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笔和汉字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汉字,即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富依靠汉字得以保存。
汉字为中国社会的推动、发展,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法,从狭义上讲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但从广义上讲,书法便是汉字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
即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
一、汉字与书法共进步
书法在汉字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汉字由最初富有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一步步转变为比划清晰,线条流畅的符号文字,而且书法将汉字的字样,字形,结构进行了规范,从而不仅使得汉字成为更多人运用交流的工具,便于各地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贸易商业往来。
汉字则是在书法发展进步过程中,不仅为各种书写体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板,为各种书法之间的交流融合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而且为书法的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书法更富有线条美,结构美,更富有变化,从而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
二、书法与汉字心相通
正如上所说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而汉字的每一个语素,都有它所包含的意境。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
正所谓字如其人,不同的人书写的汉字是不同的,并且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
因此,往往古代赋诗填词作画者,在留下他们的千古名作时,也用一笔流畅的书法表达了他们的融入诗画中的感情。
书法与汉字关系源远复杂,总之,他们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配合中不断的进步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交流,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笔书法简介毛笔书法简介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往今来,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形式表示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古代长期用毛笔写字,便产生了毛笔书法。
毛笔书法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法。
毛笔书法现在一共有六种书体,即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楷书体和马体六种书体书法。
判断书法作品的优劣主要通过字体的线条,流畅性,还有整体性。
中国是书法艺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使用毛笔的国家。
我国毛笔书法家层出不穷,像王羲之,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王铎,柳公权,以及近代的沙孟海,启功,刘惠浦(在世)等,这些文学雅士都是功力高深的书法大家。
毛笔书法艺术需要我们后一辈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努力。
毛笔书法通常是指软笔书法。
毛笔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总之,毛笔书法对于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今天也是值得大家继续发扬光大的!毛笔书法的特色是什么毛笔书法现在一共有六种书体,即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楷书体和马书体六种书体书法。
判断书法作品的优劣主要通过字体的线条,流畅性,还有整体性。
中国是书法艺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使用毛笔的国家。
我国毛笔书法家层出不穷,像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王铎,柳公权,以及近代的沙孟海,启功,刘惠浦(在世)等,这些文学雅士都是功力高深的书法大家。
毛笔书法艺术需要我们后一辈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努力。
毛笔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书法作品在世界上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中国特有(加上文字源出于中国的几个近邻国家),大众热爱,历久不衰,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形式、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精粹和审美心灵——这样的书法艺术完全称得上中国的国粹,它与我国传统的绘画、诗词、音乐、戏剧等文艺门类放在一起,毫不逊色。
我国古代用毛笔,而欧洲却用“羽毛笔”?谈谈两者的社会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笔”之不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东方,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都使用毛笔。
西方,以古罗马为中心的古代欧洲,则是先使用芦苇笔,后使用羽毛笔。
毛笔和羽毛笔都承载着东西方文字,体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文化体系。
从毛笔和羽毛笔的对比,我们可以一窥东西方社会和文化差异。
一、东西方笔的历史1、毛笔的前世今生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是一种刀笔。
商朝的甲骨文,是用小刀刻在龟甲和骨头上的。
后来,逐渐出现了竹简,人们便用小刀在竹简上刻字,这种小刀就是“刀笔”。
《史记》中,李广有言“刀笔之吏”,便是以刀笔指代苛吏。
早在公元前23世纪,中国人就已经用天然矿物、植物染料、烟灰等与水混合,制作墨水,用于绘画和涂鸦。
甲骨文、殷商陶器等也有墨的痕迹。
墨的出现远远早于毛笔。
最早的毛笔,出土于楚墓中,也就是说,毛笔发明于距今约2500年前的战国末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用毛笔蘸墨写字,显然比小刀刻字要舒适很多。
但战国时期只有草纸,并不适合写字,只能写在竹简上。
而在竹简上写字,刀笔是比较慢,但不是不能写。
此外,毛笔可以写在巾帛上,而刀笔不能,但巾帛价格昂贵,因此毛笔优势并不大。
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对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的造纸术进行了改进,发明了适合于写字的“蔡侯纸”,毛笔才逐渐全面取代了刀笔。
自此以后,毛笔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2、羽毛笔的脱胎换骨西方人最早使用的是一种芦苇笔,源于古代巴比伦文化所使用的楔形文字,利用芦苇将文字刻在泥板上。
古希腊人使用“铅笔”在石板或皮革上写字,与现代铅笔不同,古希腊人的“铅笔”是铅棒或者铅条,是真正的“铅笔”。
此外,古希腊人还使用Phragmytis communis这种植物,做成一种“硬笔”,在蜡板上写画。
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中,是他在沙盘上画几何题的时候,为罗马士兵所杀。
可见,沙盘也可以作为临时书写工具来使用。
