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_全面见证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史_张方诚
- 格式:pdf
- 大小:995.9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重汽,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作者:杨晓璐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34期2010年中国重卡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之势。
一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1-9月,中国重卡销量已达78.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4.76%,比2009全年销量(63.6万辆)也高出23.91%。
然而,2010年对中国重卡来说,值得铭记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组喜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诞生5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解放后,中国重型汽车一直是空白。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一个已有20年汽车维修、汽车零部件制造历史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想。
济南汽车制造厂决定生产重型汽车并从国家汽车局争得了上重型汽车的项目。
但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任何投资,济南汽车制造厂职工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造国产车的志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40天时间绘出了几百张草图,靠简陋的设备和手工生产出了几千个零件。
前后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于1960年4月15日,终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
1963年11月,一机部批准该产品定型,可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0辆,1964年达到148辆,1966年达到650辆,当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济南汽车制造厂视察,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在黄河车历史上这一连串荣誉之中,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毛泽东主席亲自观看黄河车。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让老一辈汽车人激动不已。
1960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视察;得知济南汽车制造厂刚刚试制成功黄河8吨载重汽车,提出要看一看。
毛泽东来到披红戴花的黄河8吨载重汽车旁,得知眼前这台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重汽车,填补了国家大型载重汽车的空白很高兴,说“很好!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李先念,拉开了车门,登上了汽车,亲自坐了坐,试了试汽车的舒适性,并说,中国人有志气,工人阶级有能力。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商用车是缺重少轻。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1.概述2.纯电动重卡的推广与应用3.燃料电池重卡的研发与进展4.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2.技术创新3.市场拓展4.环境友好型重卡的发展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重卡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其中,中国重汽作为国内知名的重卡制造商,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1.概述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四五”氢能源规划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积极推广纯电动重卡和燃料电池重卡,以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2.纯电动重卡的推广与应用2021年,中国新能源电动重卡销量为10448辆,其中纯电动重卡销量占比超过90%。
纯电动重卡在港口、矿山、城市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3.燃料电池重卡的研发与进展在燃料电池重卡领域,中国重汽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
燃料电池重卡在长途运输、特种车辆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为我国新能源重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4.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当前,新能源重卡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重汽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崭露头角,成为行业佼佼者。
三、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新能源重卡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技术创新中国重汽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重卡技术的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3.市场拓展在保持国内市场优势的基础上,中国重汽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新能源重卡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4.环境友好型重卡的发展未来,中国重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环保型重卡,为我国交通领域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结论综上所述,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原创版)目录1.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背景2.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主要产品3.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市场表现4.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背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代表企业,中国重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致力于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主要产品】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主要分为纯电动重卡和燃料电池重卡两种类型。
其中,纯电动重卡采用电池组作为动力来源,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特点,适用于城市物流、矿山运输等短途运输场景。
燃料电池重卡则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具有超长续航里程、快速加氢等特点,适用于长途运输场景。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市场表现】近年来,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市场表现优异,销量逐年上升。
据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新能源电动重卡销量为 10448 辆,其中纯电动重卡销量 9654 辆,同比增长 273.3%,占据新能源电动重卡市场的 92.4%。
燃料电池重卡销量为 794 辆,同比增长 105.9%。
