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全新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特点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5
21世纪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重大革命---- 飞利浦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特点介绍在200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飞利浦率先推出了磁共振界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变革的产品---业界首台多源发射磁共振Achieva 3.0T TX,将3.0T的临床表现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堪称开创3.0T的里程碑。
众所周知,顺应磁场强度的不断提升,核磁共振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多源发射系统。
随着磁场强度的提高,在带来更高信噪比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射频场分布不均匀、快速扫描序列受特殊射频吸收率SAR制约的负面影响。
TX系列的首创并行多源射频发射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其技术特点包括:●业界首台独有的多源发射3.0T核磁共振临床扫描仪。
●并行多个独立射频源,具有对应的多个独立射频放大器。
●对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
为什么要在3.0T磁共振中应用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即基于个体差异的射频管理),因此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介电效应问题。
另外,使用多源发射技术,可以自动优化SAR的分布并减少沉积,使快速序列得以应用,因此加快成像速度。
传统的单射频发射多源发射临床优势●提高图像信号的均匀性(特别是腹部,乳腺)●更好的组织对比●更一致的检查结果●加快扫描速度高达40% 多源发射磁共振有效地解决了介电伪影,甚至是肝硬化和腹水病人(3.0T的难点)。
大图:多源发射磁共振,插图:传统3.0T磁共振。
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确保始终如一的优异图像质量,帮助医生作出有信心的诊断,图中显示不同病人的2D T1W梯度回波高分辨率图像。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显著降低脑脊液流动伪影。
此结果的获得是由于多源发射可以真正采用180度重聚脉冲,而不是单射频源的120度重聚脉冲。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此外该设备还拥有如下特点:0液氦消耗:飞利浦Achieva 3.0T 磁共振拥有业界领先的零液氦消耗的磁体技术。
飞利浦MR扫描方案简介飞利浦MR(磁共振)扫描方案是一种用于人体成像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
该技术利用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内部的水分子进行磁共振激发和检测,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
飞利浦是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其MR扫描方案具有技术先进、图像质量高等优点。
技术原理飞利浦MR扫描方案基于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体内的水分子进行激发和检测来生成影像。
具体技术原理如下:1.磁场生成:通过飞利浦的磁体系统产生强大的磁场,通常为1.5T或3.0T。
这个磁场会对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作用。
2.梯度线圈:在磁场中加入梯度线圈,用于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梯度。
梯度线圈的存在可以使得不同位置的水分子在磁场中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3.RF脉冲:通过向人体内部发送无线电频率脉冲,将水分子激发到共振状态。
飞利浦的MR扫描方案使用先进的RF脉冲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激发过程。
4.回波信号采集:当水分子从共振状态恢复到基态时,它们会发出信号。
MR扫描方案通过接收这些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将其转化为图像。
5.图像重建:通过采集到的回波信号,飞利浦MR扫描方案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
其图像质量高,细节丰富。
应用领域飞利浦MR扫描方案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学:飞利浦MR扫描方案可以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准确的成像,用于诊断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
2.心血管学:利用飞利浦MR扫描方案可以对心脏和血管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心脏病、血管疾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
