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标准3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2
原材料验收标准原材料验收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原材料验收标准,以便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
1. 外观检查。
首先,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
包括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瑕疵等。
外观检查是最直观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2. 尺寸检查。
针对需要特定尺寸的原材料,我们需要进行尺寸检查。
通过测量原材料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数据,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3. 化学成分分析。
对于需要进行化学反应的原材料,我们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化验方法,检测原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确保原材料的成分符合生产要求。
4. 物理性能测试。
有些原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性能,比如抗拉强度、硬度等。
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能测试,以确保原材料的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5. 包装检查。
在验收原材料时,也需要对原材料的包装进行检查。
包括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损坏、是否有漏失等情况。
包装检查是为了确保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损坏。
6. 抽样检验。
针对大批量的原材料,我们通常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以代表整批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7. 记录和归档。
在进行原材料验收时,我们需要对每一批原材料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这些记录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数据、验收人员签名、验收日期等信息,以便日后追溯和核查。
总结。
原材料验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我们将严格执行以上原材料验收标准,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原材料质量检验的标准,以确保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2. 检验项目2.1 外观检验原材料应具备以下外观要求:- 无明显的色差- 无明显的斑点或瑕疵- 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2.2 尺寸检验原材料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长度:±2mm- 宽度:±1mm- 厚度:±0.5mm2.3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的要求,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满足以下标准:- 元素A含量:≥X%- 元素B含量:≤Y%- 其他元素和杂质限制2.4 物理性能检验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抗拉强度:≥Z MPa- 弹性模量:≥W GPa- 其他物理性能要求3. 检验方法针对每个检验项目,应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具体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应在检验计划中详细说明。
4. 检验记录所有原材料质量检验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相关检验标准进行比对。
记录应包括以下信息:- 检验日期- 检验员- 检验项目及结果5. 报告与评定根据检验记录和标准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定,并编制检验报告。
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不合格原材料。
6. 参考标准以下标准可作为参考:- 国家标准XXX- 行业标准YYY7. 修订记录本文档如有修订,应记录修订内容、日期和修订原因。
以上为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概要,具体细节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产品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化。
原材料入厂检验标准原材料入厂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原材料入厂检验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是最基本的检验环节,通过肉眼观察原材料的色泽、形状、表面是否有裂纹、变形、污染等情况,以此来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对于金属原材料,需要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氧化、锈蚀等情况;对于塑料原材料,需要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瑕疵和污渍。
其次,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特性,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能测试,例如拉伸强度、硬度、密度、熔点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判断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以此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再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对于金属、化工原材料等,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其成分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了解原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原材料的纯度和成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进行微生物检验。
对于食品、药品等原材料,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保原材料不受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检验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
最后,进行环境保护检验。
对于环保型原材料,需要检验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可降解性、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等。
环境保护检验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
总之,原材料入厂检验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执行。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符合要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因此,各生产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原材料入厂检验标准,并加强执行,确保每一批原材料的质量可控。
