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埃及文明2课时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与学习方法(一)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对西方古代美术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学习和鉴赏了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艺术史有很大帮助。
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一合作交流——总结巩固”。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由于这部分要认识的艺术种类多而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仔细研究每个时期的不同艺术成就,然后大家综合到一起,就可以理清完整的埃及艺术特色。
(3)互帮互助法由于学生理解水平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学生之间传递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的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代埃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成就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指导实践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园林艺术教学难点:理解埃及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成就四、教学过程流程图与教学方法(一)教学过程流程图:(二)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解读大师作品并通过交流、讨论来丰富知识内容。
2.协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学习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古代埃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阅读教材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归纳古埃及建立至灭亡的史实;知道古埃及统一后经历了哪三个时代;了解古埃及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成就;
目标2:了解金字塔的建造、用途和神奇之处,体会总结金字塔建造的意义;
目标3: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知道古埃及法老的权利有哪些?地位是什么?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点击播放,若不能正常打开,请播放课件素材《<金字塔>片段—金字塔的建造》,了解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或电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思考并解决教材P3页的问题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
1.分析归纳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梳理古代埃及建立至灭亡的历
史。
古埃及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是什么?
2.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哪个?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有这种建筑能力。
你认为金字塔是谁建的呢?你怎样看待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的金字塔的建造?
3.你知道法老吗?他有哪些权利?你认为法老的咒语究竟有没有魔力?!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当堂达标/提升训练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教学设计选修六第三课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本课第一目是”金字塔的建造”, 讲述金字塔来源的社会背景, 金字塔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 第二目“金字塔的结构”介绍金字塔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第三目“解开金字塔之谜”即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许多研究的假说和猜测,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并指出古埃及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创造人间奇迹. 第四目“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介绍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指出它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 本课第二、三、四目是重点。
学生分析学生初中虽然涉及世界古代史不多,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当中,许多疑难与奥秘问题都是非常有兴趣的.可以作为探索和研究的良好素材。
古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即是组织探究式学习的最佳可选课题。
课外读物,影视媒体,网络信息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资源库, 从而为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情景和问题探究法,举例说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结构和艺术, 说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2. 举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金字塔建筑的成就感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2.. 探究式学习在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难点: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教学方式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探究式学习, 可设计网页式多媒体课件。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艺术教案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六年来对艺术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本教材的编写思想突出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灵活主动性,从我们生活周围取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感受到美的存在,拉近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本教材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学生的美术的各项门类,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本教材的活动方式呈现了开放性,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体验教材的兴趣性。
该教材还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体验到集体的凝聚力。
本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美术的基本素养,在活动这一显线中,融入美术的基础知识这一隐线,还体现了人文性,与多学科相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了解中国画、装饰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雕塑的基本技法等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学习美术常识和绘画、雕刻、设计等基本技能,给学生大量的想像空间,同时从中学到人文文化。
以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的认识为出发点,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创造力,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多元化的评价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
