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监测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57.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监测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应用摘要:在岩土工程中基坑施工监测工作进行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并对当前深基坑岩土工程的监测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施工监测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与地下空间开发力度的加大,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也越来越多。
基坑工程的不断加深,对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对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岩土工程量测已成为深基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提供了使潜在破坏活动达到最小的一种方法,有些还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对深基坑的技术处理,为此,需要更多的手段、方法及理论来支撑。
一、深基坑岩土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1.1时效特性基坑检测与普通工程测量不同,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基坑的施工测量通常要紧密配合降水和开挖,有鲜明的时间性。
测量的结果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实时数据相比较一天以前(甚至几小时以前)的测量结果都不同,因此深基坑施工中监测需随时进行,通常是1次/d,在测量对象变化快的关键时期(例如夏天雨季),可能每天需进行数次。
基坑监测的时效特性要求具备应急方案和采集数据快、全天候工作能力的设备,以及适应夜晚、大雾、大风天气等严酷的环境条件。
1.2高精度特性一般施工测量中误差通常控制在数毫米,例如建筑物高度在6om 以下时测站上测定的高差误差限值为2.5mm,然而正常基坑施工中的要求环境变形速率在0.imm/d以下。
如果在这样的变形精度下,常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都不能胜任,因此基坑施工中的测量要使用区别于普通测量采用一些特殊的高精度仪器。
1.3等精度特性基坑施工中的监测通常只要求测得相对变化值,而不要求测量绝对值。
由于这个鲜明的特点,使得深基坑施工监测有其自身规律。
例如,一般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以清除大气折光、地球曲率、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等项误差。
但在基坑监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前后视距可能根本无法相等。
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技术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工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地基沉降,管线等基础设施的铺装非常容易发生管线破裂和承受力变形,相关工作人员应更加注重其安全系数。
深基坑遭遇显著的塌陷和变形风险,严重危害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受地底空间布局变动的危害,周边房屋建筑在出现异常应力作用下会有歪斜和裂开。
此外,地底煤巷也有可能发生一些问题,造成构造变形。
因而,以便进一步降低以上问题,减少工程施工风险,务必强化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的安全监控,为工作人员及早发现风险,妥善处置有关问题造就资源优势。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技术1岩土工程以及地质灾害概述1.1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该区域基本上地质要求的精准勘查和体现,就是各种相关岩层和土的地下建筑工程。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与资源采掘以前,必须了解该地的地质材料,使岩土体的挖掘和结构加固更为有效与安全。
中国的地质自然环境繁杂多种多样。
因而,需要融合地区具体,开展专业剖析,选用正确岩土工程处理办法,进一步运用防治技术性,不断完善防治对策;防止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地质毁坏,从源头上避免地质灾难的发生。
1.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产生一般给附近工程建筑、住户生命安全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性,受到破坏本地水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
在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地貌、自然因素和人为要素。
绝大多数地质灾害是我们过度开采和不科学基本建设所造成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发展经济,必须了解适度性。
过度开采会损害植物群落,造成坍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产生具备突发和毁灭性。
我们要不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方案和日常预防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提升检测。
一旦收到警报信息,马上迁移住户,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监测技术2.1直接几何法立即几何法是地下空间安全性监测常用的运用方式。
针对高精密地基沉降监测,电子水平仪系统软件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很多地下空间基本建设中得到高效的运用。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岩土工程监测技术是指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对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技术手段。
它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意义合理有效的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工程数据,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质量和终端服务效果。
1. 工程安全性保障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体或岩体的变形、应力变化等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预警和保障。
2. 工程质量控制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可以评估工程设计的可靠性,指导施工作业的合理性,提高工程的质量。
3. 工程经济效益提升岩土工程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工程变形和损坏,节约施工成本。
同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对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工程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1. 土壤和岩石物理性质监测技术这类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试验室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评估和记录。
包括土壤含水率、密度、孔隙比等参数的测量,以及岩石的强度、硬度、裂隙性等特性的测试。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土壤和岩石变形监测技术这类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和岩石的变形情况。
通过监测变形量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土壤和岩石的变形行为,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参数。
