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杨长汉1

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理论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

(一)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局限性

我们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假设条件,就是证券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所谓资本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对证券进行合理的、最优的定价,同时这里的投资者也是“风险厌恶者”(Risk-averse),他们要求的高收益是与其承担的高风险相挂钩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是一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假设。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合,比如Tversky(1990)发现,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如果遭受的损失越大,他们越倾向于进行冒险投资,也就是说具有赌博精神,这一点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中的风险厌恶者是相矛盾的。同时,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讨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以及它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都证实了他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离,而市场是否有效也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有悖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具体情况有:

1 对于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而现实中表明,投资者不一定能对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往往是在他们获得信息以后,先观察信息出现后证券的最近变动趋势,然后再对信息作出反应。这一反应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

2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但现实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某些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冒险的行动,导致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出现。

3 对于信息的反应程度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做出的反应也是正确的。但在现实中,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于新信息的出现,他们做出的反应会受到自己“主观判断”的影响,这有可能导致他们没有对

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由此引起市场中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

因此,可以看出,“理性经济人”是一种简化的和理想化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从表面上来看有助于逻辑推理,但由于和现实条件相差太远,将该假设条件用于现实分析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误导,因此我们要慎重看待这一假设条件。

(二)“有效市场”定义上的理论局限性

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市场上的可获得的信息能够充分的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对“可获得的信息”和“充分反应”做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吉尔斯得姆和米尔曼(1975)、鲁宾斯坦(Rubinstein,1975)、格罗斯曼(1976)、法马(1991)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但他们的观点还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可获得的信息”和“充分反应”进行重新界定,由此统一学者们的研究范式。

另外,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有可能产生与市场效率定义的不符合性。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市场是弱式有效的,但这一结果可能无法满足半强式有效的条件,更进一步,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是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但这一结果也有可能无法满足强式有效的条件。实证检验的结果是要判断市场是否有效:要么市场是有效率的,要么是无效率的。但检验结果是弱式有效的市场有可能不是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但在这一检验结果中是否能判断市场就是“有效率的”?这在理论上还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对每一类型“有效市场”的检验结果均不能清晰的得出“市场是有效的”这一结论。

(三)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无成本获得信息”的理论局限性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假设条件假设信息的获得是无成本的,这一假设前提受到了现实条件的质疑,在对该条件的反驳中,最著名的研究就是格罗斯曼(Crossma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z)在1980年发表的一篇文献2,他们认为,在现实中信息不能免费的获得,搜集信息是有成本存在的.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说法,如果此时证券的价格完全反应信息,那么不仅得不到任何收益,投资者还将遭受获取信息的成本,因此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完全反应信息,因为投资者不可能在明知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所以在市场中存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必须存在能够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成本的超额收益,如果超额收益在完全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本后就不存在了,市场则可以看做是有效的,如果超额收益无法完全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超额收益不仅不存在,投资者还将遭受损失,这将导致市场无效。如何处理超额收益和市场有效之间的关系,至今而言还是难以回答2Grossman, J.Sanford, and Stiglitz, E.Joseph, 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0),393-408.

的,这一研究成果也被称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

(四)市场中套利机制的限制性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还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就是市场中的套利机制不存在任何局限性。弗里德曼(1953)曾经指出,即使市场中有一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只要市场中有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并且没有套利机制限制,理性投资者就会通过无限的套利机制使证券的价格趋向均衡。同时,即使市场中的非理性交易者发生高买低卖行为,但由于理性投资者的存在,他们在与理性投资者的博弈中往往处于下风,因此在遭受损失后就会退出市场,所以市场中证券资产的价格最终会趋向均衡。

在整个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中,套利机制是其理论体系可以存在的支柱之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套利机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套利机制认为人们在不获得资金的情况下就会获得无风险套利利润,同时不需要保证金,即使需要资金,投资者也可以无限制的获得所需的资金,而在现实中,任何套利交易都必须有保证金,并且获得资金不是无限制的,资金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

其次,套利机制认为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可以获得无风险利润,所有的交易都是无风险的。而在实际中,证券资产的交易都是具有风险的,套利交易并非经典理论中所说的无风险交易,风险的存在也会产生对套利交易的限制。

(五) “混沌经济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挑战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信息能够充分和准确的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这种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但“混沌理论”认为,变量之间一般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现象被1987年10月爆发于美国股票市场上的“黑色星期一”所证实,这一天导致了股票市场的过度动荡,由此动摇了学者们和投资者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看法,也动摇了基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这里股票价格的过度暴跌明显是一种非线性趋势。

从此以后,“混沌经济学”越来越多的被用来进行股票市场中的检验,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就是一个基于“非线性关系”的金融计量检验方法。

(六) 实证检验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挑战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表现出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不一致性,各种各样的市场“异常现象”发生,这导致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 股权溢价之谜

股票的收益一般会超过无风险债券的收益,这一超过的部分叫做股权溢价。传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