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勾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样本
- 格式:docx
- 大小:9.75 KB
- 文档页数:3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目录附表一《杭州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表》1.总则1.0.1(编制目的)为适应《城乡规划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新要求,科学地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一、规范杭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空间资源分配安排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以及浙江省、杭州市有关规范性技术文件要求,结合杭州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工作,制定本技术规定。
1.0.2(适用范围)本规定与《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相配套,适用于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
1.0.3(技术思路)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分层控制为核心,以图文控制为方法,以分程度控制、分级审批、分类控制、分期控制为技术手段,对一定时期内各规划单元的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指导规划实施和管理的规划文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一套图管理”。
1.0.4(规划单元划分)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行政辖区全覆盖。
其编制范围、项目名称和编号,按照《杭州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执行,并做好与相邻单元之间的无缝衔接。
1.0.5(规划内容)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分层规划控制。
将地域划分为单元——街区——地块三个层次。
单元层次重点控制六线(即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紫线、公益性公共设施橙线和城市黄线等六线),街区划分及主导属性确定,以及单元建筑限高控制、特别意图区控制、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街区层次重点控制建筑开发总量、居住人口总量、街区绿地与开敞空间;地块层次规定地块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交通出入口方位等内容。
1.0.6(用地控制方式)对六线及保障性设施和街区公共绿地,针对不同的要求,分别采用实位控制、虚位控制、点位控制和指标控制等方式,并在图则中分别用实线、虚线(或实线加标注)、点、指标标注的形式表达用地控制的不同要求。
《杭州城北勾庄新区概念性规划》概要一、规划范围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组团内,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城市主干道莫干山路,北至杭州绕城高速,南至余杭区行政边界。
涵盖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大松树区块等,规划总用地21.2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规划建成集“现代物流、大型购物、商务办公、都市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1)现代物流:有效利用高速公路网络形成的大交通优势,依托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在规模和科技领域均营造国内首屈一指之地位。
(2)大型购物: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设,满足杭城都市人多元化购物需求,与南部武林商圈呼应,错位发展,构筑“品味、多元化”大型购物中心。
目前已出现主城区周末拼车至本区农副产品市场集中购物的现象,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家庭日常集中购物区在城郊、城中主要为精品购物的商业布局形态,本区在现有农副产品市场先行的优势下,可发展成为城郊家庭日常生活集中购物区。
(3)商务办公:强化楼宇经济,打造生态商务办公区,利用“秀”的风景与文化,营造城北运河之畔的CBD;(4)都市工业:深化落实杭州市“3+1”现代产业体系和“衔接上海,打造第二总部经济”的战略理念,营造杭城北部创意产业基地。
(5)文化旅游:挖掘运河文化精髓,衔接良渚文化、西湖文化,古今融合,彰显城北神韵,打造秀美城区;(6)休闲居住:伴随轨道交通的开通和楼宇经济的开发,人流集聚效应明显。
同时借助生态水域景观,打造杭州城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宜居型现代化社区。
三、发展目标使勾庄区块成为经济增长点、城市开发热点、景观特色亮点和政府财政收益点。
四、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两脉、四带”的功能结构。
一主:依托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在中部形成新区主中心区。
四副: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区,西北、南部两处居住片区,依托运河大松树码头形成的港口物流区。
两脉:运河文化景观脉,由运河向新区内部延伸的城市发展脉。
余杭区良渚镇勾庄中心小学五年发展总规划(2009-2013学年)一、学校概况(一)基本情况良渚镇勾庄中心小学始建于1910年,是目前我区人数最多的农村小学之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下辖肇和小学、运河小学两所分校。
全校六个年级55个教学班,2228名学生,119名教师,大专学历45人,占教师总数的38%,本科学历63人,占教师总数的53%,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74人,占62.5%,党员21人,占18%。
余杭区“课改之星”1人,杭州市教坛新秀5人,余杭区学科带头人3名,余杭区骨干教师14人,余杭区教坛新秀16人。
目前肇和小学正按照省万校标准化一类学校开始建设,运河小学也已按照省万校标准化一类学校上报上级部门审批,不久将形成与中心小学同等规模的三校鼎立的格局。
04年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的学校办学特色,并于08年被区教育局,区科技局评为“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学校还是省课外导读先进学校,杭州市示范学校,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目前获得的各级各类集体荣誉达四十余项。