毛笔书法简介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学好书法很重要,店铺为大家汇总了一些毛笔书法讲解,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幫助:毛笔书法简介内容1:什么是“书法”?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往今来,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形式表示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古代长期用毛笔写字,便产生了书法。
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毛笔书法简介内容2:如何选用毛笔?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
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
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
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
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
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
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
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
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
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中国文房四宝的价值评估与文化意义中国文房四宝,是指毛笔、墨、宣纸和砚台这四种传统文具,历史悠久,文化意义深远。
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
首先,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文房四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毛笔是中国汉字之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基本工具,代表着中国文字的继承和发展;墨作为书法、绘画的主要材料,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宣纸作为书法、绘画的载体,精致典雅,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和情怀;砚台则是中国传统文人必备的工具,承载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修养。
文房四宝不仅是文人墨客创作的必备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承。
其次,从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上看,文房四宝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文房四宝成为了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之一。
一支名贵的古代毛笔、一块珍贵的名家墨块、一张古老的宣纸、一方精美的砚台,都可能成为珍贵的文物收藏品,具有很高的升值潜力。
因此,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文房四宝不仅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更是一种投资手段。
此外,文房四宝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毛笔的毛质要柔韧,笔尖要尖利,体现了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墨应具有良好的溶散性和颜色饱满度,悦目动心;宣纸要具备质地坚韧,纹理清晰的特点,能够起到极佳的展示效果;砚台更是历史悠久,每一块都带着沧桑岁月的痕迹,具有独特的装饰和观赏价值。
这些文房四宝,无论是作为收藏品还是日常使用,都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
总的来说,中国文房四宝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高的审美享受。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房四宝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增添了新的底色。
愿中国文房四宝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毛笔字毛笔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传承。
毛笔字的艺术魅力源远流长,它的独特韵味和气息,让人们在欣赏和书写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毛笔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毛笔字的书写,需要用到毛笔和墨汁,通过手腕的灵活运用,将笔画勾勒出来,形成了独特的书写风格。
毛笔字的书写过程需要细心、耐心和专注,它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奋和坚韧精神。
毛笔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线条和结构,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情感和思想。
毛笔字的书写需要掌握笔法和字体,通过不同的笔画和结构,展现出了不同的意境和美感。
毛笔字的书写,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它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毛笔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毛笔字的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毛笔字的书写,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毛笔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毛笔字的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毛笔字的书写,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毛笔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毛笔字的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毛笔字的书写,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中国的毛笔和书法初中美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书画交融”,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中国的毛笔和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毛笔的历史、种类和书法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毛笔的使用技巧和书法的基本笔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笔的历史、种类以及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毛笔进行书法创作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毛笔的使用技巧和书法的基本笔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毛笔的力度和节奏,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书法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毛笔、宣纸、墨水、砚台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水、砚台、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书法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毛笔的历史、种类及制作过程。
