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广场城市设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73
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6二月看点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认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Public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2.1活力《建筑环境共鸣设计》一书中提到: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提供给使用者的机会比那些只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要多。
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环境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活力的特性。
2.2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主要因素(1)适宜的尺度和比例公共空间的宽度(D)与相邻建筑高度(H)的比例(D/H)对人的心理和对空间的活力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总结为:“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
”因此,不同尺度、不同比例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氛围与活力。
(2)人的活动调查和分析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
只要有人存在,不管在哪里,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
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
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
所以,人的活动是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
(3)公共设施和景观小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特征■余健华1,周翔2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和“橱窗”,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使城市生活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活力与特征也是从多方面来体现的。
重庆磁器口正街和三峡广场正是分析公共空间活力与特征的很好例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特征;尺度和比例;人的活动Abstract:UrbanOpenSpaceis"thelivingroom"or"thewindow"ofthecity,whichincarnatesthecity'sactivity,withgreatervarietyandgreaterrichness.Thispaperanal-ysestheactivityandcharacteroftheurbanopenspace.Keywords:urbanpublicspace;activity;character;scale;activitiesofhumans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06)02-0006-06作者单位:1、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VigorandCharacteristicoftheUrbanPublicSpaceCHONGQINGARCHITECTURE重庆建筑●科研07二月看点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满足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报刊亭、垃圾箱和座凳等。
广场主要是硬质铺装的,并且不允许汽车进入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
城市广场的功能主要是承担附近居民的日常的休闲、交流和运动等复杂活动,并且在现代城市空间形态中为市民提供停留及亲近自然的开放空间。
可见城市广场是一个活性的空间。
设计师为丰富广场景观通常会布置亲水空间供市民观赏和活动,建成后城市广场在实际使用中是否符合最初的设计意图是衡量设计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了解并分析使用者的真实感受和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涉及使用后评价(POE)。
目前,国外使用后评价方法一般按数据采集的方式进行分类,主要有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准实验法、影像分析法、认知地图法、行为痕迹分析法、文档资料分析法等9类[1]。
本文选取重庆三峡广场中布置的亲水空间作为评价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的方式,以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为基准,对经过设计并被使用的亲水空间进行调研和系统的评价,并从实际使用者的角度发现现存的问题,以此作为根据来提出针对设计的可行性改进建议,以此来提升城市广场的整体质感和使用感受。
1 POE 概况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是POE 的英文全称。
弗里德曼(A. Friedman)等人在其著作中对POE 有如下的定义:POE 是一个度的评价,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2]。
普莱塞等几位建筑学者在其著作将POE 定义为:POE 是在建筑建造完成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性严格评价的过程,该过程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作摘要 城市广场在城市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师通常会在设计中布置亲水空间来丰富广场元素,而设计意图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会产生偏差。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重庆三峡广场亲水空间使用后评价进行调研和相关信息反馈收集工作,从使用者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出发,通过在现场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的方式,研究市民对三峡广场亲水空间的使用需求,归纳总结出三峡广场亲水空间使用后评价,为创造市民更加满意的广场亲水空间环境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和相应解决策略,通过优化设计来改善亲水空间的使用感受,从而提升城市广场的整体形象。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11-0048-0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收稿日期:2009-12-05作者简介:李 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 400000李 曦摘 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中图分类号:T U984.113文献标识码:A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