3.肿瘤学:结合飞利浦MR扫描方案的磁共振成像和肿瘤标记物等检测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早期发现、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4.骨科学:飞利浦MR扫描方案可以对骨骼系统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对骨折、关节病变等进行评估。
5.妇科学:利用飞利浦MR扫描方案可以对妇科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优势和创新点飞利浦MR扫描方案在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先进:飞利浦MR扫描方案基于先进的磁共振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准确地捕捉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
21世纪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重大革命---- 飞利浦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特点介绍在200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飞利浦率先推出了磁共振界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变革的产品---业界首台多源发射磁共振Achieva 3.0T TX,将3.0T的临床表现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堪称开创3.0T的里程碑。
众所周知,顺应磁场强度的不断提升,核磁共振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多源发射系统。
随着磁场强度的提高,在带来更高信噪比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射频场分布不均匀、快速扫描序列受特殊射频吸收率SAR制约的负面影响。
TX系列的首创并行多源射频发射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其技术特点包括:●业界首台独有的多源发射3.0T核磁共振临床扫描仪。
●并行多个独立射频源,具有对应的多个独立射频放大器。
●对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
为什么要在3.0T磁共振中应用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即基于个体差异的射频管理),因此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介电效应问题。
另外,使用多源发射技术,可以自动优化SAR的分布并减少沉积,使快速序列得以应用,因此加快成像速度。
传统的单射频发射多源发射临床优势●提高图像信号的均匀性(特别是腹部,乳腺)●更好的组织对比●更一致的检查结果●加快扫描速度高达40% 多源发射磁共振有效地解决了介电伪影,甚至是肝硬化和腹水病人(3.0T的难点)。
大图:多源发射磁共振,插图:传统3.0T磁共振。
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确保始终如一的优异图像质量,帮助医生作出有信心的诊断,图中显示不同病人的2D T1W梯度回波高分辨率图像。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显著降低脑脊液流动伪影。
此结果的获得是由于多源发射可以真正采用180度重聚脉冲,而不是单射频源的120度重聚脉冲。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此外该设备还拥有如下特点:0液氦消耗:飞利浦Achieva 3.0T 磁共振拥有业界领先的零液氦消耗的磁体技术。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方法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结果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检出率为65.8%,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检出率为94.7%,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
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
延时扫描,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
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特异性较差,导致漏诊发生,报道显示其发生率在尸检病例中占6.1%~27.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诊断方法,而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扫描具有更佳的临床检出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2]。
现对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5±10.4)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泌乳、闭经、月经不调、不孕以及Cushing 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泌乳素均>40 ng/ml。