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展示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充电设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新能源重卡将面临更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重卡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将继续增强。
最后,随着全球碳减排趋势的加剧,新能源重卡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为中国重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重汽发展历史
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重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成立的济南汽车厂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重型汽车制造企业。
之后,该厂先后组建了山东汽车制造厂、山东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到1995年,中国重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重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从最初的单一品牌、单一产品到现在的多品牌、多系列产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和管理,终于成为了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等领域。
未来,重汽将继续通过创新和升级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
03□邮箱:***************黄 博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1960年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黄河牌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从柴油机的历史辉煌到如今气体机的市场争先,中国重汽在重型车用动力上的努力从未停止。
在中国的重型车用动力史上,中国重汽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动力渊源 历史悠久中国重汽研发发动机的历史很长,中国重汽发动机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依托于深厚的发动机生产制造历史。
中国重汽集团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两大基地构成:一个在杭州,即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发”),一个是位于济南的中国重汽济南发动机部。
目前,杭发已经形成了日产400台、年产12万~15万台发动机的能力,济南发动机部也已经形成年产10万台发动机的能力,中国重汽年产发动机能力可达25万台。
中国重汽研究开发发动机产品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1964年,杭发自行研发成功了我国第一台6120型高速车用柴油机,填补了国内重型车用柴油机生产的空白。
此后,杭发的发展步伐之大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1983年,杭发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的X6130系列柴油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4年引进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WD615系列柴油机,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改进、提升,目前已成为国内批量生产的同类产品中质量最优、性价比最高的柴油机。
2006年,杭发率先在国内推出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中国重汽牌发动机;同年8月,推出动力更强、油耗更低的新一代节能Ⅱ号发动机。
2008年,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集合中国重汽整体智慧,满足国Ⅲ排放要求的EGR 及高压共轨发动机批量投放市场。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由此获得国际重卡企业的长期技术支持,未来必将为提升公司发动机制造水平带来质的飞跃。
■ 本报记者 李晓菲 文/图据介绍,重汽与曼合作共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在济南,一个在杭州,机型也有分工。
5升、7升的发动机在杭州生产,11升、13升的在济南生产。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我国环保政策的深入推进,新能源重卡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的新蓝海。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企业优势,并对未来发展展望。
二、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探索始于多年前。
当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较低。
中国重汽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投入研发资源,逐步掌握新能源重卡的核心技术。
2.发展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并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此过程中,中国重汽与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3.现阶段成果目前,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已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企业新能源重卡产品线丰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行业佼佼者。
此外,中国重汽还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制定,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贡献企业智慧。
三、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新能源重卡市场格局尚不稳定,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竞相争夺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中国重汽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政策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优势1.技术优势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
企业不断优化新能源重卡的设计,提升产品性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驾驶体验。
2.政策优势作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象,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领域享有诸多政策利好。
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政府资金扶持,还能在市场推广、产业协同等方面得到政策扶持。
3.产业链优势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重卡产业链上拥有完善的合作体系。
企业与优质供应商、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
五、未来发展展望1.产品创新中国重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新能源重卡产品的创新。
中国重汽济南轻卡部召开2012年商务大会作者:刘勇来源:《驾驶园》2012年第01期2011年12月26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HOWO轻卡发布会暨中国重汽济南轻卡部2012年商务大会在济南召开。
来自中国重汽HOWO轻卡经销、服务、配件、改装合作单位、客户代表、金融和投资机构代表以及新闻记者800余人出席了发布仪式,发布会现场有12辆不同配置的中高端轻卡首次亮相。
中国重汽济南轻卡部于2010年成立。
目前,在高起点的选建标准、严格的选建流程的前提下,济南轻卡部已搭建起了年销3万辆的经销网络体系。
下一步,济南轻卡部将实行国际化战略,大规模地利用社会力量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
2012年,在产品质量、技术、营销、服务上做了充分准备的HOWO轻卡,计划产销3万辆。
