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统计报表(小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表》教案及说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数据(符号 | 频数)的意义;2.学会填制符号频数统计表并会使用表格描述所给数据;3.学会按照图表描述的规范,综合分析和判断所给小学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结合实际,理解符号频数概念;2.解读符号频数统计表;3.掌握绘制简单柱形图和折线图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小学生对统计表的解读可能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2.小学生可能不熟悉绘制简单柱形图和折线图,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板书演示、学生合作、小组探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提前准备好食物、饮料等物品,并让学生进行品尝,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品尝的饮料有哪些?口感有何不同?品尝后,我们对不同饮料的需求量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的需求及口味喜好,进而让他们进入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2. 教学步骤和内容第一步讲授统计表的定义通过本次品尝物品的需求学生形成了数据。
为了更加方便地分析数据,就需要使用统计表来呈现数据,接下来先介绍一些统计表的概念:•统计表:用符号以及相应的频数来记录数据的表格。
•频数:在一个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被称为其频数。
第二步练习符号频数统计表在课堂中,教师列出各种饮料的名称,引导学生将每种饮料的数量记录下来。
完成记录之后,教师将所有数据汇总,向学生介绍符号频数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并在黑板上演示一份完整的表格。
示例表格如下:名称符号频数可乐K 6可口可乐KK 10百事可乐BP 4奶茶NT 5红茶HT 8绿茶LT 7第三步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数据来解释统计表教师根据填写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其意义,如符号代表什么,频数代表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表格中了解到相关信息,比如哪种饮料的需求量最大等。
第四步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完成表格的绘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柱状图和折线图这两种图形来直观地展示数据。
给出几幅具体的图形,演示如何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改进。
在国家教育制度中,小学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
小学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教育的状况,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需要一份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目的本报表的目的是收集和记录小学教育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关键数据,包括学校、年级、班级、教师、学生、课程和成绩等方面,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教育机构的运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育改革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报表内容本报表将收集以下基础信息和关键数据:1.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学生情况:学生总数、男女比例、年级分布、少数民族比例等;3.教职员工情况:教师总数、男女比例、职称分布、工作年限等;4.课程设置情况:课程名称、周学时、教学内容等;5.班级情况:班级总数、班级平均人数、班主任情况等;6.学生成绩情况:考试科目、平均成绩、优秀率、不及格率等。
填报要求1.填报人员为学校管理者或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2.填报时间为每学期末或每学年底;3.应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4.填报数据需备份并妥善保存,以供后续分析和查询使用。
报表分析通过对报表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小学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育改革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年龄分布和少数民族比例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分析班级平均人数和班主任情况了解班级情况;分析教师职称分布和工作年限等了解教师队伍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情况了解教育质量状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教育政策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对小学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收集和分析报表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小学教育机构和学生的状况和情况,为教育改革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支持和保障。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说课稿及教案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表》说课稿及范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数学教案一教学要求:1.使同学进一步把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精确娴熟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育同学观看、分析的力量。
3.通过制统计表,培育同学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1.叙述练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让同学观看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争论,然后回答)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1)设计“表头”(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3)画表(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3.巩固练习在同学把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同学讨论后再制表(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2)老师巡察指导,然后让同学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
然后让同学回答其次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同学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精确计算。
在做题时肯定要留意差后,发觉一般的问题要统一订正。
5.深化练习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全部的同学都能完成,老师提示引导,同学试做。
老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同学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有关统计部分的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学问很重要,同学们肯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状况统计表1993年1月项目件数季度方案产量实际产量完成方案的百分数合计第一季度8000125%其次季度12000120%第三季度100012500第四季度18200140%(2)填表。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统计表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讲解:统计表.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小学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4.学校举办者:是指学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学校(机构)提供必要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
小学举办者包括:教育部门、其他部门、地方企业、民办。
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其他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机构)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
地方企业:是指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机构)的地方国有企业,如钢铁、石油等企业。
民办: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学校(机构)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5.学制规定规定年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定年限,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修业年限制度,包括小学五年制、小学六年制。
规定入学年龄: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依据《义务教育法》,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入学年龄。
小学规定入学年龄一般为6.7周岁。
二、填报说明1.学校(机构)标识码按照教育部编制的10位学校(机构)标识码填报。
2.学校(机构)地址名称、代码:名称填写学校(机构)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
3. 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名称为属地管理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为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的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
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的属地管理部门为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填写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填写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的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省、地、县6位代码,后6位为0。
4.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
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5.邮政编码、办公电话、传真电话、校(园)长、填表人不能为空。
6.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
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
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3.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
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
4.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6.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接入互联网: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填报“是”,同时填报接入互联网方式(1.拨号、2.ADSL 、3.光纤、4.无线、5.其它)(通过城域网形成逻辑校园网的,填报“光纤”)。
3.接入互联网方式:1.拨号:是指电话线拨号接入(PSTN)和ISDN(一线通);PSTN是通过电话线及自带调制解调器(MODEM)的PC完成接入,最高的速率为56kbps;ISDN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的极限带宽为128kbps。
2.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是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速率为1Mbps~8Mbps,VDSL是ADSL的快速版本,VDSL短距离内的最大下传速率可达55Mbps。
3. 光纤: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传输和接入技术,接入系统总的传输容量为155Mbps。
4. 无线:是一种有线接入的延伸技术,使用无线射频(RF)技术越空收发数据,带宽总容量为 600Mbps,用户共享带宽。
5.其他:一般包括DDN(主干网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等,用户端多使用普通电缆和双绞线)、(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利用现成的有线电视(CATV)网进行数据传输)、LAN(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综合布线)等。
4.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填写学校连接互联网的设备对外出口带宽之和。
网络出口包括中国电信出口、中国网通出口、教育科研网出口等。
对于建立校园网的,填写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通过城域网形成逻辑校园网的,按学校接入城域网带宽填报);对于没有建立校园网但已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按学校连接互联网的带宽之和填报;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的填报单位为(Mbps),换算时,按1M=1024K,1G=1024M计算。
5.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2省(自治区)填报本项。
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是指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要求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各评价指标满分为100分。
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7.网管供水:即通常说的自来水,指市政供水部门通过管网将水输送至学校内。
8.自备水源:是指利用学校内的水窖、手压井、引泉水、大口井和机井等提供学校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9.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必须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包含如下类型:①三格化粪池厕所,②粪尿分集式厕所,③三联沼气式厕所,④水冲式厕所(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等。
10.安全保卫人员:包括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校内职工、临时工、外聘保安公司等人员。
1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在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设立了心理辅导室的学校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专职是指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不兼任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
12.政府购买学位数:是指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地方各级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办学校购买的用以安排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位的数量。
填报时,以财政实际支付的人数为准。
本指标为民办的普通中、小学填报。
13. 小学、小学教学点填报本表。
三、校验关系1.表内关系行20= 行21+行22+行23+行24[基础基112].(行30)<= [基础基112].(行29) 2.表间关系[基础基112].(行25)<=[基础基422].(行01,列1) [基础基112].(行29)<=[基础基412].(行1,列2)基础基212小学教学班数、班额情况一、指标解释1.教学班:是指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