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法测粘度
- 格式:docx
- 大小:116.1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粘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使用粘度计进行粘度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掌握粘度测量结果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描述流体内部摩擦力的物理量,是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温度。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液体的粘度,利用泊肃叶公式进行计算。
泊肃叶公式:τ = (πμLQ)/(4r^2),其中τ为粘度,μ为液体的动力粘度,L为毛细管的长度,Q为流过毛细管的体积流量,r为毛细管的半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毛细管粘度计、恒温水浴、温度计、量筒、秒表、滴定管、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待测液体、标准液体。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
3. 将毛细管粘度计插入恒温水浴中,调整温度至待测液体的温度。
4. 将待测液体注入毛细管粘度计中,确保液体充满毛细管。
5. 打开计时器,记录液体的流出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至少测量3次,求平均值。
7. 将标准液体倒入毛细管粘度计中,重复步骤4和5,求出标准液体的粘度值。
8. 根据泊肃叶公式,计算待测液体的粘度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待测液体体积:50.0 mL2. 待测液体流出时间:30.0 s、32.0 s、31.0 s3. 平均流出时间:31.3 s4. 标准液体粘度值:0.85 Pa·s5. 待测液体粘度值:0.86 Pa·s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液体的粘度值为0.86 Pa·s,与标准液体的粘度值0.85 Pa·s 相近,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液体粘度的测量,加深了我们对粘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实验仪器的完好,避免误差的产生。
2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粘度
毛细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液体在一根细长毛细管内的流速,推算出液体的粘度。
毛细管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精度高,适用于测量各种液体。
毛细管法的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装置:取一段长约30-50 cm的细长毛细管,两端用蜡封口,并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30 min,随后进行吹洗并用解洗剂洗净。
然后用无尘纸擦干,准备加液。
2. 加液及温度控制:将已知粘度的实验液体加入毛细管中,其中一段末端应留有空气。
将毛细管竖立一个角度,慢慢移动液体,直至毛细管内液柱高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移动,并定出固定点。
随后控制室温,等待体系温度稳定。
3. 记录数据:在温度稳定后,记录液柱的长度L和所用时间t。
重复此操作,记录多组数据,求平均值。
4. 粘度计算:根据 Poiseuille 定律,流体的流速与毛细管的半径比例成正比,与毛细管长度与液体粘度成反比。
v = (P π r^4) / (8ηL)
其中,v 为液体流速,P 为毛细管两侧液面差,r 为毛细管内径,η 为液体粘度,L 为毛细管长度。
因此,液体粘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求出:
在计算过程中,应先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相应的单位制,并进行单位换算。
毛细管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中的各种误差,包括毛细管内径的不均匀性、液面位置的读数误差、温度不稳定等。
因此,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各种误差因素,增加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毛细管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量液体粘度的方法,适用于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液体。
采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液体粘度,并为深入了解液体的性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沥青动力粘度计(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试验说明沥青动力粘度计准备工作估计试样的粘度,根据试样流经规定体积的时间在60s以上,来选择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的型号。
将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涤干净。
如粘度计有油污,可用洗液、蒸馏水等仔细洗涤。
洗涤后置烘箱中烘干或用通过棉花的热空气吹干。
按本规程T0602准备沥青试样,将脱水过筛的试样仔细加热至充分流动状态。
在加热时,予以适当搅拌,以保证加热均匀。
然后将试样倾入另一个便于灌入毛细管的小盛样器中,数量均为50ml,并用盖盖好。
将水槽加热,并调节恒温在60℃±0.1℃范围之内,温度计应预先校验。
将选用的真空毛细管粘度计和试样置烘箱(135℃±5℃)中加热30min。
