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2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像一门外语,难以理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熟悉课文,掌握重点我们要熟悉课文,掌握重点。
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课文内容占很大比重。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
对于课文中的难句、重点句,我们要进行反复研读,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这样,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解答。
二、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文言文阅读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词汇。
因此,我们需要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背诵古诗词等方式,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对于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我们要了解其词义、词性和用法。
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分析题目类型,掌握解题方法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题目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主旨概括等几种。
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对于词语解释题,我们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和语境来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词性都会在文中给出提示。
我们要通过理解词语的前后文,推断出其正确的含义。
2.句子翻译题:句子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直译,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同时,我们要注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省略成分等,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3.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言文文章主旨、观点的理解。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并列等关联词,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4.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提炼和概括。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我们可以得出文章的主旨。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下面进行一次文言文阅读的总复习。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复习实词时,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例如,“走”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汉语中指“妻子和儿女”,这些都是古今异义的实词。
“兵”这个词有“兵器”“士兵”“战争”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意思。
“蚤”通“早”,“说”通“悦”,这些都是通假字。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乃”等。
“之”的用法有很多,如作助词“的”,作代词,作动词“到……去”等。
“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语气词。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三)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判断句的标志有“……者,……也”“……,……也”等。
被动句有“为……所……”“见……于……”等形式。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语、宾语、谓语等都可能省略。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一)结合上下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不要急于查字典,要先结合上下文来推测其含义。
因为文言文的字词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特定的意思。
(二)注意语法结构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判断句子是主谓结构还是动宾结构,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
(三)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对于理解文言文也很重要,比如官职、礼仪、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以《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为基础。
2.文言文的构成:实词、虚词、成语、句式等。
3.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谓宾、定状补、词序、省略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抓住题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大意。
2.重视首句:文言文的首句往往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
3.关注注释:注释可以帮助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4.把握标志词:如“之”、“乎”、“于”、“乃”等,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往往有其特殊意义。
5.分析句子结构:注意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了解句子成分。
6.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词义推测、成语比较等方法,准确把握词语含义。
7.推断句子意义:根据句子结构和词义,推断句子的实际意义。
8.留意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偶等,这些手法在文言文中也常见。
9.感悟文意:通过阅读,体会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练习方法1.选材练习: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
2.切片练习:将文章切成若干片段,逐一阅读、理解和分析。
3.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提高对文言文的语音感知和语调把握。
5.背诵练习:选取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四、文言文阅读拓展1.了解古代文化: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2.学习古代历史:通过阅读史书、传记等文言文材料,了解古代历史。
3.领略古代文学: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等作品,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4.感悟人生哲理:从文言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通过以上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
习题及方法: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正确的是:A. 吾欲之南海B. 使之计时C. 以之烧火D. 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共3篇《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1《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设计)概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的复杂性,学习文言文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增强文化良渊。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结构和语言规律。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用法,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技巧: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字义理解、翻译技巧等。
2.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材料:《史记》、《左传》、《论语》等。
3.文言文的鉴赏和思考: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方法:1.针对文言文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采用“师生互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
2.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将文言文阅读融入到生活练习中,如阅读名人名言、经典诗词等,扩展文化视野。
四、教学反馈:1.采用实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反馈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想法。
2.针对学生不同成绩水平,量身定制习题,加强练习,提高答题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思考,提高自学和合作能力。
总结:文言文阅读虽然难度较大,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阅读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修养,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真正把语文课教好文言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修养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思考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一、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九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
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
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及卒,谥文正。
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
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减)注:①矫厉:振奋。
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
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
④治第:建府宅。
⑤逸老:安享晚年。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若春和景明./晦明.变化者B.此乐何极./初极.狭,才通人C.把酒临.风/临.表涕零D.不患.退而无居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文言文阅读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
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
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
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
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
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
鉏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遂触槐而死。
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
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
”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
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
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君,黜兵而退。
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
"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
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
”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
"退而伏剑。
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
”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B.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C.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D.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勇而果于行"与“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案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主旨、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词序调整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2. 课后作业: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家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3.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设置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2. 教学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巧。
七、教学时间: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课程总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至少10课时。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内容。
3. 翻译练习: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十、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发放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翻译练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高考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材料一: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材料二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
”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
”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
”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
”仁宗曰:“然。
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崩,死。
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C.“计直市之”的“市”指购买,与“百里奚举于市”的“市”意思不同。
D,“伺隙谗构”的“构”指设计陷害与“构怨于诸侯”的“构”意思相同。
1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的复习摘要: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项。
同时,文言文又是中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难点。
关键词:文言阅读复习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项。
同时,文言文又是中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难点。
难在没有语境,有关的知识积累难,运用难;难在有阅读障碍,靠高中学的文言文知识要把一篇用来高考的文言文读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难题;难在考课外语段,平时学、练的文言文与所考的文言文材料,几乎无法做到一致。
那么,如何做好文言阅读的复习呢?一、文言文阅读复习遵循的原则1、保持文言文复习课内容的新鲜性。
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要在扎实课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迁移。
在拓展迁移的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字词上,课内文言文出现的字词,要在课外文言文中及时的出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的迁移能力。
二是在内容的相近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保证文言文复习课教学的有序性。
每一节课要有一定的步骤,读书、记忆、检查、练习、展示,使学生在一定的程序中有条不紊的学习,这里的课堂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只是需要教师在这些由活动组成的程序中变换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对程序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3、使文言文复习课教学具有明确的任务性。
文言文复习记忆量比较大,教师首要做的是把每一节复习课任务合理的大而化之,是学生产生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感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任务可以愉快的接受并完成,并且可以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厌恶感。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检查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设计。
4、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不易多,但教师的批改必须要及时。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从字体的书写上还可以发现学生天天的学习状态,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可以宏观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