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的: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会10个生字,并会写7个;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背会该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头饰(小男孩),教师准备头饰(老人),录音机、词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
(2)两人合作读。
(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走进“一休屋”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何时复西归?(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18《汉乐府两首》教安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 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 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 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 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 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 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 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 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作者简介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作品选择富有表现力的镜头,具有较为完整的情节;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人物栩栩如生;形式自由多样,结构详略得当。
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代表作品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江南》《十五从军征》等。
识记知识必备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夙.昔(sù) (2)媚.(mèi) (3)烹.(pēnɡ)二、词语解释(1)我欲与君相知..相知:结为知己(2)长命.无绝衰命:使,令(3)江水为竭.竭:枯竭(4)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5)乃.敢与君绝乃:副词,才(6)绵绵..思远道绵绵:绵延不绝(7)夙昔..梦见之夙昔:早晚,一说是昨夜(8)展转..不可见展转:同“辗转”,丈夫在各地漂泊(9)谁肯相.为言.相: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言:问讯,告诉讯息(10)遗.我双鲤鱼遗:赠送(11)书中竟.何如竟:究竟三、名句默写(1)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3)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探究文本研读《上邪》赏形象1.《上邪》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一个对爱情期待与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赏语言2.《上邪》第二层读起来在语势上有什么感觉?提示:读起来感觉语气十分强烈,连贯而下,感情激越,势不可挡。
赏内容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这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中会出现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提示:不会出现。
这铮铮誓言以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永不变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联系其他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学生反复读古诗2.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3.理解古诗重点字含义长歌行汉乐府三国时期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 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18 汉乐府两首牵 挂牵挂是世间最美的情愫。
她是抚琴引吭的绝色女子,汩汩歌喉啭出惊鸿一瞥的绝艳;她是湖面上轻掠的鹭影,翦翦春风扬起灞桥的柔柳;她是崖畔上倔犟的劲草,岌岌绝壁见证坚守的美丽;她是深谷中素妍的幽兰,淡淡馨香韵动妙曼的痴情……她用黑暗中的璎珞穿成醉人的蜜意柔情,宛若清新出尘的雾中水仙,娉婷窈窕,暗香浮动。
无论你留意与否,牵挂都执拗地隐含在你的生命之中,如水印木刻那般深刻,镌铸在你的心灵深处。
碌碌红尘中有几多风雨坎坷,纤纤生命中便会有几多牵挂在默默守望。
牵挂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之间用真心凝成的惦念。
世间褪去浮华经得风雨的爱情,往往清宁淡泊,如一坛封存多年的老酒,色清味醇,淡雅怡人,而个中酣酽的意蕴,却品之有味、言之不尽。
1.字音辨识上邪(yé) 夙昔(sù) 烹鲤鱼(pēn ɡ)2.通假举要(1)上邪!(“邪”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2)展转不可见(“展转”同“辗转”,文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3.一词多义(1)绝⎩⎪⎨⎪⎧长命无绝衰(动词,断绝)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非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2)乃⎩⎪⎨⎪⎧乃敢与君绝(副词,才)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4.词类活用(1)冬雷震震,夏雨雪(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雷;降下,落下。
(2)夙昔梦见之(名词活用作状语)这里指“早晚”,一说是昨夜。
5.古今异义(1)入门各自媚古义:指各回自己家门。
今义:得到门径,初步学会。
(2)长跪读素书古义: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将腰身伸直。
表示恭敬。
今义:长时间地跪地不起。
(1)书中竟何如?(宾语前置)翻译:信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2)长跪读素书(省略句)翻译:(妻子)恭恭敬敬读着丈夫用素帛写的信。
7.名句积累(1)______________,长命无绝衰。
(2)______________,海水知天寒。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汉乐府两首(粤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8课)二、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三、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课文导读《上邪》为一位女子对天自誓之辞,诗中主人公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设想了一系列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
设想的事件荒谬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借此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饮马长城窟行》抒写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联珠等修辞手法,兼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把妇人深切哀婉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含义。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
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设计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导学案第1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问题的提出本题目是在品味《长歌行》所表现的意境基础上,运用吟诗、画诗、唱诗、改诗、舞诗、演诗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这首诗的情感。
二、要求1、揣摩《长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可以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2、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画成多幅。
3、选用熟知的乐曲为《长歌行》配乐,演唱这首诗。
4、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写成记叙文、童话等其他体裁文章。
5、编排舞蹈动作,表现《长歌行》的意境。
6、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进行《长歌行》的表演。
7、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小组几人,再按任务分派任务,每组完成1-6项的数项内容,也可共同创编所有作品。
分组创编,再合成。
课堂实录:一、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古诗就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长歌行》。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古诗师:先人常常为诗配画表现诗的意境,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更多,更新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诗,你们有信心做好吗?生: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各个神情激动)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节课的任务。
(分发任务条,小组了解有哪些任务,交流)这些形式中有我们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演诗、唱诗,你们要开动脑筋好好准备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师要为各组打分,评选出明日的“希望之星”。
有问题吗?生:没有!二、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决定选择几种表现形式来准备展示。
小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曲调来演唱这首诗,由谁来进行表演编排等等,开始了积极地排练。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参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
全诗共9 句,分为两层。
六、课文内容分析:第一层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指“天”;邪,通“耶”,感叹词。
“上邪”是指天发誓,等于说“老天啊”。
君,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您”,指女子的意中人。
相知,互相结为知己,等于说“相爱”。
命,“使”的意思。
绝衰,断绝衰退。
这几句的大意是:老天啊!我想同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
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