沥青动力粘度计实验步骤将加热的粘度计置一个容器中,然后将热沥青试样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粘度计,试样应不致粘在管壁上,并使试样液面在E标线处±2mm之内。
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粘度计放回电烘箱(135℃±5.5℃)中,保温10min±2min,以使管中试样所产生气泡逸出。
从烘箱中取出3只毛细管粘度计,在室温条件下冷你却2min后,安装在保持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其位置应使I标线在水槽液面以下至少为20mm.。
自烘箱中取出粘度计,至装好放入恒温水槽的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的动力粘度。
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真空度为40kPa。
沥青动力粘度计仪具与材料 1 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一组3支毛细管,式毛细管的形状见图1,型号和尺寸见表1。
2 温度计:50℃~100℃,分度为0.1℃. 3 恒温水槽:硬玻璃制,其高度需使粘度计置入时,最高一条时间标线在液面下至少为20mm,内设有加热和温度自动控制器,能使水温保持在试验温度0.1℃,并有搅拌器及夹持设备。
水槽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差不得大于0.1℃。
保温装置的控温精密度宜达到0.1℃。
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误差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毛细管粘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粘度的仪器,精度高、操作简单、可靠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时,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就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探讨。
1.温度影响液体粘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对液体粘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情况下,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时,温度的变化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量之前应对温度进行标定。
2.粘度计漂移毛细管粘度计的漂移是指毛细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导致毛细管荧光标线的位置发生偏移。
这种漂移不仅会影响毛细管粘度计的精度,还会影响其重复性和稳定性。
3.粘度计紊流误差由于流体的流动容易引起紊流,导致计量范围从而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4.毛细管直径误差毛细管直径的误差是另一个影响毛细管粘度测量误差的因素。
毛细管直径是直接影响流体流动速度的因素之一。
如果毛细管直径不符合标准,那么就会影响其测量精度。
5.时间影响毛细管粘度计的精度也受到时间影响。
流体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在测量之前应确保流体达到极限粘度,并使流体达到静止状态。
6.操作技巧毛细管粘度计的操作技巧也会影响其测量误差。
操作人员的技巧和经验直接影响着毛细管粘度计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应当时刻注意操作环境,保证操作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总体来说,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漂移、紊流误差、毛细管直径误差、时间、操作技巧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可以找到减少误差的措施,从而提高毛细管粘度计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毛细管粘度计使用说明书
一、产品简介
毛细管粘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液体粘度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液体通过毛细管的流动速度与液体粘度之间的关系。
本使用说明将详细介绍毛细管粘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使用前准备
1. 安装:将毛细管粘度计放在平稳的台面上,并插入电源。
2. 校准:在使用之前,需要校准毛细管粘度计以确保精确度。
请参考附带的校准手册进行操作。
3. 准备样品:根据需要测量的液体类型和粘度范围,准备好相应的样品。
三、测量步骤
1. 调整流速:根据需要测量的液体粘度,调整仪器的流速。
通常情况下,液体粘度较低时需要加快流速,而液体粘度较高时则需要减慢流速。
使用仪器上的控制按钮进行调整。
2. 样品装填:将待测样品注入仪器中的装填槽中。
确保样品不会溢出或溅出。
3. 开始测量:根据仪器的说明,启动测量程序。
仪器将自动计算和显示液体的粘度值。
4. 记录结果:在测量完成后,记录下所得的粘度值。
可根据需要将结果保存至仪器的存储器中。
四、注意事项
1. 清洁保养:使用完毕后,请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清洁保养。
避免污染下一次测量。
2. 避免反复测量同一样品:由于样品的温度和测量条件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建议避免反复测量同一样品,以确保准确性。
3. 使用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范液体外溢和溅出,以免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4. 仪器存放:仪器应保存在干燥、清洁、通风的环境中。