原料检验标准1. 引言原料检验是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原料检验的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检验要求2.1 外观检验外观是原料质量的直观反映,应采用目测或仪器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具备以下特征:(1)无异味、无明显色差;(2)无可见杂质、异物。
2.2 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是判断原料是否符合规定标准的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可以采用以下检验方法:(1)质量分析:通过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元素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测定元素的含量;(3)溶解度:通过溶解度实验判断原料的纯度。
2.3 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针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料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测。
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1)菌落总数:采用菌落数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2)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通过涂布法或培养法进行监测;(3)致病菌:采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3. 检验方法3.1 取样方法取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取样过程应注意卫生和防止污染。
3.2 检验设备与仪器检验设备与仪器应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3 检验流程检验应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环节。
检验人员应熟悉操作规范,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
4. 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检验结果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判定。
如果原料不满足标准要求,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退货、调整生产工艺等。
5. 报告与记录对每批原料的检验结果应及时编制检验报告,并保留相关记录。
检验报告应包含样品信息、检验规范、检验结果和判定结论等内容,并签字确认。
6. 质量控制与改进为了提高原料的质量稳定性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应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供应商评估、原料登记及跟踪、异常原料处理等。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1.目的:为了保证进厂原材料能及时准确检验,不影响生产进度,保证进厂材料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所有进厂需要检验的原材料。
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编织带、塑料件)材料和关键配件使用的原材料。
3.工作程序:3.1仓库收到原材料后,应即时填写送检单或发送邮件通知质检部等相关部门。
内容包括原材料牌号、名称、供应商、进厂数量、产地等。
3.2 抽样标准:质检部收到通知单或邮件后,即时对材料进行抽样,对同一批次材料按《质量检验率%比规定》抽取。
3.3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填写《进料检验报告》。
内容包括订单号、抽样数、尺寸、抗拉强度、材质等。
内容要完整。
3.4需要化验的原材料在规定的部位取样,放入试样袋中,取样重量一般不少于5克,由质检部负责送样到有资质的单位化验。
3.5合格材料质检员填写《检验标签》,(绿色代表合格,红的代表不合格,黄色代表未检验),贴在合格的材料上。
采购部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的材料由质检部出示;不合格《进料检验报告》,由仓库通知采购部负责退货。
4. 检测项目:4.1 钢材类:几何尺寸和机械强度应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
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刮伤、折叠、结疤、分层、拉痕、发纹和锈蚀等影响最终产品的表面缺陷。
但深度不超过直径公差之半的个别凹坑、凹面和个别压痕、划伤允许存在。
4.2 圆钢类: 表面平整、无变形弯曲(目视),尺寸应符合采购要求,不圆度以不影响加工的产品为基准。
4.3 钢管类:表面平直,无裂缝,无变形弯曲(目视),内、外径尺寸应符合采购要求。
4.4试样制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试样》的方法制作。
4.5 原材料入库需有质量证明书,对未附有质量证明书或虽有质量证明书,但内容与实物不符的材料,应拒绝接受。
4.6 每批材料(A3级以下的钢除外)必须有第三方化验合格后才能投产。
4.7对于抽样的项目,入库检验不合格时,拒绝接收。
供需双方有异议时,可加倍抽样进行复试,如果复试合格,复试试样取代原试样可判定为合格予以接收。
原材料入厂检验的关键控制点与标准要求一、前言原材料入厂检验是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材料入厂检验的关键控制点与标准要求,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关键控制点1. 样品采集在原材料入厂检验中,样品采集是第一个关键控制点。
检验人员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相关标准,从不同批次中随机采样,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原材料入厂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检验人员应对原材料的表面质量、颜色、气味等进行仔细观察,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 化学成分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检验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成分符合产品生产的要求,防止原材料质量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4. 检测技术要求在原材料入厂检验中,检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检测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熟悉各类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信息记录与处理入厂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合理处理,建立完善的检验档案,为后续的质量跟踪提供可靠依据。
三、标准要求1.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入厂检验应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2. 遵循国家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原材料,检验人员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坚持零容忍原则在原材料入厂检验中,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坚决采取退货或淘汰处理等措施,坚持零容忍原则,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持续改进原材料入厂检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检验方法,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结语原材料入厂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标准要求的合理执行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原材料入厂检验的重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原材料检验标准