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 ),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 rban Public Space )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2.1 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
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 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现代、高速、时尚相协调(见图2)。
随着人口增长、现代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
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沙坪坝三峡广场的建设正顺应了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因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三峡广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背景和概况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人口众多,人的需求也是丰富多样的。
1997年一2000年,沙坪坝区陆续建成霖色艺术广场、双巷子商业步行街、名人雕塑广场和三峡景园广场,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中心形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商业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二、三峡广场的认知和感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的认知也可以理解成从环境中得到信息。
人正是从环境的刺激中收集各种信息。
而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正是作为接受这一刺激的感觉器官的窗口,由于接受器官向大脑传送刺激,使大脑产生了判断、行为等。
下面我们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评价。
1.视觉空间视觉比其它器官都要发达,并于外界的大量信息有关。
人从环境中所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到。
其中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
所看到的视觉空间才会具有方向稳定性和安全感。
三峡广场的景观空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们提供了较多选择性,在视觉上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体验,但是三峡广场水景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了与周边建筑的很好的协调,使其很好的景观个体要素成为了人们视线的障碍。
这就意味着人在广场范围内的移动和视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欣赏到空间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感官对人的视觉效果。
2.听觉空间在人类的生活中,声音在各处都可以听到。
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声音起着很大的作用。
听觉起到视觉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说听觉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作用。
空间特性、功能与环境雕塑的主题选择——关于环境雕塑主题的几点思考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是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纺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战以后,大量装置艺术方式出现在艺术舞台上,雕塑的概念已经大大拓展了。
广义的雕塑已经包括了所有装置在内的三维空间造型艺术方式。
本文所探讨的环境雕塑概念,就是指基于对雕塑的广义理解,设置于公共空间,注重与空间关系协调,以表现环境主题、强化景观的可识别性为重要目的的雕塑艺术。
环境雕塑因其审美特质和精神属性,在公共空间中常常是处于一个视觉焦点的位置,运用成功的环境雕塑作品,具有标识、引导乃至分割与点缀空间的作用,画龙点睛,形成一个公共空间、甚至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文化焦点和形象标志。
纽约的自由女神、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环境艺术作品中最成功的代表。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环境意识水平的双重制约下,环境雕塑在我国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它在国内的兴起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因此,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的应用并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地步,相反,在环境雕塑推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相同形式和题材的雕塑作品在一些城镇进行雕塑规划时重复出现,雕塑设计缺乏对特定城市或空间整体风貌构架的理解等。
某些环境雕塑作品,不仅没有能够发挥其点化景观主题的作用,反而出现了对公共景观的负面影响。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环境雕塑主题的角度进行探讨。
因为主题是一个环境雕塑作品的灵魂或者说本质所在,确立一个正确的主题,是环境雕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环境雕塑的主题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必须考虑雕塑所处的环境、雕塑所面对的公众以及雕塑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等因素。