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五、故障排除。
2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粘度
毛细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液体通过细长、细直管道时的流动行为,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的时间和流动距离,来计算液体的粘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毛细管:选取一根细长、细直的玻璃管作为毛细管,使其两端平整,清洗干净并确保内壁干燥。
2. 准备液体:选择待测液体,并将其倒入一个容器中。
3. 浸润毛细管:将毛细管一端浸入液体中,确保液体完全充满毛细管,并且液面与毛细管的入口处成一个水平面。
4. 开始测量:用计时器记录从毛细管入口处到液面下降一定距离的时间,一般选择液面下端降至毛细管入口处的1/4或1/2为测量距离。
同时,用刻度尺测量液面下降的距离。
5. 重复测量: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计算粘度:根据流动时间和流动距离,使用毛细管法的相关
公式计算液体的粘度。
具体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液体和实验条件来选择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毛细管法对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张力、毛细管的尺寸和形状等因素都敏感,应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的粘度测量结果。
毛细管法测定粘度测定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当液体在直立的毛细管中,以完全湿润管壁的状态流动时,其运动粘度与流动时间成正比。
测定时,用已知运动粘度的液体作标准,测量其从毛细管粘度计流出的时间,再测量试样自同一粘度计流出的时间,则可计算出试样的粘度。
测定仪器:毛细管粘度计仪器、试剂与试样1、仪器毛细管粘度计、恒温浴、温度计、秒表2、试剂恒温浴液、乙醇、铬酸洗液、石油醚3、试样机油或其他石油产品实验步骤1)选取毛细管粘度计并洗净取一支适当内径的毛细管粘度计,用轻质汽油或石油醚洗涤干净。
2)装标准试样在支管6处接一橡皮管,用软木塞塞住管身7的管口,倒转粘度计,将管身4的管口插入盛有标准试样(20℃蒸馏水)的小烧杯中,通过连接支管的橡皮管用洗耳球将标准样吸至标线b处,然后捏紧橡皮管,取出粘度计,倒转过来,擦干管壁,并取下橡皮管。
3)将橡皮管移至管身4的管口,使粘度计直立于恒温浴中,使其管身下部浸入浴液。
在粘度计旁边放一支温度计,使其水银泡怀毛细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恒温浴内温度调至20℃,在此温度保持10min以上。
4)用洗耳球将标准样吸至标线a以上少许,停止抽吸,使液体自由流下,注意观察液面,当液面至标线a,启动秒表;当液面至标线b,按停秒表。
记下由a至b的时间,重复测定4次,各次偏差不得超过0.5%,取不少于三次的流动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标准样的流出时间τ20标。
5)倾出粘度计中的标准样,洗净并干燥粘度计,用同粘度计按上述同样的操作测量试样的流出时间τ20样。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t t t t计算过程:六、注意事项1)测定过程中必须调整恒温浴的温度为规定的测定温度;2)测定前试液和毛细管粘度计均应准确恒温,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在恒温器中粘度计放置的时间为:在20℃时,放置10min;在50℃时,放置15min;在100℃时,放置20min;1。
粘度的测定方法范文粘度是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阻力,是描述液体流动性质的物理量。
粘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流动实验和非流动实验两种方法。
一、流动实验方法1. 毛细管流动法(Ostwald法):这是最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使用毛细管装置,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内的流动速度来计算粘度。
根据流动速度和背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粘度。
2.滴流法:该方法通过将液体滴入设定好的装置中,测量液体滴出的时间或长度来计算粘度。
常见的滴流法包括下滴法和自由滴落法。
二、非流动实验方法1.拉伸法:该方法通过施加外力,使液体发生剪切变形,然后测量液体剪切变形速度和应力的关系,从而计算粘度。
拉伸法有旋转圆柱法、对撞法、竖直光栅法等。
2.微分式两平板法:这是一种常用的非流动实验方法。
该方法使用两个平行的平板,通过将液体放置在两平板之间,并施加一定力来压缩液体,然后测量压缩力和变形速度的关系,从而计算粘度。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较少使用的方法,例如:1.旋转圆柱法:该方法通过转动圆柱管内液体,测量液体在圆柱管内的流动阻力,从而计算出粘度。
2.摩擦力矩法:该方法利用摩擦力矩来测量液体的粘度,通过测量转动圆柱时的摩擦力和角速度,计算粘度。
3.球状液体滚动法:该方法使用一个球体滚动在液体中,通过测量液体对球体的阻力和球体滚动速度的关系,计算粘度。
在具体进行粘度测定之前1.温度的控制:粘度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粘度越低。
所以在进行粘度测定时,需要控制好温度,以保证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2.试样的制备:为了避免杂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需要确保试样的纯净度和浓度。
3.测量仪器和装置的校准: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测量仪器和装置进行校准。
总之,粘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流动实验和非流动实验两种方法进行。