重汽济南轻卡销售部总经理王德春对此充满信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当前低端车市场份额最大,但中国重汽仍然决定做中高端的轻卡产品。
2011年,轻卡市场低端车下滑25%左右,而中高端轻卡却逆势上扬,这也印证了重汽对轻卡市场的判断。
中国重汽的轻卡项目将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经济恢复期为契机,扩大本土品牌优势,完善产品布局。
“重汽有着50年的艰难创业史,自2000年改革重组以来,重汽坚持自主创新,依托加快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了一条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崛起之路。
HOWO轻卡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重汽在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丰富产品型谱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至此,中国重汽打造百万辆级全系列商用车企业集团的战略调整部署初显成效,轻卡业务的兴起必将对重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轻卡也将成为重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如是说。
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12款车型,可适用于各种作业环境,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据悉,HOWO轻卡的发动机可选重汽-曼D08、朝柴、云内、康明斯、玉柴等品牌,均为国内轻卡市场上的主流发动机品牌。
一、中国重汽企业简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最主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
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同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
1984年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2003年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斯太尔王、HOWO、HOWO-A7、汕德卡T7、黄河系列产品。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宣布,公司与德国MAN公司签订的合作项目已获得中国政府批准,正式成交。
德国MAN公司将向中国重汽注资5.6亿欧元,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
据了解,中国重汽和德国MAN公司的合作正式启动后,MAN公司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双方还将在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即A股“中国重汽”和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中国重汽”中国重汽集团业务范围:主要组织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各种载重汽车、特种汽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发动机及机组、汽车零部件、专用底盘;集团成员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油品供应及销售;机械加工;公路运输、科技开发、咨询及售后服务;润滑油销售及许可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限本集团的进出口公司)。
产品设计研发方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发展中心和通过国家认证的汽车检测中心,并拥有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整车生产方面,拥有七个整车制造企业(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特种车有限公司、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豪沃客车有限公司和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两个全资专用车生产企业(重汽集团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中国重型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重型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汽车生产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自主研发汽车。
一开始,中国重型汽车制造业以引进技术为主,主要依赖外国品牌在华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
然而,由于技术壁垒、进口限制以及对本土化的需求,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着手自主研发重型汽车。
2001年,中国昆明汽车制造厂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车,标志着中国重型汽车行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后,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商相继涌现,如北方重工、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这些企业不断引进技术、创新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政策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重型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企业不仅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目前,中国重型汽车在自主研发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涵盖了自卸车、挂车、牵引车等各个细分领域。
部分中国品牌的产品甚至在技术和品质上与国际知名品牌媲美。
然而,中国重型汽车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带来利润压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品牌需要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全球市场分得一杯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重型汽车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跨国合作和品牌营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总之,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大国之一。
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商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渐实现了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型的目标。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集团)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以开发和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和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HOWO产品是目前中国重型汽车产销量最大的企业而闻名,现为山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属大型企业。
该厂于1956年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汽车,步入汽车制造企业。
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同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
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经过改革重组,对企业进行了再造,重新构架了企业运营机制,焕发了企业活力。