教学难点:将美术知识、技法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注意学生对人文的感受。
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由于已经学习过多年美术,在感受、创作、表现等各方面能力较强,教师应当去揭示美术这层面纱,让学生放开手脚,以良好、平和的心态进行美术学习。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在小学中相对较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小学的最后一年中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古代埃及》教案教案:古代埃及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1.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与发展历程;2.古埃及的社会制度与阶级分化;3.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神庙建筑;4.古埃及的文字与文化成就。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了解古埃及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2.了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理解古埃及人民对宗教的重视;3.了解古埃及的文字和文化成就,理解古埃及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2.了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3.了解古埃及的文字和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古埃及人民对宗教的重视和宗教建筑的特点;2.理解古埃及的文字和文化成就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述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发展历程、宗教信仰、神庙建筑、文字和文化成就等内容,传递知识;2.图片展示:呈现古埃及的地理环境、神庙建筑和文化成就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互动问答:通过提问、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教学手段:1.幻灯片:使用幻灯片展示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神庙建筑和文化成就的图片和文字,以更形象地呈现内容;2.课堂讨论:布置小组讨论的任务,要求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流程时间安排:本堂课为45分钟。
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古埃及的话题,询问学生对古埃及的了解程度;2.展示古埃及的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的地理特点。
步骤二:讲授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10分钟)1.通过幻灯片讲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包括河流的重要性、水灾的影响等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古埃及的影响。
步骤三:讲授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15分钟)1.通过幻灯片讲解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包括对神的崇拜、法老的神权等内容;2.展示神庙建筑的图片,介绍其特点和功能;3.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人民对宗教的重视和宗教建筑的意义。
美术辉煌的古埃及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美术辉煌的古埃及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埃及艺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艺术技能。
教案时间:2周教学资源:1. 图书:《古埃及艺术》、《古埃及的壁画》等2. 图片或海报展示古埃及艺术品3. 美术工具:颜料、画笔、纸张、剪刀等4. 视频资源:介绍古埃及艺术的视频片段教学步骤:第一课:介绍古埃及艺术1. 展示古埃及艺术品的图片或海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看介绍古埃及艺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古埃及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3. 与学生讨论古埃及艺术的特点,例如:平面构图、色彩运用、人物形象等。
第二课:绘制古埃及壁画1. 向学生展示古埃及壁画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
2. 为学生提供颜料、画笔和纸张,引导他们尝试绘制古埃及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
3. 鼓励学生运用古埃及艺术的特点,如使用平面构图和鲜艳的颜色。
第三课:制作古埃及头饰1. 向学生展示古埃及头饰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
2. 为学生提供纸张、剪刀和装饰材料,引导他们制作古埃及头饰。
3.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古埃及头饰。
第四课:展示和分享1. 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古埃及壁画和制作的古埃及头饰。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强调古埃及艺术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绘制古埃及壁画和制作古埃及头饰时的表现和技巧。
2. 学生展示和分享作品时,教师评估他们对古埃及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古埃及艺术的讨论和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或画廊,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
2.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育工作者来班级进行艺术创作指导和分享经验。
3. 组织学生参与古埃及艺术主题的手工制作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埃及美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掌握古埃及美术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
2. 古埃及美术的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埃及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
2. 教学挂图(古埃及美术作品、建筑等)。
3. 学生练习材料(画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古埃及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古埃及相关信息。
3.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小学古埃及美术》。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古埃及美术的历史背景。
- 讲解古埃及美术的发展阶段,包括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
- 介绍古埃及美术的代表作品,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
2. 讲解古埃及美术的艺术特点。
- 强调古埃及美术的象征性、象征主义和几何化特点。
- 举例说明古埃及美术在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表现。
3. 分析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
- 讲解古埃及美术如何反映了古埃及人的信仰、观念和价值观。
- 分析古埃及美术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的古埃及美术作品。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埃及美术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古埃及美术知识。
二、巩固练习1. 学生展示自己的模仿创作作品。