3.0T磁共振双源发射技术对于海马波谱成像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双源发射技术对海马波谱成像产生的效果。
方法:30例志愿者分别利用传统单源发射和双源发射进行左右两侧海马T2WI横断位成像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中海马平均信号强度。
结果:所有海马T2WI能够将海马形态和大小显现出来,从而满足画感兴趣区和定位MRS的实际需要。
单源发射左侧高于右侧,差异十分显著(P<0.05);双源发射左右两侧差异并不显著(P>0.05)。
结论:双源发射技术能够将两侧海马区域平均信号强度差异消除,对波谱成像至关重要,对海马区域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双源发射技术;海马波谱成像;影响【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143-02H-MRS检测能够帮助了解患者脑代谢情况,当前在于海马相关的研究当中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3.0T磁共振的射频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会影响海马代谢物计算的准确性,会对疾病的诊断造成较大的影响[1]。
临床研究双源发射技术能够对脊柱、心脏等区域的均匀性产生影响,对图像的质量进行改善。
本次就海马波谱成像应用3.0T磁共振双源发射技术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本次研究,男性18例,女性12例。
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3.1±2.2 4)岁。
所有志愿者对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均比较明确,自觉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利用飞利浦Achieva3.0T TX磁共振成像系统分别通过单源发射和双源发射对志愿进行断位成像。
首先采集单源图像,然后再采集双源图像,设置Multi transmit中参数为Yes,扫描启动采集双源图像。
在横断位图像上选择显示最好的层面进行定位,单源发射和双源发射模式下定位基本一致。
选择海马全程显示最好的层面的T2WI,在左右海马区域感兴趣区计算平均信号强度,要求尽量能够符合海马自身的形态,避开脑脊液和血管等。
飞利浦磁共振的参数介绍如下:
1. 磁场强度:飞利浦磁共振采用高磁场强度,一般在1.5T到3T之间。
高磁场强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
量,提高诊断准确性。
2. 扫描速度:飞利浦磁共振采用快速扫描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
这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图像分辨率:飞利浦磁共振的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
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更好地显示病
变,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4. 扫描范围:飞利浦磁共振的扫描范围广泛,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全身扫描、局部扫描
等。
5. 兼容性:飞利浦磁共振兼容多种不同的应用软件和后处理工作站,方便医生进行诊断和临床工作。
6. 安全性:飞利浦磁共振采用安全的设计和技术,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磁场稳定、低噪音
等。
7. 可靠性:飞利浦磁共振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零部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飞利门户网站还
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检查需求。
3.0T磁共振颞颌关节扫描技术的探讨刘林栋;张建华;吴刚;吴前芝【摘要】目的探讨颞颌关节的磁共振(MR)扫描技术及扫描参数。
方法28例受检者行颞颌关节MR检查,分别扫描颞颌关节闭口位和开口位的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扫描序列包括:T1W-Atse、T2W-TSE、T2-SPAIR、PDWI。
结果受检者均能够得到很好的图像,其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形态显示清晰完整,所有成像序列均能够显示关节盘、关节窝、关节间隙、髁突骨质形态、盘周组织以及翼外肌等。
结论3.0TMR扫描序列及参数的优化组合、病人体位及扫描方位的正确选择均有助于检测引起临床症状或体征的颞颌关节盘及周围组织的解剖与病变损伤情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canning techniques and parameters of TMJ (Temporal Mandibular Joint)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MRI scanning from the obliquely sagittal and obliquely coronary angles was performed in 28 cases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on the closed-end and open-end positions of TMJ. The scanning sequences were T1W-aTSE, T2W-TSE, T2-SpAIR and pDWI. Results High-quality images