中国重汽集团在产品开发创新上下功夫,2001年开发出飞龙系列,2002年成功开发出了斯太尔王系列、2003年成功开发出黄河王子系列、2004年成功开发出HOWO-7系列、黄河少帅和斯太尔Ш等系列整车产品,2005年成功开发出HOWO-8系列、斯太尔豪骏系列、金王子系列、黄河将军系列,在整车开发的同时开发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及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并在特种车、专用车、客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现拥有各类车型1200多个,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和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特别是HOWO-7系列车的开发成功,在国内外重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业内人士誉为“重卡领袖”,拉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巩固了中国重汽集团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
中国重汽集团已达到三个全国第一:牵引车全国销量第一,300马力以上大功率发动机全国销量第一,装备10升以上发动机的重型汽车全国销量第一。
中国重汽集团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多项,总投资超过了40亿元。
国家级技术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展开。
最全面的中国重型卡车发展史--卡马斯,三汽,重汽联营公司你都能找到(2020.01.17更新)
今天的中国重卡行业在世界舞台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些成就也不是一两年干出来的,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共同奋斗出来的,这里面有外国专家的贡献,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有伟大的企业家运筹帷幄,更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首先Dolox将中国重卡分为四个阶段的发展
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56年-1983年),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3年-2000年),
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前序
中国重卡10大品牌-你认识几个
重卡故事阅读前奏:重卡的基础知识
一章、工业体系建立阶段(1956年-1983年)
一章一、工业体系建立阶段
一章一、中国第一辆卡车的前身
一章二、前苏联卡车品牌大全你见过几个
一章三、上世纪60年代中国早期进口的主要重卡,可谓万国马路二章、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3年-2000年)
二章一、40年前的三汽,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你没听过的两家机构助推了中国重卡的发展
三章、大力发展阶段(2000年-2009年)
四章、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09年至今)
更多内容正在上传,关注不要错过精彩。
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一九九九年●10月15日,国家重汽集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机械局按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组有关问题会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国家机械局局长吴晓华及财政部、人事部有关领导及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的有关领导到会。
●国家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于1999年11月20日进驻重汽集团公司,对重汽集团1998年度及1999年1至9月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二○○○年●3月3日,由孙树义、路耀华、吴晓华、韩寓群四位部长级领导带队的中央调研组到达济南舜天大酒店,进驻中国重汽集团,揭开了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序幕。
●6月26日,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主持召开了第46次省长办公会议,宣布山东省重汽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为组长,副省长林书香、黄可华,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为副组长,省经贸委、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监察厅、社会保障厅、国资办、济南市政府和重汽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并着手开展重组的各项工作,抓紧调整重汽的领导班子。
●6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召集专题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调查情况汇报,并决定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汇报。
●7月11日,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下放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将中央调研组的调查情况上报了国务院。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重汽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纪要》,主要内容是关于重汽下放和分立重组破产问题。
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下放到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管理,保留“中国重汽”名称,对下放山东部分参照处置湘潭电缆厂的办法,实施分立、重组、破产,有关银行债务不再实施“债转股”。
并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8月7-8日,中央调研组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重汽集团下放重组工作座谈会,从2000年8月1日起,将重汽集团正式下放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重汽vgv的发展史重汽vgv是中国重汽集团旗下的一款重型货车,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货运行业正逐渐崛起,市场对于高负载、高效率的重型货车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重汽集团决定研发一款新型的重型货车,于是重汽vgv应运而生。
1995年,中国重汽集团开始启动重汽vgv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1年,首款重汽vgv正式下线。
这款货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具备了较强的载重能力和稳定性,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重汽vgv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2003年,重汽vgv销量突破了1万辆,成为了中国重型货车市场的领导者。
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重汽集团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实力,也证明了重汽vgv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后几年,重汽vgv不断进行升级改进,推出了更多的车型和配置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推出了适应长途运输的高速版vgv和适应山区道路的越野版vgv,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线的覆盖范围。
重汽vgv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国重汽集团在营销和服务方面的不断创新。
中国重汽集团积极与经销商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重汽vgv还提供了多种金融方案,帮助用户解决购车资金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方面,重汽vgv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势。