(2)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画、结构等。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毛笔的使用技巧和书法的基本笔画。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和书法基本笔画。
4. 例题讲解(1)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书法创作。
(2)分析古诗的结构,确定字体、大小、布局等。
(3)示范创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的毛笔和书法2. 内容:(1)毛笔的历史、种类及制作(2)书法的基本知识(3)毛笔使用技巧与书法基本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一首古诗为题材,进行书法创作。
2. 答案要求:字体、大小、布局合理,笔画流畅,富有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提高书法水平。
初中美术冀美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中国的毛笔和书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毛笔的特点,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体会毛笔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书法的学习,能够了解辨识主要书体,进行笔画练习或临摹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书法艺术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用毛笔写字,虽然他们平时通过各种媒介对书法多少有点儿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于书法是零基础。
只有个别学生参加过书法练习班。
学生书法基础差异较大。
但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欲望强烈,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表现及审美能力,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书法的起源、发展,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书法,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不同水平及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能够辨识主要书体。
2、教学难点:进行笔画练习,在习字中体验用笔方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导入新课
课件视频播放:
奥运开幕式片段——“汉字五千年”提问:在影片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不同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二、讲授新课引入课题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
这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呈现出不同的风韵。
这。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稍后的金文,至今己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基本上都合乎“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原则,属于古文字。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则成为单纯的文字符号,属于今文字。
书法家一致认为:字体称为艺术要有两个条件,一求其形体之正确表达,以济实用,二求其赋予了形体以艺术生命。
按照这两个条件,甲骨文、金文似乎更重实用,因此,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秦汉时期人们所写的篆书和隶书开始的。
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字体基本稳定下来,于是,人们在写字时才开始注重其形态的艺术性。
中国书法从字体类型上主要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
下面我们介绍这五种字体的演变过程、特征及著名碑贴。
1、篆:起源于周末,流行于战国时的秦国一带,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退,习惯上人们指导东周时秦国的石刻称为大篆,将秦始皇时流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把汉代篆书称为汉篆。
大篆的代表作是《石鼓文》(79页)、小篆相传是李斯创造的,其代表作是《琅琊台石刻》、《泰山刻石》。
汉篆的代表作是《祀******山碑》。
2、隶:隶书又称为八分。
古文“八”与“分”两字同义,八分之名就是因婚姻法书字体的点、画和结构象八字分别相背而得名的。
隶书是在篆书和秦隶的基本上演化而来。
到了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采用,经过一百年的时间,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隶书的没落始于东汉末和三国时代。
3、楷:又称为正书,因为楷与正都有标准的含义,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正楷。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
并作为正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
楷书与隶书相比,点画形式更加丰富,出现了新的笔画。
楷书的发展历史相当复杂。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大量抄写佛经使小楷很快从汉隶中发展起来。
到三国时己相当成熟。
50个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神奇的中国文字,或飘逸,或沉郁,或雄健,或精细,山川风物尽皆蕴含其中。
5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
“和”字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
传说创造了中国文字的仓颉一最小的数字,在正整数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数;又是最大的数字,意味着“一切”.始终如一的字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稳定与持久。
天时而表示具体的人的头顶,时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任根源于古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有着深厚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
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阴本义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与阳相生相克。
阳本义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昼、热、男、生,与阴相生相克。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是阴阳。
日中国历来有日神和火神崇拜。
光明、文明,一直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于天。