《汉乐府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知识,包括乐府诗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欣赏《汉乐府两首》的诗歌内容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汉乐府两首》教学。
2. 教学重点:学习欣赏《孔雀东南飞》和《白日依山尽》两首乐府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汉乐府两首》的诗歌文本。
2.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汉乐府文学的起源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学习欣赏《孔雀东南飞》(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知识,包括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 教师给出诗歌的中文文本,与学生一起朗读诗歌。
- 教师解读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 鼓励学生围绕诗中的主题,对诗歌进行个人感悟和讨论。
3. 学习欣赏《白日依山尽》(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白日依山尽》的背景知识,包括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
- 教师给出诗歌的中文文本,与学生一起朗读诗歌。
- 教师解读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 鼓励学生围绕诗中的主题,对诗歌进行个人感悟和讨论。
4. 小结归纳(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对于乐府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深入思考和欣赏。
五、达成评价:通过学生对于乐府诗的学习欣赏和个人感悟的表达,以及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来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乐府诗的发展和特点,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乐府诗,以及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
七、拓展延伸(续):在拓展延伸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乐府诗的发展和特点,以及乐府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12 编写人:苏丹杨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汉乐府两首(第二课时)教师版【学习目标】1、感受《上邪》中女子对情人热烈、真挚、忠贞的爱情,了解通过假设之辞抒发感情的写法。
2、分析《饮马长城窟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格来理解诗歌的情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相关问题,学会多角度赏析诗歌。
探究案1、《上邪》共假设了多少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如此设置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有力地体现了主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足以体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2、试从抒情方式、语言形式、诗歌风格等方面品评《上邪》。
答案要点:从抒情方式上看,本作直抒胸臆,所抒之情真挚、浓郁。
从语言形式上看,本作采用杂言体,从二言到六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
用语朴实,口语色彩浓厚。
从总体风格上看,本作诗风刚健、质朴、自然,想象奇特,篇幅短小却蕴含饱满的感情。
赏析点拨: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3、《上邪》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参考答案:以自述的口吻表现一个无所顾忌、勇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大胆、热烈、执着、忠贞的少女形象。
高一语文教案《汉乐府两首》【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理解《汉乐府·长歌行》和《汉乐府·登幽州台歌》的内容;3. 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4. 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汉乐府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理解《汉乐府·长歌行》和《汉乐府·登幽州台歌》的内容。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文本;2. 多媒体演示;3. 课堂讲授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汉乐府?”教师简单介绍“汉乐府”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与唐诗之间的异同。
二、课文导读1. 读《汉乐府·长歌行》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汉乐府·长歌行》,讲解生词和注释,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谁是主角?(2)为什么会产生长歌行这首曲子?(3)主人公人物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什么内涵和思想?2. 读《汉乐府·登幽州台歌》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汉乐府·登幽州台歌》,讲解生词和注释,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在阅读后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在表达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还有哪些修辞手法?三、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若干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它的运用方法,并分析诗歌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效果。
四、课堂讨论1. 对比两篇诗的异同通过对比两篇诗的异同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对《汉乐府·长歌行》和《汉乐府·登幽州台歌》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爆发性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谈一谈“如何创意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此教案旨在通过对《汉乐府·长歌行》和《汉乐府·登幽州台歌》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汉乐府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自主学习]
一、字音。
上邪(yé)雨雪(yù)饮马(yìn)夙昔(sù)遗(wèi)烹(pēng)
二、释义。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昔:名词作状语,早晚。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质疑探究]
一、《上邪》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
感的?
直抒胸臆,本诗借用一个女子之口抒发了对所爱男子的强烈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她借用
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山无棱、江水竭、冬雷震、夏下雪、天地合,直接又独特地表
达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
二、《饮马长城窟行》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发展变化?
相思——孤独——欣喜。
三、请找出《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1、比兴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绵绵“青草”起兴,既形容青草的蔓延,有形容相思的缠绵,奠定全诗凄婉的感情基调。
2、顶真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
3、借代
“遗我双鲤鱼”,鲤鱼指代书信。
4、比喻。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当堂检测]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
1、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表达内容: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表达内容: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
3、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答案:
抒情方式: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
表达内容:贾谊的才华无下伦比,汉文帝不问他治国大计,偏去问鬼神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自主总结]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托物言志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回答问题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草和柳的茂盛;“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丰姿;“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容貌。
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增强音调的和谐,强调修饰语的语义,增强朗读的节奏感。
[错题整改区]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上邪》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自主学习]
一、字音。
上邪()雨雪()饮马()夙昔()遗()烹()
二、释义。
雨:夙昔: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质疑探究]
一、《上邪》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情
感的?
二、《饮马长城窟行》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发展变化?
三、请找出《饮马长城窟行》诗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当堂检测]赏析下列诗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内容。
1、 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自主总结]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课外阅读鉴赏】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回答问题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草和柳的______;“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_______;“娥娥”“纤纤” 是形容人的_______。
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错题整改区]。