学校正朝着品牌建设迈进。
(二)现状分析1.办学优势:形成了初具雏形的团队文化经过近十年的学校文化营造,勾庄小学形成了特有的“团队文化”——“理性,和谐”是勾庄小学人文精神的核心,“负责,多元”是勾庄小学科学精神的支柱。
这种文化,折射出的是“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点滴积累,厚积薄发”的聪慧。
正是这种文化使勾庄小学这几年获得了大跨步的发展,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信任,树立了学校品牌,焕发着青春活力。
具备了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机会学校所在地良渚镇这几年的城市化发展迅速,给我校的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会。
如肇和小学恰逢杭州市物流园区建设,实现了按照省万校标准化一类学校建设的愿望,目前已动工建设。
根据全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的要求,运河小学,中心小学也将进行重建。
学校特色教育初显这几年,学校致力于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发展。
海模、空模、电子摆拼俱乐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学校获得了省团体荣誉20多项,杭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小学组综合团体第一名,余杭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和余杭区中小学科技创新示范学校的荣誉。
祥园北路、上园路(杭行路—巨州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Zhejia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二零一三年四月第1章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相关背景祥园北路、上园路(杭行路—巨州路)项目位于余杭区勾庄单元,杭州主城区西北部边缘区域,属于余杭区良渚组团,是良渚组团位于绕城公路之内的唯一区块,单元西、南、东三侧与西湖区和拱墅区相邻,其东侧为计划中的运河新城,南部与拱墅区的上城科技园、祥符和祥符东单元交界,西侧与西湖区的三墩北、三墩单元毗邻,北面为良渚片区与良渚组团中心区。
处于主城区与良渚组团间的过渡地带,作为两大城区间的衔接区域,其门户地位十分明显。
同时,该道路的建设将拉动双侧地块的开发建设,从而加速本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改善该地域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都有踊跃的作用。
祥园北路项目西起园中河,东至十字港,全长约980米,红线宽20米,设计车速30km/h,道路品级为城市支路,采用双向两车道。
上园路西起杭行路、东至巨州路,全长1396.11米,红线宽20米,设计车速30km/h,道路品级为城市支路,采用双向两车道。
因此,本次环评针对祥园北路、上园路(杭行路—巨州路)工程项目进行评价。
杭州市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已于2013年3月22日对祥园北路的建议书进行了批复(余发改中心[2013]124号),详见附件1-1;杭州市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已于2013年3月12日对上园路(杭行路—巨州路)工程项目的建议书进行了批复(余发改中心[2013]94号),详见附件1-2。
祥园北路项目西起园中河,东至十字港,全长约980米;红线宽20米,设计车速30km/h,道路品级为城市支路,采用双向两车道。
沿线与杭行路、南二路、锦江路和冯家浜路等道路相交,沿线跨越园中河、十字港两处河道。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三个规划的批复你们《关于要求批复〈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三个规划的请示》(杭规划资源〔2020〕33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由杭州余杭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杭州市闲林水库西单元(YH13)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东明山单元(LZ03)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对《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予以明确。
(一)规划范围。
1.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东至规划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南至余杭街道行政界线,西至余杭区行政管辖边界,北至径山镇行政界线。
总用地面积2358万平方米。
2.闲林水库西单元(YH13):东、南至闲林水库外围区域,西、北至中泰双联村。
总用地面积359万平方米。
3.东明山单元(LZ03):南至良渚遗址保护范围边界,东、西、北至余杭区行政管辖边界。
总用地面积1148万平方米。
(二)规模控制。
1.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1.86万平方米,占城乡总用地面积的10.68%。
2.闲林水库西单元(YH13):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9.51万平方米,占城乡总用地面积的10.99%。
3.东明山单元(LZ03):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2.16万平方米,占城乡总用地面积的2.80%。
(三)空间布局。
1.余杭组团YH-16单元(大禹谷):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即依托竹园村农居安置点及其周边布置的小型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
“两轴”:即依托幽源路—甘岭水系所形成的大禹谷慢生活环线轴和依托舟青公路所构建的大禹谷交通发展轴。
“四区”:即结合大禹谷地形地貌,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的大禹山水闲情区、娘娘山度假观光区、青龙山休闲度假区、南山保育游憩功能区。
杭州市余杭区南湖综合整治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余杭区南湖综合整治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东至余杭镇凤山路~西南至中泰乡中桥村~西到规划南湖西路~北临南苕溪~总面积约14.89平方公里~其中现有滞洪区面积为5.21平方公里。
二、现状情况规划区人口共计8757户~约30046人。
其中农业人口4938人~占总人口数16.4%。
用地涉及余杭镇和中泰乡两个行政区。