作为时间单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义。
日在天上运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词汇中。
月自然界的月亮一圆一缺相隔30天,与日相对应,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
关于月有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并通过对月变化的观察,产生了月蚀的知识和记载,以及对月的祭祀及礼仪等。
山地上所突兀者,人间所仰望者,为山。
山被中国人赞美成有脊梁的阳刚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征。
水五行之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要素。
水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求治”的哲学思想。
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
汉字毛笔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中国汉字书法情感是中国情感本位文化的价值表达和表现形态,中国汉字书法情感是以书法为载体展现的人类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
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希望你们喜欢。
欣赏:1楷书: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异,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竭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2行书:第一,形体统一。
此指字体、造型的统一。
行书的字体应表现行书的特点,不能把篆体、隶体照搬进来。
即使用楷体,也不能用严格意义的楷书,只能用楷书的繁体字,而用行书笔法,否那么就不协调了。
结体造型统一,是指行书结体或肥或瘦,或扁或长,或纵势或横势,或错落或平整,都要在主体统一下加以变化,比照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但不可生硬,总之要在协调下求变化。
第二,用笔统一。
即要在一幅作品中始终统一用行书笔法,而且要用一家笔法,做到笔法的一致性,一种风格。
学行书者往往学过多家用笔,容易杂用,用得不好即会产生风格不统一。
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肥或瘦,或肥瘦兼顾,或方或圆,或方圆兼顾,或横势开拓,或纵笔凌厉,总要在一种笔法为主下求变化,笔法线条之间相互协调,和谐一致,有统一,有变化。
第三,章法统一。
是指结体大小、虚实、纵横、平整、错落等方面,要在一幅作品中统一协调。
当然统一并不是要求整齐划一,不是死板而无生气,而是说始终如一地前后协调变化,关键在善于处理协调和变化的关系,不可生硬,不可比照重复单调。
中国的毛笔和汉字
_______教学设计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练习法
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一门以文字为素材的抽象的线条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书法大家、名作迭出。
课本以书法的发展历程为线,以历代书法名作为面,综合叙述了文字的各体发展,向学生讲授时以文字、书法发展和书作的年代发展分别向学生讲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书法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书体均已出现。
另外,课本还对书法的表现形式有所阐释。
为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水平,特意让学生做一简单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教具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用具:
毛笔、毛边纸、墨、报纸及课下准备的各种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书法作品,提问:范画上是什么字?用什么笔写成的?学生回答,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书法文字发展简史: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打出文字各体幻灯)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连绵草)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这几种是今文字系统的典范(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欣赏经典作品及书体的形式特征:
(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纯古可爱。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
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具有装饰美。
( 2)今文字(在讲授之前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对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认识?自己都见过哪些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四周平稳,刚劲沉着,给人以“长袖善舞”的美感是汉碑方笔的典范。
行书黄庭坚《松风格诗》打破纵向的拘谨,挥洒自如,神闲意浓,凝练飘逸,兼有楷、草的特点。
狂草字型变化丰富,气势奔放书写
速度快,怀素《自叙帖》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
楷书《醴泉铭》结体端庄、遒劲有力、浑穆高简、清雅秀丽,历来是学习楷书的范本。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3、认识毛笔:
毛笔是中国人书写和作画的传统工具。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毛笔,看它的结构由哪两部分构成?(学生回答)。
那么笔头由笔锋、笔腰和笔根三部分构成。
我们用手感受一下笔豪,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感觉很软。
”“有点硬”……老师总结:笔毫分硬豪(狼毫)、软豪(羊、兔豪)、兼毫(大、中、小白云)。
汉字书写最重要的讲究笔画、结体和章法以及笔墨趣味。
4、正确的坐姿与书写姿势:
①头正:字正。
②肩平:自然。
③胸挺:大方。
④腰弯:放松。
⑤足安:字稳。
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做到指实掌虚控制好毛笔是写好字的关键。
5、基本笔画的书写:
以“永”字八法图例(打出幻灯)及教师示范,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练习横、竖的基本笔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基本笔画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永字八法)。
练习以前请学生谈一下自己对作业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师进行当场示范演习,学生明白作业要求以后再进行作业练习。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以优点为主,适当的指出影响学生作品进一步发展不利因素(如用笔方法、用笔习惯等)。
三、小结:
根据板书简述本课内容,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四、板书设计:
(一)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二)欣赏经典作品及书体的形式特征
(三)认识毛笔
(四)正确的坐姿与书写姿势
(五)基本笔画的书写
教学反思: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作品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