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审核案例11
- 格式:pptx
- 大小:266.03 KB
- 文档页数:5
20个超经典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案例及分析20个超经典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案例及分析【案例1】某厂产品声称执行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产品的检测温度为25C士1oC,湿度<60%”。
但是审核时发现检验室并没有温湿度控制手段。
审核员问:“温湿度问题如何解决?”检验员说:“上次审核时已给我们开出了不合格报告,由于考虑到资金紧张,而且同行业其他厂对该产品的检测也不考虑温湿度的影响,另外该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我们可以参照执行,进行一些改动,因此决定将该条件删除。
”检验员出示了厂经理办公会的决定,取消对温湿度的要求。
在销售科,审核员看到与顾客签定的销售合同上,填写的产品执行标准仍然是该国家标准。
案例分析:国家标准有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对于推荐性标准,是建议企业采用,没有强制要求。
但是如果企业对外声称是执行的GB/TXXXX,则该标准对于企业就是强制性的了,即要求企业百分之百执行该标准,否则不能声称执行此标准。
当然,可以说是“参照执行GB/TXXXX 标准。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某乡办企业承接开关厂开关柜箱体的焊接加工,审核员发现焊点间距分布不均匀,问工人:“工艺指导书对于焊点间距有没有规定?”焊工回答:“工艺没有规定,我们都是很熟练的焊工,凭经验就知道应该掌握的焊接间距。
”审核员在查看《焊接工艺》时看到对于箱体每边有焊接点数的规定,但没有间距要求。
但是在检验科查阅《焊接检验规程》时看到规定:“焊点应该分布均匀,两点之间距离应为10cm土2cm。
”上述两份文件均由总工程师批准。
案例分析:本案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检验规程》对焊接的要求不同,说明文件之间没有协调一致,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这种情况在审核中经常发现,原因在于领导在审批文件时,只是履行形式,没有认真地把文件审查一遍,以便将不合理或矛盾的地方排除。
过程审核案例产品试生产中
1、首先,物料部分,要检查物料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确保物料的安全性和质量;
2、然后,技术准备部分,根据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开展定性评估,分析工艺加工条件、设备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技术等;
3、之后,实施预处理工序,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和使用环境,依据设备设定运行参数,确保产品表面有足够的耐蚀性或抗静电要求;
4、然后,进行夹具校验,根据产品加工技术要求和精度要求,检查夹具加工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5、最后,实施质量检验,严格按照性能指标或其它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过程分层审核周检查表(中层)审核时间: 年 月 日审核组长:年 月 日编制: 审核:批准: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审核时间: 年 月 日审核组长:年 月 日审核时间: 年 月 日审核组长:年 月 日审核组长:年 月 日审核组成员:年 月 日过程分层审核日检查表(基层)审核组长:年 月 日过程分层审核日检查表(关键重要工位)审核时间: 年 月 日年 月 日审核组成员:过程分层审核结果对策措施评估报告报告人: 审核:批准: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审核区域: 编制: 批准:说明: 如审核提问不适用则在"结论"栏内填"NA", 没有偏差则填"Y",发现偏差且审核时即解决则填"NC", 发现偏差但审核时未解决则填"N". 审核符合项数为审核结论Y项数加NC项数.工序审核项目级别频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技术员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设备管理员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检查员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检查员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班长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班长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班长天/次5S主管15/次部长月/次班长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班长天/次主管15/次部长月/次车间工具柜,料盒,材料定置摆放?工装,备件,货架,周转工具整洁,干净?地面干净,无油污,杂物?员工穿戴整齐,干净,操作规范?分层审核检查月计划作业规范技术文件是否适用和有效?与过程参数、产品是否一致?设备、工装是否按要求点检?产品是否有标识、自检、首检记录是否完整?车间质量记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生产现场无杂物,通道顺畅?。
过程方法审核完整实例(ISO9001:2015)一、案例发生背景审核组在201X年1月10日监督审核时,抽查销售部201X年12月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发现一条ABC有限公司反馈的“巷道超前支护支架有个别焊缝开裂,经现场修复满足使用要求”信息,调查结果为:满意。
这一审核发现,在内部沟通时引起了审核组的注意,认为:尽管顾客给出的是满意的调查结果,但从顾客反馈的信息来看,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某些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焊缝开裂。
审核组针对这一审核发现,在内部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下一步审核的思路和关注点,在审核过程中对:8.5.1 工艺文件的指导性【法】;7.2 操作人员的能力【人】;7.1.4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环】;8.5.4 母材、焊材的管理【料】等加以关注。
并运用过程方法实施现场审核。
二、案例发生原因、审核发现和沟通1、审核发现与沟通在工艺部与工艺员交谈了解到,工艺员对焊接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焊接工艺规范中的焊接参数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未经筛选也未进行焊评,直接编入文件中提供生产现场使用。
当问及工艺员,未经实践和评审的焊接参数能否起到指导作用,工艺员说:“我们的焊工都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焊接技术比较娴熟,又有专业部门发的证书,有能力完成焊接作业,对焊缝质量有保证”。
通过现场了解,证实了客观上是以焊工的能力弥补焊接工艺的不完善。
在生产现场检查用于指导“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ZQL2×200/18/35 型)、掩护式过渡液压支架(ZYG6000/21/42 型)的焊接规范GY-ZY-2011-09:规范对接头形式、材料牌号、规格、焊缝层次等,未作出针对性说明,不能有效指导施焊产品的生产过程。
