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第10讲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36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主要土壤类型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山地土壤占1/3,灰化土和荒漠土分别占16%和15%,黑钙土和栗钙土占13%.地带性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
但在东、西两岸略有差异:大陆西岸从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而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
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
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二、美洲:北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
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伸延,从而加深了水热条件的东西差异,因此,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北美大陆西半部(灰化土带以南,95°W以西,不包括太平洋沿岸地带)由东而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而在东部因南北走向的山体不高,土壤又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北美灰化土带中有沼泽土,栗钙土带中有碱土,荒漠土带中有盐土.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洲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呈东西延伸。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三、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安第斯山以西地区土壤类型是南北向排列和延伸的,自北向南依次为:砖红壤—红褐土—荒漠土—褐土-棕壤。
四、非洲:非洲土壤以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为最多,前者占37%,后两者占29%.由于赤道横贯中部,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其顺序是砖红壤-红壤—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至大陆南北两端为褐土和棕壤.但在东非高原因受地形的影响而稍有改变。
在砖红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在沙漠化的热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带中分布有盐渍土.五、澳大利亚:土壤以荒漠土面积最大,占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 。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生物气候条件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具有沿纬度方向,也有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属湿润型土壤带,土壤分布基本上与纬度相符,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灰化土带。
但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分布基本上沿经度方向排列,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1 土壤soil。
2 土壤学soil science3 发生土壤学pedology4 耕作土壤学edaphology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7 土壤化学soil chemistry8 土壤生物化学soil biochemistry9 土壤矿物学soil mineralogy10 农业化学agrochemistry11 土壤分析化学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12 土壤生物学soil biology13 土壤微生物学soil microbiology14 土壤生态学soil ecology15 土壤微形态[学] soil micromor-phology16 土壤资源soil resources17 土壤区划soil regionalization18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19 土壤管理soil management20 土壤利用soil utilizaion21 土壤改良soil amelioration, soil improvement22 土壤侵蚀[学] soil erosion23 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4 农业化学分析agrochemistry analysis25 土壤信息系统soil information system, SIS26 土壤遥感soil remote sensing27 土壤圈pedosphere28 土壤景观soil landscape29自然土壤natural soil30人为土壤anthropogenic soil31 耕作土壤cultivated soil32 森林土壤forest soil33 草原土壤steppe soil34 荒漠土壤desert soil 35 水田土壤paddy field soil36 旱地土壤upland soil37低地土壤lowland soil38湿地土壤wetland soil39 盐渍土壤salt-affected soil40 山地土壤mountain soil41高山土壤slpine soil42 风化作用weathering43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44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45 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46 风化产物weathering product47 风化残余物weathering residue48 风化强度weathering intensity49 风化指数weathering index50 风化淋溶系数ba value51 半风化体saprolite52 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53 碎屑风化壳clastic weathering crust54 含盐风化壳salic weathering crust55 碳酸盐风化壳carbonated weathering crust56 硅铝风化壳siallitic weathering crust57 铁铝风化壳ferrallitic weathering crust58[成土]母质parent material59 土壤发育soil development60 土壤发育序列soil development sequence61 年代序列chronosequence62 地形系列toposequence63 原始土壤primitive soil, initial soil64 幼年土壤young soil65 成熟土壤mature soil66 顶极土壤climax soil67 古土壤学paleopedology68 古土壤paleosol69 