具体的测定方法选择需要根据待测液体的性质和实验条件来确定。
同时,为了得到可靠准确的测试结果,还需注意温度控制、试样制备以及仪器装置的校准等方面。
乌氏粘度计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1、根据实验需要将恒温槽温度调节至25±0.05℃或30±0.05℃。
2、配制聚合物溶液用粘度法测聚合物分子量,选择高分子-溶剂体系时,常数K、α值必须是已知的而且所用溶剂应该具有稳定、易得、易于纯化、挥发性小、毒性小等特点。
为控制测定过程中hr在1.2~2.0之间,浓度一般为 0.001g/ml~0.01g/ml。
于测定前几天,用100 ml容量瓶把待测聚合物试样溶解于溶剂中配成已知浓度的溶液。
准确称取100-500mg待测聚合物放入100ml清洁干燥的容量瓶中,倒入约80ml甲苯(本例以甲苯为溶剂),使之溶解,待聚合物完全溶解之后,放入已调节好的恒温槽中,容量瓶也放入恒温槽中。
再加溶剂至刻度,取出摇匀,用3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到另一100ml容量瓶中,放入恒温槽恒温待用,容量瓶及玻璃砂芯漏斗,用后立即洗涤。
玻璃砂芯漏斗要用含30%硝酸钠的硫酸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抽滤,烘干待用。
3、洗涤粘度计粘度计和待测液体是否清洁,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由于毛细管粘度计中毛细管的内径一般很小,容易被溶液中的灰尘和杂质所堵塞,一旦毛细管被堵塞,则溶液流经刻线a和b所需时间无法重复和准确测量,导致实验失败。
若是新的粘度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三次,烘干待用。
对已用过的粘度计,则先用甲苯灌入粘度计中浸洗除去留在粘度计中的聚合物,尤其是毛细管部分要反复用溶剂清洗,洗毕,将甲苯溶液倒入回收瓶中,再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粘度计,最后烘干。
4、测定溶剂的流出时间乌氏粘度计是气承悬柱式可稀释的粘度计,把预先经严格洗净,检查过的洁净粘度计垂直夹持于恒温槽中,使水面完全浸没小球M1。
用移液管吸10ml甲苯,从A管注入E球中。
于25℃恒温槽中恒温3分钟,然后进行流出时间t0的测定。
用手捏住C管管口,使之不通气,在B管用洗耳球将溶剂从E球经毛细管、M2球吸入M1球,然后先松开洗耳球后,再松开C管,让C管通大气。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粘度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3. 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粘度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阻力。
它是衡量液体流动阻力大小的重要物理量。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液体粘度,其原理是利用流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与流体的粘度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毛细管粘度计、秒表、量筒、温度计、蒸馏水、待测液体;2. 试剂:待测液体。
四、实验步骤1. 将毛细管粘度计清洗干净,并确保其无气泡;2. 在毛细管粘度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量筒,并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待测液体;3. 将毛细管粘度计垂直放置,调整液面高度,使液面与毛细管下端齐平;4. 记录室温,并用秒表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流过一定体积所需的时间;5. 重复步骤4,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6. 将毛细管粘度计清洗干净,用蒸馏水冲洗,再进行下一组液体的测量。
五、数据处理1. 根据公式:η = (πρgL/t) / (d^4),计算液体粘度,其中:η:液体粘度;ρ:液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L:毛细管长度;t:液体流过毛细管所需时间;d:毛细管直径;2. 计算液体粘度的平均值;3.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体1:η1 = 0.002 Pa·s液体2:η2 = 0.005 Pa·s液体3:η3 = 0.008 Pa·s2. 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粘度值。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毛细管粘度计的精度和校准问题;(2)温度对液体粘度的影响;(3)液体流过毛细管时可能存在气泡。
七、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液体粘度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了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熟悉了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3. 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化学液体粘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化学液体的粘度,探究液体粘度与温度、浓度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液体粘度是流体的一种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液体内部分子间的摩擦力和黏滞阻力大小。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法测量液体粘度,在此方法中,液体通过毛细管流动的速度与粘度成正比。