3. 土壤和岩石应力监测技术这类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应力计、锚索等设备,监测土壤和岩石内部的应力变化。
通过监测应力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为工程安全性分析和风险评价提供数据。
4. 岩土工程振动监测技术这类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振动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振动情况。
第一章绪论1、论述岩土工程测试和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答:(1)、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实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个方面。
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2)、a.、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
所以,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b.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中必须进行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为岩土工程实际所必需。
c.监测与检测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在岩土工程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现场监测与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使工程师们对上部结构与下部岩土地基共同作用的性状及施工和建筑物运营过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
依据监测结果,利用反演分析的方法,求出能使理论分析与实测基本一致的工程参数。
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实验、原位测试、原型实验和现场监测等,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答: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路三部分组成。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参数指标有哪些?答: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直线度)、回程误差(迟滞性)。
3、钢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工作原理:是由敏感元件(一种金属丝弦)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4、什么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答: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测绘技术中的岩土工程测量与监测方法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岩土工程测量与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岩土工程测量与监测方法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岩土工程测量方法岩土工程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测量和地下测量。
地面测量是指在地表进行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测量地形地貌、控制测量和变形测量等。
而地下测量是指利用非侵入性测量技术对地下岩土体进行测量,主要用于地质探测和地下管线检测等。
在地面测量中,测量地形地貌是岩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采用高精度全站仪、重力仪等设备,可以对地表的高程和水平位置进行精确测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影像分析,获取更加详细的地貌信息。
控制测量是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前不可或缺的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工程项目的空间位置和坐标系统。
通常使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定位和雷达测距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工程施工所需的准确、可靠的控制点,有助于保证工程的精度和稳定性。
变形测量是岩土工程测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使用测斜仪、水准仪、位移传感器等测量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工程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测绘技术还可以结合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变形监测和预警,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岩土工程监测方法岩土工程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变形、位移、应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工作。
岩土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岩土工程监测中,地下岩土体的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置测斜点、轴力计、应变计等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地下岩土体的位移和应力情况。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地下岩土体的稳定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此外,岩土工程监测还包括结构物的监测。
岩土工程中的基坑监测技术岩土工程是指在土壤和岩石中进行建筑和工程结构施工时的相关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基坑监测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坑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挖掘的较大的坑,用于容纳建筑物的地下部分,通常是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
基坑监测技术旨在评估和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工程涉及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地下水的渗透和涌水。
地下水的渗透会导致土体饱和和软化,增加土体的液化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因此,基坑监测技术中的关键之一是地下水位的监测。
这可以通过在周围的井孔中安装水位计来实现。
水位计可以实时测量地下水位的高低,并提供及时的警报,以便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防止基坑内的地下水位过高。
另一个重要的监测因素是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
在挖掘基坑的过程中,土壤和岩石会因受到外力而发生变形,导致地面沉降、裂缝和位移。
为了评估和监测这些变形,可以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测量仪器。
其中较常用的包括测斜仪、位移计、应变计和测量杆等。
这些仪器可以在基坑周围的固定监测点上安装,并实时测量和记录地面的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评估基坑挖掘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除了地下水位和土体变形的监测,岩土工程中的基坑监测技术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考虑。
例如,施工期间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振动传感器,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判断施工引起的振动是否超过了安全限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振动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监测基坑周围的地下管线和电缆等地下设施。