本文仅从环境雕塑所处的公共空间特质和功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我们认为,环境雕塑主题的选择,必须分析环境雕塑与其服务的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公共空间的特质和功能来思考、确定环境雕塑的主题一、环境雕塑主题与公共空间特性的关系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是受到普遍性关注的问题,但现实中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常常局限于两者在形式上的统一,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把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简单化。
浅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作者:郑莉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体系中最具艺术性、最具开放性、活泼性,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章分析了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几点误区,从提高绿化面积、美化环境、打造广场景观设计本土化特色等几个方面浅谈了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观点,对推动我国城市环境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绿化面积美化环境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一些基本内容,城市广场作为一个人群高度密集的开放场所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
城市广场又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
正是城市广场的重要性,使得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热点。
但,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片面追求视觉效果,绿化单调,广场使用效率不高。
例如,武汉洪山广场种植了一个近2万㎡的草坪,是武汉市最大的观赏性草坪。
洪山广场仅仅追求绿化面积,浪费广场空间。
另外从绿化效益方面来讲,草坪的产氧量仅有树木的1/2,仅仅用草坪作为绿化的唯一手段,并不能达到生态效益的目的。
其次,过量的大草坪并不适应人们的行为需求。
所以,在广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丰富性等,绿化布局应适应广场整体布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其价值。
纪念碑等标志物不清。
三峡广场的各个入口标志,三峡大坝和纪念碑雕塑就是其很好的标志物。
但根据图底关系的逆空间概念,纪念碑形象却被周围的建筑形象所干扰和破坏,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节点指交通交汇点、起点、终点。
广场道路的节点往往也是其设计重点。
节点与周围环境的关联越清晰,人们越能够精确做出定位。
(图1所示)图1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和本土特色。
在进行广场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民俗风情、本土特色等因素,而不是盲目追求现代主义风格,追求所谓的“欧洲风”;热衷于建设广场标志性建筑;一味否定中国传统特色的造园技巧。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 46,No 6,2016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㊀45㊀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紧凑立体化形态设计研究∗袁㊀红1,2㊀赵世晨3(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成都㊀600026;2.同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上海㊀200092;3.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九州福冈㊀8128581)㊀㊀摘㊀要:重庆商业中心区是人口高度聚集㊁城市功能最复杂的综合区域,在再开发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如何能够有机重组城市功能,促进中心区紧凑发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㊂通过对商业中心区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总结归纳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规律㊁初步归纳出地下空间演变的过程㊂其竖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的分层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 退台式㊁填充式㊁覆土式 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形式㊂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具有高差的城市应建立立体步行网络及将地形高差转换为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多层次㊁立体化㊁网络化㊁系统化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㊂㊀㊀关键词: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紧凑性;立体化㊀㊀DOI:10 13204/j.gyjz201606012RESEARCHONCOMPACTANDTHREE⁃DIMENSIONALDESIGNOFUNDERGROUNDSPACEOFCENTRALBUSINESSDISTRICTINCHONGQINGYuanHong1,2㊀ZhaoShichen3(1 SchoolofArchitecture,SouthwestUniversityofCommunications,Chengdu600026,China;2 PostdoctoralStationof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3 