现场询问:王***(证书号:********)、张***(证书号:*********)两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如何确定焊接参数?王师傅说:“工艺文件给出的焊接参数我们只能作为参考,焊接时根据不同材料和接头形式凭经验来选择焊接参数。
审核案例精选(精选五篇)第一篇:审核案例精选1、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提高成品合格率。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他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这是指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2、某厂程序文件规定:“工厂在一年时间间隔内最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审核员在质量管理部审核管理评审实施情况时,管理部经理说在最近一年内只组织了一次管理评审,是在6月15日进行的,并出示了一份《管理评审报告》,报告内容仅涉及了该厂近期要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的讨论情况。
管理部经理说:“由于最近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因此这次管理评审主要讨论了新生产线的有关情况。
”审核员要求查看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经理说:“记在笔记本上。
”审核员查看笔记本,看到6月15日召开的是总经理会。
管理部经理说:“我们就把这次办公会当作了管理评审”。
3、审核组在对公司领导进行审核时,要求管理者代表对于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自身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介绍。
管理者代表说,我主要是保证作用,具体工作都由质管部组织进行,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找我。
4、公司质量手册规定由办公室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控制。
审核员要求办公室主任介绍这方面管理的有关情况,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只管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
”并且出示了公司培训年度计划及按计划完成情况。
审核员要求了解公司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人员的名单,办公室主任说:“这些应该归人事科管理。
”审核员请陪同人员到人事科取有关人员的名单材料,人事科长说:“我们不管这些事,我们只管人事档案和人员招聘。
”11、在印刷厂车间,审核员看到墙上挂不《显影机操作规程》,上面第三条规定:“当显影机长时间不用时,应将胶辊上方的弹簧放松,使胶辊处于悬浮态,以防止胶辊变形。
”审核员要求操作工按此规定示范一下。
质量认证审核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认证审核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专业性。
质量认证审核是企业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生产流程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下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质量认证审核案例,来探讨在审核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案例背景介绍:某家制造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同行业竞争中不占优势。
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该企业决定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然而,在认证审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不规范:在审核过程中发现,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得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密切,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和工作效率低下。
这是企业在认证审核中的一大障碍。
3. 员工培训和意识不足:另外,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意识普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员工对ISO9001认证的要求和意义不够清晰,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差错和失误。
4. 供应链管理不规范:在审核中还发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够规范,供应商选择和审核不够严格,导致原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 内部流程缺陷和风险控制不到位:企业内部的流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生产流程中存在浪费和漏洞,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企业在审核中需解决的难题。
6. 解决方案之一: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7. 解决方案之二: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普及,提高员工对ISO9001认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生产流程的规范和质量的稳定。
8. 解决方案之三:另外,企业也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审核和评估机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QMS审核案例(4.1)〖案例001〗某四星级饭店有南、北两栋楼,南楼设施较北楼差些,房价也便宜些。
一天客人张先生住进南楼,因旅途劳累,不愿到餐厅就餐,于是打电话到餐厅要求送餐到客房。
但是餐厅值班员回答:“对不起,先生,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
”张先生大为不满地问道:“既然是四星级饭店,即使南楼较便宜,也应该有送餐服务。
”值班员回答:“对不起,先生,这是本饭店的规定。
”案例分析:根据《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 14308——1997)的6.4.8条款的规定“v.有送餐菜单和饮料单,24h提供中西式早餐、正餐送餐服务。
……”虽然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是饭店一旦采用即变成强制性的标准(因为饭店已经被评为四星级),应该百分之百地执行标准的规定。
因此饭店规定对南楼不提供送餐服务就违反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应立即更改。
