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双筒望远镜介绍-LEICA(徕卡)

  • 格式:doc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ICA(徕卡)

第一篇:《LEICA(徕卡)望远镜基础指南》

放大倍率

每一架双筒望远镜都有标有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指放大倍率。它告诉我们通过望远镜观测时,被观测物能被拉近多少,例如使用8倍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可以让一只距离100米的鸟,看上去只有12.5米。

物镜直径

双筒望远镜第二个特性数字指的是物镜直径(双筒望远镜入射通光孔径),是毫米做单位。一架设计标准为10X50的双筒望远镜的物镜直径为50毫米。物镜直径越大,双筒望远镜采集光线的能力越强。如果在弱光条件下观测,那么理想的选择是物镜直径为42或者50毫米的望远镜(woodlande补充:另外倍数也不能太高,10倍以下较适宜)。物镜直径为20或者32毫米的双筒望远镜比较合适在日光条件下观测。

出瞳直径

当你距离双筒望远镜目镜30厘米左右观察目镜时,可以看到两个形如瞳孔的亮点,它的直径就是出瞳直径,出瞳直径等于以毫米为单位的物镜直径除以放大倍率。这些区域呈现正圆形,边缘锐利,体现LEICA望远镜的优质特点。人眼的瞳孔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光线明亮则瞳孔缩小,光线微弱则瞳孔增大。观测舒适的通常规则是:双筒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应当至少和人眼的瞳孔直径一样大。当然,出射和入射通光孔径并不是评估影像亮度的唯一决定性指标,其他因

素也同样重要,如对比度,分辨率和透光率。

弱光系数

弱光系数是一个经过计算得出的数字,用以描述双筒望远镜在弱光条件下的理论性能。计算公式为物镜直径和放大倍率乘积的平方根。弱光系数是个纯粹的数学值,没有对望远镜的任何光学质量进行描述。诸如对比度、色彩还原和分辨率等。视场

这个数值指的是距离1000米时所看到的范围。通常,放大倍率越大,视场范围越小。具有较大视场范围的双筒望远镜能够覆盖较大的区域,使观测者可以方便的追踪移动目标,诸如一大群鸟。徕卡双筒望远镜有一个显著的质量标准是位于视场边缘的影像都锐利清晰、轮廓鲜明,具有丰富的对比度。

对比度和分辨率

对比度是指影像明暗区域之间亮度的差别。亮度差别越大,对比度越大。一个对

比度丰富的影像能够让人们主观地感到更加锐利明亮。分辨率是光学系统描述被摄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分辨率越高,能够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越强,即使是在困难的光学条件下也是如此。最佳摄像(右图),对比度和分辨率都比较高;如果对比度太低影像就显得十分平板(左图);如果分辨率太低,影像就不锐利,无法分辨物体的细节(中图)。

反射和耀斑

当从镜片表面、镜片组或镜架反射出的光线到达它们不希望到达的某一影像位置时,便产生了耀斑。不期而遇的反光和耀斑,能够明显的降低影像的品质。特别是光线直接射入目镜时,会大大地损害视觉的感受。为了防止杂光导致的反光和耀斑,徕卡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首先,镜片表面的形状、镜身材料和可变光圈的部件已经做了优化设计,从而不会出现极端的干扰现象。同时,通过采用特殊的镜片镀膜技术(特殊的减少反光层的真空镀膜),采用机械部件内部涂有特

殊的不反光材料,可以有效的减轻反光和杂光的影响。

景深

景深是聚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调好焦距后,无须重新聚焦,该范围内的物体仍能保持影像的清晰度。景深取决于双筒望远镜和单筒望远镜的倍率。放大倍率越低,景深越大。因此,如果你希望观测几个在不同距离上的目标,同时又要保持相同的清晰度,那么就应当选择7倍或8倍的双筒望远镜。在昏暗或微光条件下观测,7倍或8倍的双筒望远镜同样十分有利,因为你不需要为了保持锐度而重新聚焦。放大倍率越高,景深越小。较大的放大倍率对于观测微小细节或较小的主体十分有利。如下图

像差

为了得到一个锐利清晰的影像,来自被观测主体上的物点必须在呈现的图象上汇聚成相应的像点。按照常规,一枚单独的镜片不能实现这个的目的,因为镜片本

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离特性(像差)。选择适当类型的光学玻璃、镜片镀膜和正确的镜片组合,将计算出来的镜片设计方案尽最大努力准确地转换成现实的镜片组,徕卡成功地将像差降低到最低程度。从光学设计到制造完成的所有阶段,我们总是尽最大能力优化影像的品质。

球差

光束穿过镜头时,越是靠近镜头边缘,越是偏离实际的影像像点,物镜直径越大,这种情况越严重,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圈误差,或球差。球差会导致影像锐度和对比度的严重下降。在极端的情况下,耀斑会十分明显,围绕着点状光源周围会形成弥散光晕。

彗差

当彗差出现时,光束从像点偏向另一面。像点出现一个形如彗星一样的尾巴。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图象的边沿区域而不是中心部分。明显的彗差会导致影像锐度和对比度的降低。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图象中光源一点会出现明显的彗尾现象。

如左侧的放大星体照片所示,这一部分是从右侧月亮图片中裁减下来的。

像散

由于镜片表面是弧形的,因而不是所有的光线都能透过镜片汇聚在同一平面上。图像中心清晰时,边缘会出现脱焦现象。它能导致主体在一个或另一个平面上,只有重新调焦才能使某一个平面的图象清晰。此外,像散还会影响主体细节结构的方向,这种现象在图像的边缘尤为严重。例如:如果镜头有像散,以铁丝网中心为焦点所形成的影像中的边沿部分与直接对其边沿部分观测到的影像效果,在清晰度上是不同的。通过调焦的方式,可以使铁丝网的一边或另一边清楚,但不可以同时兼顾两个方向。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光学设计措施减少这种现象,但却不能彻底消除,像散将会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

畸变

畸变通常是用来描述拍摄场景不能在相同比例下真实还原的效果。对于双筒望远镜的观测来

说,它不像摄影那样,这种所谓的“球形效应”,由于透视的作用,以及使用者在观察中不时地摆动望远镜,这种畸变效果在应用中被故意地减弱了。对于观测者来说,影像以这种方式更直接地表现出来。畸变有两种类型:枕形畸变(左图)和桶形畸变(右图)。使用没有经过变形调整的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

色差

每一个由玻璃制作的形成影像的部件,如一片镜片,将光线以不同的角度折射成不同的色彩,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即来自同一物体上的各种色光不能汇聚于同一像点处,对于观测者而言,就形成了色差。当使用高倍率和长焦距单筒望远镜时,观测者看到的由色差形成的彩边尤为明显。经徕卡的APO技术校正后,这种现象便不复存在了。

反常局部色散光学玻璃

不同色彩的光线在镜片表面折射出的角度不同,这种现象成为色散,不同类型的光学玻璃拥有不同的色散。大多数光学玻璃具有典型的“常态”表现。具有反常局部色散特性的特殊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