中国重汽集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不断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重汽vgv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10年,重汽vgv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球销量突破了10万辆。
这一成绩标志着重汽vgv已成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重汽集团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的重型货车展览和赛事。
轮上风流载春秋作者:***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18期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坐落着一个集中展示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历史的博物馆——中国重汽博物馆。
它详细记录了中国重型汽车历尽沧桑、凤凰涅槃的峥嵘之路,人们也能在这些车轮滚滚的时代底色中,更深切地感受一代代重汽人与国家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拼搏与奋斗。
在这里,既可追溯过去,又可激励未来。
一部追梦史1930年10月,在济南市一个简陋的房子里,30余名工人组成了一个汽车修理组。
令人想不到的是,从汽车修理组到济南车机厂、济南汽车配件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再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不断更名的背后,是它诞生、成长、变革、壮大的发展过程,更是中国重型汽车制造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业史、追梦史。
忆往昔,知来者。
从敲敲打打起步到如今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更新迭代,中国重汽近百年的风雨历程,都可在中国重汽博物馆里回顾与凝望。
中国重汽博物馆建成于2016年10月,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包括序厅、“走过历史”、“走向世界”、“展望未来”、尾厅5个展区。
“走过历史”展示了中国重汽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60余年的发展历史。
“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重汽上市后的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则充满了各种新颖有趣及科技感、创新感十足的互动体验装置:带有仿真操作台和动感座椅的自动模拟驾驶系统、自主设计卡车的概念车互动设计平台、动感数字沙盘与电子屏幕结合的车联网智能沙盘系统,让人在亲身体验中领会未来汽车的神奇。
中国重汽博物馆运用多种展陈方式,通过珍贵文物、文献、老照片及影像等素材,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和复原技术,将静态图文展板、动态多媒体互动技术巧妙结合,实现了观赏性、趣味性、普及性、参与性的和谐统一。
从零到一的突破黄河JN150、黄河JN252、豪沃T7H、汕德卡C7H……馆内陈列着中国重汽在不同阶段生产的多辆代表性重卡。
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重汽集团概述三、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背景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1.发展初期2.快速发展期3.转型升级期五、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优势与挑战六、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能源重卡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作为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重汽集团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回顾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中国重汽集团作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响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政策。
新能源重卡已成为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中国重汽集团概述中国重汽集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从事重型汽车生产的企业之一。
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拥有涵盖重卡、中卡、轻卡、客车、专用车等多个系列的产品线。
在新能源重卡领域,中国重汽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
三、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背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能源重卡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为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发展历程1.发展初期中国重汽集团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发展始于2000年。
初期,集团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新能源重卡的研发工作。
2.快速发展期自2010年起,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重汽新能源重卡进入快速发展期。
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重卡产品,涵盖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
3.转型升级期2016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新能源重卡进入了转型升级期。
集团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新能源重卡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卡车天地TrucksSINO-TRUK Witness the History of China Heavy-duty Automobile IndustryA retrospect exhibition of “In Celeb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ness of China Auto Industry” was held recently. The six heavy-duty truck products——SINO-TRUK presented at the exhibition symbolizing various product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s——were not only showcasing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SINO-TRUK, but also representing a epitome of China’s heavy-duty automobile industry.中国重汽:全面见证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史■ 张方诚 本刊记者 肖献法中国重汽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的摇篮。
其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于1960年4月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 t)至今,中国重汽为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日前举办的“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与回顾展上,中国重汽的6辆展车颇受关注,作为历史上的代表作品,既展现了中国重汽走过的光辉历程,也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一辆国产重型载货汽车诞生1960年4月15日,中国第一辆国产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 t级载货汽车在济南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重型汽车制造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1963年11月,一机部正式批准该产品定型并量产;1964年5月,该产品获国家计委、经委和科委“工业新产品一等奖”。