一、木材检验标准
1、材质:板材
3、质量标准:
板材要平行净边等宽材,不允许有大小头材或中心宽两头小及中心小两头大的板材,板材平直无弯曲、无腐朽、无霉变、无虫眼、无裂纹、无裂头、无夹皮、无红心(变色)材、无扒皮、活节不限,可有少量不脱落的死节,不允许有影响强度的大疤节(横节、群生节)规格正差,不许负差,板材两头沾腊或加20㎜的保护头。
(12月、1月、2月、3月加20㎜,4月、5月、6月加40㎜)
二、油漆、胶等化学品检验标准
仓管员对采购员购回的物品无论多少、大小等都要进行验收,并做到:
1、发票与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不相符时不验收;
2、发票上的数量与实物数量不相符,但名称、规格、型号相符可按实际验收;
3、对购进品已损坏的不验收。
4、入库存放:
A. 验收后的物资,除直拨的外,一律要进仓保管;
B. 进仓的物品一律按固定的位置堆放;
C. 堆放要有条理、注意整齐美观,不能挤压的物品要平放在层架上。
D. 凡库存物品,要逐项建立登记卡片,物品进仓时在卡片上按数加上,发出时按数减出,结出余数;卡片固定在物品正前方。
5、对库存物品要勤于检查,防虫蛀、鼠咬,防霉烂变质,将物资的损耗率降到最低限度。
原材料检验标准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定原材料检验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合规性。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采购的所有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化学原料- 金属材料- 塑料- 纺织品- 电子元件3. 检验要求- 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正常,如有变形、污染、损坏等情况需记录并及时报告。
- 尺寸检验:根据产品要求,测量原材料的尺寸,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 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原材料的成分,确认其符合产品规格。
- 物理性能检验:根据产品要求,测试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等指标。
- 包装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包装标志与实际品名是否一致。
4. 检验流程1. 接收原材料并登记相关信息。
2. 进行外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3. 进行尺寸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4. 进行成分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5. 进行物理性能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6. 进行包装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7.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
8. 合格的原材料按规定存放,不合格的原材料需及时处理。
5. 检验记录与报告- 所有检验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
- 如发现不合格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 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并按需要提供给相关部门或客户查阅。
6. 质量管理- 原材料检验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
- 定期对原材料检验标准进行评审,确保其与产品要求的一致性。
- 做好原材料检验工作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以便追溯问题和持续改进。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标准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相关文件和流程。
1.目的为了规范采购的原材料检验方式和标准,保证所购入的原材料符合本公司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购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3.职责3.1货仓部:来料的验收、保存等作业。
3.2 IQC:来料品质判定、标识及处理。
3.3生产部/品质部:来料的终审决定。
4.定义无5.程序5.1检验内容及要求5.1.1铜线采购标准5.1.1.1外观要求:光亮光洁、无氧化斑迹、毛刺及碰伤,包装应有防潮防护措施。
5.1.1.2尺寸要求:外径符合要求,采用千分尺进行检验。
圆铜线的直径及公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5.1.1.3性能要求:质地均匀,纯度高,无空心现象。
5.1.1.4伸长率应满足下表要求5.1.1.5电阻率要求:电阻率ρ20℃≤0.017241Ω·mm2/m;计算时,20℃时的铜线物理参数应取以下数值:密度8.89g/cm3,线膨胀系数为0.000017/℃,温度系数为0.00393/℃。
5.1.1.6包装:有产品合格证、并标明生产厂家、型号规格、重量、名称、生产日期。
5.1.1.7贮存期:半年。
5.1.2绝缘漆5.1.2.1绝缘漆采购标准5.1.2.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2粘度:;聚氨酯漆(40±1℃;4号粘度杯);20 ~ 60s;5.1.2.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2.4合格证:有产品合格证,标明批号、生产厂家、名称、型号、重量、生产日期。
5.1.2.5贮存期:一年。
5.1.3自粘漆采购标准:5.1.3.1外观要求:颜色均匀透明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不溶解粒子。
采取目测方式进行检验,按《抽样计划》检验。
5.1.3.2粘度:醇溶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热熔自粘漆(40±1℃;4号粘度杯);20 ~ 120s5.1.3.3包装:装绝缘漆的容器应洁净、无锈迹不得有泄漏现象。
原材料检验标准
原材料检验标准是指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标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以下是原材料检验标准的基本要求:
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外观无明显缺陷或污染。
2. 成分分析:对原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以确保原材料中关键成分的含量符合要求。
3. 微生物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原材料无微生物污染。
4. 检测方法与设备:确定适用于原材料检验的检测方法与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5. 效能与安全性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效能与安全性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设计与生产的要求,且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6. 样品采集与保存:确定样品采集的方法与要求,确保采样过程中的样品不受污染,并合理保存以备查验。
7. 检验记录与报告:对原材料的检验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生成检验报告,以备查证与追溯。
8. 不合格处理与退货:对于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原材料,应及时采取合理的不合格处理措施,如退货、重新购买等。