2.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三、拓展延伸1. 教师介绍古埃及美术在当代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古埃及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绚烂的古埃及美术教课目的:经过本节课中内容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并感知人类初期文明的优秀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绚烂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教课要点:认识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崇奉与观点——追求长生的关系,认识古埃及建筑与雕琢的主要特色教课难点:学生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崇奉以及宗教观点缺少认识。
教课准备:课件、图片教课课时: 1 课时讲堂种类:赏识课教课方案:一、联合多媒体资料引出新课1.教师发问大家可否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关埃及的事物,内容不限?(学生议论 ) 2.教师总结相关古埃及的知识点:(1)古埃及美术一般指的是公元前 332 年古埃及被希腊所消亡前的埃及美术。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史前期间、初期王朝、古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期间。
此中古王国期间最为重要,很多重要的美术作品也主要出于这一期间。
(2)在埃及,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儿子。
统治者们利用宗教神奇的力量来统治国家。
埃及人是忠诚的宗教信徒,他们相信“灵魂长生” ,以为人在肉体死后,灵魂不灭,只需尸体保留完满灵魂能够获得长生。
(木乃伊)二、深入解说特别的埃及艺术形式1、赏识并逐个察看各样艺术图片,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1)古埃及的艺术特色: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锋利察看两者联合。
详细有:①观点写实性;②稳固性、纪念性(因法老拥有之高无上的权益,使古埃及形成了一个关闭的拥有超稳固性的构造,在此基础上,艺术使为统治者服务的,另一方面为显示法老威望,修筑了大批金字塔、陵庙、神殿、大型巨像等)(2)经过图片介绍我们揭露出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①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② 横带状摆列构造,用水平线区分;③依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率大小和构图地点;④填塞法,画面充分,不留空白;⑤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
雕塑的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此后被看作模范沿袭下来:①姿必然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干,正面直对观众;②依据人物尊卑决定比率大小;③人物侧重刻划头部,其余部位特别简单;④面部轮廓写实,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威严,几乎没有表情;⑤雕塑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资料镶嵌,以达到传神的成效。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古埃及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对古埃及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特点。
2. 认识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金字塔。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对古埃及文化的兴趣。
2. 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古埃及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埃及地图、金字塔图片、埃及法老、木乃伊等图片。
2. 教学道具:埃及法老头饰、木乃伊模型、金字塔积木等。
3. 教学音乐:《神秘古埃及》。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神秘古埃及》音乐,让幼儿感受古埃及的氛围。
2. 提问:你们知道古埃及吗?你们对古埃及有什么印象?二、新课讲授1. 展示古埃及地图,让幼儿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
2. 介绍古埃及的文明特点,如: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
3. 展示金字塔图片,让幼儿认识金字塔,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
4. 分组讨论:金字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古埃及人要建造金字塔?三、互动环节1. 教师分发埃及法老头饰、木乃伊模型、金字塔积木等道具。
2. 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埃及的生活场景。
3.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埃及文化的认识。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古埃及的基本情况,强调金字塔在古埃及文化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课后继续了解古埃及文化,拓宽知识面。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埃及文化的兴趣。
2. 评价幼儿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收集幼儿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古埃及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古埃及的基本情况,激发幼儿对古埃及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古埃及的基本情况。
2. 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古埃及文明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
小学历史课《三个古代文明》精品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和研究三个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和希腊古代文明。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和希腊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和贡献;2. 掌握相关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图片、PPT 等;2. 板书: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1. 导入:用图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 教学: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3. 活动:分小组让学生制作中国古代文明的海报,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4. 总结:让学生回顾研究内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课:埃及古代文明1. 导入:播放埃及古代文明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 教学:简要介绍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神话故事和金字塔等建筑;3. 活动:分角色扮演小组,让学生扮演埃及古代文明中的角色,互相交流;4. 总结:让学生总结研究内容,讨论埃及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第三课:希腊古代文明1. 导入:用图片展示希腊古代文明的雕塑、建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 教学:介绍希腊古代文明的特点、哲学思想和民主政治等;3.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希腊古代文明的小剧场表演,展示希腊古代文明的重要事件;4. 总结:让学生回顾研究内容,讨论希腊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海报、角色扮演和小剧场表演的质量和内容;3. 研究反思:让学生写下对三个古代文明的认识和感受,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1. 《小学历史教育课程标准》2. 《古代文明简史》。
古埃及文明
单元概述
滚滚的尼罗河,肥沃的黑土地。
尼罗河灌溉黑土地,黑土地养育埃及人。
黑土地是母亲,尼罗河是乳汁。
在母亲的怀抱里,婴儿吮吸甘美的乳汁。
他们成长,逐渐变得聪明,富有智慧。