1960—1990年30年间,JN150共生产约10万辆,超过国产重型汽车总量的70%,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0年,济南汽车制造厂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10 t级载货汽车——第2代黄河汽车JN162。
该车是结合国情、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
国内首次全面引进整套世界重卡技术——斯太尔为解决我国载货汽车“缺重少轻”的局面,提升我国载货汽车研发水平,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整套重型汽车技术。
该系列车型采用高度模块化结构和多种选装配置,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
1983年12月17日,中奥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
1985年6月12日,第一辆斯太尔汽车在由济汽、川汽和陕汽等于1983年组建的中国重汽集团公司下线。
此后的20多年内,“斯太尔”成为中国重型汽车的“代名词”,解决了我国汽车产业“缺重”的局面。
从此,中国重型汽车技术开始与世界领先水平逐步靠近。
携手世界卡车巨头组建国内首家重卡合资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研发与制造水平,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中国重汽集团在经过长达8年的谈判后与世界卡车巨头瑞典沃尔沃卡车公司组建的国内首家重卡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0日成立;2004年3月31日,合资公司开业,同日本地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卡下线。
双方合资期限为30年,总投资额16亿元。
(注:1996年5月成立的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系国内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重型汽车底盘及大型豪华客车底盘合资企业。
)兼容并蓄,成就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曾经辉煌的中国重汽集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曾因掉队而濒临破产。
2000年国务院决定对其实施分离重组。
2001年1月经改革重组,重新构架运营机制,新的中国重汽集团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2002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吸纳世界先进重卡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在已有产品基础上先后推出斯太尔王、黄河王子、H O W O、黄河少帅、斯太尔Ⅲ、金王子、HOVA矿用车、黄河新型越野车、左起依次为:JNI150、JNI162、斯太尔91中国重汽集团高级专务王文宇(右一)陪同何光远(右三)、张小虞(右二)、付于武、赵航等汽车界领导参观“纪念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与回顾展上的中国重汽展台742008.12商用汽车COMMERCIAL VEHICLE752008.12COMMERCIAL VEHICLE 商用汽车Trucks 卡车天地受宏观调控、实施国Ⅲ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2008下半年以来,我国重卡销售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各企业普遍感到了“严冬”的早日到来。
日前,中国重汽集团高级专务王文宇向《商用汽车》记者表示:相比之下,中国重汽却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统计数字显示,作为近年来重卡行业前三甲的中国重汽集团,2008年1—10月销售9万9 183辆,同比增长15.86%,市场份额与前2名离得很近。
关于2008年的市场表现,王文宇首先从理论上作了阐述:“当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它能做得比较好,当别人都挺不住的时候,它还能基本挺得住,这才反映一个企业的实力。
当形势特别好的时候,当然会显示它的能力,这是一方面,但关键是(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整个形势不好,它还比较好,这是不容易的。
”然后,王文宇具体诠释了中国重汽在市场“严冬”中能够保持优势的原因:“我觉得还是过去说过的话,中国重汽这几年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网络的链接:王文宇点评08中国重汽集团市场表现建设、生产能力的提高等等一系列工作,它不会一下子显示出来,而是逐渐逐渐地,特别是在困难时候。
比如今年7月1日国Ⅱ切换成国Ⅲ时,大家的准备大都是1种技术路线的发动机,而中国重汽有2种技术路线的发动机——EGR 和共轨,而且EGR 现在销售得非常好。
这一点就等于大家只卖1种(如共轨),而中国重汽有2种可卖,而且EGR 特别受欢迎。
虽然都是Ⅲ,但EGR 的一些特点和长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共轨要显露一些,特别适合中国的市场情况,这非常重要。
”“再一个,对于库存车(国Ⅱ),我们比较快地处理完了,不是压得很多;而有的企业现在还在做这个事、处理库存车,那怎么能(专心)卖国Ⅲ车呢?消化库存车需要一个合理的缓冲期,因为这次(国Ⅲ)转换,涉及面太大了,毕竟企业的资产也是国家的资产。
只是谁做得好、准备得好,谁先得到收益。
此外,我们搞国Ⅲ时,就开始对各个层次进行培训;而在将国Ⅲ车推向市场前,就把2种技术路线发动机的配件投入到了维修站,因为其他都准备好了,就怕这块出问题。
”在回答记者年底和明年的工作打算时,王文宇表示:“年底前,除了商务大会应不会有大的活动,当然会期望有一个好的结尾,朝着预定的12.5万辆目标努力。
年底商务大会上,会推出一个全新的车型A7,推出手自一体的智能变速器AMT,还有09款车型等新东西,一步一步往前走。
”王文宇最后准确地说出了2008上半年及下半年几个月国内重卡市场的一系列销售数字。
具体表述为:2008上半年全国重卡销售38万 619辆,月均销售6.3万多辆;但2008下半年以来每月均为负增长,7月仅销2万7 840辆,8月略有回升,增至3万3 100辆,9月销3万5 852辆,10月则大幅回落到2万4 92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4.4%、—8.7%、—11.1%和—34.0%。
可以说,国内重卡企业要完成全年目标并保持前几年的高增长率,普遍存在着较大困难。
他预计2009上半年整个市场形势也不会太好,但肯定会有一定的增长。
(肖献法)车型黄河牌JN150型8 t 载货汽车黄河牌JN162型10 t 载货汽车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HOWO 重型汽车金王子重型汽车HAOYUN 重型汽车生产年代1960-04-15试制成功1973-09完成设计1985-06-12第一辆下线2004-10-28第一辆下线2006年初推向市场2005-12-26第一辆下线总质量/t 1517.2616、19、22、28、4016~3116~3116~31载质量/t8109、12、14、18、288~178~178~17允许拖挂质量/t 7.5404040驱动型式4×24×24×2、6×2、6×4、8×4等涵盖4×2~10×6等全部驱动型式涵盖4×2~10×4等主要驱动型式涵盖4×2~10×4等主要驱动型式最大功率/kW(PS)88(120)154(210)148~206、228、272等(201~280、310、370等)196~302(266~410)196~302(266~410)196~302(266~410)最高车速/(km/h)608012090、12090、12090、120发动机上柴6135、杭发6120杭发X6130(直6)WD615(直6,9.726L)WD615 WD615WD615H O K A 等中重卡品牌,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型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同时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卡驱动桥、缓速器、盘式制动器、发动机以及变速器等重要总成,并在特种车、专用车、客车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我国重型汽车水平提升和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重汽已初步建成济南、长清、章丘、济宁、杭州、重庆等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拥有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和设备。
2007年11月28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在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一支上市的红筹股。
这也是近年来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一个代表性事件。
表1 中国重汽展车(代表车型)主要技术参数和装备左起依次为:HOWO、金王子、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