9. 参考标准:确定原材料检验的参考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以确保检验结果有参考依据。
10. 检验频率: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频率,根据采购原材料的特性与供应商的信誉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以上就是原材料检验标准的一般要求,为企业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当然,具体的检验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产品和企业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原材料的检验规范1.抽样方法:确定从原材料批次中应取出的样品数量和方法。
一般来说,样品数量应该足够大,能够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
2.外观检验:主要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和色泽,包括颜色、形状、表面缺陷等。
这可以直观地了解原材料的外观状况,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包括硬度、强度、韧性、密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判断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4.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包括元素组成、杂质含量、氧化物含量等。
这可以判断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5.粒度分析:对原材料的粒度分布进行检测,包括颗粒大小、分散性等。
这可以评估原材料的工艺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6.可溶性检验:对原材料的可溶性进行测试,包括溶解速率、溶解度等。
这可以评估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检验,还应该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生产工艺,制定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例如,对于食品原材料,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致病菌检测等;对于药品原材料,需要进行药理学实验、毒性实验等。
最后,原材料的检验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进行,并按照标准程序执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档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记录和追溯,以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
总之,原材料的检验规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控制,才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原材料检验标准1. 引言原材料检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原材料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原材料检验的标准,以确保原材料的合格性。
2. 检验要求以下是原材料检验的基本要求:2.1 合格质量所有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公司规定的质量要求。
应对原材料的成分、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检验。
2.2 安全性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含有任何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3 数量和规格原材料的数量和规格必须与合同或订单一致,并经过检验确认。
3. 检验项目以下是原材料检验的常见项目:3.1 外观检查原材料的外观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的颜色、异味或其他不正常的特征。
3.2 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检测原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3.3 检测通过物理性质的测量,检测原材料的密度、粘度、溶解度等特性。
3.4 微生物检测原材料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霉菌等。
4. 检验方法不同的原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检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方法:4.1 目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原材料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纯度等。
4.2 化学分析利用化学试剂,进行原材料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3 物理测量利用仪器或设备,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如密度测量、粘度测量等。
4.4 微生物培养通过培养基和相应的培养条件,检测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5. 检验记录和报告针对每一次原材料检验,都需要详细记录检验的结果和过程,并生成相关的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检验日期和时间- 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结果及评价- 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 签名和审核人员6. 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当原材料检验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检验流程进行持续改进,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7. 结论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材料检验标准,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产品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原材料检验标准原材料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原材料检验标准则是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时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其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材料检验标准的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是由相关的国家标准化组织或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其制定过程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出合理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二、原材料检验标准的内容原材料检验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检验项目: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和指标,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2.检验方法:对每个检验项目所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验标准:对每个检验项目的合格标准和不合格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以及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