埋藏土buried soil70 裸露埋藏土exhumed soil71 残遗土relict soil72土壤年龄soil age73 土壤绝对年龄absolute age of soil 74土壤相对年龄relative age of soil75 放射[性]碳定年radiocarbon dating76 [表观]平均停留时间[aparent] mean residence time, AMRT77 土壤地球化学soil geochemistry78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soil biogeochemistry79 土壤发生soil genesis80 土壤形成soil formation81 土壤形成因素soil-forming factor82 土壤形成过程soil-forming process83 淋溶作用eluviation84 淋洗作用leaching85 螯合淋溶作用cheluviation86 [机械]淋移作用mechanical eluviation, lessivage87 淀积作用illuviation88 淋淀作用eluviation-illuviation89生物积累作用biological accumulation90 腐殖质积累作用humus accumulation91 泥炭形成[作用] peat formation92 盐化[作用] salinization93碱化[作用] solonization94 次生盐化[作用] secondary salinization95脱盐作用desalinization。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黑土和黑钙土知识点黑钙土发育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
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黑土和黑钙土知识点,请考生及时学习。
黑土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绪论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第一章测试1.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称为光年,因其数字太大,故又将其称为“天文单位”。
()A:错B:对答案:A2.地球上决定季节转换的原因包括()。
A:太阳会周期性有能量差异B:地轴斜交黄道面C:地球绕太阳公转D:绕日轨道有近日点、远日点答案:BCD3.地球位于日月之间,遮挡太阳直射月球的现象就形成了月食。
()A:对B:错答案:B4.决定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因素有()。
A:纬度位置B:地球自转C:经度位置D:地球公转答案:AD5.读图时发现某地图经纬网具有北宽南窄,西边经度大的特点,该图所描绘的区域在()。
A:南半球B:北半球C:西半球D:东半球答案:A第二章测试1.地球质量主要集中在()。
A:内核B:地壳C:地幔D:外核答案:C2.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平均值在不同体系中差异很大,元素所具有的位次常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壳元素组成的多变性。
()A:错答案:A3.元素组成与矿物种类之间的关系是()。
A: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必要条件D:充分且必要条件答案:C4.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的沉积物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具备成层特征的就一定是沉积岩。
()A:对B:错答案:B5.在魏格纳提出的大陆飘移假说中主要证据有()。
A:大陆边缘地质构造的连续性B:硅铝层漂浮在熔融态的硅镁层上C:大陆边缘的吻合程度D:不同大陆吻合部位生物的连续性答案:ACD第三章测试1.对流层中几乎集中了大气中所有的()。
A:天气现象B:臭氧C:水汽D:灰尘和杂质答案:ACD2.太阳能量到达大气上边界其数量受()影响。
A:大气透明度B:太阳高度角C:日地距离D:日照时数答案:BCD3.云的形成过程主要受()作用。
A:锋面B:对流C:台风D:地形抬升答案:B4.饱和水气压具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小。
()B:对答案:A5.梯度风在北半球低压中心,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于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和;高压中心,气压梯度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和等于地转偏向力。
1.如何判定淋溶土/富铝土/钙积土/湿成土(诊断层及诊断特性)2.黏化方式/富铝化方式/钙化方式/潜育化方式冻土是指地表至100 cm深度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的状况。
冻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温度状况和冻融特征。
●常年≤0℃●冻融交替在地表或土层形成的形态特征①地表具有石环、冻胀丘等冷冻扰动形态②A或B层部分亚层,鳞片状结构③冻融团聚体,粗细颗粒的层状分选④昼夜冻融,正负温交替日数占全年70%(二)形态特性土体浅薄,厚度不超过50 cm➢冰沼土土壤剖面O-Oi-Cg或Oi-Cg型➢冻漠土J-Ah-Bz-Ck(三)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在10~20 g/kg➢70%以上是富里酸➢阳离子交换量低➢黏粒含量少,淋失作用弱,营养元素匮乏分类冰沼土冻漠土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灰土灰化作用:在冷湿气候条件下,有机酸大量积累。
有机酸随水流向下渗透。
结果在 E 层(淋溶层)的下部形成一个主要由石英矿物构成的、质地松脆、颜色灰白的酸性层,即灰化层。
其下则为红棕色的B 层(淀积层。
因腐殖质和氧化铁的淀积而成红棕色)。
灰化土(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的诊断层,其中有腐殖质和铁铝的淀积,(二)形态特征●灰化土的剖面分异明显●剖面构型为,O-Ah-E-Bsh-C➢(三)理化性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 g/kg➢土壤酸性,低于5.5或5.0➢交换性酸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低➢氧化物明显流失➢黏土矿物沿剖面有明显的变异➢贮水量有限,是天然的瘦土分类•我国发生学:一个土类•我国系统分类:灰化淀积层内部亚层10 cm 迁移淀积的有机碳含量状况,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
•弱淋溶土是指石灰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有黏粒形成与淀积的土壤。
•淋溶作用: 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黏化作用: 土壤中黏粒的形成或淋溶、淀积而导致黏粒增加的过程。
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什么是黑土和黑钙土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什么是黑土和黑钙土【】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9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什么是黑土和黑钙土黑土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