were obtained from scanning of all the patients with clear and complete reveal of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 of TMJ. The imaging sequences allowed good images of articular disc, articular fossa, joint gap, condylar bone form, disc-surrounded tissues and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Conclusion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patients' postures and scanning angles together with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3.0 T MRI scanning sequence and parameters was of good value in revealing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MJ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which resultedin clinical symptoms or sign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3页(P153-155)【关键词】颞颌关节;3.0T磁共振;质子加权成像;关节盘;关节腔造影【作者】刘林栋;张建华;吴刚;吴前芝【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6;R445.2颞下颌关节(Temporal Mandibular Joint,TMJ)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小关节之一,也是人体颌面部唯一的可动性关节,它形态小、骨质结构多样,其中关节盘在颞颌关节功能运动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3.0T磁共振技术参数*总则1、投标机型需提供获得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同时获得中国CFDA 认证的最高性能产品。
2、为保障投标机型设备先进性,西门子公司需提供Prisma平台、通用电气公司需提供Pioneer平台,飞利浦公司需提供Ingenia CX平台,其他厂家请提供相应高端平台产品。
序号技术和性能参数名称招标参数和性能要求1磁体*1.1磁场强度 3.0T1.2中心共振频率≧127MHz1.3屏蔽方式主动屏蔽+抗外界干扰屏蔽1.4超导匀场提供1.5病人个性化匀场提供1.6高级高序匀场提供1.7匀场通道≧36个1.8匀场点数≧15001.9磁体长度(不含外壳)≧170cm1.10磁体内径(患者检查孔道内径)大小≧70cm1.11病人检查床至扫描孔道顶端的距离≧45cm1.12装机验收完成后液氦含量>80%1.13磁场稳定度≦0.1ppm/h1.14磁场均匀度(V-RMS测量法24点24平面)1.14.140cmDSV≦0.30ppm1.14.230cmDSV≦0.08ppm1.14.320cmDSV≦0.03ppm1.15液氦消耗零液氦消耗1.165高斯磁力线轴向范围:轴向≦5.2m1.175高斯磁力线径向范围:径向≦2.8m1.181高斯磁力线轴向范围:轴向≦7.8m1.191高斯磁力线径向范围:径向≦4.9m2梯度系统2.1梯度线圈冷却方式水冷2.2最大单轴梯度场强≧35mT/m(非有效值)2.3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150mT/m/s(非有效值)2.4梯度功能单元数量≧45个2.5最大单轴梯度场强和最大单轴梯度切换率在同一序列中可同时达到具备2.6梯度控制系统全数字实时发射接收2.7最短爬升时间≦0.24ms3病人床与环境调节系统3.1扫描床最低高度≦53cm3.2垂直运动时扫描床最大承受重量≧240kg3.3扫描床水平运动最大速度≧240mm/sec3.4智能触控病人定位系统具备3.5一键定位,无需激光灯具备3.6床旁扫描操控系统具备3.7床旁触控式液晶显示屏,可输入并显示患者体征等扫描信息具备,双侧各一块3.8磁体液晶显示系统具备3.9扫描床自动步进具备3.10足先进扫描模式具备3.11机架正面的两侧均有床旁操作按钮,可控制扫描床的运动和扫描。
从多源发射技术透视超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新趋势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摘要】纵览不足30年的磁共振发展史,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推动着临床应用的大踏步向前.而今,在经历了磁体、梯度的迅猛发展后,磁共振的技术焦点又转移到射频系统上,其中尤为瞩目的就是高场磁共振中的射频发射系统.那么,这一次的技术革命又将带给临床哪般变化呢?本文以飞利浦革命性的"多源发射"技术为例,解析射频发射系统变革为临床带来的益处.1 飞利浦多源发射技术消除抗电阴影扩展MRI应用范围3.0T射频的频率为127.7MHZ左右,波长约26cm,这种波长的射频脉冲在作用于人体体部时,入射波与反射波会叠加产生驻波,驻波效应会造成大范围体部成像视野内的信号不均匀,即产生所谓的抗电阴影——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3.0T磁共振在体部的应用.【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1(032)012【总页数】1页(P156)【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纵览不足30年的磁共振发展史,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推动着临床应用的大踏步向前。