4.检验记录:对检验过程中所需记录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5.检验人员资质:对从事原材料检验工作的人员的资质要求进行规定,确保检验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原材料检验标准的执行执行原材料检验标准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方法的执行、检验记录的填写等。
同时还需要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的意义原材料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不合格的原材料,避免不合格原材料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还可以促进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水平。
总之,原材料检验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才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用原材料检验标准一、畜肉的品质检验1、鲜肉的质量标准(1)新鲜肉。
肉色泽红润,肌肉有光泽,脂肪洁白。
外表微干或湿润,不沾手,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香味。
(2)次鲜肉。
肌肉色稍暗,脂肪缺光泽,外表略湿润,稍沾手。
指压后凹陷恢复慢,且不能全恢复。
略带氨味或酸味。
肉汤稍有浑浊,脂肪滴浮于表面,缺少鲜味。
(3)变质肉。
肌肉无光泽,脂肪灰绿色,外表湿润,沾手,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有明显痕迹,并有臭味。
肉汤浑浊,有絮物状,并带臭味。
2、冷冻肉、解冻肉和再冻肉的质量标准。
(1)冷冻肉。
肉表面颜色正常,比冷却肉鲜明,切面呈灰粉色,手指或热刀接触处呈现鲜红色的斑块。
肉质坚硬如冰,用硬物敲打发出响亮的声音。
在冰冻状态下无气味。
牛肉的脂肪为白色或黄色,猪肉和羊肉的脂肪为白色。
肌腱致密,白色带有浅灰色或黄色,关节液透明微红。
长期保藏肉的肉汤稍浑浊,无成熟肉的香味。
(2)解冻肉。
肉表面呈红色,脂肪呈淡红色,切面平滑而湿润,可沾湿手指,从肉中流出红色肉汁。
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
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
脂肪柔软而多水分,有部分为浅红色或鲜红色。
肌腱松软,带有鲜红色或淡红色。
肉汤浑浊,有油脂气味。
(3)再冻肉。
肉表面呈红色,脂肪呈浅红色,切面为暗红色,手指或热刀接触时色泽无变化。
切面没有弹性,指压形成的凹陷不复原,呈面团样硬度。
气味正常,但无成熟肉特有的芳香味,脂肪呈砖红色,柔软而多水分。
肌腱为鲜红色,关节液也染上红色而稍有不透明。
肉汤浑浊,有很多灰红色泡沫,没有新鲜肉特有的香味。
按照卫生要求,肉类一般不允许两次冷冻,否则不但没有肉的鲜味,营养素也会流失,而且产生致癌物质。
二、禽类的品质检验1、禽肉的品质检验检验家禽肉类的品质,除对活禽进行质量检验外,还需对屠宰退毛的光禽进行质量检验。
禽肉,尤其是有的病禽肉外表特征并不明显,宰前检查容易忽视,加之有些家禽加工后保管不善,引起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所以在光禽的进一步加工前,必须再次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菜肴的质量和风味。
原材料入厂检验的关键参数与标准要求解读原材料入厂检验是生产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原材料入厂检验时,需要关注一些关键参数与标准要求,以确保所购进的原材料符合生产要求,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原材料入厂检验的第一步,通常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检查。
外观检查可以直观地判断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例如颜色应与标准相符,表面应无明显瑕疵等。
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原材料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检验提供参考。
2. 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是影响原材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化学成分检验中,需要根据标准要求对原材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来说,需要检测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 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是另一个影响原材料质量的重要参数。
在入厂检验中,通常需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硬度、强度、密度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物理性能测试可以了解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为后续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4. 杂质检测杂质是影响原材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入厂检验中,需要检测原材料中是否存在有害杂质,如铅、镉等。
杂质检测可以确保原材料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5. 外观尺寸测量外观尺寸是影响产品装配和使用的重要参数。
在入厂检验中,通常需要对原材料的外观尺寸进行测量,以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相符。
外观尺寸测量可以有效避免因尺寸不合格而导致的装配困难和产品质量问题。
总之,原材料入厂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关注外观检查、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能测试、杂质检测和外观尺寸测量等关键参数与标准要求,可以有效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只有严格执行入厂检验标准,才能确保生产过程中出现最低的风险,生产出更加符合要求的产品。
原材料检验标准及方法1. 什么是原材料检验?说到原材料检验,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鬼?”其实,它就是在生产前对那些我们需要的原材料进行一番“体检”。
就像人们去医院查身体一样,材料也需要检查,看看它们是否合格,能不能顺利为我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想想看,如果原材料不过关,后面的产品就像盖楼房没有打好地基,肯定会出问题。
材料检验,就是为了确保一切顺利,不出纰漏!1.1 检验的目的那么,检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你想想,如果你吃的食品、用的日用品全是劣质材料,那可真是“伤天害理”了!此外,原材料检验还能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保护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安心。
记住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好,生意自然好。
1.2 检验的类型原材料检验的类型可多了去了!有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检验等等。
物理检验就像是“丈量身高体重”,主要看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等;而化学检验就像是“抽血化验”,要看看材料里面的成分、含量是否合格;生物检验则是“疾病筛查”,确保没有细菌、病毒等不速之客。
