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中国的海洋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11
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它的沿海地区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是仅仅利用了不到一半的海洋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海洋资源种类在中国的海洋资源中,以渔业资源最为丰富。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获量国家,渔船数量和渔民人数也位居全球前列。
除此之外,沿海地区还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其中南海是中国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也是中国的海洋资源之一。
海洋资源分布中国的海洋资源分布得非常广泛,除了东海、南海、渤海和黄海等沿海地区,还包括岛屿和海湾。
其中,南海拥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另外,中国的东海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而黄海和渤海则主要以渔业资源为主。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部分地区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逐步发展,但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同时,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中国的海洋资源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还需要面对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包括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等。
在未来,中国需要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加大投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
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加大投入,中国有着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海陆分布、地理位置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海洋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开发利用现状,学会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2.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实际情况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准备海洋资源的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让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章节课题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保护海洋资源的主要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流程与知识点师生双边活动个性化修改一、温故互查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解决措施是什么?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其解决措施是什么?二、情境导入设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吃过哪些海产品呀?(学生回答)这些都属于海洋中的生物资源,除此以外,海洋资源还有哪些类型呢?三、明确目标四、设问导读(一)阅读课本79页第1-3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发展海洋资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气候入手分析)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展示图片)3、我国四大渔场分布在哪里?1.师生探究台湾岛上布袋盐场形成的气候条件?2.探究: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的成因。
探究方法:查阅资料,了解渤海西海岸的海域环境,从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分析成因。
从地图中标注位置。
4、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产量的多少?主要品种有什么?拓展:我国四大渔场的形成(教师讲解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原因)(二)指导学生阅读79-80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2、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主要化学资源有哪些?3、我国开发利用的盐场主要分布在哪儿?4、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化学资源的开发有方式什么不同?(三)阅读81页课文,让学生思考:1、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什么严峻问题?2、造成局部海域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哪儿?3、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视频播放赤潮对海洋的危害)4、我国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渔业资源的衰竭?(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对海洋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进行总结。
五、自学检测:完成随堂练习选择题1-8题小组长负责整合合作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并记录成员主要的疑问。
第三章第四节中国海洋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理解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4)记住我国主要的渔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记住我国四大盐场,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近海油的分布。
(6)了解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能力培养: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的四大渔场、四大盐场和近海油田的分布。
教学难点: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讲、议、练结合。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
其中荒漠和沼泽也属于土地资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
(讲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P66),人们在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都离不开土地。
(板书)一、人多地少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提问)请大家根据下列几个问题,阅读课本P66的内容(1)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土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多少?(2)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讲解)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中国人口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所以可以看出“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P66)。
(板书)2、“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6活动1、2题(讲解)(1)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但山区面积比美国多,而且干旱、高寒地区分布广,所以耕地总面积比美国少,再加上人口远比美国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2)虽然印度陆地面积明显小于中国,但平原和平缓的高原分布广阔,而且印度人口目前没有中国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
(过渡)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是比较齐全的,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参考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参考教案《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2.了解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案例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5.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合理与否,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人格(绿色人格)”。
【重点、难点】1.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2.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 找朋友激发学生兴趣生物资源海盐矿产资源蟹化学资源石油二、明确目标多媒体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丰富的海洋资源A.生物资源[学习任务一] 1.阅读P79页前4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生长繁殖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3)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有哪些?四、精讲点拨知道我国的四大渔场吗?其中哪个渔场最大?结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
)[过渡]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B.丰富的矿产资源[学习任务二] 1.阅读P79页五、六两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的储量怎样?[过渡]我国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化学资源呢? C.化学资源 [学习任务三]:1.阅读P80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有哪些?(2)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在哪儿?为什么?著名的盐场有哪些?五、拓展延伸1.海洋里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而且还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海浪、潮汐、风能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海洋资源这一块,可能还处于较为陌生的状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海洋资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
3.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海洋资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海洋资源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
2.难点: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海洋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海洋资源的动画短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分析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海洋资源的问卷,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的海洋资源1.种类:渔业、矿产、能源、旅游等2.分布:沿海地区及海洋内部3.开发与利用:适度开发、可持续利用4.重要性:支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生5.保护措施:加强立法、执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海盐生产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主要盐场和近海油田的分布。
4.树立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2.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的分布和成因。
3.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朗诵一篇赞美大海的诗或短文,以激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渴求。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大海是生命之源,她不仅美丽,而且十分富饶。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并了解的,就是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这节课的引入,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或从学生日常所知的海产品来引入。
(讲授新课)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学生阅读课文引言。
教师提问:“天然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源的源泉”,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答案:这几句话分别说明海洋中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盐类资源(如从海水中提取的食盐)和海洋能源。
2.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挂图。
读图提问:①我国东部濒临哪几个海域?大陆海岸线有多少千米?②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特点是什么?③我国海域南北跨哪几个温度带?以此说明我国有辽阔的海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
3.学生自学:运用课文中的三组数字,从海洋水产、海底石油和海洋能源、沿海滩涂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自己得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
4.教师讲述: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还很低。
这也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因此,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为人类服务,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讲述这段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海洋意识。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日本北海道和加拿大纽芬兰岛等地的海域,为什么会形成著名的渔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因为有寒暖流交汇。
《中国的海洋资源》优教学案【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2)中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大陆架渔场几乎占世界已开发大陆架渔场面积的l/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_______最大。
(3)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品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中国海洋石油资源中国近海蕴藏有大量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不断有新的____________被发现。
3.中国海洋矿产资源中国滨海______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化学资源从海水中提取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元素,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海盐生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为著名。
二、海洋资源的保护【拓展阅读】我国四大渔场及形成北部湾、黄渤海渔场的形成条件:位于大陆架水域,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形成渔场。
南海沿岸渔场的形成条件:位于大陆架;沿岸有河流(珠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海洋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海陆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表、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如海滨风光、海洋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展示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