而今,在经历了磁体、梯度的迅猛发展后,磁共振的技术焦点又转移到射频系统上,其中尤为瞩目的就是高场磁共振中的射频发射系统。
那么,这一次的技术革命又将带给临床哪般变化呢?本文以飞利浦革命性的“多源发射”技术为例,解析射频发射系统变革为临床带来的益处。
3.0T射频的频率为127.7MHZ左右,波长约26cm,这种波长的射频脉冲在作用于人体体部时,入射波与反射波会叠加产生驻波,驻波效应会造成大范围体部成像视野内的信号不均匀,即产生所谓的抗电阴影——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3.0T磁共振在体部的应用。
采用飞利浦医疗的革命性技术——多源发射——则可有效消除抗电阴影。
这是由于多个独立的射频源对应多个独立的放大器,使得射频场可调整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可根据病人的体形来实时调整射频发射的参数(频率、幅度、相位、波形等),使用基于个体差异的射频管理的并行射频源,通过对于射频系统的优化发射可以在人体内产生更加均匀一致的射频场,这样,由于射频场不均匀导致的抗电阴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消除。
核磁飞利浦参数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医学上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而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不同的设备厂商生产出来的设备参数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介绍飞利浦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设备的参数特点。
飞利浦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生产商之一,其核磁共振设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着广泛的应用。
飞利浦核磁共振设备的主要参数包括主磁场强度、梯度磁场、射频系统等。
主磁场强度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非常关键的参数之一。
飞利浦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设备通常具有1.5T和3.0T两种主磁场强度的选择。
主磁场越强,所能够获得的信噪比就越高,图像的分辨率也会更高。
在一些需要检测细微结构的应用中,选择3.0T主磁场的设备可能会更加合适。
而在一些对扫描时间和成本有要求的情况下,1.5T主磁场的设备也能够满足基本的临床需求。
梯度磁场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梯度磁场的强度和切换速度直接影响到成像的速度和质量。
飞利浦核磁共振设备的梯度磁场通常会根据设备型号和用途有所不同,但飞利浦的核磁共振设备搭载的梯度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梯度强度和切换速度,能够满足快速成像和动态扫描的需求。
射频系统也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参数之一。
射频系统负责向被检查的部位发送射频脉冲,激发被检查组织中的核自旋,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飞利浦核磁共振设备的射频系统通常会采用先进的脉冲序列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对于一些需要高信噪比和图像分辨率的应用尤为重要。
飞利浦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设备在主磁场强度、梯度磁场和射频系统等方面具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临床应用性能,能够满足不同临床需求的诊断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飞利浦核磁共振设备将会在医疗影像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取身体的高分辨率影像。
21世纪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重大革命---- 飞利浦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特点介绍
在200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飞利浦率先推出
了磁共振界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变革的产品---业
界首台多源发射磁共振Achieva 3.0T TX,将3.0T
的临床表现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堪称开创3.0T
的里程碑。
众所周知,顺应磁场强度的不断提升,核磁
共振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多源发射系统。
随着
磁场强度的提高,在带来更高信噪比的同时,也
出现了诸如射频场分布不均匀、快速扫描序列受
特殊射频吸收率SAR制约的负面影响。
TX系列的首创并行多源射频发射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其技术特点包括:●业界首台独有的多源发射3.0T核磁共振临床扫描仪。
●并行多个独立射频源,具有对应的多个独立射频放大器。
●对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
为什么要在3.0T磁共振中应用多源射频发射技术?
多源射频发射技术