在这其中,综合检验就是把这些都捏合到一起,全面“体检”,让材料从里到外都毫无隐患。
2. 检验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聊聊具体的检验方法。
别担心,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操作起来也不难。
检验方法可以说是原材料检验的“秘籍”,掌握了这些,才能让材料通过“关卡”。
2.1 物理检验物理检验其实就是用肉眼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检查材料。
比如,我们可以用卡尺来测量材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用秤来称重量。
这时候,咱们可得小心点,千万别让误差跑进来,要精确到位!同时,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试验,比如拉伸试验、硬度试验,看看材料的强度是否达标。
这就像是在考察材料的“体能”,能否顶得住压力。
2.2 化学检验化学检验就要用到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试剂了。
这可是个“大场面”,需要进行成分分析。
举个例子,想要检查某种金属材料中是否含有有害元素,咱们就得用到光谱分析仪,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奥秘。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一、引言。
原材料进厂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制定合理的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制定依据。
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检验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公司实际情况。
在制定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设备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内容。
1. 外观质量。
原材料进厂时,首先需要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包括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明显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原材料的可用性和加工后产品的美观度。
2. 尺寸和重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需要制定相应的尺寸和重量标准。
通过对尺寸和重量的检验,可以保证原材料符合生产需要,避免因尺寸和重量不合格而导致的生产问题。
3. 化学成分。
对于一些需要特定化学成分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
确保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物理性能。
一些原材料需要具备特定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对于这类原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物理性能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5. 其他特殊要求。
针对特定的原材料,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检验要求,如对特定物质的含量、杂质含量等方面的检验。
这些特殊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四、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的执行。
1. 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制定了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后,需要对相关的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检验技能和知识。
同时,需要对检验人员的资质进行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设备的保养和校准。
检验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因此,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准,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临沂攀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黄铜材料检查验收准则编制:审核:批准:2014-3-20发布 2014-3-21实施临沂攀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前言本标准所有内容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若与其相抵触时,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准。
材料检验如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应在取得专项行政许可证的专门机构,从事许可事项规定的活动,并按要求备案。
材料检验不需办理专项行政许可的,本企业质监部门组织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购的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质量检验。
本企业对本标准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技术合理性和实施后果负责。
本标准中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规定》。
本标准首次发布确认时间:2014年3月。
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检查检验标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购的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
本标准规定的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为正常检查项目,化学成分和力学分析为特殊检查项目。
质量检验部门可按要求进行全检、抽检、送检(有检验条件和资质的专门机构)。
1. 供方需提供有效合格证.1.1 供方需提供每批材料有效合格证和材料检测报告。
2. 材料牌号,状态2.1 检查材料牌号及状态。
3. 黄铜材表面外观要求黄铜管材、棒材和型材表面无破损、凹陷、沙孔、杂质等。
如果有缺陷,按表1要求检验。
2、在抛光完工后,以目力测试检验产品表面,表面的沙孔或杂质点等缺陷影响到外观装饰性的,这样的不良产品按退货处理。
4. 尺寸4.1.1技术要求中除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中有特殊要求,否则按GB/T16866-1997一般用途加工铜管尺寸及允许偏差执行(见表2)。
4.1.2 黄铜管材制成品的规格尺寸按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执行,允许偏差参考表1。
4.1.3 黄铜管材的不圆度和壁厚的不均匀,不超出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
4.1.4 黄铜管材的不直度≤5mm/m。
4.2 黄铜棒材及其制成品:技术要求中除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中有特殊要求,否则按GB/T4423-1992执行(见表3)4.2.1 黄铜棒材制成品的规格尺寸按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执行,允许偏差参考表2。
4.2.2 拉制黄铜棒材的弯曲度(见表4)4.3 挤制黄铜型材及其制成品:技术要求中除技术部门提供的图纸资料中有特殊要求,,否则按5执行(黄铜型材的开口尺寸除外)。
表4.3.1 挤制黄铜型材的长度尺寸按技术工程部提供的图文技术资料执行。
4.3.2 挤制黄铜型材的弯曲度1.5mm/m。
4.4 检验方法4.4.1 铜黄材的随机抽样检验按相关抽样规定。
4.4.2 黄铜材的外形截面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尺寸用卷尺测量;弧位用R规测量。