这些地下设施的位置和状态对于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地下探测仪器和雷达等设备,可以准确地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并在施工前进行标记和保护。
同时,还需要对地下电缆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活动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或破坏。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的基坑监测技术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岩土工程高边坡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和意义高边坡是指在山地、丘陵地带中,坡度大于25°,高度超过10m的天然或人工边坡。
高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高边坡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控,提前预警,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性。
二、监测方案1. 监测内容(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2)周边环境的变化,如气象、地下水位等;(3)边坡的变形情况,如位移、裂缝、滑坡等;(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
2. 监测方法(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可以通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2)周边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气象站、地下水位监测点等实时监测设备进行监测;(3)边坡的变形情况,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GPS、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测;(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可以通过航空摄影、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测。
3. 监测频次(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可以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2)周边环境的变化,可以每月进行一次监测;(3)边坡的变形情况,可以每周进行一次监测;(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可以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4. 监测设备(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可以使用地质勘察仪器和岩土工程监测设备;(2)周边环境的变化,可以使用气象站、雨量计、地下水位监测点等实时监测设备;(3)边坡的变形情况,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GPS、遥感等技术设备;(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可以使用航空摄影、遥感等技术设备。
5. 监测方案(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采用岩土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监测;(2)周边环境的变化,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3)边坡的变形情况,采用激光测距仪、GPS、遥感等技术设备进行实时监测;(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采用航空摄影、遥感等技术设备进行监测。
6. 监测责任人(1)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变化,由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监测;(2)周边环境的变化,由气象站、地下水位监测点等实时监测设备的管理人员负责监测;(3)边坡的变形情况,由边坡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测;(4)边坡上的植被生长状况,由植被生长监测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测。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5班何天喜80708316———岩土0707—2-6如何选择监测仪器和元件?P22岩土工程监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场地和监测内容,监测仪器(传感器)和元件的选择应从仪器的技术性能、仪器埋设条件、仪器测读的方式和仪器的经济性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其原则如下:(1)仪器技术性能的要求:仪器的可靠性,仪器的使用寿命,仪器的坚固性和维护性,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量程。
(2)仪器埋设条件要求:a、仪器选型时,应考虑其埋设条件;b、当施工要求和埋设条件不同时,应选择不同仪器。
(3)仪器测读方式的要求:仪器选型时应根据监测系统统一的测读方式选择仪器,以便(4)为经济。
3-2第一阶段:从线呈直线关系。
的抗剪强度,第二阶段:随压力p达到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局部发生剪切破坏,土粒兼有竖向和侧向变位,称之为局部剪切破坏阶段。
第三阶段:极限荷载P u以后,该阶段即使荷载不增加,承压板仍不断下沉,同时土中形成连续的剪切破坏滑动面,发生隆起及环状或放射状裂隙,此时滑动土中各点的剪应力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土体变形主要由土粒剪切引起的侧向变位,称之为整体破坏阶段。
3-12什么是标准贯入试验?标注贯入试验的目的和原理?P59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钻孔中,利用重63.5kg的锤击贯入器,根据每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估算土层强度的一种动力触探试验。
标注贯入试验的原理: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每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主要适用于黏性土、砂土和粉土,不能用于碎石土。
标注贯入试验的目的:确定砂土的密度,确定黏性土、砂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估算波速值,确定黏性土、砂土和粉土承载力,判别砂土、粉土的液化。
3-18为什么要在实验前和试验后,对扁铲侧头进行标定?P63对扁铲侧头进行标定,保持试验前后都处于同一状态下,保证得出的数据合理化,使误差变量减小。
4-7真空预压加固软黏土地基的监测内容有哪些?P86(1)对真空预压法在抽真空结束后,进行不同深度的十字板抗剪强度试验和取土进行室内试验,以验算地基的抗滑稳定性,并检测地基的处理效果。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
1超声波/声波
声波/超声波应用于岩体探测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
用于确定围岩开挖的损伤程度及形态。
相似的测量仪器为震速测量。
1.1原理及监测内容
声波/超声波工程探测是通过探测声波/超声波在岩体内的传播特征(波速或振幅变化)来研究岩体性质和完整性的一种物探方法。
声波在岩体中传播时,如果在其传播路径存在裂缝,声波就会在裂缝处发生绕射,使得传播距离增大,走时增加,波速下降。
声波测试具有轻便简洁、快速经济、测量精度高、易于控制。
声波探测的实质,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介质时,波速振幅、频率等的变化情况来研究介质的性态,如密度、应力状态、裂隙发育和介质完整性等。
理论研究表明,纵波波速与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有如下关系:
图1 声波速度随孔深变化关系
1.2设备尺寸(场地要求)及使用方法(布置简图)
《硐室巷道围岩松弛范围的超声波测试》(张世雄2005)采用武汉岩土所研制RSM-SY5仪器进行了测量。
该仪器指标如下:
该系列仪器目前发展到RSM-SY7,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