于是,他们开始唱歌,歌颂黑土地,赞美尼罗河。
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镶嵌着颗颗璀璨夺目的古埃及文明之珠。
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尼罗河的丰沛水源、古埃及人的智慧、法老文化和“黑土文明”在那里完成了一次庄严的交汇。
于是,流淌出经久不衰的文明故事,奉献出举世瞩目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尔纳克神庙……
这里,弥漫着神奇的时空幻景,充满了悲壮和神秘。
今天,让我们在艺术课里一起走进埃及,去感受古埃及的文明。
这个单元设《法老和金字塔》《象形文字与绘画、浮雕》两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古埃及文明和艺术。
学生在欣赏、感受、分析单元内容和不同的艺术活动中,对古埃及艺术有所了解,产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欣赏、赞美和认同。
课题:象形文字与浮雕、壁画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古埃及金字塔的历史文化和相关艺术品, 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2. 了解古埃及艺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突出特点, 尝试运用这种形式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 有关埃及象形文字与绘画浮雕的图片、文字资料。
2. 戏剧表演和美术活动的道具、工具材料等。
课时: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奇妙的象形文字
1. 欣赏教科书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猜猜这些图形代表的文字是什么。
采取分组讨论, 研讨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把象形文字艺术地再现, 可用绘画、剪纸、拼贴等形式动手实践, 作品集中进行展示。
2. 结合认识古埃及的书写工具, 利用卡纸、布、泡沫塑料等材料分别制作成不同的形态, 由学生扮演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代表不同的意义。
3. 安排学生通过图书、画册、互联网等事先查找的古埃及资料和历史文化小故事, 学生扮演成各种象形文字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二: 浮雕与壁画
1. 欣赏古埃及尼巴蒙基壁画中表现宴席的局部图片: 一位乐师正在演奏长笛, 他的伙伴们拍着双手, 舞女在酒罐边扭动着身体进行舞蹈。
还有一幅浮雕作品表现了一位古王国乐师正合着伙伴拍打的节奏吹奏长笛。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 播放埃及的音乐, 感受埃及的艺术风格。
还可以根据壁画和浮雕作品中人物的动作, 分小组进行表演。
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古埃及的浮雕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人物造型, 例如正面的上身、侧面的四肢、正面的眼睛、侧面的脸等, 帮助学生发现古埃及艺术中的" 侧面正身律", 结合欣赏古埃及的艺术作品, 尝试着用古埃及规范的形式手法来创作一幅作品。
3. 欣赏教科书中古埃及壁画制作的图片, 根据相关的文字介绍, 尝试分小组进行壁画创作。
并回顾以前在哪一节艺术课上曾经学习过壁画, 对古埃及的壁画和中国的壁画进行比
较,讨论其中的异同点。
施教时间:10月16日——10月17日
反思:利用网络上此课时,我重点布置孩子们利用网络查阅关于“金字塔”的有关资料。
过了不一会我就发现,学生们在下面三五成堆、神秘的窃窃私语。
原来他们在搜索的时候,无意中进入了一些不良的网站,里面用迷信、恐怖的语言和情节来描述有关金字塔的故事,还有一篇自称为“鸡皮疙瘩系列之金字塔篇”的网络小说,描述金字塔中有可以复活的木乃伊,可以转化成人形的圣甲虫……其中恐怖的描写使学生既害怕又忍不住好奇想看看,反而对金字塔神奇的外形和结构失去了兴趣。
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不禁开始犹豫:网络中的信息如此复杂,是否应该停止让学生上网搜索?可是在课堂上不许他们上网不等于他们没有其他渠道去接触这些网上的不良信息,在今天的社会里,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只有植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自觉地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上来。
对,堵洪不如制洪,作为教师我有义务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获取学习资料。
于是我故意悄悄的告诉我身边的几位同学:“听说金字塔不是外星人建造的,而是古埃及人资助建造的。
”“不可能,那么大块的石头,古代人怎么能盖起金字塔来?”“我是从这几个网站上看到的资料。
”一边说着,我把这几个美术欣赏网站的网址写在了黑板上。
“这些网站的内容有趣吗?”这一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可有趣了,它告诉了我们古埃及人怎样建造了金字塔,还有不少技术秘密呢!快去看看吧,看谁找到的秘密多!”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们纷纷登陆这几个网站,认真地阅读了有关金字塔的文字。
“我知道了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了!古埃及人很迷信,以为人死了可以复活,其实至今没有一个木乃伊复活!”“我知道建造金字塔的材料是从别处运来的,运的时候使用了滚木!真聪明!”“科学家们说建金字塔时用的是堆土成山的办法,没有用脚手架。
”在兴趣的作用下,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加积极,同时也对古埃及人民产生了无穷的敬仰之情。
我又利用这个“情”字,鼓励他们继续上网搜索有关金字塔建造过程中古埃及人民是怎样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的。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激动地向我汇报了他们搜寻的成果,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意见。
而且在这两次的搜索中,没有一个孩子偏离问题的中心去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通过这次美术欣赏课与网络结合的学习,我认识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植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自觉地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上来。
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了他们的兴趣和乐趣,他们也时刻领略到新技术与时俱进的发展气息,以及在技术变化过程中给自己所带来的希冀与心动。
当然,在上网的过程中,青少年不免会有一些较为集中的行为或情感上的偏差,需要成人来疏导。
作为教师要注意这种倾向,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跟上。
千万不能忽视、漠视,以为是个别现象。
教师正确、及时地引导能够使他们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的生活与学习。
学生的网络学习任务策划在老师,学习资源来源于因特网,学生的学习超越于资料,创造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独特的思考与材料的组织之上,强调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种通过切身体验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只不过是学生们把原本松散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之后,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知识理解而已。
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体会中这样写道:“在活动中,我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个性化的思想。
在进行的一些调查中,使我对问题的看法有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看问题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使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当我们看到学生们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学习,上网有张有弛,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主成长的时候,
我们再以一种平静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网络学习,这时我们不仅有的是一种宽容和体贴,而更彻底的是一场生命之间的真实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