清洗机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意外而引起烫伤,我科有90%的人都有烫伤经历,1.3 环境因素:消毒供应中心设备多,同时开启噪音会很大,随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间的延长,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
在夏季可使灭菌室的温度达到40℃以上,极易发生中暑。
清洗是供应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在寒冷的冬季,工作人员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冷水。
寒冷、潮湿易使人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2 化学因素含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污染器械的初处理,以及污染区桌面、地面等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吸入后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
3 生物因素3.1锐器损害:常见的有穿刺针或缝合针刺伤,剪刀、刀片割伤,或由尖头器械如布巾钳、齿科镊等扎伤,甚至有的被容器边缘或下送车的玻璃门割破而导致损伤。
对器械、穿刺针进行分类、清洗时受伤的机会也很多;在做打包准备、以及对器械、针头进行质量检查如将穿刺针针芯插入针套内以检查是否配套时,检查穿刺针是否带钩、弯折、是否通畅时以及测试剪刀的锐利度时,如操作不当,就可能被针刺伤造成感染,有发生HIV、HBV、HCV的危险,据不完全统计,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无一幸免被锐器损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