WorldEnvironmentalInstitutionofHigherLearning,KyushuUniversity,Fukuoka8128581,Japan)Abstract:The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inChongqingisacompoundarea,wherethepopulationishighlyconcentratedandtheurbanfunctionsarethemostcomplicated.TheaimoftheresearchistosolvetheproblemofhowtoreorganizetheurbanfunctionsandpromoteacompactdevelopmentofCBDbytheundergroundspacedevelopmentduringtheredevelopment.ThroughthestudyofthedevelopmentprocessofCBD,itwassummarizedthelawofCBDexpansion,andalsosummarizedinitiallytheevolutionprocessofitsundergroundspace.Itwasconcludedthatthehierarchicprincipleof trafficspaceңpublicspaceңbusinessspaceңentertainmentspaceңofficespace shouldbeobservedverticallyinthedesignofCBDundergroundspace,andalsothedevelopingformssuchasdesktoptype,fillingtype,soiltype,etc,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localconditions.Thestructuraldevelopmentofurbanundergroundspaceshouldbeeventuallycorrespondedtothegroundstructures.Three⁃dimensionalpedestriannetworksshouldbesetupinthecityhavingelevationdifference,andtheterrainelevationdifferenceshouldbeconvertedintoamulti⁃levelgroundplane,soastorealizethemulti⁃level,three⁃dimensional,networkandsystematicdevelopmentoftheundergroundspace.Keywords:CBDofChongqing;undergroundspaceform;compact;three⁃dimensional∗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08507);国家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5M570385);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联合培养项目㊂第一作者:袁红,女,198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㊂通信作者:赵世晨,yuanyuqing0106@foxmail.com㊂收稿日期:2015-12-09㊀㊀美国波士顿中央大道改建及巴黎拉㊃德方斯新城商业中心地下交通枢纽等案例证明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要达到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以 地下交通空间 为核心进行复合利用才是地下交通促进城市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㊂地下空间利用的实质是利用交通空间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高效利用的目的㊂交通空间是功能复合利用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他城市功能空间均以此为 发展源 ,包括 动力轴 及 动力源 ,除此以外还包括区域层面地下步道㊁车库㊁换乘点㊁轨道站点㊁高铁站点㊁公交车站点㊁步行通道等,带动地下商业㊁娱乐㊁服务业的发展㊂地下空间利用,无论是竖向还是平面布局,功能的紧凑布局可以促进地面上下㊁46㊀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地下片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流线干扰及混乱,最终达到商业中心高效运作的目的㊂1㊀重庆商业中心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的整合作用根据地下空间开发与商业中心发展的规律可知:重庆旧城商业中心区的形成都伴随着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1]㊂通过分析五个商圈扩容过程可知,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产生的首要驱动力来自于交通与商业扩张的需求㊂将解放碑㊁观音桥㊁三峡广场㊁南坪商业中心的发展过程抽象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图1)㊂商业区;道路放入地下后形成的地面空间;商业区扩张形成的商业区域;下穿道;道路再次放入地下后形成的地面商业空间;道路㊂图1㊀商业中心扩容示意Fig 1㊀Expansionplanofcentralbusinessdistrict1)首先,商业中心区的道路两旁产生商业街;2)其次,道路两旁的商业街扩张成为商业区,同时伴随建筑一同产生地下室;3)道路两旁的商业区得到扩张;4)道路放入地下,地面形成商业街,道路两旁的商业区联系起来;5)商业区开始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商业区,所有机动车交通被自然地排斥在外围;6)商圈继续扩大,外围道路阻碍商圈的扩张而被放入地下,形成地下环道,地面成为商业区公共开放空间或绿地㊂重庆主城区五大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进程不同,仅解放碑商业中心区即将经历第六个阶段(目前已提出解放碑外围地下车道的构想),但是其他商业中心区几乎都处于第五个阶段㊂2㊀地面上下整体开发、功能复合及协调地下空间的利用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形式[2],如重庆观音桥商业中心区下穿道的利用及三峡广场高铁站的建立等,其实质是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复合利用的目的㊂地下空间开发以公共交通站点为 发展源 并与其他功能空间进行复合化利用㊂竖向及平面方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这样一个层级布置原则,达到功能的复合及协调㊂如多伦多地下城市及香港九龙城剖面功能分析(图2㊁图3)㊂a 多伦多城市立面示意;b 多伦多地下城市剖面分析㊂1 中庭;2 杨格街;3 商业;4 公共空间;5 商业㊁酒店;6 轨道交通㊂图2㊀加拿大多伦多地下城市立㊁剖面Fig 2㊀UndergroundcityelevationandsectionofToronto,Canadaa 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鸟瞰图;b 地下城市剖面分析㊂1 居住;2 办公㊁酒店;3 屋顶活动平台;4 商业娱乐;5 公共空间;6 城市公共空间;7 地下公共停车场;8 轨道交通㊂图3㊀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Fig 3㊀SectionofHongKong