4.4.3 黄铜管的不圆度用游标卡尺对称测量管外径三处,以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表示。
4.4.4 黄铜材坯料表面质量的检验应在适应的自然光线下目测,目测距离为45±5cm。
4.4.5 黄铜材抛光后的表面质量检验,按黄铜材的抛光表面质量检验标准执行。
4.4.6 黄铜材在常温下,做冷弯试验,以检查铜材的抗裂性。
5 化学成分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分见附录《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规定》。
6 力学性能6.1 黄铜管材的力学性能符合GB/T1527。
6.2 黄铜管弯曲后的抗裂性。
黄铜管按规定的弯曲半径和角度弯曲后,弯位不允许裂纹。
6.3 黄铜棒材的力学性能符合GB/T4423。
6.4 力学性能以所购铜带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文件(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作为验收依据,必要时也可由质检部抽样送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对其力学性能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方法按GB/T1527进行)。
6.5 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力学性能见附录《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规定》。
附录黄铜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规定一、H96黄铜●化学成份:铜Cu :95.0~97.0锌Zn:余量铅Pb:≤0.03磷P:≤0.01铁Fe:≤0.10锑Sb :≤0.005铋Bi:≤0.002注:≤0.2(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205伸长率δ10 (%):≥35伸长率δ5 (%):≥42二、H90黄铜C2200黄铜材料名称:H90黄铜材(半硬,≥0.3mm)牌号:H90 (2200)标准:GB/T 5231--2001●特性及适用范围:强度比紫铜高(但在普通黄铜中,它是最低的),导电、导热性好,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较高的耐蚀性,且有良好的塑性,易于冷、热压力加工,易于焊接、锻造和镀锡,无应力腐蚀破裂倾向。
●化学成份:铜Cu :88.0~91.0锌Zn:余量铅Pb:≤0.03铅Pb:≤0.03硼P:≤0.01铁Fe:≤0.10铍Sb :≤0.005铋Bi:≤0.002注:≤0.2(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330~440伸长率δ10 (%):≥5注:带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厚度≥0.3●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850~950℃;退火温度650~72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00℃。
三、H85 普通黄铜●特性及适用范围: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好,力学性能高,能很好的承受冷.热压力加工,焊接和耐蚀性能也都良好,易成形●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化学成分:Cu:84.0-86.0Ni:0.5Fe:0.10Pb:0.03Zn:余量杂质:0.3●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MPa)≥315伸长率:(δ10/%)≥25伸长率:(δ5/%)≥30四、H80黄铜材料名称:普通黄铜板(软,≥0.5mm)牌号:H80标准:GB/T 2041-1989●特性及适用范围:H80普通黄铜和H85性能类似,强度较高,塑性也较好,耐蚀性较高,用作薄壁管,皱纹管造纸网及房屋建筑用品。
●化学成份:铜Cu :79.0~81.0锌Zn:余量铅Pb:≤0.03磷P:≤0.01铁Fe:≤0.10锑Sb :≤0.005铋Bi:≤0.005注:≤0.3(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265伸长率δ10 (%):≥50注:板材的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厚度≥0.5●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820~870℃;退火温度600~70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60℃。
五、H70黄铜带产品名称:H70黄铜带牌号:H70标准:GB/T5231-2001●特性及适用范围:有极为良好的塑性(是黄铜中最佳者)和较高的强度,可切削加工性能好,易焊接,对一般腐蚀非常安定,但易产生腐蚀开裂。
●化学成份:铜Cu :68.5-71.5锌Zn:余量铅Pb:≤0.03铅Pb:≤0.03硼P:≤0.01铁Fe:≤0.10铍Sb :≤0.005铋Bi:≤0.002注:≤0.3(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325-410伸长率≥35硬度:75-注:带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厚度≥0.3●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750~830℃;退火温度520~65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60~270℃。
六、H68 黄铜带材料名称:H68黄铜带材(硬,≥0.3mm)牌号:H68标准:GB/T 5231-2001●特性及适用范围:有极为良好的塑性(是黄铜中最佳者)和较高的强度,可切削加工性能好,易焊接,对一般腐蚀非常安定,但易产生腐蚀开裂。
为普通黄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种。
●化学成份:铜Cu :67.0~70.0锌Zn:余量铅Pb:≤0.03铅Pb:≤0.03硼P:≤0.01铁Fe:≤0.10铍Sb :≤0.005铋Bi:≤0.002注:≤0.3(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390~530伸长率δ10 (%):≥13硬度:105~175HV注:带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厚度≥0.3●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750~830℃;退火温度520~65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60~270℃。
七、H65 黄铜带材料名称:H65黄铜带软料、H70黄铜带牌号:H65(C2680)标准:GB/T 5231-2001●特性及适用范围:性能介于H68和H62之间,价格比H68便宜,也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能良好地承受冷、热压力加工,有腐蚀破裂倾向。
●化学成份:铜Cu :63.5~68.0锌Zn:余量铅Pb:≤0.03铅Pb:≤0.03硼P:≤0.01铁Fe:≤0.10铍Sb :≤0.005铋Bi:≤0.002注:≤0.3(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290伸长率δ10 (%):≥40注:带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厚度≥0.3八、H62 黄铜●化学成份:具体要求如下表:●力学性能:带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九、铅黄铜HPb59-1●化学成份:铜Cu :57.0~60.0锌Zn:余量铅Pb:0.8~1.9硼P:≤0.02铝Al:≤0.2铁Fe:≤0.5铍Sb :≤0.01铋Bi:≤0.003注:≤1.0(杂质)●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390伸长率δ10 (%):≥12伸长率δ5 (%):≥14注:棒材的纵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样尺寸:直径或对边距离>20~40●热处理规范:热加工温度640~780℃;退火温度600~650℃;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