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5.1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单元的具体知识结构如下。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1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重难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复习1.10十一是()十,1个十有()个一2.一百有()十十,一百有()个一3.2个十是(),5个十是()二、新授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2.教学例1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面值,以及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对于人民币的具体面值和如何使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人民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探究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如纸币和硬币。
2.准备一些人民币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模拟交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真实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这些钱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引入今天的课题:认识人民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人民币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actual objects 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并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易,如:用1元钱买一颗糖果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认识人民币(50)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 认识人民币(50)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的四大类:纸币和硬币;2. 掌握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及其图案特点;3. 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进率关系;4. 学会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知道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货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经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及其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结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实物、图片、PPT等;2. 学具:人民币卡片、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身上携带了哪些人民币,并简要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2. 讲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展示人民币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四大类,掌握各个面值的图案特点;3. 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角和分,让学生明白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4. 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5. 例题讲解:以购物场景为例,讲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六、板书设计1. 人民币的四大类;2. 各个面值的图案特点;3.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进率关系;4. 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认识的人民币面值及其图案特点;(2)用人民币卡片进行换算练习;(3)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运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2. 答案:(1)人民币面值及其图案特点: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2)人民币卡片换算练习:如10角=1元,1元=10角,1角=10分,10分=1角等;(3)购物场景结算:如买一本书,价格为25元,给学生提供50元,让学生计算找零金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青岛版(五四)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青岛版(五四)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我们将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入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1元、5角、1角、5分、1分等面值。
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使用这些小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了解它们的面值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小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了解它们的面值和用途。
难点:运用小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购物场景模型、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场景中的人们是如何支付的。
2. 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1元、5角、1角、5分、1分等面值,以及它们的用途。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使用小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元 5角 1角 5分 1分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计算需要使用多少小面值人民币来购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购物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非常积极。
但是,有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还不是很熟练,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指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尝试使用更大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购物,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人民币的知识。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购物场景,并尝试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并理解它们的面值和用途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认识元、角、分》学案一、学习内容数学书P52-54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且已经能够进行一元以下人民币的简单兑换;而且对于人民币,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经验,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来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学习目标1.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等思想教育四、核心学习任务认识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五、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六、导学单、学习单、预学单等六、学导过程教学环节导学策略学的活动(学生活动内容,利用的“支架”和活动形式)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6分钟)1.课件分别出示5套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3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新知识。
但在人民币的认识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教师的引导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人民币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交易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和特点。
3.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实际操作,如模拟购物、计算金额等,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民币的知识,强调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52、53页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小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重点:认识不同的小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情境教学中采用“观察”“说一说”以及“动手分类”的方式来认识人民币。
)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教法:采用情境演示法和教授引导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小面值的人民币和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学法:通过学具操作法、自主探究、互相交流等学法相结合,认识不同的小面值的人民币和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以及装有人民币的信封。
学具:学生自带小面值的人民币:1元的纸币、硬币,5角的纸币、硬币,1角的纸币、硬币,1分、2分、5分的硬币,用袋子装好带过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那老师出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个黑葡萄”。
生:眼睛。
(由于简单,几乎所有同学都举手回答,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
)师:你们真聪明,要不要再猜一个?生:要。
师:薄薄一张纸,用处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生:钱。
师;钱有什么用呢?生: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自主回答)师:如果你有了零花钱你会干什么?生:我会存起来。
师:你真棒,我们就是要学会合理花钱,把钱攒起来,积少成多,将来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咱们为这位会理财的小朋友鼓掌。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各个国家的钱的名字都不一样,美国的叫美元,法国的叫法朗,英国的叫英磅,日本的叫日元,那中国的钱叫什么呢?生: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