scitytransportation,Kowloon多伦多地下城地下两个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㊁中庭空间㊁商业酒店空间功能相复合㊂站点人流自然引入地下公共空间㊁建筑公共空间㊁商业空间,并向文化㊁办公空间扩散,构成功能复合的空间系统㊂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紧凑立体化形态设计研究 袁㊀红,等47㊀香港九龙超级交通城包括联合广场综合体及九机铁站两个部分,以轨道站点为动力源,人流向中庭公共空间㊁城市公共空间㊁商业办公空间扩散,构成功能复合的利用㊂3㊀因地制宜选择地下空间开发形态重庆商业中心具有凹槽型(三峡广场)㊁斜坡型(观音桥)㊁凸起型(南坪)㊁平坦型(杨家坪)㊁半岛型(解放碑)等多种形态[3],在具体的地块,也会出现多种坡地形态,在不同的坡地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也可以为地下空间创造单面采光㊁引入自然通风,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及节约能源㊂具体形式包括:1)退台式(图4)㊂地下空间屋顶形成了城市的流动基面,满足城市公共活动,退台式的布局可以局部引入光线和通风[4]㊂图4㊀重庆东海湾社区退台式商业步行街Fig 4㊀Desktop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ofeastbaycommunityinChongqing2)覆土式(图5)㊂运用整体覆土的方法,利用高差及半地下空间增加城市空间容量,入口结合广场设置,极大地减少了地下空间的负面心理[5]㊂图5㊀重庆观音桥地区覆土式地下空间Fig 5㊀SoiltypeundergroundspaceofguanyinqiaoregioninChongqing3)填充式(图6)㊂三峡广场火车站利用凹槽空间减少土方开挖量,同时与原有的地下商场及地铁站联通,促进三峡广场商业中心地下空间的连片发展[6]㊂4)多城市基面式(图7)㊂渝中区半岛型商业区具有大量的沿江崖壁,在崖壁上设计地下空间,可以扩展空间容量,大量地下空间屋顶也可以成为观景图6㊀重庆三峡广场建筑改建填充凹槽空间Fig 6㊀FillinggroovespacereconstructedfromthebuildinginChongqingthreegorgessquare平台,增加商业中心区的平地面积㊂1 嘉陵江;2 嘉滨路;3 纸盐河酒吧街;4 天成巷;5 异域风情街;6 城市阳台;7 沧白路㊂图7㊀重庆洪崖洞剖面及多城市基面Fig 7㊀Halfundergroundspaceandmoremulti⁃levelurbangroundplaneinChongqingHongyadong5)大规模地下城市设计(图8)㊂朝天门广场地区半岛型商业中心在三个方向上具有高差㊁且坡度较大,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城市设计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屋顶平台及广场,利用地下空间可增大城市公共空间及绿地面积[7]㊂1 朝天门广场;2 贵宾应急通道;3 车道;4 商业;5 车库;6 嘉长大道;7 平台广场;8 地铁站;9 新华路;10 公共通道;11 公交车站;12 天桥;13 公交车道;14 车库坡道㊂图8㊀朝天门地区城市设计剖面Fig 8㊀ThedesignedsectionofChaotianmenSquare4㊀建立立体步行网络从商业中心集聚发展的角度出发,站点核心区域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构成800 1000m的全地面步行系统㊂通过Goole⁃Earth测量香港旺角片区㊁香港中环片区的海拔高度可知:旺角片区地势平坦(平均坡度1 85%),发展地下步行系统;中环片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均坡度84%),发展地面㊁空间立体步行系统(蒙特利尔㊁中环片区㊁旺角片区各站48㊀工业建筑㊀2016年第46卷第6期点直线距离为500 600m)[8]㊂由此可以推断:山地城市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平面网络系统适宜在平坦地区发展,如杨家坪㊁三峡广场㊁南坪等,地下街随地面交通或者广场扩展,与地面形态对应㊂对于地形起伏的区域而言,如解放碑㊁观音桥CBD则应该考虑建立地下㊁空中步行系统㊂在站点核心区域内发展地下步行网络,运用空中步道向外扩展㊂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的,将继续随地面 多中心组图 式格局,在各中心区域形成网状结构,而在组团间以立体交通的方式连接㊂5㊀将地形高差转化为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山地城市高差既是设计的难点,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㊂利用地形高差设计多层次的入口可以最大化地引入人流㊂如北城天街的设计通过地形高差,设计对外街的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相接,见图9;日月光广场的设计,分别在不同3层㊁2层㊁1层㊁地面层㊁地下-1层均设出入口,可以从各个方向出入,见图10㊂图9㊀观音桥北城天街跌落式出入口Fig 9㊀CascadeexitofGuanyinqiaoStreet1 入口广场;2 青年路人流;3 和平路人流;4 商业;5 停车场;6 餐厅;7 电影院;8 地下室底板㊂图10㊀日月光多层次城市基面及出入口Fig 10㊀Multi⁃levelurbangroundplaneandexitofthemoonlight观音桥商圈的设计整体随地形进行开发,下沉景观广场㊁步行街广场㊁表演舞台㊁建筑平台自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城市基面,在城市基面下半地下㊁地下空间得到很好的利用(图11)㊂1 轨道交通3号线;2 嘉年华大厦;3 观音桥广场;4 建新北路;5 公交站;6 天街2号;7 天天尚街;8 香港X大厦;9 美食街;10 北城天街;11 建新东路㊂图11㊀江北观音桥商业中心步行街剖面Fig 11㊀SectionofthepedestrianstreetinGuanyinqiao6㊀结束语通过对商业中心区发展演变过程研究,总结归纳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规律,其发展过程抽象归纳为六个步骤㊂提出地下空间的利用是整合城市空间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增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㊁复合利用的目的㊂地下空间开发以公共交通站点为 发展源 ,竖向及平面方向均遵循 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 商业空间 娱乐空间 办公空间 这样一个层级布置原则,达到功能的复合及协调㊂重庆山城地下空间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退台式㊁填充式㊁覆土等㊂通过对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形态演变研究可知,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的㊂平坦地区地下空间位于道路及广场下方,高差地区地下空间除分布在道路及广场下方外,还可形成立体步行网络,因此重庆地下空间将延续地面 多中心组图 式格局,在各中心区域形成网状结构,而在组团间以立体交通的方式连接㊂参考文献[1]㊀袁红.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2]㊀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㊀殷子渊,孙颐潞. 