根据流体的黏性特征,可得到以下实验公式:η = (Pπr^4)/(8μL)其中,η表示粘度,P表示流体通过毛细管时受到的压力,r表示毛细管的半径,μ表示液体的动力黏度,L表示流体通过毛细管的长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根直径较小且长度较长的毛细管连接在垂直的瓶塞上,调整毛细管和瓶塞的位置,使其与水平方向垂直。
2. 选择待测试的液体: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至少三种具有不同浓度的液体,如水、盐水和糖水,以及一种有机液体如酒精。
3. 测量毛细管的半径和长度:使用显微镜测量毛细管的内径,并使用卷尺测量其长度。
4. 填充毛细管:通过瓶塞中的管道注满待测试液体,确保其与毛细管完全接触,并观察液面是否平整。
5. 测量液高:使用尺子或标尺测量毛细管中液体上升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6.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中的公式计算每种液体的粘度,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粘度数值,并进行如下讨论:1.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液体粘度降低,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相互作用力的破坏程度。
2. 浓度对粘度的影响:在实验中选择的盐水和糖水等具有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液体的粘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的存在增加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流体颗粒难以移动。
3. 不同液体之间的粘度差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液体之间的粘度存在明显差异。
用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自然界中,一切实际流体(气体、液体)都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这可以由流体抗拒形变的内摩擦而显示出来。
众所周知,作用于静止流体及运动中的所谓理想流体任一表面上的力只有法向力(即正压力);但是对于实际流体而言,当相邻两层流体各以不同的定向速度运动时,由于流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平行于接触面的切向力。
如图26-1所示,运动快的流层对运动慢的流层以拉力f ',运动慢的流层则对运动快的流层施以阻力f ,这一对力被称为内摩擦力,或粘滞力。
实验表明,对于给定的流体,作用于接触面积为ds 的相邻两流层上的粘滞力f ,系与垂直于s d 方向上的速度梯度y u d /d 以及接触面积s d 呈正比,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s y uf d d d ⋅=η (26.1)式(26.1)就是决定流体内摩擦力大小的牛顿粘滞定律。
其中,比例系数η是由流体本身性质决定的、反应流体粘滞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滞系数(又称动力粘度,简称粘度),其单位为:帕·秒(s Pa ⋅)。
s Pa 1⋅相当于速度梯度为1s 1-时,作用在2m 1接触面积上的力为N 1的流体所具有的粘度,即: 2m s N 1s Pa 1-⋅⋅=⋅。
不同流体具有不同的粘度,同一种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也很不相同,而且流体的粘度还与压强有关,但不甚显著。
气体的粘度很小,且于2/1T 成比例。
由于液体分子间距比气体小千倍以上,层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成为产生内摩擦的主要原因,所以其粘度比气体大4210~10倍。
且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几乎按指数规律地减小,有经验公式:()c b a -+=θηθ (26.2)其中,θη为流体在C θ时的粘度,c b a ,,为因液体种类或温度范围而异的常数。
对水而言:当252.43,60070.0==b a 及5423.1=c 时,温度在C 100~C 0范围内,与精确实验结果的误差不大于%40.0。
胶体粘度测定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胶体粘度测定方法这个有点神秘但又很实用的话题。
你看啊,胶体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黏糊糊的东西,比如胶水啦,面糊啦。
而要知道它们有多黏,也就是测定它们的粘度,这可是有不少门道的哦。
首先呢,有一种方法叫毛细管法。
这就好比是让胶体在一根细细的管子里“赛跑”。
我们把胶体放进毛细管里,然后看它流得快还是慢。
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小管子里爬,爬得慢的就说明胶体比较黏,粘度大;爬得快的呢,粘度就相对小一些。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这个实验,看着胶体在毛细管里一点点地流动,那感觉就像在看一场慢吞吞的比赛,心里还挺着急的,就盼着它快点流完,好得出结果。
不过这个方法需要耐心哦,而且要准确控制好温度和其他条件,不然结果可就不准啦。
还有旋转法。
这就像是让一个小轮子在胶体里转圈圈。
把一个转子放到胶体里,然后让它转起来,看看需要多大的力气才能让它转得动。
就好像你在泥地里骑自行车,泥越黏,你踩起来就越费劲。
通过测量转动转子所需的扭矩,就能算出胶体的粘度。
这个方法挺好玩的,不过仪器要调试好哦,不然转子转得不顺溜,数据也就不对了。
我有个同学刚开始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就没把仪器调好,结果测出来的数据乱七八糟的,后来重新弄了好久才弄对。
落球法也很有意思。
就是让一个小球在胶体里往下落,就像一个小铁球掉进了糖浆里。
看它落得快还是慢,来判断胶体的粘度。
如果胶体很黏,小球就会落得很慢,就像陷入了泥潭的小鸭子,扑腾半天也下不去多少。