区内用地以水域、居住、耕地与闲置用地为主~城市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南苕溪以南~规划凤凰山路以西~包括居住、工业、农居点、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三、功能定位规划从长三角、杭州旅游的角度出发~把握“旅游西进”的战略思想~借鉴珠三角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成功经验~以添补杭州旅游市场空缺为导向~充分整合和利用南湖自身资源~打造以动感娱乐、休闲购物、生态人居和水乡度假为四大核心功能~兼有旅游观光、会晤展览、康体养身、科普教育、感悟文化、体育健身等功能的多功能复合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四、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14.8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为951.91公顷~占总用地的63.91%。
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278.74公顷~公共设施用地248.75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33.41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18公顷~绿化用地281.83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537.57公顷。
五、总体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两带、九区”的布局结构。
1.两带根据各功能区划分~将规划区分为安静休闲带和动感娱乐带。
,1,安静休闲带:位于规划区西侧~以连续的景观走廊联系各个功能片区~形成恬静的安静休闲带。
,2,动感娱乐带:位于规划区南侧~以动感娱乐、休闲购物为主的各个功能片区形成喧闹的动感娱乐带。
2.九区南湖公园、南湖小镇、南湖乐园、禹航城,Mall,、湖山度假村、凤凰山度假村、苕溪新区、中泰新区、余杭新区。
,1,南湖公园—“古韵新风”: 位于规划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为530公顷。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风杭汽地块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2.02•【字号】杭发改审〔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东风杭汽地块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杭发改审〔2016〕13号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开发公司:你公司杭建开[2016]11号(中心项目编码:B-000201488528)文及附件悉。
经审核,原则同意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项目名称:东风杭汽地块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建设单位: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开发公司。
三、建设的必要性:该项目建设可以缓解周边区域居民子女上学难问题,项目实施很有必要。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45班(小学段30班,初中段15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用房、辅助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地下停车库、体育场地及绿化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846平方米(含不计容架空层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766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563平方米(含社会停车库6280平方米)。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项目位于余杭区良渚镇勾庄单元A33地块,东至莫干山路,南至东风杭汽地块公共租赁房小区,西至规划支路一,北至规划吴王路,总用地面积约3.52公顷(以实测为准)。
六、环评、市政公用及配套:根据余杭区环保局(登记表批复[2015]831号)文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给排水、电力等就近接入,其他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七、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估算总投资19861万元(含建设用地费355万元),所需资金按杭府纪要[2013]101号、杭棚改[2015]2号文件精神执行。
八、招标投标: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招标投标的规定,本项目勘察、设计、监理、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及主要材料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招标组织形式采用委托招标。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概要余杭城市规划结构图(一副三组团)一、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1、功能定位把余杭区打造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副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科教基地、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区域综合交通物流中心,杭州大都市区北部集“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活品质都市新区。
2、发展目标2010年(近期)发展目标:从2008-2010年的三年左右时间,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区域融合进一步加深、创新能力和区域协调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2020年(远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左右,人均GDP总体达到当时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成经济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高度国际化、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区域。
二、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余杭区域2010年末常住人口规模为135.3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8.3%,城镇人口92.4万人。