负空间 意象:香港的地下城市[J].世界建筑导报,2012(3):24-27 [4]㊀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㊀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㊀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重庆沙坪坝高铁广场投标文本[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2011.[7]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朝天门城市设计方案[R].重庆: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8]㊀格兰尼,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许方,于海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重庆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盛开在山城的商业奇葩近几年,全国各地商业街的开发建设方兴未艾,商业步行街数量迅速膨胀。
据来自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的商业街已经超过3000 条。
但专家指出,目前商业街的开发存在着同质化的倾向,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的现象严重,商业街建设缺乏特色。
三峡广场是国内商业街开发中的成功案例,沙坪坝区有80 万人口,这使得三峡广场商圈的发展具备足以支撑的消费基础和条件,人气很旺。
三峡广场的景观建设颇有特色,绿化,水景,雕塑以及休闲设施的建设等都很有创意,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西南山城独特的地形地貌,巴山蜀水厚重的文化底蕴,建设者别具匠心的精妙构思,使得重庆商业在发展变迁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也筑就了其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全新商业格局。
重庆商业的别具一格,表现在各大区域自成一体,组团式发展的格局。
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了颇具特点的5大商圈,这些商圈之间相互竞争,又互相协作,相互补充,共同支撑了重庆商业的繁荣。
在重庆商业的5 朵金花中,沙坪坝区的三峡广场堪称典范。
三峡广场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现代化的购物设施,干净漂亮的街道,绿树成阴的景观布局,独具匠心的水景设计,耸立着名人雕像的文化广场,使整个三峡广场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置身于商业街上如潮的人流中,体验着现休商业街区的独特魅力,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被深深吸引。
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三峡广场始建于1997 年,历经 5 年的建设于2003 年完成。
目前地上商业面积有8 万平方米,地下面积10 万平方米。
整个广场分为三峡景观园、名人雕塑园、绿色艺术园、商业步行街4 个部分,散发着浓郁的巴渝文化气息。
三峡广场巨大的商机也吸引了商家的目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和商家云集三峡广场。
这里既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也有太平洋百货、新世纪百货、重庆百货、明日百货、开泰百货等大型商城,还有金鹰女人街等特色街区,以及重庆大酒店、七十二行酒店、宴宾楼、寒舍、新西兰歌城、沙啦啦歌城、KISS 吧、823 迪吧、五月花茶楼等酒店、休闲娱乐场所。
的人群间的关系[1]。
因此无论是儿童和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和老年人,不同代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称为代际关系[2]。
代际和谐能够促进老年人与其他代人的互动交流与代际融合,可以满足老年人对社会陪伴的需求与身心层面的幸福感需求。
代际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之一[3]。
城市公共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用于社交与休闲的场所,具有开放、包容、多样的特征[4],是连接不同代人的桥梁,更是促进代际融合、实现代际和谐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人群的差异性与需求的复杂性,城市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各种群体的需要,代际冲突时有发生。
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实践中,将不同代人的需求与特点结合考虑,不仅能提高活动质量,也能有利于代际交流,营造代际和谐的氛围。
如何在老龄化趋势下营建促进各代人群互动共融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不同代人之间的交融与连接,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是设计学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作为设计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不同代人群在同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特征,总结行为模式的共性,并以此作为设计的线索与概念,据此提出旨在促进代际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1场地概况1.1区位分析场地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中心位置(见图1)。
三峡广场是沙坪坝区最活跃与最受居民欢迎的城市公共空间,周边分布着众多住宅和休闲场所,人流量极大。
场地拥有多个出入口,步行5 min 即可抵达最近的公交站与地铁站,交通便捷。
场地四周的建筑多为居住与办公或商业功能结合,是区域的活力核心。
广场内置人工水系和自然景观,场地东侧有蜿蜒的浅水,场地内部植有高大乔木,整体绿化覆盖率较高,树下还设置了景观座椅,供市民休憩和娱乐(见图2)。
摘要 代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促进代际融合的空间也日益受到关注。
文章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设计对象,对空间的代群与活动进行调研和分类,总结其行为模式的共性;以舞蹈作为设计线索,以莫比乌斯环作为设计语言,以促进代际融合作为设计目标,依据连通性、便利性、复合性等促进代际共享的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提出打通空间分隔、丰富空间维度、增加互动设施等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