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 乙酰胆碱有刺激神经传递反应的作用; 多肽神经毒有刺激脊髓的作用;肽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有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的作用,可增加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促进平滑肌的收缩;多肽溶血毒 可降低哺乳动物血压,呈强碱性反应,表面活性强。有溶血作用,可抑制 凝血活酶,引起骨骼肌、心肌的收缩,造成疼痛感; 肥大细胞脱粒多肽呈强碱性反应,可引起血压下降和运动神经痉挛现象; 磷脂酶A作用于细胞膜磷脂,产生卵磷脂,释放脂肪酸,可引起平滑肌收 缩,血压下降,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凝血致活酶,有间接溶血作用; 磷脂酶B有催化脂肪酸水溶解作用;透明质酸酶对组胺有传播扩张作用, 引起蜇伤灼痛,充血肿胀,乃至组织坏死, 此外,还有多巴胺、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组胺酸脱氢酶,可使寄主的 组氨酸间接产生组胺而引起作用。故刺入皮肤后释放出的毒汁可引起严重 的全身变态反应。
11
溶血性贫血
蜂毒溶血毒肽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其溶血作用很强,在 极低的浓度(1/10 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蜂毒溶 血毒肽和磷脂酶A与B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 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 细胞产生“胶体渗出性溶血”。溶血性贫血多见于重 症患者,主要机制为磷脂酶对细胞膜磷脂的分解、渗 透压的改变及蜂毒肽-膜蛋白相互作用可造成的细胞 溶解。也有学者提出免疫性溶血,病因可能因蜂毒素 作用于红细胞,改变了膜的抗原性,激发抗体形成, 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10
过敏反应
蜂蜇伤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常发生在蜂蜇后数分钟到 几个小时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皮 肤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率增速、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 呼吸循环衰竭。另有部分中毒者出现发热、全身疼痛 、头痛、烦躁、肌肉痉挛等。有关过敏的机制尚不清 楚,ludolph-hauser等的研究显示75%的严重过敏反 应的蜂蜇伤患者血清类胰蛋白酶明显升高,且有该酶 升高的患者几乎均有肥大细胞增多症,并提出高血清 类胰蛋白酶及肥大细胞增多症是蜂蜇伤严重过敏反应 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作为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预测的标 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