2020年末常住人口规模为164.94万人。
城市化水平达到80.3%,城镇人口132.4万人。
2、用地规模余杭区至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96.4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28.94平方公里,控制弹性增长空间14.16平方公里。
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244.7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92.37平方公里,控制弹性增长空间29.36平方公里。
余杭城市规划结构图(一副三组团)三、总体发展框架:一副*(临平副城)三组团(余杭组团良渚组团瓶窑组团)三带四廊综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杭州大都市“一主三副三组团”的空间布局要求,基于杭州大都市区反磁力体系构建和余杭区域结构的重组要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以副城为重点,做大做强临平副城,积极融入杭州主城;以组团为基础,推动组团格局重组,做优做美三大组团;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西部生态区为保障,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网络化都市新区。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13号)《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徐立毅2018年12月13日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保障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及监督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与统筹管理工作。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和日常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查等工作。
第四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条件、环境状况、人文因素和公共安全,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城市基本生态与城市历史风貌。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六条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有序开展编制工作。
《杭州市余杭区勾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概要
一、简介: 规划单元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北部, 属于余杭区良渚组团, 单元西、南、东三侧与西湖区和拱墅区相邻, 其东侧为规划中的运河新城, 南部与拱墅区的祥符、祥符东、上城科技园单元接壤, 西侧与西湖区的三墩北、三墩单元毗邻, 北面为良渚片区与良渚组团中心区。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巨州路, 西、南至余杭区行政边界, 北至绕城公路与宣杭铁路新线, 总用地18.93km2。
二、现状情况: 区块现状用地情况复杂, 居住与工业用地交混布局, 多沿城市主干道两侧蔓延布局, 呈现出典型的边缘区城市肌理。
单元内宣杭铁路老线以南的区域内开发量较多, 以住宅商品房、农居安置房、工业厂房、道路等建设项目为主, 宣杭铁路老线以北区域近年来除棕榈湾商品房外, 暂无较大规模的开发, 以农居、工业和农田为主。
三、用地规划: 规划单元内现状工业较多, 针对工业的自身发展趋势和外部效应, 规划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对不同的工业采取不同的规划措施, 实现单元内产业功能的升级。
单元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 各类服务业, 并将其在合理的片区内加以落实。
另外, 大力打造人居产业, 构建优美的生活环境, 形成特色鲜明的”慧秀新城” 。
规划考虑周边重大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的影响, 在上一层次规划指导下, 借鉴国内外相似情况的发展经验, 针对上轮控规, 提出了修编缘由、规划理念和规划目标, 并在空间布局上加以落实。
规划理念: 构建”秀外慧中”之城
秀外: 水乡之秀、城市之秀。
慧中: 产业之慧, 生活之慧。
规划目标: 发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及自然生态环境优势; 巩固城市商贸服务与物流等产业经济基础; 完善城市居住及其配套服务, 形成生态景观环境秀美、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居住生活品质高尚的”慧秀新城”。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二心三轴、五片区”的结构形态。
”一核”——城市公共中心核。
”一带”——生态创意发展带。
”二心”——物流商贸中心、地铁商业中心。
”三轴” ——包括沿莫干山路的人文景观发展轴、沿杭行路的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轴和沿巨州路的商务商贸产业发展轴。
”五片区”——包括以勾庄工业园为主体的都市工业片, 以金恒德国际汽车城为核心, 规划形成以商贸和商务办公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片, 以及由城市干道和自然地形分割形成的 3 个大型居住片区。
五、道路交通规划: 明确划分城市外围道路和城市内部路网, 满足道路网密度, 形成五个等级的道路系统——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其中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以对外疏散功能为主, 次干路和支路以内部联系为主。
高速公路: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
快速路: 巨州路和东西大道。
主干路: 东西向的吴王路、勾良路、勾运路、金昌路。
南北向的古墩路、莫干山路、勾阳路、杭行路和西塘路。
次干路: 与主干道相辅, 结合地形地貌布置, 共同成网。
支路: 覆盖整个区块, 局部地区重点加密。
六、绿化系统规划: 规划将单元的绿地归纳为”一心二园八点, 河网绿脉贯通”的绿地结构。
”一心”指莫干山路东侧、勾运路北侧的城市级公共绿地;
”二园”指由位于古墩路以西吴王路以北的新月公园、位于勾阳路以东吴王路以北的东塘河公园两个公园形成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八点”指由八个小区绿地形成的八块小区级的绿地;
”河网绿脉贯通” 指规划的单元内将河道两侧规划为居民休闲服务的滨河
绿化带, 将本单元内的河网结合绿化将各个公园绿地一起串联起来, 共同构成
单
元的绿地网络, 突出本单元水乡的地域特色, 提升本单元的居住品质, 达到居住与环境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