多源射频发射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和检查部位进行自动优化射频发射(即基于个体差异的射频管理),因此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介电效应问题。
另外,使用多源发射技术,可以自动优化SAR的分布并减少沉积,使快速序列得以应用,因此加快成像速度。
传统的单射频发射多源发射
临床优势
●提高图像信号的均匀性(特别是腹部,乳腺)
●更好的组织对比
●更一致的检查结果
●加快扫描速度高达40% 多源发射磁共振有效地
解决了介电伪影,甚至是
肝硬化和腹水病人(3.0T
的难点)。
大图:多源发射磁共振,插图:传统3.0T磁共振。
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确保始终如一的优异图像质量,帮助医生作出有信心的诊断,图中显示不同病人的2D T1W梯度回波高分辨率图像。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多源发射磁共振可以显著降低脑脊液流动伪影。
此结果的获得是由于多源发射可以真正采用180度重聚脉冲,而不是单射频源的120度重聚脉冲。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
此外该设备还拥有如下特点:
0液氦消耗:飞利浦Achieva 3.0T 磁共振拥有业界领先的零液氦消耗的磁体技术。
(节省运行成本,无停机风险)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充填间隔达十年以上,而其他两家公司则分别要
四年充填周期甚至4个月就需充填一次。
这样一来仅液氦一项,以机
器十年的使用期计算,将为医院节省至少120万元人民币。
同时由于目前液氦短缺,如果在需要充填液氦时找不到货源,将面临
停机影响正常的工作的风险。
1短:磁体之短堪称业界第一。
(业界最短,最轻,最均匀,最开放的3.0T)飞利浦Achieva 3.0T秉承亲和友善设计理念,磁体长度仅为1.57米,
为业界最短的磁体,大大减少病人幽闭恐惧及满足功能检查的需要。
这一全新磁体拥有短磁体技术中最好的磁场均匀度,即在短磁体的基
础上确保了高的磁场均匀性,同时该不锈钢磁体为业界最轻的磁体,
仅为4.6吨,可以置于任何楼层,大大节省了楼层承重成本且便于安
装。
进一步展示了飞利浦3.0T在磁体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领先性。
2双:
1)全身双梯度系统(业界独有高梯度和大视野扫描完美结合)
飞利浦的双梯度解决了原有的老双梯度系统速度和视野不能兼顾
的弱点,飞利浦的全新双梯度系统,采用了一个大视野梯度线圈,
为了克服原有的梯度放大器功率不够的问题,飞利浦的双梯度系统
T1W和T2W腰椎的矢状
位图像显示使用多源发
射磁共振后扫描时间缩
短40%。
左图:传统3.0T磁共振
扫描时间:7:39分钟
右图:多源发射磁共振
扫描时间:4:35分钟
不计成本地增加了一套大功率的梯度放大器,使飞利浦的双梯度系
统的高梯度或低梯度切换都可以在大视野(50cm)下完成。
Achieva 3.0T 双梯度系统拥有业界最高的梯度场强80mT/m和最高的梯度切换率200mT/m/ms,同时梯度线性达1%,保证全扫描野内最高梯度场强的临床应用。
80mT/m梯度场强可实现高信噪、高分辨率功能成像及小视野高分辨率扫描,实现最高b值25000。
2)并行采集技术(SENSE)(业界最成熟,最快的并行采集技术)由于3.0T 的SAR(特殊吸收率)值是1.5T的4倍。
因此快速完成扫描,降低SAR值就显得极为重要。
所以在3.0T中并行采集技术在加速扫描,降低SAR值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0年最先推出,最为成熟和完善的并行采集技术,具有如下独有特点:
•增速因子真实增速到16倍
•智能化增速因子2—16,以0.1递增
•是唯一可以和所有序列相结合的并行采集技术
飞利浦是唯一能将并行采集技术与频谱结合的公司。
实现亚分钟级频谱扫描。
且将该技术以序列形式列入扫描卡片中,不必象其他公司复杂繁琐的过程即可轻松完成频谱检查。
3全
1)全身肿瘤筛查(类PET DWIBS)对于肿瘤医院,该技术已经成为常规应用
业界最先推出也是最为成熟(高分辨率、高信噪比、扫描速度最快的)自由呼吸不打药的肿瘤筛查技术。
飞利浦2004年最先推出,在日本东海大学最先完成该成像。
且文
章已于2005年发表影像权威杂志Radiology上。
对于飞利浦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
该技术得以在飞利浦机器上很好实现是有赖于飞利浦业界最高80mT/m梯度技术及并行采集技术和卓越的
压脂技术的完美结合。
2)全智能
业界独有智能扫描技术,能够使磁共振检查在“一键式”的模式下完成,通过自动计划,自动扫描,自动处理,使患者检查实现全程智能化。
除全职能的头之外,还拥有全智能的膝关节和脊柱。
极大
的提高了检查效率,保证相同部位和要求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也
非常利于术前术后的对比。
脊柱的全程智能检查
3) 全神经系统成像
业界独有的16通道(33单元)全神经线圈,可实现一次移床高分
辨率全神经系统成像。
实现速度与图像质量的统一。
此外,飞利浦Achieva 3.0T TX 针对肿瘤特色,还为贵院特别提供 业界独有的16通道体部线圈与16通道射频平台完美结合,实现图 像质量和速度的完美统一。
飞利浦多源发射3.0T 磁共振是目前业内唯一拥有多源发射技术的3.0T 产品,将成为未来高场磁共振的金标准。
其从根本上解决了3.0T 介电效应及高SAR 的问题,给您带来更为均匀一致的图像质量和更快的扫描速度。
再辅以0、1、2、3的磁体、梯度、射频线圈及特色软件技术,能让您体会到飞利浦全新3.0T MR 拥有业界领先的硬件技术及卓越的临床性能,其紧凑的设计和灵活方便的操作,使3.0T 的应用象1.5T 一样轻松。
正如飞利浦的品牌定位“精于心 简于形”引申而来的飞利浦磁共振的产品定位:“如此先进,却又如此简单”。
● 无论何种病人、何时检查、
任何人操作均可获得始终如一、连贯一致的高质量图像
● 操作简单、快捷
● 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