这个方法比较直观,但是要注意小球的选择和下落的高度等因素,不然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我自己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就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小球费了不少心思呢,太大了或者太小了都不行,得刚刚好。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振动法之类的。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就像我们家里有不同的工具,用来干不同的活儿一样。
有的方法适合测量粘度比较大的胶体,有的则适合粘度小的。
在测定胶体粘度的时候,我们要像个细心的大厨一样,注意每一个细节。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粘度及其重要性;2. 掌握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使用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4. 分析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流体抵抗流动的能力,是衡量流体性质的重要指标。
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粘度计测量流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从而得到流体的粘度值。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其原理如下:当流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流体受到重力、压力差和粘度阻力的影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粘度阻力与流速成正比,与流体的粘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速,可以得到流体的粘度值。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毛细管粘度计、秒表、温度计、玻璃瓶、移液管等;2. 实验试剂:待测流体、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将毛细管粘度计安装好,确保仪器运行正常;2.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待测流体,加入玻璃瓶中;3. 将玻璃瓶放入恒温水浴中,调节温度至实验要求;4. 待温度稳定后,用移液管将待测流体加入毛细管粘度计中,确保液面高度一致;5. 开启秒表,记录流体从毛细管流出所需的时间;6. 重复步骤4和5,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7. 根据公式计算流体的粘度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待测流体:食用油;2. 温度:25℃;3. 测量时间(s):30.5、31.2、31.0;4. 平均测量时间(s):30.8;5. 粘度值(mPa·s):1.2。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可知,食用油的粘度为1.2 mPa·s,符合实验要求;2. 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温度为25℃,剪切速率为毛细管粘度计的固有剪切速率;3. 实验过程中,毛细管粘度计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可满足实验要求。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粘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了使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3. 了解了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关系;4. 为进一步研究流体性质提供了实验依据。
毛细管法测粘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毛细管法测定粘度
测定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当液体在直立的毛细管中,以完全湿润管壁的状态流动时,其运动粘度与流动时间成正比。
测定时,用已知运动粘度的液体作标准,测量其从毛细管粘度计流出的时间,再测量试样自同一粘度计流出的时间,则可计算出试样的粘度。
测定仪器:毛细管粘度计
仪器、试剂与试样
1、仪器毛细管粘度计、恒温浴、温度计、秒表
2、试剂恒温浴液、乙醇、铬酸洗液、石油醚
3、试样机油或其他石油产品
实验步骤
1)选取毛细管粘度计并洗净取一支适当内径的毛细管粘度计,用轻质汽油或石油醚洗涤干净。
2)装标准试样在支管6处接一橡皮管,用软木塞塞住管身7的管口,倒转粘度计,将管身4的管口插入盛有标准试样(20℃蒸馏水)的小烧杯中,通过连接支管的橡皮管用洗耳球将标准样吸至标线b处,然后捏紧橡皮管,取出粘度计,倒转过来,擦干管壁,并取下橡皮管。
3)将橡皮管移至管身4的管口,使粘度计直立于恒温浴中,使其管身下部浸入浴液。
在粘度计旁边放一支温度计,使其水银泡怀毛细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恒温浴内温度调至20℃,在此温度保持10min以上。
4)用洗耳球将标准样吸至标线a以上少许,停止抽吸,使液体自由流下,注意观察液面,当液面至标线a,启动秒表;当液面至标线b,按停秒表。
记下由a至b的时间,重复测定4次,各次偏差不得超过%,取不少于三次的流动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标准样的流出时间τ20标。
5)倾出粘度计中的标准样,洗净并干燥粘度计,用同粘度计按上述同样的操作测量试样的流出时间τ20样。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t t t t
计算过程:
六、注意事项
1)测定过程中必须调整恒温浴的温度为规定的测定温度;
2)测定前试液和毛细管粘度计均应准确恒温,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在恒温器中粘度计放置的时间为:在20℃时,放置10min;在50℃时,放置15min;在100℃时,放置20min;
3)试液中不能有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