本案违反了标准“1.1总则”的“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及“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
〖案例002〗某公司生产系列高压硅堆,据总经理说他们生产的都是定型产品,因此没有设计开发的工作。
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看到一位技术员正在对某种新型高压硅堆进行测试,审核员问:“这是定型产品吗?”技术员回答:“这是我们刚刚由外单位引进的新产品,目前正在工艺调整阶段。
” 审核员问:“对于工艺的转化你们做了哪些工作?”技术员答:“由于该类型产品我们从来没有生产过,而且还要增加一些新的设备,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工艺科的指导下已反复做了十几遍试验了,估计最近就可取得成功。
”审核员要求查看这方面有关的技术资料,例如产品的立项、策划、工艺转化的记录等等,技术员说:“我们没有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这方面的记录很不规范。
”审核员问公司经理:“为什么不把设计开发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经理回答:“听说标准对技术开发的控制要求很麻烦,因此我们就不纳入管理了。
审计案例20个1.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案例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透明、财务报表不真实、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外部的质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该企业存在多项违规操作,包括滥用资金、违规开支、虚开发票等,涉及金额巨大。
经过调查,公司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2. 网络安全审计案例一家互联网公司发现其网站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影响业务运营。
为了查明黑客入侵原因并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公司决定进行网络安全审计。
审计工作发现,公司网络安全措施存在一定漏洞,黑客入侵采取的是钓鱼链接的方式,管理人员对网站的安全性认识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加强了服务器的加密保护、邮箱的反垃圾、病毒、反钓鱼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同时,组织员工对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是影响公司市场表现和股东信任的关键因素。
某上市公司在几年来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虚报利润,并未披露涉嫌违规的问题,公司因此被处罚并受到了市场的严重惩罚。
为了重新恢复市场信任,公司决定进行财务审计,并进行全面公开的承诺,解决相关问题,修复公司的声誉,并保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审计案例在税收领域,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纳税人之一。
某个体工商户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逃税行为,利用虚假账簿等手段实施偷税漏税。
税务部门决定对该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多种偷税逃税行为,其中包括虚假账簿,漏报应税收入,违规扣除费用等。
经过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追缴了所欠税款并付出了相应的罚款,企业被要求规范管理。
5.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案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较弱,存在管理混乱和账务不清等问题。
某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实际受益人不明、账务不规范的问题,财务报表存在虚报、计算错误和漏报等错误。
ISO9001:2015审核典型案例分析1.审核员在销售部查阅到201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了13份合同,审核员要求查看对这些合同进行评审的记录,销售经理说:“所有的合同都评审了,但我们没有书面的评审记录,我们单位的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所有的合同评审都在网上进行,评审之后认为可以满足要求时才签订合同,但评审记录都从计算机中删除了,没有保存。
”不符合:8.2.3.2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下列方面有关的成文信息:a)评审结果。
不符合事实:查阅销售部2014年一季度与顾客签订的13份合同,要求查看这些合同的评审记录,销售部无法提供。
不符合性质:一般不符合。
2.审核员在加工车间看到三名质检员在进行抽样检测加工好的工件,发现三名质检员对工件抽样的比例不一致,审核员问为什么?一名质检员说:“因为没有对这种工件的抽样比例作出规定,我们都是凭经验进行抽样检验,好在这种工件加工质量挺稳定,多抽一点和少抽一点没什么关系。
”不符合:8.1 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b)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1)过程;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不符合事实:三名检验员的抽样比例不一致,组织未对这种工件的抽样比例作为明确的规定。
不符合性质:一般不符合。
3.在成品车间,审核员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H-15型产品,检验员介绍说:“H-15型产品是抽检,通常200件为一批,抽10件检验。
”审核员问:“都要检验哪些项目?”检验员将H-15型产品的检验指导书拿给审核员看,审核员看见检验指导书上规定:H-15型产品200件为一批,每批抽20件检验。
检验员说:“每批抽20件检验工作量太大,我们抽检10件的检验记录很清楚,你可查看,没有不合格的。
”不符合:8.1 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第6章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不符合事实:在成品车间,看到检验员正在检验H-15型产品,检验员介绍说:“H-15型产品是抽检,通常200件为一批,抽10件检验。
ISO质量管理体系50个审核案例1.组织制定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手册,审核员对其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2.一家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供应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审核员要求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
3.审核员评估了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发现了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推动企业加强质量控制。
4.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遭到了异常,审核员要求企业重新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5.审核员对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确保项目质量符合标准。
6.一家医药企业的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隐患,审核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产品质量。
7.审核员对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质量检验程序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8.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出现问题,审核员建议企业采取措施加强供应商管理。
9.审核员对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0.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质量不稳定,审核员要求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流程的优化。
11.审核员对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厂房环境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善意见。
12.一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测试方法存在问题,审核员建议企业进行优化。
13.审核员对家汽车制造商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4.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包装没有遵循标准,审核员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15.审核员对家建筑公司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6.一家医药企业的出厂检验记录不完整,审核员要求企业进行记录的完善。
17.审核员对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设备维护计划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18.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包装过程中存在问题,审核员要求企业进行操作规范的制定。
19.审核员对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员工培训记录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20.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变更处理不规范,审核员要求企业进行流程的优化。
21.审核员对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设备校准记录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过程方法审核完整实例(ISO9001:2015)一、案例发生背景审核组在201X年1月10日监督审核时,抽查销售部201X年12月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发现一条ABC有限公司反馈的“巷道超前支护支架有个别焊缝开裂,经现场修复满足使用要求”信息,调查结果为:满意。
这一审核发现,在内部沟通时引起了审核组的注意,认为:尽管顾客给出的是满意的调查结果,但从顾客反馈的信息来看,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某些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焊缝开裂。
审核组针对这一审核发现,在内部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下一步审核的思路和关注点,在审核过程中对:8.5.1 工艺文件的指导性【法】;7.2 操作人员的能力【人】;7.1.4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环】;8.5.4 母材、焊材的管理【料】等加以关注。
并运用过程方法实施现场审核。
二、案例发生原因、审核发现和沟通1、审核发现与沟通在工艺部与工艺员交谈了解到,工艺员对焊接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焊接工艺规范中的焊接参数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未经筛选也未进行焊评,直接编入文件中提供生产现场使用。
当问及工艺员,未经实践和评审的焊接参数能否起到指导作用,工艺员说:“我们的焊工都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焊接技术比较娴熟,又有专业部门发的证书,有能力完成焊接作业,对焊缝质量有保证”。
通过现场了解,证实了客观上是以焊工的能力弥补焊接工艺的不完善。
在生产现场检查用于指导“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ZQL2×200/18/35 型)、掩护式过渡液压支架(ZYG6000/21/42 型)的焊接规范GY-ZY-2011-09:规范对接头形式、材料牌号、规格、焊缝层次等,未作出针对性说明,不能有效指导施焊产品的生产过程。
现场询问:王***(证书号:********)、张***(证书号:*********)两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如何确定焊接参数?王师傅说:“工艺文件给出的焊接参数我们只能作为参考,焊接时根据不同材料和接头形式凭经验来选择焊接参数。
有效改进不符合提高型材合格率本审核案例运用过程方法,从过程结果-目标偏离入手,追溯目标偏离的原因,聚焦产品不符合处置,抓住影响挤压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模具的制作。
从而促进受审核方有效处置不合格,改进工艺优化模具,提升型材合格率,达成质量目标,降低质量损失,满足客户订单要求。
审核依据:GB/T19001-2016审核范围:铜板、拉制铜棒、挤制铜棒、拉制铜管、挤制铜管的生产。
审核过程:生产过程审核场所:生产部、生产车间部分的审核。
一、审核发现1)审核员先从过程结果入手,在生产部与**经理交流并查阅2017年月度目标达成情况。
型材车间目标设定:连挤平排合格率78%;抽查2017年9月连挤合格率76%;偏离了目标值。
其它月度连挤合格率低于目标的情况。
与生产经理交流了解到:挤制异型材需要开制模具,连续性加工少,模具频繁更换,导致合格率偏低。
针对目标未达成情况,正在查找原因,但尚未制订具体的对策。
2)审核员带着目标偏离的疑问,欲寻找其背后的原因。
在挤压车间现场观察:正在进行拉挤作业,型材规格4*70,挤压温度参数符合工艺规程,设备自带温度、电流超限自动报警功能以防止人为错误。
操作人员王师傅加工4根合格,又加工一根同规格的型材时,自检发现铜排边部有碎边、拉毛现象,便停下作业,发现造成产品碎边、拉毛不合格的原因是模具有划痕,遂对模具进行打磨修复。
并将不合格品剔除进不合格区,判定报废。
审核员询问该不合格件如何处置?王某回复后续采取回炉融炼的处置措施。
审核员再问,是否有不合格的处置记录,王某回复:没有。
进一步了解针对其它报废品也未有不合格处置记录。
陪同人员认同这种作法:不合格未流转到下道工序,在公司直接进行回炉处理,对于判废的产品不再形成不合格处置记录,言下之意这种处置效率较高,不需要再去记录分析。
审核员意识到这种做法违反GBT19001-2016标准8.7的规定,未留下不合格处置记录,不利于公司进行原因分析和后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